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朗读方面的教学研究的论文范例十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朗读的必要性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感,朗读则是小学语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老师只是依据考试需要培养、训练学生,忘记了语文的学习特点和轻松朗读的必要性,朗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探讨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朗读,怎么样朗读才最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
一、小学朗读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首先,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其次,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俗语说:“熟能生巧。”朗读对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老师单纯讲解的话学生很容易忘记,而学生通过朗读,无论是集体朗读还是个人朗读,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情境后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朗读能做到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平常的语言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感知作者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从而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得多了,学生自己的语言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会把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小学经常会有诗词教学,就拿《咏柳》这篇诗词来讲,学生读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时就可以把这几句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如,柳树的叶子绿了,又细又长,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样子,这样的写作一定会为小学生的写作增加亮点,同时学生在看到柳树时,就会应景地想到这几句诗,这都是朗读带来的效果。
3.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例如,《火烧云》《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学生朗读这些课文,或者是教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丽的大兴安岭》文章中这样描述四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艺术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老师要想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朗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减轻。
2.明确朗读的目标,朗读会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是对学生的朗读设定一定的目标,例如,第一遍朗读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出文章,发音准确,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朗读时,就要对课文进行细读,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朗读时就要精读全文,这一遍就要求学生对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带着目标朗读、带着问题朗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带着目标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语感以及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才会在无形中上升一个层次。所以,朗读很重要,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慢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旦智草.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书文摘,2016(5).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探讨
朗读,是通过语音把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调动人的创造性、表现性。朗读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情感素养,朗读好的人,表达情感细致,语调语速掌握适当让人容易接受,朗读不好的人,语言平淡,不吸引人,缺乏感召力。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多么的重要,小学是学生一生学习的打基础时期,更应重视朗读教学,因为小学接收的是一无所知的儿童,他们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弱,有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甚至还不会说完整话,也有说反话的,他们不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在低年级更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后,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与自信心。我们区地处长春市的南部边缘,学生多为农村孩子,他们的第一语言老师———父母,多为农民,没有太高文化,对语言要求不高,更不要说朗读能力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导致了他们说话粗俗,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十分必要。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十分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意去加强朗读训练,即使是课间与学生交谈也会进行朗读指导。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其中收获很大,下面就简单总结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1加强教师范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见样学样,什么都喜欢模仿,尤其对老师的模仿,他们更是乐此不疲。老师的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高效办法。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对于这句话,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深有感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通过范读,教师以自己的真实语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书面的死板文字变得真实,如身临其境,他们自然而然地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通过这样方式的教学,给人的印象是特别深的,会使人终生难忘,对孩子今后的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其实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都应该进行范读,给学生打个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也很容易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在范读一遍后,学生试着学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再进行逐句指导,学生学读后,老师视情况指导。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朗读。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后,老师的范读可以减少,但仍然少不了适当的范读。如果班里有朗读特别好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来范读。范读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放手自由朗读
自由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的朗读,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读,在课堂学习中读,在复习课文时还要读。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在学习新课文需要学生自由朗读。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自由读,这样他们可以各自画出生字、词,找出自己的朗读难点,标记出自己在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或向老师请教。而在学完课文后,已经感知了文章,这时可以对重点段落、语句,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再次感受课文的意境。这样便于学生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精髓,掌握文中语言特点,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自由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用得较多,也是学生自学最常用的朗读方式。
3恰当配乐朗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朗读时配上恰当的音乐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配乐朗读适合各年段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如诗歌、散文、写景文章、叙事文章,情感丰富的文章,都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内心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文章含义。我们要根据文章的表达意境选择与之相符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融身于音乐和文章内容之中,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升对作品的理解,陶冶性情,升华思想。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少不了听说读写,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法、拼音、重要的感读认知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们通过朗读不仅可以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然而过去的语文教学对朗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的朗读训练,许多学生也就没有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自然很难被提高。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活动,研究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找到提高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强。小学生年龄小,独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都没有形成,学习知识主要靠老师的慢慢引导,朗读不是简单地读一遍文字,也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在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的时候,不能只要求朗读的速度和数量,教师要更加重视朗读的质量,不仅要教学生读书,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读一句、一段或一篇文章。有目标地朗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课文。
2.朗读时间不够。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需要老师合理地分配时间。许多老师由于上课时间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字词讲解、知识点的解说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留给朗读的时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就造成朗读时间不够,学生无法从朗读中得到锻炼,亦无法发挥课堂朗读教学的优势。
3.固定的课堂模式,朗读枯燥。传统的上课模式是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说,学生听。朗读教学也是如此,老师往往只把朗读作为整节课正式内容的过渡,领着学生朗读一句,翻译一句,老师和学生就像完成一项无关紧要的任务一样,机械地读完,枯燥无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易疲乏,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明确朗读目的。针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对文章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同,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并要告诉学生一篇课文的朗读目的是什么,第一次朗读和第二次朗读的目的有什么不同,有方向有针对性地思考,全面理解一篇文章。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分配,增加朗读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对学生来说自然大有益处。老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时间,在朗读中学习字词,学习文章的整体思路,注重朗读的效果,提高朗读的教学效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朗读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安塞腰鼓》一课,老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配上腰鼓的旋律,让学生随着音乐,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情感和美感。对于角色对话较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中体会到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结合学生的特点使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提高朗读技巧。初次朗读的时候,主要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初步认识,同时把握文章的思路。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朗读任务,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一般一篇短文章需要读五六遍,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让学生自主朗读时,老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朗读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朗读中可以让学生画出不懂的地方,最后汇总,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再读过程中,学生要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各部分的作用和内在联系,逐步深入。初读文章之后,对于学生的疑问,老师不必将全部答案告知,应该引导学生在再读的时候,自己探索答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朗读的效率。品读文章时要细读,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领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抒发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单一的学生朗读不能充分地发挥课堂朗读的有效性,老师可以选择齐读的方式。齐读有利于老师发现整个班级的朗读字词或者语音问题,并集中纠正。同时解决了平时朗读能力低的同学的胆怯心理,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积极朗读,这有助于树立学生朗读的信心,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朗读。好文章都是出自于生活,有时学生在朗读课文后,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文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文章了。比如《少年闰土》这一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故乡的小伙伴来学习课文,回忆与作者不同的童年故事,相似的童年乐趣。总之,老师应该重视课堂朗读教学,不断创新朗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个性自由,提高朗读水平和技巧,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朗读训练探讨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具体的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阅读训练过程中,通过朗读优秀诗文,加强语调、韵律、节奏等要素训练,把握阅读情感,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促进作用。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及感情,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方面入手,阐述朗读训练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通过朗读体会感情,准确把握朗读基调
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唯有这样才能读出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入手,以文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准确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这对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有着积极作用。例如在开展阅读训练《白杨》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训练,读出文章中人物对话的丰富情感,充分感悟人物内在的精神,促进学生对主题理解。在具体朗读训练时,教师不妨采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揣摩每段阅读内容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充分体会到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
二、通过品味语言,渗透朗读技巧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品味文章语言,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品味语言,渗透朗读技巧,认真品析词句段,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抓实的环节。
(一)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加强朗读训练。每篇文章中,都有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感情强烈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反复朗读,这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有积极作用。比如:在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抓住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这些蕴育情感的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质。
(二)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阅读训练材料中,引导学生抓住深刻的句段,往往是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性的话语,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阅读中思考,讨论中领悟,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主题。
(三)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对于记叙文体,说明文体等,往往蕴含大量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对于这些精彩句段,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气势,读出内涵,也是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方法。选择好这些精彩的语段,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感,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以听促读,充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朗读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文字、句段训练的有效方法,同时以听促读,通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以听促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示范朗读的内容,通过富有情感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包涵深情的朗读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感。因此,通过示范朗读,体会这些优美句式,生动的片段,多样化的语言特点,是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朗读训练《草原》这篇课文时,此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朗读将学生带进草原,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及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根据朗读训练素材,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角色扮演,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富有情趣化的表达形式,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对文章中的每个角色性格特点有清楚的了解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首先通过学生一一列举:皇帝、骗子、老大臣、年轻官员、小孩儿这些角色,朗读时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通过语言特点读出了,让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中充分感知人物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中蕴含的人物性格、文章的中心、作者意图等。在各种不同的朗读训练形式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方式,准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便是朗读训练达到的预期目标。总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这一核心环节,这也是提高阅读训练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朗读训练过程中以声传情,把握基调,抓住重点语段和关键词,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关键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实现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在进行语言实践,无论文章的形式如何、内容如何,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转换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只有保证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采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和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低下。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朗读的数量,更要注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课堂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齐声阅读文章,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无法参与朗读教学,学生只能单一地记录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成效有很大影响。但是,从很多小学教师结构看,学校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向语文教学的,教师缺乏朗读教学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校很多语文教师的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观念陈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丰富朗读教学内容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朗读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朗读学习的空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二)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
在学生朗读一篇文章时,只有多次阅读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次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感知朗读内容。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发音必须准确无误,并能够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理清朗读文章的脉络。在开展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反复阅读朗读文章。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合理控制文章朗读的次数,朗读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比较简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三遍,对于内容比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五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先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都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谈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难点,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欣赏朗读文章
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文章时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朗读结束后就为学生解答朗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的依赖性就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第一次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出提示,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并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反复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捋顺文章脉络,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朗读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过程和学习结果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朗读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既然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不仅仅是依靠课内时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朗读,丰富知识储备。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小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朗读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化培训,积累朗读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06:53-55.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15,09:90.
[5]曾得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教学[J].科普童话,2015,46:49.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对学生的语言、情感的领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当前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朗读教学不再适用,阻碍了学生朗读情感的发展,对文章内容的思想感情也不能真切的体会。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得朗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的朗读时间与机会较少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则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朗读时间被占用[1]。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留出的朗读的时间很少,也没有单独的提供给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机会,朗读教学通常只是一种敷衍。
2.学生缺少朗读的兴趣,教师指导不合理
朗读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部分教师的朗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发挥朗读教学的真正作用[2]。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教学过程非常的笼统,学生并不懂得有感情的朗读的含义,也不明白朗读中要使用的具体的语气,朗读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整个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是被动的,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不能用心去感受朗读内容中蕴含的情感,这样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读或者乱读的问题,不利于朗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1.增加朗读教学时间,教师示范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得过多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因为教师讲解的内容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都是被动去接受的,很难形成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朗读的机会,过程中只是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及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进行示范朗读,教师的示范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学习形成一定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之前,需要先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及内容进行整体的理解与感知,在准确的把握其主要情感的基础上,再在课堂上进行泛读,对学生有效地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启发,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2.创设朗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佳推动力,要想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首先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3]。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程情境的创设去达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其中。合理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朗读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在《丝绸之路》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对文章中描写的丝绸之路不了解,不利于其对文章描写事件及景物的想象与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当时繁荣的景象。学生通过观看形成基本的影像,在文章的朗读中就会浮现以前商贸、文化的繁荣状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深入的感受文章的魅力。
3.提高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完全是因为语文课要读,多半是讲课文之前读一遍,讲的时候,讲到哪里就让学生读到哪里,讲完课文后有时间多了没事做,就让学生读课文耗时间。至于学生应该怎样读,那是不说的,读得怎么样,那是不管的。这种安排,学生越读越厌读,甚至厌上语文课。课堂教学中不能讲朗读当做是点缀或者任务任务,而是应该认识到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提高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结束语:在今后的课堂朗读教学发展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朗读,对朗读内容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朗读技巧,也可以创建课堂朗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2]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4:134.
第七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读”而“读”,学生唱读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朗读缺乏有效指导和有效思考。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和感悟。
一、当前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多样,默读、小组读、指名读花样很多,但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在走过场,既没有明确的朗读要求,朗读后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此外,现行的朗读教学指导方法过于单一化,曾经听一位教师的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林海》一课,教师在还没有分析课文之前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赞美的感情。在没有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如何能理解课文的感情?很显然这是指导方法不规范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也非常普遍,就是朗读教学只重视表面的读,而不重视读中的思考,教师经常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但是却缺少对课文内容的有效思考,这样的朗读只是表面功夫,学生难以真正领悟课文的内涵。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改善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提高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读。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词、句,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了目标和要求,学生就能从读中真正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教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许多,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示范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伤心地读、高兴地读、生气地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有了范读的指导,才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方面是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例如可以提问学生:“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发现?”或者“你有什么体会?”也可以是前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考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学生就不再单纯地为了“读”而“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够从读中感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总之,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明确学生朗读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实现真实有效地“读”。
第八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语文一直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而朗读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下面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策略
朗读一直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手段,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大影响。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书面作业的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大幅度减少。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增加学生语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魅力,逐渐提升朗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认清朗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及时解决。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所以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两方面。第一,教师存在的问题。朗读一直是传统教学方法,但随着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加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降低。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在语文课堂中慢慢减少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导致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减少。第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性格各异,部分学生内向还害羞,对课上朗读训练存在抵触情绪,缺乏对朗读训练的兴趣。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朗读训练机会少,教师教学中忽视朗读教学,这些都是令学生难以对朗读训练产生兴趣的客观原因。即便有些学生喜欢朗读训练,这些客观原因也间接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学生的书面作业往往可以很好地完成,但是对朗读训练缺乏重视,很大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学生朗读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语文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就要给学生制订具体的朗读标准。(1)学生朗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且发音咬字要清晰,特别是一些生僻字发音。针对一些有方言口音的同学,教师要给与更多的朗读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口音问题。(2)学生朗读时要保持流畅性,要做到不丢字、不多字、不重复。朗读过程中停顿有序,流利无误地朗读相应段落。朗读时声音大小要适宜,并且保持声音强度稳定,不能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3)学生朗读时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有感情朗读。学生在理解文中人物情绪状态后,要在朗读时投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形成情感共鸣。将感情赋予到朗读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教师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采用合理措施,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一些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由于性格原因而缺乏信心,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对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不断增强学生自信。针对朗读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学生受到教师的赞扬之后,心理会逐渐变轻松,解决紧张害羞等问题,在以后朗读训练中更加有自信。除此之外,教师要意识到朗读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对学生有耐心。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三点:(1)朗读训练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容易培养,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朗读训练。(2)教师要给学生适当表扬,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学,特别是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朗读的发音咬字进行纠正。教师也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主动性,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更有助于朗读教学工作进行。(3)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中不乏朗读能力出众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做正确示范,给其他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3.相关朗读教学建议
(1)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受到很多客观原因影响,时间不充裕就是其中最大原因。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朗读训练,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朗读作业,为朗读训练提供时间保障。(2)正确选择朗读形式。小学语文课文的种类繁多,一些文章适合分角色朗读,一些适合学生单人朗读。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朗读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灵活多变。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更好地学习语文。朗读更能让学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德。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培养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赵丽荣.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摭议[J].考试周刊,2014(13):46-47.
第九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朗读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不高。所以,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改变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发音不标准
对于教育入学初期的孩子,教学中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但是真正实践和理论丰富的教师并不多,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般的教师往往会忽略教学细节,在朗读教学中,通常只是走走过场,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造成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朗读。比如笔者教过的一些小学生在朗读三年级上册《语文》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对于其中出现最多的“小孩子”这个词,通常把“zi”读成“zhi”,这属于方言的发音,但对此情况,之前并未有教师去严格规范和纠正,这就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字词发音都不标准,也使得朗读教学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2.朗读缺技巧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朗读技巧缺乏学习和研究,也缺少实践和第三方评价,因此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不高,这就极大地影响着朗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无法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时,也通常是为了完成朗读而朗读,缺乏动力,应付了事,朗读起来就犹如一架机器人在说话,没有情感。因为缺乏朗读技巧,许多小学生喜欢把字句连读,不会正确断句,由于仅仅是敷衍了事,读起来也就做不到字正腔圆,导致朗读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不重视激趣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段,而且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需要适当的激励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较为枯燥乏味的朗读教学,如果教师不重视方式方法,不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小学生就根本不会注重朗读的技巧与发音的准确,就喜欢比着声音大小,胡闹玩耍,最终使得朗读教学彻底失败。
二、提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重视朗读
要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师必须空出相应的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朗读,再对朗读中出现的诸如读音错误、情感把握不准、断句不当等问题给予当场纠正,并提醒学生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同时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朗读技巧。教师还应该布置一些课后的朗读作业,包括朗读教材的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每天朗读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还要督促家长对于孩子的朗读给予关注与重视,应常常要求孩子在自己面前朗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朗读,同时注意结合教师传授的朗读技巧。高水平的朗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感和口语水平的培养,对小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有利。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是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
2.准确发音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应该在读每个新字之前,把教师教学的内容回顾一下,再运用到朗读中。这就要求小学生首先把每个字的读音读准确,只有把底子打好了,朗读时吐出来的字才会既清晰又好听。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或家长应该要在其旁边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在朗读时,自身缺乏评判标准,如果没有人指出错误,学生会认为自己读的是准确的,这样就会造成一错再错,最后就是养成坏习惯。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纠正,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其中起着监督与指导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就一定要做到发音该重的时候一定要重,该轻的时候一定要轻,并且读出来的字一定要清晰悦耳,读出来的句子一定要流利畅快。比如像《悯农》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中的“锄禾”“汗滴”这两个合成词是固定搭配,在朗读时,一定要连贯,不能断着读。而“日”“禾”只是一个单词,但却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发音时需要加强语气,突出它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表示句子的含义。读这样的诗句时,该连贯的时候连贯,该重读的时候重读,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才会真正读出诗的韵味和内涵,让听者产生共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更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十篇:小学语文朗读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朗读,它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行有效的语文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朗读内容的理解,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寓意,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建议
推行新课改教学以来,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学生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知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朗读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小的问题,虽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朗读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朗读问题现状分析
1.学生有效朗读时间不足,老师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指导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也意识到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学校在上课前设置了早读课,让学生有一个朗读的时间,在课上,老师也习惯性地带领学生朗读或者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朗读,应该说这样的朗读时间是合适的,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根本不知道朗读的重要性,在早读课上经常看到学生交头接耳嬉戏,根本不去朗读课文,或者有的学生默读根本没有发出声音甚至还有的学生抱怨朗读太累,在课堂朗读时间这种现象也层出不穷。另外,不少老师喜欢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由朗读,多数情形下,很多学生为了把这段时间糊弄过去,往往进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朗读,根本没有明白朗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所以,笔者认为在足够的朗读时间里学生的有效朗读时间不足,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学生朗读过于死板,缺乏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师让全班或者某一组学生齐声朗读,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这种做法使得学生朗读起来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完全是一种机械式的朗读,根本没有感情语调的变化,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读的声音大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很明显,这样的朗读方式看似很投入、很专注,实际上学生只是在单纯地读字,根本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本身是可以传情达意的,因此,这种没有感情的朗读是无法做到真正掌握文章内容的。
3.教师的指导不规范
教师通常不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指导,更多的是对某段内容仔细分析后认为很重要,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或者用某种语气读出来或者说朗读的时候把某些词句读得音重些或者速度读得慢些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被很多老师认为是朗读指导,给人感觉掺杂了个人的主观看法,长期采用这种看法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朗读指导,导致以后学生遇到朗读方面的问题时,不由自主地照着老师的思维生搬硬套,忽略了朗读本身传情达意的功能。可以想象,这种不得要领的朗读指导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
二、针对小学语文朗读问题的对策建议
1.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保证有效的朗读时间
事实上,学生在早读课上交头接耳,课堂朗读时间默读甚至不读,经过调查询问可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有时朗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少学生提起朗读就感觉头大。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首先要在朗读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任务角色;或者可以采用背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背诵完后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愿意朗读。其次,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往往需要物质的激励才能去做某一件事,所以,可以在朗读之余由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朗读情况给出一定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可以进行表扬,也可以奖励一些小部件,从而让其他同学向接受奖励的同学看齐,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早读课或者是课堂时间才更有精力、更有激情进行朗读,学生的有效朗读时间就可以得到保障了,朗读水平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2.老师正确指导,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老师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发音、咬字、朗读速度、情感的变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可以在指导之余找一些学生起来朗读,保证学生对老师的朗读指导理解透彻,这样学生才会在朗读时更加用心,朗读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另外,针对学生朗读时没有感情基调的变化,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感情朗读的视频,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模仿,长期训练,日积月累,最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课文,学生都知道把握感情语调的变化,这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
[2]王翠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65.
【论小学语文朗读方面的教学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3-2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论文06-21
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4-13
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研究的论文06-13
小学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06-2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浅谈论文06-15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04-05
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29
论朗读与写作之关系(人教版教学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