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时间:2023-04-17 21:31:09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设计心理学的论文(通用10篇)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那么相关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设计心理学的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关于设计心理学的论文(通用10篇)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1

  摘要:设计艺术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情感设计上来说它是从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包括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等层次。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有句口号:“设计追随激情”,该公司的设计师特穆斯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所以这里说的情感设计不是以情感为目的,而主要是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情感一般规律来进行研究与分析,使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有意识激发人们某种情感,让设计作品更好地实现自身目的性的一种设计。

  关键词:设计艺术心理学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设计艺术心理学就是一门新兴的重要设计学科,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设计艺术心理学是所有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活动,如何符合审美的规律,遵循消费行为规律,把握受众群心理,提升品牌凝聚力,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艺术心理具体在设计中的运用,有很多方法,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可用性设计与情感设计。可用性设计,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作用核心理念的设计,它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包括在产品的功能、使用等方面。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情感设计就是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因为每个人情感因素的关系,设计物中的情感体验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功利性的目的,它在表达设计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或多或少的迎合受众群体的.情感取向。例如在一些工业设计中,造型的简练、刚硬,体现设计品的一种速度与效率;在一些平面设计中,警告性标志采用的黄、黑对比色彩,给人刺激、危险、警惕感;在一些环境设计中,利用墙纸的组合运用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体验等等。

  在理解一项设计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时,主要从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三个层次入手,进行理解分析。

  一、首先形的情感,形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有立体构成中的体、结构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都是相对。相对孤立、小的点,对于面来说就显得独立、叛逆,所以一幅画面上的几点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一定数量的点聚合起来,形成某种主观轮廓,这就变成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理解。当点汇聚成线的时候,有几种形式,包括直线、折线和曲线。直线给人感觉紧张、有目的性,还给人带来一种指向性的心理暗示。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表现无限的寒冷运动”是它给人们带来情感基调。直线交叉为折线,锐角的折线最紧张,但也表现出积极和主动,角度超过直角后,它表现的紧张程度慢慢缓解而趋向了平稳,还伴随着一种慵懒与被动。而当折线形成曲线时则表达了一种忍耐与城府,给人一种含蓄成熟的情感心理。在中国,对面的认识也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最爱的“圆”形,它给人带来的直接情感因素就是团圆、圆满,也表示一种中庸的、成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面合围形成体,体的情感体验是靠它的外部特征。具象的外部特征唤醒人们对于真实物体的情感,比如物体的拟人形态,迎合了孩子的天真、好奇的特点。而抽象的外部特征,就依靠它的线条来体现。流畅线条的体,给人带来动感、韵律的情感体验,直线条的体,更多的是科技、未来的感受。

  二、然后色彩的情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这表明了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普遍与直接的。色彩有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给人的情感体验却大不相同。比如冷色给人宁静或者消极的情感暗示,而暖色给人带来积极或者刺激的感受。还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还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在消费行为学中,人们经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来限定色彩的用途。例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喜庆,金银色则显示一种高档感和尊贵性。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们将物体的固有色与该物体本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具象的思维,比如蓝色表示蓝天、海洋;橙色表示桔子、阳光等。色彩的概念会使人们在一定场合对色彩产生一定的好恶情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认为她把绿色看成黄绿色的时候,便会讨厌绿色,而当她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从这个例子可看出主体对于联想内容的记忆、所持的态度,对他们欣赏这些要素而产生的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三、最后材料的情感,材料本身并没有情感,它的情感是来源于人们对它的材质所产生的感受,即质感。不同质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引起一定的联想,人们就对材料产生了一种联想层面上的情感。

  总之,情感设计在设计心理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合理设计,可以使设计达到催人发奋与进步的积极目的,就是我们艺术心里学的积极表现。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2

  摘要:设计心理学的论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临近,承载着独特知识价值内涵意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类繁多的玩具市场中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手工玩具设计时必须考虑消费对象和潜在消费对象的心理需求,并以创意设计和独占设计为设计理念,使手工玩具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关键词:手工玩具设计心理

  一、手工玩具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临近,承载着独特知识价值内涵意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益智性特征,而在品类繁多的玩具市场中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手工玩具可做广义或狭义理解,广义上的手工玩具既包括制作生产过程不借助机械力完全依赖制作人手工制作完成的玩具,如自己缝制的人偶、自制孔明灯等,也包括玩具消费者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玩具,如航模船模、十字绣等。狭义上的手工玩具仅仅指玩具消费者需要自己动手组装进而实现其游戏价值或观赏价值的玩具。本文以狭义的手工玩具的设计心理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手工玩具明确消费者定位与心理的情况下,所应在玩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秉承的理念与思路。

  二、手工玩具消费特征

  任何产品的生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生产者占得或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收益和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产品的生产必须架构在产品适销对路、消费市场定位准确以及洞悉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玩具既是人类娱乐的工具,同时也是产品,因此在玩具的设计过程和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玩具的受众以及受众心理,如此方能保证玩具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热度。

  (一)消费对象

  提及玩具一词,大众往往存在认识偏差,即通常将玩具的消费者定位为儿童。此种玩具消费者定位方式的错误之处在于忽略了爱玩是人类的天性和共性,与人类的年龄结构并没有直接联系。心理学界曾对成年人的心理做出这样的评价:成年人同未成年人一样具有游戏心理和游戏需求。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所遭遇到的压力可以藉由在游戏世界中的放松,而最终使情绪得到有效的缓释,压力得以释放;借助游戏过程可以使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因素得以满足,并帮助其实现心理平衡。前些年曾流行“偷菜”类的网络游戏,大批成年人是该类游戏的主要拥趸,为之游戏目标达成而不分黑白苦守于电脑之前即是这方面问题的佐证。因此,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厂家应将儿童与成年人均视为消费对象或潜在消费对象对待,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不同市场消费群体定位问题,以避免陷入将成年人错误的划分为非消费对象的误区,而使市场份额被缩减,生产和经营最终徒劳无功。

  (二)消费心理

  随着当前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在购买手工玩具时除了要考虑到玩具的价格和性价比之外,基于玩具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特性,因而还要考虑到玩具的制作材质、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等要素。尤其是为儿童购买玩具时要尤为重视,儿童的肌体抵抗力弱于成年人,病菌更易侵入,如“普遍被用于软化塑胶的邻苯二甲酸盐,不会坚附在软胶上,而是随意流动,当婴幼儿咬嚼和吸吮玩具时,便有机会吞进体内,严重影响健康。”同样,父母为婴幼儿选购手工玩具时,不只着眼于手工玩具的娱乐属性,更看重该种手工玩具对婴幼儿的智能开发功效,借助手工玩具的益智功能使婴幼儿实现“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此外,伴随怀旧情怀的日渐回归和物质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作为享受资料性质的手工玩具也益发被成年消费者所看重,享受资料即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的适宜条件得以相应提升的消费资料。根据恩格尔系数可知,家庭收入增加时,家庭成员的食品性消费比重降低而非食品性消费(如精神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相对越高。故而消费者对手工玩具的购买和占有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享受。同时成年人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有准确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认知,因而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基于手工玩具所具备游戏和观赏的双重价值属性,成年消费者也随之产生了对手工玩具视觉美感追求意义上的趋美心理需要和对手工玩具情有独钟的偏好心理需要。

  三、手工玩具设计理念

  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时代,资讯发达,讯息更替速率频繁,人们的娱乐方式应呈多元化趋势,手工玩具要谋求在现时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找准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构建产品的设计思路,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市场目标定位做出准确抉择。只有如此方能让手工玩具不同于他类玩具的`优势和特质得以凸显,并最终能在激烈的现代玩具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席位。

  (一)创意性设计理念

  创意设计,是指突破常规的设计模式,即创新设计或曰技术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技术的竞争,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厂家应有意识的探求手工玩具的创意设计之路。对于玩具产品的生产而言,要考虑到其包装、原材料材质、娱乐性、赏鉴性、安全性、价格等多种因素。在手工玩具的产品包装方面,要避免色彩的过分渲染导致消费者产生对玩具产品的恶俗和流俗之感,应以简洁明快的色调表现玩具主题;在制作材质方面,秉承绿色设计理念(GreenDesign),以“易于回收、易于替换、节约能源、低公害或无公害、健康安全、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为设计主题;在娱乐性方面,要注重产品的愉悦功能开发,以面向儿童的手工玩具为例,家长作为购买者看重玩具的益智功能,而儿童作为玩具消费者看重的确是玩具的自身愉悦功能,因此可以说愉悦功能是玩具的核心功能,同时,手工玩具对愉悦功能的开发也能使手工玩具在消费者间产生同步心理需要,即使消费者之间产生驱同性的消费欲求;在鉴赏性设计方面,设计者在玩具设计时要考虑到消费趋势引导,将手工玩具以往的单纯的把玩引导升级为赏玩结合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设计者除要考虑材质的安全绿色之外,还要对手工玩具需要组合游戏的特质特别把握,要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参照,使手工玩具的组合零部件不致对儿童产生安全隐患;在价格方面,手工玩具设计者要考虑到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首要因素,因而要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产品价格能够为市场所接纳。

  (二)独占性设计理念

  手工玩具设计时,除了考虑自身的产品性能和定位之外,更要考虑整个外部市场的产品竞争情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构建独占性设计理念,使手工玩具产品在同时期市场中具有新奇性,使产品在具有商业色彩的同时,又个性化鲜明,以满足消费者渴望被赞美和认同的优越心理需要。

  此外,作为手工玩具的生产制造者,任何一个创意均凝结着设计者的智力成果投入,因而当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生产者应以申请专利的方式使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3

  摘要:在室内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视觉心理学,不但能够赋予人们创一个愉悦、舒适的生活起居环境,还可引领关联性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室内设计中充分应用视觉心理学来作为研究探讨。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室内设计

  视觉心理学具有着繁多的种类,按照细致化的分类,重点是指外部的影像以视觉来引致的心理层面的应激式反应,体现为从外部的反应向内心转化的过程。由于外部具有多样化的影像视图,而内心又具有繁复的心理活动机能,在两者关联并转进之时形成紧密性的联系,所以各不相同的影像视图在不同的人看来,其所以形成的心理反应也具有着差异性。

  一、视觉心理学的特点

  (一)优越性

  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观感享受,人们较多时依据双眼来捕捉到外部事物而达成的。通常而言,在捕捉外部事物时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具有着两个重要的特点:

  (1)视觉系统在看到相对静止的事物之时,会在第一时间获取那部分处在运动状态下的事物;

  (2)在一种色彩绚丽事物与另外一种色彩暗淡事物相较,前者更多的会被人们所关注到,因为视觉心理学自身所独具的优越性,能够牢记住对事物产生的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存在视错觉

  通常使用双眼来对于外部事物进行接收时,较多的会受到光影和自我关联性因素的影响,所以有一些时候会对看到的事物形成一种视错觉影像。另外,在对有序水平图像进行观看时,通常一种宽广的空间感会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应用镜面来映照房间,使之形成视错觉下的空间扩展的装饰效果,在现实当中的房间面积未发生改变,以此种空间扩展的视错觉设计,不但在视觉层面形成“大空间”的感受,而且还能增加生活的趣味性。

  (三)达成视觉效果的取得

  通常而言,人们能够对自我思想意识中的部分印象较为深刻的记忆场景作为更深层次上的图形的营造,也即为当代人所言的“大脑补充”,并由此取得整体性的视觉性能。从自我视觉的接收而言,视觉性能并非限定于显现特定的某一类事物,较多为在现时视觉性能的前提下来对于已经感到失去记忆的事物进行自我营建,从而取得整体性视觉性能的既定目的。

  二、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秩序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期盼在生存环境中进行单一性和复杂性的生活方式在心理层面的切换,再次构建新的程序来填充视听的不完美之处。在单一性和复杂性内部获取一种居中的平衡点,使人较好的取得适宜性,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人在心理层面的需求。第一、艺术形式的秩序化。在其体现的形式层面,秩序化的特点之一为简化构造,让其作为标准的几何形状,也即为在多样化秩序当中找出适时变进的规律。将室内设计的对象依据一定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具有规律性的图形排列组合能够赋予房屋一种秩序感,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彰显出设计的基本形态。第二、在秩序当中寻求变化。在室内设计中寻求一种相同性的对比与微小差异性的显现,即为在空间内部寻求相互对比形体、图形、品质、色彩等的诸多方面的对比等。但是对比必然需要以无序化的形式来体现,是构建于具有设计理念的冲突性之上的,在室内设计中倘若繁复的装饰全部墙面,则人的视觉就会分散,使人会感到不知所措,形成散乱化及无序化的态势,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必须在具有一致性的秩序下来作为适宜的相互对比。

  (二)整体效应

  艺术设计即为将各类形式因素按照形式内部规律作为重构。第一、整合与补充。在室内设计中形与形的接触与重合,都可看做是关联性的全部形式,疏密的布局联系即为以视觉整理后产生的差异性疏密体的相互对比效果。在完整性之外,还会有部分差异性的物体从其他环境里脱离开,被汇聚成一个视觉整体。第二、简化。简化作为视觉心理学的要求之一,在限定的领域内,视知觉能够将所有形式作为一种简易的构造式样整合而成。在室内设计中,“简约”二字的应用频率最高。简约涵盖了三层次含义:统一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形态简单明了;设计形式具有明确性。所以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多次应用形态的简易因素,比拟使用者的曾经的记忆性,充分应用模糊化的形体和图形来完成部分非常规情况下不容易达成的目的。

  (三)节奏与韵律

  第一,节奏。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出的节奏,因为其具有不同或为具有比较性的形式有规律的多次产生,此种节奏是以其的实际应用性能为基础存在,节奏的主题有性能来作为界定,不同的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各不相同人对节奏,有着差异性的偏和爱,在室内设计中节奏应用是非常关键的。第二、韵律。作为节奏的较高形态层级的韵律,体现为容量、面积的多少、虚现与实在、纵横交错、相互重叠,色彩度、等诸多方面的变进来达成的。涵盖了完美契合的节奏。虽然韵律秩序感较节奏而言要弱,可是在艺术感染力方面节奏却比韵律强,在室内设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节奏,而却只有在优秀的室内作品中才能够显示出韵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为此,在室内设计应用视觉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师在设计当中,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完全以人的个性化需求为首要”,设计出更为宜居的居住环境。

  作者:支林 徐霞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静.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殷朦婷.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3,04:86-87.

  [3]王柳.浅议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J].科技风,2009,03:104-105.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术水平提高,食品包装已不仅仅承担着运输、保护食品的原始功能性角色,而越来越向倾向于体现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运用色彩心理学教育原理来剖析色彩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隐喻含义,同时针对色彩的通感效应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展开研究。

  在当今消费社会、眼球经济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作为承载食品运输、安全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以其琳琅满目、光彩夺目的色彩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各商家在包装设计上不断创新求变。在设计流程中,标志、文字、图形与承担了主要表现角色,设计师通过赋予不同的色彩来传达食品不同口味、不同风格,也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在现代营销中色彩在包装中作为引导区分同类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展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色彩心理学是色彩通过其调性,即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变化来影响人类心理。商业色彩通过设计进行不同组合,在潜移默化中刺激人类的大脑,左右人类的心情,从而影响着购买决断。

  人的心理对每种颜色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色彩结合所传达的情感不同,由于消费者受到不同的地域、性别、文化水平、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群体对色彩的感情作用的感受都有不同。再加上受众的情绪很多情况下受色彩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色彩心理学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色彩的明暗、色彩的轻松与压力、色彩的平实与富贵、色彩的内向与外向等等,这些因素主要由色彩的三要素不同组合而成,共同作用于包装的整体色调,从而影响着受众心理,而这些各异的心理往往决定着下一步的行为。

  商品的包装首先要满足其功能性诉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损坏、变质从而用来承载和保护商品,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包装手段和设计手法多样化使人们对包装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美国著名销售心理学家路易·斯·切斯金曾通过大量研究对包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装对消费者心理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他们对产品的认识和感受因而被称为“沉默而极具说服力的推销员”。

  成功的食品包装色彩是食品华丽的外衣,通过色彩的冷暖、轻重、软硬、强弱赋予食品品牌标志、广告语(主体文字)、主图、配文等不同风格的诠释,并结合受众的联想与约定俗成的色彩视觉习惯来达到色彩这一视觉与受众对食品味觉、嗅觉的匹配,形成良好并具个性、系列性的产品形象。

  在受众的心理上,对比度、饱和度相对适中的颜色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比如在面积较大的橱柜中长期陈列过于鲜艳或过于冷色或暖色的商品,不但起不到美化橱窗的功能,反而让顾客产生烦躁或敬而远之的想法,从而销售量大打折扣。因此,研究顾客心理,掌握食品性质,恰当地将色彩运用在包装上,从而使食品主体与色彩包装高度吻合,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二、色彩视觉的味觉感

  人类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由人的五种感觉器官分工完成,视觉即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物象,听觉即耳朵能听到的一切声音;味觉即味蕾所感知到的一切味道;嗅觉,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味;味觉即味道,包括苦、辣、酸、甜、 咸、鲜等各种味道。触觉即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虽然五种感觉有各感觉器官分工明确,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五感通感现象,即五种感觉相互穿插,共同作用于人类大脑及行为。

  色彩灵活出现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是设计师表现味觉的重要手段,通过色彩这一视觉手段表达食品的味觉效果,包括食品口味的浓淡,向受众传递食品相应味觉,绿色、紫色表达酸爽,橙色、黄色表达香甜、嫩脆的口感,深棕色表达巧克力、咖啡食品口味,食品色彩多选用高纯度色,色彩鲜艳,醒目的同时不易产生色彩偏差。

  通过色彩心理研究,在食品包装中色彩的指示性除了表达包装的美观意义外,同时展示食品的内容及口味,通过设计元素的运用和气氛的烘托传递食品的味觉信息。

  三、食品包装色彩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关系

  食品包装环节注重色彩的运用搭配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理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H·夏赫在其性格诊断法对色彩与性格的联系中得以阐述,即著名的“夏赫测试”。在测试中其发现:根据对事物的反应程度可以将人类分成三大类:形状-色彩反映型、色彩-形状反映型及色彩单纯反映型。所谓形状、色彩反映型人群较其他两类理性,认知事物以形状认主为主,不受情绪支配;色彩-形状反映型人群较为情绪化,认知事物多受色彩影响;最后一类色彩单纯反映型顾名思义最易受情绪左右,为色彩直接感受人群。

  通过夏赫测试显示,食品包装设计中以色彩为主导的人群主要为后两种,也就是人群中的大部分,他们通过对食品包装中的色彩感知到购买行为的产生中更直接也更感性,这也是各大食品商家纷纷通过色彩鲜艳的外包装吸引手中的目的所在。

  食品包装中色彩起着重要乃至关键的影响。据现代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色彩能够第一时间捕捉人的注意力,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先感知的是色彩,前六秒能够捕捉到全部色彩信息的80%,被称为著名的“6秒效应”,而形体等其他因素占20%,直至数分钟后受众才能全面详细的看到所有要素。由此可见色彩更直接、迅速且容易被接受。由此可以看出色彩能直接捕捉人的注意力,并能优于文字、图形等更易被接受与消化。因此相当多企业将色彩设计看成是促销的杀手锏与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受众目标的重要策略。食品包装色彩通过其生动性、规范性、可延伸性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心理需求,从而使消费者从视觉感知到心理进而影响购买决策,真正提升市场占有率。

  四、结语

  在食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无疑是视觉表现的重头戏,如何将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合适的产品风格对于提升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帮助。掌握色彩心理,通过色彩学、设计理论知识、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准确洞悉消费者心理需求方能设计出受大众欢迎的食品包装,真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切实提升市场占有率。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5

  摘要: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儿童的心理也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性,是心理学所研究的两个重要的部分。现如今,社会如此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单单从学校教育上下功夫远不够。所谓劳逸结合,如何在游乐场中也能给孩子在玩乐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就需要在设计游乐场时,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出更符合当代儿童健康生活理念的游乐场。儿童游乐场的设计,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会在游乐设施、游乐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设计出理想的更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游乐场所。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游乐场;设计

  如今,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的生活,已然成为时代的焦点。祖国将来的发展,也要靠新一代的努力,而儿童时期的生活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成长除了家长的看管、学校的教育之外,娱乐项目必不可少。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其实不仅受到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影响,更多的是自身成长发展的影响。儿童更多的是需要自由的空间,在愉快的氛围中摸索未来,逐渐形成完整的性格,而游乐场作为儿童主要的娱乐活动场所,其设计能否关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儿童心理的发展

  1.1儿童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由客观的一些刺激所引起的,它一般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特征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而这个中间反应的环节称为心理活动。例如,老师通过学生上课时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今天的课堂知识,也会通过下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已讲授的内容要点。儿童的注意力也是心理的一种表现。一般将儿童的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2种。有意注意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去想注意的一种状态,此状态需要费一些努力才可完成。无意注意则是一种通过客观刺激所吸引来的,这个客观刺激可以是新鲜的、有趣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所感兴趣的亦或是不感兴趣的,属于一种被动的吸引来的注意,这个则不需要费神。

  1.2儿童心理的发展

  经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有2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儿童在其现阶段所能够达到的某一种智力和知识方面的水平,其二是儿童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某种动机或是需求。儿童到了一定的年纪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从而开拓其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培养孩子面对问题时候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在参加活动和交流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器官中,例如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来更好的接触信息,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2儿童对于游乐场的需求

  2.1儿童心理学融入游乐场

  游乐场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愉快、放松、自由且敞开心扉的一个公共场所,在其中体会娱乐设施所能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也正式游乐场的设计更要将儿童心理学考虑在内的一大原因。如果将游乐场比作一个机器人,那么这个机器人能否健全的工作全要靠它的中枢线路是否完整,儿童心理学就相当于是这个机器人的中枢线路,有了它机器人才能够更好地运行。换言之,如果在设计游乐场时,考虑到儿童心理学的因素,那么这个儿童游乐场才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游乐场。

  2.2游乐场对儿童的意义

  每当儿童在游乐场玩耍时,不仅可以玩一些游乐场内已有的游乐设施,直观地感受到玩耍时的快乐,而且在玩其它一些游戏时,可以在自己所幻想的情境中自由的分配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所带来的快乐,例如不同职业的体验,医生、老师、司机、厨师等,在角色体验的同时,不会受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又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通过这种游戏来体验一些情感关系,还可以满足认知方面的欲望。在游乐场玩耍时,可以满足孩子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的实现,推动孩子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同样,在玩耍的过程中,面对突发的问题状况或者是游戏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当然在游戏中,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在没有成人的帮助下,学会处理一些情绪,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的锻炼等。

  3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游乐场的设计,不单单是一个供儿童纯娱乐的游乐场的简单设计,而是一个不仅能够提供儿童娱乐玩耍的游乐场所,更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游乐场所。儿童作为现如今社会的焦点弱势群体,对儿童的关注必不可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由此可知,儿童心理学对于游乐场的设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只有将儿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游乐场的设计中去,才能够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娱乐玩耍的场所,才是更人性化的游乐场所。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6

  一、环境心理学对人产生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因为人的行为包含在社会环境之中。对于人来讲,人们每天都处在环境之中,人行为的对外界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与创造是改变环境的基础,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本又是人类丰富的创造能力,还会对行为和创造的主体--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优美空间环境使工作员工感受到这一环境氛围,能使员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上班族每天所在办公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多,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所处的最重要环境之中,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放松。现在很多公司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必须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推崇,办公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根据办公人员的情况以及办公人员的心理需要等情况,来设计和创造空间环境。还要分析色彩、光和材料等使用对办公环境产生的影响,让办公环境更舒适、高效,让人们把工作的压力随时排解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当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必须要人性化,人性化设计要贯穿整个办公环境的各个角落。人作为使用者,心理感受决定着办公空间的尺度。不同尺度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设计空间时必须要思考的。这些思考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所提供。那么办公空间的布局一定要有秩序感,这是对空间设计的一个最基本体现。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统一,应该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让人对空间有舒适感的要求是 : 小而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其次通过开放的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这种办公空间可以把团体与个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设计展现的淋漓尽致。

  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影响。色彩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暖色调给人热情洋溢感觉,会使人快乐和兴奋;而冷色调给人清凉感,会使人的心感到安静,在心理上起到了镇静的作用。基于色彩的变化、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传统的办公空间一般以灰色为主基调,目的是让企业有一种庄重的形象。展现个性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使用色彩鲜明的颜色。办公空间色彩一般遵循 “ 活跃融合” 的搭配原则。活跃是指办公空间的色彩变化和搭配是否突出,融合是指办公空间中的地面墙面家具乃至绿植的颜色都要整体融合。在办公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满足功能和空间的俩方面需求,完美的体现了空间与功能的相互协调。办公空间的颜色不适合过于单一,单一的颜色,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如果颜色搭配的不得当,会加重眼睛的疲劳程度,使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此,办公空间的环境颜色应该以纯度低的颜色为最佳。

  人性化的光照将传统方式的照明改为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局部照明将成为设计中的重点。在新的设计中,整体照明只提供给整个环境所需的最低照明,而局部照明可采用自我调节灯光的方式,这样改变了个体对灯光的需求,也将冷色系的光加入暖色系的光。据调查,在冷光源下工作,人们会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通过共同使用冷暖光源,可以模拟出自然光。适宜的照明可对办公人员的情绪调节和精神状态的放松起到一定的作用。

  声音环境在环境心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人在工作中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空间是宁静的。静,就是考量办公空间的声音环境了。由于办公空间都会使用现代的办公设施,如电脑、传真机、打印机,这些都会形成噪音。而隔音是办公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办公室一定要有隔音设施,特别是用于讨论公司商业机密的会议室必须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

  材料的使用也要对人性化有所体现。昂贵华丽的大理石不再是现在办公环境设计中的重点,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环保上。一些环保的天然材料,都可以放在办公空间的环境中,如鹅卵石、草坪等。天然材料和现代材料相互融合在一起将产生科技与自然共生的人性化设计。在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上,比如新型办公椅会根据办公人员的背部状态自动调节靠背的弧度,智能办公家具将成为一种办公家具中的潮流趋势。

  结语

  办公环境对于每个上班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办公空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工作环境的质量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工作环境成为上班族喜欢的空间时,就会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事实证明,不注重人性而一味追求效益的办公设计注定是失败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只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更应该满足人的内心需求、精神层面的内涵和人文关怀,而人性化设计是今后设计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 .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3.

  [2] 徐磊青 .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3.

  [3] 刘超英 , 陈卫华 .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构造、施工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7

  摘要: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使校园的场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关键词:高校食堂 环境心理学 社会交流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71-03

  食堂是高校校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学生们摄取食物、放松心身的公共场所,也是师生每天必到、互相见面的场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食堂不论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是在提升学校自身形象上都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而食堂设计与布局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高校的影响力。但很多高校对此并没有十分重视,固然学校应该看重教学方面的问题,但是高校配套的生活设施一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环境心理是研究环境与人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在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设计和布局,从而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生理与心理的需求。[1][3]笔者结合前人对高校食堂的研究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理论切入,对高校食堂所具备的社交功能做进一步分析,一方面,为食堂合理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从而为校园达到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放松、交流、沟通的场所,以提升学生的社交意识,满足其社会交流的需求,提高社交质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更好了解目前高校食堂、学生的社会交流情况、食堂对学生社会交流的影响,笔者开展了学生对食堂相关评价的问卷调查。笔者对贵州大学以及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生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96份,有效问卷586份。笔者通过对数据整理发现,学生对食堂就餐环境的满意度为32%。学生对经常就餐的食堂感到舒适的仅占总体的24%。目前有65%的学生认为食堂是不适合交流的场所。此外,在调研中发现,调查学生中有67%的人表示每天与他人交流时间在两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面对面谈话。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交流意识与欲望。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发展和社交需求的情况下,应合理利用学生聚集广泛的公共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和社交机会。

  一、高校食堂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物理环境因素

  1.功能分区

  食堂作为公共的交流场所。首先,从就餐者群体角度来说,只有能够满足自身交流需求的社交场所,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自己心理需求,这种环境才能成为合适交谈的场所。而环境的背景因素尤为关键,每个人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异[2]。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喜好的就餐环境因人而异。从食堂角度来说,要作为一个良好的社交场所,就要多方面去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达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同时笔者对学校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食堂有必要进行功能分区,这样有利于实现食堂社交功能。因此,对食堂进行功能划分符合学生交流需求。其次,在很多公共环境中,如果该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人所能接受或控制的范围,就会使得人正常认知活动受到干扰。如果这种对于环境的控制力的缺失被人所觉察,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3]。而这种负性情绪体验如果没有得到处理,就会对社交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食堂这一公共场所进行分区,为区域提供合适的信息是有必要的。我们可将食堂就餐区域在充分利用场地资源、考虑就餐者喜好的情况下,将食堂划分出几种功能区。例如,常见的快速就餐区、聚会区、吧台区、自助餐区等。

  2.桌椅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它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4]。就高校食堂而言,个体所能感知的领域,一方面是整体分区布局领地的划分,而另一方面,局部的桌椅的摆放和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人不会意识到社会距离,但在行为上却时时遵循着该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则引起不适感[5]。所以食堂布局时应考虑个人空间的舒适感,具体就是物与物间的合理距离[4]。不仅不浪费平面利用率,也尽可能保证就餐者的个人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桌椅的作用,通过对餐桌的形状,摆放距离以及椅子数量布局等,以增加学生在食堂就餐的舒适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交流欲望,达到改善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除选择四人长桌以外,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在四人小圆桌上就餐,相对于长方桌而言,这更加体现了社会向心力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不仅舒适,也更有利于同学的交流,这样在进行小范围的交流时更不易感觉到被排外。此外,使用圆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就餐时的人数。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其中有15%左右的学生倾向于6-8人一同就餐。就这一部分同学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每天的基本社交时间都在3-5个小时。这从侧面反映,交流时间和他们选择的就餐人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学生对于交流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对于圆桌的使用,有条件的食堂可以加入少量的.大圆桌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笔者还发现有21%的同学选择半包围式的餐桌。其也可以体现社会向心力的作用,在餐桌的包围处就餐,能够有一种被容纳其中的心理体验,少量使用这类的桌子,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的社会交流,还有利于提升食堂的特色与美感。

  3.噪音

  研究发现噪音对人的身心均有直接影响,进而可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噪音是否可控,是其影响听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认为噪音是他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影响会较小;反之则大。从这个观点来看,人对于噪音是有一定适应性的[6]。因此食堂不需要过分安静,其中加入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受欢迎的广播节目,会使其氛围更易让同学交流。因此结合高校食堂来说,食堂噪音对于学生的就餐和交流会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我们可以在食堂加入背景音乐的元素,从而降低高峰时段人多而引起的噪音,并且背景音乐是作为人们能够控制的因素,从而也能够减轻他们因噪音而产生的不快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4.颜色

  在众多学者研究中,都探讨了色彩对人心理的作用。环境影响个人情绪,而个人情绪又会影响其交流的质量和持续性[2]。本次的调查中,56%的人表示会关注到食堂所用的颜色。从食堂的整体色调来考虑,首先应符合大众审美。颜色所构成的物理环境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和身心体验对交谈的倾向和欲望有辅助作用。从大的公共场所到食堂这一场所的颜色布局应该更好地结合就餐群体的心理进行选择,根据不同颜色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进行考虑[4]。现在很多餐厅颜色都以明亮、易感性较强的为主,如橙色和橙红色。但往往单一的色彩极强的色调渲染环境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就餐者焦躁,因此,这样的物理环境本意是好的,但却可能导致其所接受的色彩刺激过剩,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食堂就餐区,应该以明朗易感性较强的颜色为主色调,但用以浅色调和暗色调将主色隔开。这样可以减少主色调给人的压迫感,并有利于达到更好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心理环境因素

  1.拥挤感

  个人空间太少会使人心理上感到拥挤[1]。在食堂保持相对的独处空间有利于个体领域性和拥有感的体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32%的学生认为食堂下课时段会出现拥挤现象。学生的这种主观拥挤感的体验,除了是对物理环境的直观反映,也是内在的心理调节机制所产生的反应。当学生没有适合于个体空间行为的物理环境,无法拥有领域性和拥有感,就容易形成拥挤感和压抑感,甚至感知到比实际情况更为负面的情绪。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其感到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拥挤感会下降[1]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食堂拥挤这一评价的体验,与其对环境的控制感缺失有关。在高校实际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首先,食堂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很好地降低环境噪音带来的心理拥挤感;其次,就餐座位設计成可调动的,这样就餐者可根据自身喜好调节与他人交流的直线距离,进一步以物理环境来调节其心理体验。如此不仅可以让师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也进一步增加了食堂的美感。

  2.个体空间

  (1)私密性

  私密性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能否满足私密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依赖感与归属感[2]。对于作为公共场所的高校食堂而言,私密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前文所提及,食堂增加功能分区,圆桌的使用等,都考虑到私密性这一因素。不同的分区,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达其真情实感;圆桌的使用也使群体之间保持距离,私密性得以保障[8]。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和朋友一起就餐而言,69%的学生倾向于面对面。其次,多数人都不喜欢陌生人同桌,根据数据表明,有66%的人希望可以坐在陌生人的斜对面,因为该角度不会有眼神的对视,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为此,食堂应能够满足就餐者的私密性需求。例如适当增加某些就餐区桌椅间的间隔位置;靠近某些桌椅的摆放以便于团体就餐等。

  (2)安全感

  个体安全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边界效应,人们更愿意选择区域的边缘地带进行活动。边缘地带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为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首先,就餐者在边缘区域就餐会感觉不被打扰,人流量没有中心区域密集,能增加其安全感。其次,边缘区域有利于就餐者肢体动作的施展,进一步促进交流质量。另外,充足的安全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话题。在问卷调查中,选择靠边的位置就餐的学生占多数,这也符合边界效应这一现象。因此,食堂的设计可适当使用一些隔离屏风等装饰性物件,一方面增加食堂美观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就餐安全感。

  (3)场地依恋

  学生对食堂形成的场地依恋,也是食堂成为好的社交场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场所依恋”是指个人在一个场所后,会对该场所所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依赖感以及在情感层面对这个场所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其它情感层面的表现[1]。该理论体现了资源及其提供设施的重要性。通过对食堂设施和资源的合理运用,以满足学生就餐时的社交需求。高校食堂在满足个体对私密性,安全感等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为学生提供可控的交流环境,这样能够使个体对于食堂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不仅为高校食堂增加新功能,并能够有效提升高校食堂的使用率,从而达到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7]。

  二、结语

  食堂作为学校重要的公共场所,应更多地关注和挖掘其为学生带来的潜在价值。本文旨在强调食堂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功能性,优化配置学校公共场地所具备的资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食堂的社交功能进行探讨,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贝尔 (Paul A.Bell),托马斯·格林 (THomas C.Greene) ,杰弗瑞·费希尔 (Jeffiey D.Fisher).环境心理学(第5版)[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全全.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3]乐国安.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05).

  [4]舒莉.环境心理学中噪声的研究及其心境量表的修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8

  由于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因此在追究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精神文化追求。色彩设计能够对于大众的感官因素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色彩心理学和艺术设计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提升,让艺术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艺术设计离不开色彩的引用和配合,实践环节中巧妙的进行色彩调节,发挥色彩搭配技巧,将其和心理学有效结合,才能够满足当下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需求。

  1 色彩

  早期的时候,色彩指源自自然界中的光,形成的基本原因是物体表面光的发射。分析日光发现,其包括很多不可见以及可见波长的光,在日光的照射下,三棱镜会反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线,直接体现出对应的色谱,人类眼睛能够直接看到的七种颜色,具体包括紫色、靛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生活环境中所能够直接性接触到的色彩受到色彩的色相以及色彩的亮度两个方面影响,色彩的亮度强弱关键在于日光的强度以及物体自身具备的反射能力,物体表面上接受到的光照如果较强,那么对应的色彩就较为明亮,如果接受的光照弱,那么亮度较差,光的类型对于色相产生影响,详细分析来说需要看物体反射出来的波长,可以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由于色彩的装点变得更加的美观和多样化。

  2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关键内容是分析色彩对于人类心理造成的影响,经过科学的判定和分析处理,有效的控制和避免色彩对于人类产生的不利作用影响,缓解人类的心理冲击。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直接性的反馈出来,从颜色方面能够间接判定人的性格,具有大致的把握,未来想要加强研究水平需要关注色彩的角度。目前,色彩心理学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包括商家利用颜色搭配,提升产品的视觉效果,促进销售量的增长。很多的发达国家对于色彩心理学已经具有较为透彻的研究,欧美已经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色彩理论体系。此外色彩对于人类的情绪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好的色彩搭配和控制能带给不同主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医疗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根据人类自身主观体验不同,将色彩划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从色彩自身方面来说其不具备温度变化,冷暖区分主要是主体在和色彩发生接触后所产生的不同感受,例如常见的色彩反馈效果,出现大面积蓝色时容易联想到大海,带给主体清凉的感受,其被划分为冷色调中,橙色以及红色的出现,会让人类感觉到太阳以及火,具有暖的反馈,因此被划分为暖色调,此外冷暖色还会被明度的高低所影响,明度较高会给人一种冷的感受,低的明度让人感觉温暖舒适。一般状况下,艺术设计要根据气候的改变结合冷暖色的搭配,适当调整室内环境以及着装的颜色变化,最终让自身感觉到舒适。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背景作用影响下,色彩的冷暖感受具有不同体验。

  3 色彩心理学和艺术设计的结合

  公共环境设计环节中,通常会将室内的装饰和色彩有效搭配,例如很多的快餐店会大量的使用红色或橙色,提升人的温暖感受,此外由于很多的食物原材料是红色以及橙色,利用这两种色彩能够带给应用者良好的心理体验,让人的精神感觉愉悦放松,帮助吸引更多的人员;商品展示以及陈列方式的变化,会让销量发生改变,产品设计环节中会利用色彩影响进行搭配,选择最吸引消费者的搭配形式。办公环境中过多的应用白色空间,会加大人员的眼睛负荷,为解决该种状况可以应用冷色系的其余颜色代替。机械化作业的工厂内部如果没有任何颜色的装饰会给工人疲劳的感觉,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可以将墙壁改造成粉色;传统医院的`墙壁大部分是白色,工作人员的服装大部分也是白色,这种颜色会让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加,过去出现的白衣高血压状况正是色彩对于人类影响的最直接性体现,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医院将内部的墙壁粉刷成淡粉色或是奶油色,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色彩设计还会对于公共交通产生影响,交通信号灯的色彩能够直接性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性,结合光学的基本原理,红色光能够产生最长的波长,所以在应用中传播的距离最长,更加吸引人员的注意力,因此红色作为禁止通行的信号指示颜色,绿色和红色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能够轻易的被人类眼睛所分辨出来,能够直接性的表达出信号意义。路面的颜色大部分为黑色或灰色,这是由于该颜色能够让驾驶人员感觉镇静,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处于该种颜色影响下,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增加,因此大城市中逐渐的增加彩色路面的比例,刺激开车人员的神经系统,提升注意力。车辆本体的颜色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蓝色和绿色属于后退色系,车辆行驶中会给人一种较远距离的感受,因此出现追尾的概率较高,红色、黄色提升行人以及其余驾驶人员的注意程度,特别是天气状况不良的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在夜间以及天气状况较差的时候,部分的弱势群体需要借助色彩优势,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

  商品的外部包装色彩直接决定最终的销售效果,大部分的人会被包装色彩所吸引,艺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并且利用心理原理。通常状况下,儿童偏爱靓丽的色彩,成年男性偏爱银色、藏青色、黑色,成年女性偏爱粉红色,因此大部分的化妆品应用粉色作为主体。食品包装中大多使用黄色、橙色、红色作为基调,因为这些颜色给人温暖的感觉,激发人的食欲。不同的包装设计环节中结合原料和食物,合理搭配后能够提升最终辨识程度;

  总而言之,色彩直接性的给人视觉感受,进一步影响人类的心理活动,目前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的应用其中的原理,结合人类多种感官实际体验,进行突破性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提升,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儿童家具作为学前儿童的日常必备物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发展心理学为依据,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家具在学前儿童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旨在论述发展心理学在学前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具设计应用

  引言

  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去研究人类成长发展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并究其内在的原因。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既被视为发展心理学的前身,也是公认有关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经典著作。此后,欧美一些心理学家纷纷开始投入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使儿童心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1957年,美国出版的《心理学年鉴》中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标志着儿童心理学向发展心理学的演变。随着人们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使发展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应用,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家具设计便是其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年龄阶段在3-6岁,处于童年早期[1]。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作为儿童成长阶段的特有时期,无论是从成长的内容还是成长的心理特征来看,都呈现出本阶段特有的特点。

  1.1认知的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成长机制的研究,将儿童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阶段(1-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3-6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2-18岁)。并指出前运算思维阶段(3-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该阶段儿童在认知方面容易受外在事物显著特征的影响,更多靠物体的形态去感知与判断事物。由于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随时转换注意的目标,对于新的事物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有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对其成年后的思维习惯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对儿童的`认知产生差异。鉴于此,从小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对于他们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

  1.2个性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儿童可塑性非常强,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组合[2]。随着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及思维的提升,该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渐渐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考问题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于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开始想要依靠自己独立完成。然而,个性贯穿于人的一生,良好的个性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学前儿童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对儿童今后人际关系及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3人际交往的发展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表达方式同其他个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际交往作为儿童进入学校后社会性的重要形式,在儿童未来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戏作为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贯穿于他们整个成长过程中。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更愿意选择可靠的游戏伙伴作朋友。另外,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好的游戏不单单有趣好玩,还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如何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某些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该阶段儿童学习以及与同伴互动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促进其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

  2儿童家具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作用

  “儿童家具”是指适应0-18岁的儿童身心特征,并能满足儿童的生活、学习、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为儿童提供坐、卧及储存物品等功能需要的一类器具[3]。学前儿童家具主要包括儿童床、学习桌、儿童座椅以及储物柜等。有调查显示,人类每天与家具的接触时间较长。对儿童而言,其学习、娱乐、休息等活动与家具亦密不可分[4]。因此,儿童家具适合与否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儿童家具有以下作用:

  2.1提供儿童休息与储物

  满足儿童生活作息的需求是儿童家具的首要功能。学前儿童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休息对于他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睡眠不仅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也能保证他们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生活学习[5]。同样,对于儿童来说,储物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该阶段儿童物品多且杂乱,房间里随处乱扔玩具是常见现象,将儿童物品进行分类收纳,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敞、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2培养儿童自理能力

  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对于家庭事务,他们虽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理,但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收纳任务。例如,儿童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放在指定的位置,既易于寻找又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归类收纳自己的物品,使儿童较早就有独立的意识,自理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

  2.3寓教于乐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该阶段的儿童往往通过游戏来慢慢感知世界。研究发现,儿童可以从游戏中获得生理与心理的满足,这对他们的身体发育、人际社交、认知能力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儿童家具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应同时具备娱乐功能,在游戏中提高儿童在家具使用中的参与性并从中学习新技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4亲子互动

  亲子关系对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彼此的沟通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家长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许多知识及生活技能是由家长言传身教的。儿童家具可以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进行合理收纳,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长陪孩子一起玩耍、学习等。这些活动不但使孩子在使用家具过程中锻炼了能力,也让孩子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3优秀案例

  发展心理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理论体系日趋成熟,现已逐渐转向应用领域方向。设计师通过不断探索,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儿童家具的设计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儿童家具在设计中融入游戏性、益智性等各种元素,深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3.1儿童衣帽架

  该款衣帽架由意大利设计师埃莱娜设计。它是由2个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床头柜,挂钩和洗衣篮组成。首先,针对学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将衣帽架的挂钩处设计成动物的眼睛,看起来乖巧可爱,使儿童的注意力能很容易地放在收纳上,使他们养成了从小收纳衣物的好习惯。其次,2个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分别给家长和学前儿童使用,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拉近彼此感情(见图1)。

  3.2儿童滑梯床

  由著名丹麦儿童家具品牌芙莱莎(FLEXA)公司设计的儿童滑梯床,把家具产品造型和儿童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设计师将学前儿童喜爱玩滑梯的特点融入儿童床的设计中,深得儿童喜爱。此外,考虑到学前儿童爱玩捉迷藏,喜欢保持一种神秘感,设计师还将帐篷元素与儿童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儿童的睡眠时间也充满乐趣。在细节的处理上,整体的家具都采用圆角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儿童在玩耍中不小心磕碰(见图2)。

  3.3儿童椅

  儿童椅由家居设计公司设计。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主体部分由靠背椅和座椅组成,此外,还包括婴儿床体、座椅支撑架与脚踏板等零部件。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将主体模块与不同零部件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使用。例如,将靠背椅与婴儿床体组合,它可成为一款幼儿助行器;把靠背椅与脚踏板组合又变为一把儿童高脚椅。该产品解决了父母在儿童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的问题,属于典型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家具设计(见图3)。

  4结论

  将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儿童家具进行设计实践的结合,成为儿童家具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解析,并列举儿童家具设计的优秀案例来阐述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家具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总结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设计师从中提取符合儿童成长变化所需的设计元素,设计出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儿童家具,让产品更好地为儿童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侯涛.从发展的角度探析儿童娱乐产品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4

  [2]刘博文.儿童家具可成长性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2

  [3]卓霄.何庆华与汪斌.儿童家具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3).28-29

  [4]何小娟.潘文芳.从工业设计角度解读《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J].设计.2013(08):68-69

  [5]姚雯吉.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中期家具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79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篇10

  摘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也是提供给女性的。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幼儿在成长到3~5岁阶段,就处于一个尴尬期,没有家长的看护,又没到入学的年龄,所以幼儿园就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幼儿园在户外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对幼儿心理状态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到幼儿的需求,以期能够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户外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加舒适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启发

  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还需要在各个方面空间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合孩子成长的需求,尽可能的设计出幼儿需要的活动场所,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幼儿娱乐和玩耍的户外空间。主要就是由于户外空间是幼儿在园中主要的娱乐场所,也是幼儿成长阶段非常需要的娱乐内容,所以幼儿园在针对户外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倍重视。因此本文结合儿童的心理学特点,重点分析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娱乐场所。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具现阶段我国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孩子的幼儿期在3~6岁,这也处于幼儿成长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一般需要在幼儿园中学习。由此可见,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属于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幼儿园中户外空间,是幼儿园所有设施构成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幼儿园中主要的活动都在户外设施中进行。国外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接受户外游戏是最好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同时也有心理学家表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眼前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够在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园中优秀的户外设计能够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地,这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园中户外空间的设计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儿童心理学进行设计

  据调查和研究显示,幼儿园生活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儿童心理学主要就是针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揭示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还有心理状态以及思维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相关学者能够了解到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这样也能够对幼儿园的建设进行辅助,以此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划分不同类型的游戏空间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在分析儿童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上看,对于游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游戏可见,儿童在幼儿园中所玩的游戏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样的不同的游戏方式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还需要重点划分游戏的种类,分区域的为幼儿提供由此场地,这也是户外活动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2、关注特殊儿童,给予关怀

  很多幼儿园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接收身体上存在残缺的幼儿,这样的幼儿不能够向别的孩子一样游戏和娱乐,同时很多孩子会对这一类特殊儿童出现排除的现象,导致特殊儿童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甚至有些肢体上存在残疾的幼儿也无法加入到一些游戏之中。所以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还需要给予更好的爱护,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走出阴影。由于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儿童的特点,加上比较丰富的色彩和声音,这样能够有效刺激幼儿的神经,保证幼儿能够适当参与到游戏之中。

  3、尊重丰富多彩的设计要素

  心理学家任务,幼儿的感觉、听觉、注意力和记忆以及思维等在这一阶段会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但是各种感官的发展依然依赖的是幼儿的身体机能是否充分敞开,接受刺激。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给予幼儿丰富的环境,还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

  (1)利用植物造景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阶段,想要选择植物种类,还需要首先考虑生命力顽强,便于管理的物种,其次才是靠考虑到植物的`功能。儿童对于形状奇特,色彩鲜明的植物会产生比较多的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比较多的植物,会激发幼儿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幼儿在观察植物的形态之后,也能够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力求为幼儿营造出色彩斑斓的世界,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和活动需求。

  (2)多使用游乐器械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幼儿阶段也是最短暂的,儿童的心灵和世界永远是最纯洁的圣地。所以幼儿所成长的环境也需要保证幼儿的纯净,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幼儿长久发展。因此机械在孩子的游戏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和发展幼儿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向幼儿提出最新的要求,并且保证幼儿的发展水平之间能够相互符合。只要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户外活动空间都能够在根本上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但是如果户外活动仅仅限制在秋千和滑梯这种常见的娱乐设施中,幼儿很容易出现乏味的现象。因此在户外活动设计阶段,还需要尽量寻求具有挑战性和选择性的游戏器械,同时需要保证器械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的内容能够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甚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把幼儿长期放在幼儿园,所以幼儿园中的各项设施都和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看出,幼儿成长阶段对于户外娱乐设施的需求量非常大。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和玩耍,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设施的要求也非常高。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能够看出,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更多的设计依然需要遵循人性化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娱乐空间。因此经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给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怡,陆敏艳.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幼儿园设计研究——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儿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5,07:57-60.

  [2]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9-18.

  [3]刘素,齐彤,张妮妮.幼儿园户外游戏场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4:6-8.

  [4]武昕.当谈论为孩子设计空间时,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环境设计与心理学研究[J].住区,2013,05:30-34.

【设计心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学论文08-08

选修心理学论文12-16

心理学与脑论文12-17

心理学论文通用12-08

广告设计心理学的应用与影响分析论文3篇09-27

管理心理学论文08-01

心理学论文15篇08-08

心理学论文(15篇)12-08

统计心理学相关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