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小论文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地理的小论文,欢迎查看!
地理小论文1
【摘要】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悄然发生转变,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地理课教学效果仍难尽如人意……本文旨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来探究学生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谐互动氛围的形成等诸多方面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习惯;创新;和谐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随着这次革命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与质疑。相反,它所倡导的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主动学习”又是“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又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一段时间后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从实质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在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动机的起点。不过,曾经有一位学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地理本身是充满兴趣的,但变成学校的科目就索然无味了。”当然这里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教学的原因。
从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枯燥,脱离实际;二是教学要求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对地理学习智力价值的挖掘严重不足;三是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呢,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以“奇”引趣。地理学科涉及的时空广远深邃,有关的猎奇奥秘无穷。如天外世界、珍奇生物、异国风情、时事政治、建筑艺术等等,很多都带有地理性。教师要引导得法,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和方法在揭示奥秘方面的巨大作用,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以“新”增趣。地理教学要经常关注新闻媒体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补充和修正地理课本。从电视的各类节目中可以了解到大量的地理知识,要注意积累、整理、保存来自媒体的节目,有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录制下来,经过剪辑、组接,供学生上课观看。还可以引导学生到图书馆翻阅浏览,到互联网点击遨游,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第三、以“智”激趣。凡是能启迪思维、益智增能的地理知识,学生一般都是感兴趣的,也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例如,可以这样提问:纬度很高的吐鲁番为什么在夏季有“火州”之称?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中为何有海洋生物化石?()等等。实践证明,内容过于简单,缺乏一定难度的地理知识是很难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
第四,以“美”诱趣。例如春光明媚、冬装素洁、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之秀等,都是具有审美情趣的地理美形象。从审美引入的地理教学能引导学生以美求真,以美求善,诱导学生浓郁的地理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科科学中都有自己的要求,地理教学中首先是看地图、用地图的习惯,这是“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技能。需要地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会识图、用图的本领,并在讲过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后,不断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看图、用图的机会。特别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以便了解各地地理要素的特点、形成原因、相互联系,掌握不同要素在各种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区位因素等。
地理教学中的学习习惯还包括运用地理的思想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感觉、地理意识到地理思想,可以说标志着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加深,对地理价值的不断理解,通过体验、体会,才能在自己的行为上有所体现。例如,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认识了意义,理解了要求,就会在行为上反映出来;教师要以科学的道理说服学生,以生动的事例感染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以形象的教具吸引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师的坚持与严格要求下培养起来的,以上两项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习惯,需要地理教师的坚定信念与科学方法来培养。
3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将学习主体还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必须创设条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乐学氛围,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等等。适时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思维活跃,敢问敢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精彩的课堂和丰富的活动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齐头并进。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高中教学中越来越常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等等。
4加强课堂的师生和谐互动
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通过营建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借助教材的丰富性,大胆拓展课堂的时空,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促成教师由“主动”向“被动”转化,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让学生学生品尝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参与的激情与喜悦。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营建开放式课堂,实现传统教学的转换,激活课堂的活力呢?本人认为:
4.1教师要转变观念,拉下面子,放下架子,要探求学生的求知欲、动力趋向,体现科学、人文的观念,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这样,就容易从情感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生活上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营建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2开展多样的地理活动课,丰富课堂的形式。就地理活动课来讲,我深有体会,如讲到地球自转运动方向时,要求学生拿起手中的地图册卷起筒状,做自西向东旋转,然后看地图册两端旋转的方向区别,从而掌握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自转运动方向。讲到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时,让学生用发亮的灯泡表示太阳,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并在地球仪上标出晨昏线。这样的活动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化了师生之间的地位及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展现了地理学科的魅力。
4.3就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要更多地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时要优化教材结构,深化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设计出的问题有针对性,体现思维梯度、难度、高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解“降水形成过程”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提问,引导学生找到答案。降水一定从云中来,但有云不一定产生降水,为什么?小云滴怎样才能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在自然界中使小云滴重大的方式有哪些?自然界中空气上升方式又有哪些?层层设问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深化到本质,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接近问题本质,享受探索的乐趣。
学无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手段不一而足,具体怎么操作,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师要始终牢记用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实现思想观念的解放,完成新课程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2008-4
[3]考试报
地理小论文2
摘 要 贵州西南边陲,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且水平较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每一个贵州儿女深思。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旅游业 工矿业 可持续发展
一、概况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介于东径103°2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邻云南,北连四川与重庆。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贵州地理条件严重拖累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后腿,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与复杂地貌的影响,贵州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其次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与地形因素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二、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人力发展旅游业
贵州省境内以山地分布较为广泛,而正因为山地多,不利于发展经济,在这个经济发展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贵州该如何适用当前所拥有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又是一大课题,贵州又该怎样发展贵州经济?毫无疑问,我们考虑到的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
1、自然景观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的大省,是一个山地省,它没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但正是这样,却又可以从“独特”上来发展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风景胜地,贵州省的风景点相对较为分散,对自然风光浏览较为杂乱,旅游价值,很难给人以直接的视觉享受,但总体而言,贵州从喀斯特地貌来发展经济是很有前景的。
贵州是一个“洞府迷宫”的王国,全国经过考察发现的十几个长度超过10公里的溶洞,贵州就占了八个。堪称“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就在贵州织金县,织金洞的溶洞景观不但是中国一流,而且堪称世界一流,凡是现有的溶洞景观,织金洞几乎都有,织金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河潭龙潭洞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天河潭龙潭洞也是由于喀斯特地貌而形成的“神奇”溶洞。另外,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安顺龙宫、兴义石林、威宁草海、百里杜鹃等景区美不胜数。
贵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以至于贵州溶洞多得不计其数,而正是这一溶洞资源,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资源大力发展溶洞旅游,以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对溶洞的认识尚为不够,溶洞游客的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次,要拥有丰富的旅游界面,则必须要大力做好宣传,同时也对溶洞做出更加精密的探索与开发,以促进溶洞旅游业的发展。
2、民族风情
在贵州这片大土地上,由于各种地形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不同范围内分布着不同的少数民族: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几十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而各个民族村落又拥有其独特与丰富的风俗民族文化,也就是说贵州在民族文化上占了很大优势,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发展一个民族文化旅游胜地,这将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另一大优势。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威宁、赫章、毕节、大方等县市,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多住在较为平缓的山坡或山间小盆地中,彝族信鬼神、崇拜祖先,主要节日有火把节、丰收节、祭山节等。
贵州土家族分布在印江和沿河两县,土家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房前屋后喜种植果木花草,房屋有吊脚楼式,也有一般平方式楼房,但式样不一;土家族也崇拜祖先、信鬼神,主要节日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等。
贵州属于中国最为贫困的几个省之一,由于相对落后,贵州省较多保留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它的文化停留在原始状态,保留了很多古朴风貌,它不曾拥有浓重的城市气息,它拥有的“纯”是一独特特点,发展民族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开发点。
3、珍惜植物
贵州植被茂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较多,区系成分复杂,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寒漫性亚高山针叶林等。贵州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0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珙桐、秃杉、木沙椤4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银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与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与桐梓县白芷山,所以,贵州可以利用这一植被优势来发展植被森林旅游业,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引来众多客源,植被的丰富与珍贵也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利用丰富矿产资源发展工矿业
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但仅仅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工业的发展也是不行的,工业的发展是从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单靠旅游业不足以摆脱贫困,反而会使得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贵州是矿产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优势矿产资源以煤最为突出,其次有磷及稀土、水泥龙岩和装饰用的石材、铝土矿、硫等,另外锰、重晶石、金、汞、锑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就要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循环经济模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全力发展工业,只有拉动工业的发展才能大幅度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贵州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来大力推动工业发展,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
在我省,只有旅游业与工业的同时发展,充分解决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克服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才能使贵州经济迅速发展,面对这一系列贵州地理条件,运用地理条件发展旅游,运用资源发展工业,必将使贵州经济迅速崛起,从而促进贵州经济水平的提高。
【地理的小论文】相关文章: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02-23
地理小论文高中03-16
地理教学小论文03-16
重庆地理小论文03-17
地理环保小论文03-17
地理人口小论文03-17
高考地理小论文03-17
地理创新小论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