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清照词对前人成果的借鉴的论文
导语:对李清照艺术上影响最大的当属苏轼,李清照的父亲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自然与苏轼交往过从,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李清照词对前人成果借鉴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李清照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似乎讨论较少,甚至囿于其女性身份而认为其无所依傍,例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就说:“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什么影响。”这几句话,就明显有违历史事实。 一个优秀作家的出现,其必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而很少是一空依傍、完全不受别人影响的。因此,我试着就此问题进行探索,以便后来者更进一步。
我们将此艺术渊源分成显性和隐性,从两个方面观察李清照对前人成果的借鉴,比较有助于研究的展开与人们的自我思考与总结。
一、李清照词的显性艺术渊源
①显性艺术渊源,通常能够从词的内容中看出作者化用了谁的句子,受到谁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显然存在于其词作的内容及风格上。 不过,典故并不全是艺术渊源,这可以通过下文的论述看到。
对李清照艺术上影响最大的当属苏轼。李清照的父亲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自然与苏轼颇有过从,她自己当然也不免受到苏轼的巨大影响,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此词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认为是苏轼所作,当然不确。 然而逆推何士信编辑此集的原因,盖亦有其理由,否则以宋朝人编选宋人词集,不致出此大的漏洞。 词的内容写在溪亭饮酒玩乐,醉后归舟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误入路途,争先渡舟,鸥鹭惊起,所有词句显示出空灵摇曳、豪爽不羁的品格,细细玩味,确有苏轼词的影子。
苏轼词不仅是在文化渊源上影响了清照,更在于苏轼之气质与性格,也给了清照以启发和感悟: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
②118《山花子》一首不仅化用苏轼《南歌子》(荏苒中秋过)成句,而且词中的意境亦为相似。 而《瑞鹧鸪》一首,乃是咏银杏,赞其“风韵雍容”,而“玉骨冰肌”更是赞其貌之晶莹剔透。其中,“玉骨冰肌”乃本于苏轼《洞仙歌》,即“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对李清照词有重要影响的第二位词人就是秦观。
所有人在年轻时候,总有情思逸发的时刻,何况多愁善感的清照。 例如《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一首: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②121此乃是赵明诚去世后清照所作之悼亡词。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写女子之愁思:“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同样的柔肠寸断,同样的“一春鱼雁无消息”,凄凉之感溢于言表。 一个是“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一个是“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同样的意象都具有一种悲剧的美感。
其次是欧阳修、黄庭坚、范仲淹与晏殊。宋初词人作词,大多继承“花间”余韵,在此中间,以晏殊和欧阳修为最著名。 欧阳修专向词的内容深度开掘,在这一点上引起了李清照的兴趣,如她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两首言“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数阕”,则显然表明李清照极其喜爱欧阳修的小词。
李清照非常欣赏黄庭坚善用典故的长处,如《青玉案·用黄山谷韵》(征鞍不见邯郸路):征鞍不见邯郸路。 莫便匆匆归去。 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 盐絮家风人所许。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②98从内容上看,“明窗小酌, 暗灯清话, 最好流连处”,恋恋不舍之情溢然在外,而下阕“盐絮家风人所许”,则是对自己出身书香门第的自我肯定,也是对其弟弟李迒的期望。再者,李清照以此词送别弟弟,与黄庭坚以词答别哥哥一样,既有内容的相似,更有词律的相同。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是易安在家想念外出寻访碑刻的丈夫所作。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影响后世甚广,然而其本源则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句中:“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
而晏殊词透露出的富贵淡雅的情致,与清照年轻时的生活,可以说颇有相似之处,再加上晏殊在宋初的巨大影响,清照自然会注意到他的.词作成就,如《点绛唇》(寂寞深闺)这首词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却是脱胎于晏殊《木兰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这种柔和细腻的遣词排句在抒发个人情感上往往十分便利, 因而李清照在思念丈夫之时,受到晏殊的影响是自然的。
二、李清照词的隐性艺术渊源
隐性艺术渊源,乃是指通过词的意象倾向性的影响来表现出来,亦包括词家的好恶与情感的不自觉的偏好。 这种影响易为大家所忽略,然而这些影响才是更为基础性的,因为这种渊源是清照之所以为清照的基础,也是其形成“易安体”的内在条件。 外在的吸收可算是直接的,而内在的容纳则是会成为其取裁的重要标准。 在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中,其父亲李格非和她的“说项者”晁补之,对她具有很深的影响。
《宋史·李格非传》 引李格非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着焉,则不能工。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着也。”以“诚”始、以“诚”终,并举晋人刘伶、陶潜为例来证明作文“诚”的重要性,可见李格非本人对于作文风格的暗示。 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我们常常发现,她对东晋文学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因而作品中常有关于东晋文人的意象。李格非上文中提到的刘伶和陶渊明都有在清照词中提到。 而且,据初步统计, 约有 12 首词中引用了东晋人物或者书籍中的故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③言:“李文叔常有《杂书》论左、马、班、范、韩之才云:司马迁之视左丘明,如丽倡黠妇,长歌缓舞,间以谐笑,倾盖立至,亦可喜矣。然而不如绝代之女,方且却铅黛,曳缟紵,施帷幄,裴徊微吟于高堂之上,使淫夫穴隙而见之,虽失气疾归,不食以死,而终不敢意其一启齿而笑也。”李格非认为司马迁的文笔“如丽倡黠妇”,有让人“近观亵玩”的嫌疑,不如左丘明的作品那样“却铅黛,曳缟紵,施帷幄,裴徊微吟于高堂之上”,是真正的洗尽铅华呈素姿,让人产生一种不可逼视的崇高。 文章辞达而已,不必过多修辞, 这就影响到李清照对于创作文学作品的态度。 我们向来认为李清照的作品明白如话,就是这个原因。
《李清照资料汇编》朱弁条言:“赵明诚妻,李格非女也。 善属文,于诗尤工。 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
这几句话在李清照研究中引用的次数颇多。一般认为李清照的文才显露于世,有晁补之的很大功劳。 他有《评本朝乐府》一篇,可与清照《词论》对看。 此一段虽不及清照《词论》系统,但是评价中肯,其中对苏轼词和黄庭坚词区别对待,这是很有眼光的,他肯定苏轼词的发展方向,给予苏轼词风以支持,同时高度评价秦观的词作,是深得词学三味的言论。
但是,李清照进一步提高了词作的门槛,即使晁补之评价很高的秦观词,在李清照眼里,也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风逸,而终乏富贵态”。而在晁补之眼里,苏轼词虽然“不是当家语”,然而苏轼本人才气横溢,“横放杰出”,本就不需亦步亦趋地守着律法不放。 但是在李清照看来,苏轼作词“往往不谐音律”,是犯了大忌的,并且一并批评了晁补之认为没有多大问题的晏殊、欧阳修等人。这反映出两人词学主张的不同:晁补之兼顾词律与内容然稍偏向内容一面,认为词作的内容好,便并不一定受到词律的束缚,并且还能与唐诗相提并论;李清照亦兼顾词律与内容但稍偏向格律一面,在文中对四声剖析更细密,注重协律、铺叙、典重、情致、故实。不过,我同意一些学者关于《词论》中,李清照对于词音乐性的强调,并不是否认“以诗为词”的论点。而只不过是不满苏轼等人略无顾忌的肆意落笔而已。
很明显,李清照在吸收李之仪、苏轼特别是晁补之词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词学观,注重词音律的谐和和词本色的维护,发出词“别是一家”的声音,这在词学历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女作家,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她对前辈词人的潜心研究与借鉴, 使其能够迅速在前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 我们也必须清楚,有些词人或许只是在她词创作的一句半句上影响了她,然而即使是这一句半句的影响, 也来自清照对其人其作品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否则引用便是无从措手的。 她的诗、词、文,以及她的其他文学成果,都浸淫着其时代的色彩,我们考察李清照的艺术成就,不仅需要纵向研究其文本,也需要横向结合其所处时代之各个要素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M].徐 培均,笺 注.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王 仲闻,校 注.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 黄墨谷,辑.重辑李清照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1.
[4]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宝.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4.
【李清照词对前人成果的借鉴的论文】相关文章:
LED论文借鉴06-01
李清照的词有哪些-李清照的词赏析11-01
李清照的词07-29
李清照的词11-06
李清照词08-28
李清照的词精选11-10
李清照的经典词11-16
李清照词精选11-18
李清照论文提纲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