国际化研究论文
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是为了促进中国更好地向国际化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国际化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国际化研究论文一
摘要:我国媒体在全球化浪潮下,没有把握住机遇及时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令人堪忧,比如目光短浅没有意识到开拓海外市场的紧迫性;多数地方媒体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国内外的文化差距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崎岖坎坷;国家政策的限制使得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且对外传播内容固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地方媒体自身应该作出努力推动地方媒体国际化,如改变已有的观念,用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传媒业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实现跨媒体、跨平台的国际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地方媒体 国际化 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渐深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我国国内的地方媒体将要遭受着来自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双重夹击。在这样的状况下,地方媒体势必要紧跟着全球化的潮流,进军国际市场以谋求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而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讲,地方媒体的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其本身的发展壮大,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以及话语权。本文将通过湖南卫视的国际化之路来分析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的现状,探索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一、 地方媒体国际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地方媒体目光短浅,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紧迫感
对于传媒业来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6亿人口的强大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市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累计创收626.94亿元,同比增长14.12%,其中中央级创收120.27亿元,同比增长5.97%;省级创收363.87亿元,同比增长21.60%;地市级创收87.41亿元,同比增长5.47%;县级创术55.39亿元,同比增长3.0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方媒体是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其收益是可观的,这样的收益状况使他们自我陶醉,没有意识到开拓国际市场对于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2、 地方媒体经济实力不够雄厚,难以支撑其进军国际市场
即使中国传媒业在整体上收益较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暴力的地步,有些传统报业甚至入不敷出。以广电媒体为例,广电媒体成本过高,这体现在设备更新过快,人力资源负重过大,很多广电媒体难以实现盈利。此外,中国广电媒体是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与县级之分的,而地方媒体和国家级媒体贫富悬殊是很大的,这在上一点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而在我国地方媒体当中,也仅有沿东南部沿海地区一些广电集团如上海、深圳一带有资金实力能够进军国际市场,而内地也只有湖南广电集团实力比较雄厚。另一方面,传统报业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本身入不敷出,更别提拿出资金投资国际市场。
3、 文化差异使得地方媒体国际化困难重重
首先,不同国家的文化造就了各异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不同意味着外国的受众无法理解、无法欣赏我国的文化,而我们也不能理解他们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其实我们觉得不好笑而他们的观众却笑得前仰后合。其次,语言的差异使得我国媒体的海外受众有限,我国很多向外拓展的媒体做的是汉语节目,这类节目的受众多是些海外华侨。而对一些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受众理解汉语节目有困难,因此会损失很多的海外受众。此外,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媒体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大,更多的是国外传媒集团看中了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各种形式不断倾销自身产品,从近年来湖南卫视引进《爸爸去哪儿》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可见一斑。
4、 我国地方媒体海外采集力低下
受审批限制,现在省市级媒体向海外派驻记者还受到相当大的政策影响。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仅在香港派驻了记者站,其他省级台几乎没有海外采集力量,一旦国际重大事件发生,大都依靠连线新华社、CCTV或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地方媒体没有海外阵地,没有覆盖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就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效信息,阻碍了地方媒体的国际化发展。反观CCTV,作为国家电视台,CCTV一直是中国电视媒体外宣的“国家队”领队。从1984年起,CCTV就开始建立驻外记者站,2008年,为了提高国际新闻的自采率,启用了欧、美中心记者站,使其成为具有独立采编制作播送能力的境外报道中心,以此推进其国际化战略。
5、 专业人才的匮乏
关于驻外记者的人才问题,同样是地方媒体国际化的关键。驻外记者不但要对驻在国有相当的了解,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这项交流工具。对于驻外记者新闻素质要求则更高。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记者,不应该违背事实,机械被动地按政策规定报道什么,怎么报道,而应该根据自己的采访和观察,独立的判断是非,忠实地反映事实情况和大胆地进行分析报道。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记者应该是一个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又能独立作战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二、 以湖南卫视为例探析地方媒体国际化策略
1、湖南卫视的国际化雄心和视野。早在2006年,湖南卫视便开始在各个场合宣称要“走向国际”;2007年,湖南卫视大步向国际市场迈进,2007年底,更是推出了英文版网站,力争抓住奥运年这一空前的机遇在国际战略上着重发力。从湖南卫视雄心勃勃提出要“走向国际”至今,湖南卫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推出了英文版网站,2009年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也在全球开播,2008年,湖南卫视开始承办“汉语桥”中文比赛,打破传统对国外赛区全程拍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又使自身媒体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近几年来,湖南卫视更是不断加强与国外媒体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文化多元化。一方面,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展现中华文化风采,建立民族品牌,自2008年湖南卫视接手承办《汉语桥》,湖南卫视一直致力于借助这样一个交流传播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与经验。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从2013年10月11日开播以来,广受好评。节目采用中韩合办模式,在借鉴韩国原版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老敬亲的理念。这是这是国外节目模式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实例,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种精神应该要发扬光大。把对于初次引进的节目而言,这不失为拉近和中国观众距离的好方法,不仅使节目更加接地气,也吸纳了更多的海外受众。
3、跨媒体,跨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媒体竞争的压力下,湖南卫视不满足于做一个节目生产与播放的平台,而开始从业务层面的全面差异化战略转向了公司层面的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2009年,湖南广电与盛大网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有限公司,主营电影与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与相关衍生业务,两者的合作,将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从而让湖南卫视轻而易举打通了新媒体产业链。除此之外,2009年,湖南卫视和金鹰网合并,并且推出了“芒果TV”,芒果TV在整合湖南广播电视台和芒果传媒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内容、创新服务应用、拓展传播领域、完善用户体验,开辟新型视频传播业态,贯通视频生活应用,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网络电视品牌,为湖南卫视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4、人才培养国际化,重用外籍主持人。主持人作为联结观众与节目的桥梁,是节目收视的保证。湖南卫视重用外籍主持人,全世界搜寻优秀主持人。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群“天天兄弟”,堪称国际化的主持团队,其中矢野浩二和小五金恩圣分别来自日本和韩国,他们在其本土早已有大批的粉丝,这能够为《天天向上》吸引不少海外观众,促进其节目的国际化进程。湖南卫视向国际上引进的主持人不在少数,李慕白则是湖南卫视国际化的最好代表符号,李慕白在2008年“汉语桥”比赛中表现惊人,一举获得第七届“汉语桥”美国赛区第一名,从何获得湖南卫视高层赏识并成功签约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李慕白成为了湖南卫视对外的一张名片。外引主持人的人才战略为湖南卫视储备了众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扩大了湖南卫视的受众群,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知名度和价值。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和发挥相对应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提升我国媒体在国际上影响力现在看来瓶颈在于我国的地方媒体,因此地方媒体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这样地方媒体国际化困局下,我国地方媒体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而湖南卫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值得各大地方媒体学习与借鉴。
国际化研究论文二
摘要:
本文从企业国际化战略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模式。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运营向全球运营开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开展进程来看,根本表现为:在范围上是由小到大;在运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因而,我们能够将企业的国际化了解为一个双向开展的过程,即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面。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等;外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同时,企业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全过程、多渠道、多方式的联络,企业国际化从初期的技术、设备的进口开端,经过内向的国际经济联络,既为 企业将来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根底,又间接将企业与国际市场相衔接。另外,这种联络不只仅发作在初期,出口和跨国战略联盟实践上都表现出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严密联络。
从国际经历看,一国所处的经济开展阶段决议着企业国际化的开展规律与趋向。依据邓宁的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一国人均GNP数值的程度,与该国直接投资的开展状况存在如下关系:
邓宁是在研讨了67个国度1967年~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即一国的对外投资情况与人均GNP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人均GNP的增加,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向。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开展的实践状况来看,这一理论在剖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开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开展程度(以人均GNP表示)之间的关系方面,根本契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开展规律。
假如将中国的投资开展过程对比上述投资开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开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1979年~1991年阅历了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范围都很小,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均匀年增长率为11.15%;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开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范围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范围,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时扩展的负数。据计算,1992年~200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匀增长率在40%以上。2006年中国人均GNP打破2000美圆,到2010年将到达或超越3000美圆,按邓宁的直接投资开展周期理论,我国已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即作为外资母国的位置显著上升,作为东道国的位置相对降落。
此外,依据有关国际机构对2007年~2011年中国资本流出入程度的研讨,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将阅历一个严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经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化开展。由于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固然对外投资净额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但数值将开端减小。2005年中国应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差额到达670亿美圆的峰值,2006以后,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净外资流入绝对值呈逐年递加趋向。到2011年,我国吸收外资929亿美圆,对外投资540亿美圆,差额将减少到209亿美圆。这正是投资开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的典型特征。
数据来源:Columbia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World investment prospects to 2011: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challenge of political risk”
那么,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国际化运营形式选择呢?
第一,要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起企业竞争生机。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根底。它不时调整和优化企业一切者、运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竞争力需求主客体联动,树立能给企业形成动力和压力的体制和机制,使企业有一个培育竞争力的根底条件和生长环境。基于这一点,就市场竞争而言,就是要制度创新,经过树立现代企业制度革新体制、转换机制、激起本身进步竞争力的内动力。
第二,要鼎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竞争才能。企业竞争才能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在中心竞争力的各种才能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具有抢先技术且不时创新的中心产品,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才能,是要构成自主学问产权的中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第三,要培育塑造文化肉体,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表现企业竞争实力,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能够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中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如今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来。
第四,做好海外目的市场的选择工作。分离国内企业的实践状况来看,目前企业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广阔开展中国度市场的需求,在技术的适用性上更强。同时,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实力得到积聚的前提下,国内企业也能够将眼光转向兴旺国度,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而,“从边缘到中心”“乡村包围城市”能够说是海外目的.市场挑选过程中的首选之策。
第五,要采取按部就班的市场进入方式。就国内企业而言,缺乏关于海外市场竞争状况的理解,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是搅扰其海外扩张的主要瓶颈。因而,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就采用了渐进性的战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逐步向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过度。关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 贸易方式(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依然是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这不只有利于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的价钱,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控制海外市场信息,积聚国际营销 经历,培育国际运营人才。
第六,充沛运用利基战略。国内企业自身也是一个从比拟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利基战略常常是一种有效打破国外市场的竞争战略。利基战略是以专业化战略为根底的一种复合战略,能够看成企业跨国运营,并不时生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该战略的本质就是分离本身优势,寻觅市场缝隙,集中力气进入,专业化开展,并成为抢先者,完成市场浸透,同时树立各种壁垒,不时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就恰当地运用了利基战略,它并未直接向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L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L到160L的各品种型的小型冰柜和设计新颖的酒柜, 然后再思索市场的全面浸透。再如,格兰仕的微波炉制造、万向集团的万向节消费,都胜利地运用了这一战略。这一战略选择对广阔中小企业的跨国运营更具自创意义。
第七,树立战略联盟。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力气都比拟单薄,关于我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度而言,更是如此,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关联企业之间能够结成企业联盟,充沛应用企业外部的”共享”要素,发挥各自异质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历,构成一种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当前一个可行的计划就是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中国同行业的抢先企业,组建行业集团,尽快培育出几十家具有自主学问产权、中心竞争力和相当范围的外乡跨国公司。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在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共同的优势。由于一切的活动筹划、计划运作等是完整市场化行为,不会给一些国度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位置以借口。同时,由民间组织出面组建行业集团具有很强的灵敏机动性,有利于从分散的公司向大企业集团逐渐平稳过度。
第八,要鼎力推进人才战略。在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的同时,要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外乡人才的培育,加强企业综合实力,进步国际竞争力,构成企业的中心竞争优势。
总之,由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尚属年轻,在向海外投资扩张和开发海外市场中,需求在理论和总结本身经历的根底上,学习和运用兴旺国度跨国公司胜利的经历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同时,要从中国国情与企业开展需求动身,创新中国企业跨国运营的战略管理形式。中国社会经济开展的多样性决议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开展形式的多样性,也没有一种形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必需从国情和实践动身,自创、吸收,最后创新开展出合适本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形式。
【国际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03-10
口语交际课研究论文03-16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10-28
研究生论文致谢模板04-19
研究生论文导师评语06-22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论文07-18
房地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04-07
在职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01-21
最新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09-24
研究生论文指导导师评语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