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法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育的学术论文
摘 要: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法的教学,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理解;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语法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语法教学;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进而发展学生之“想象能力、思辩
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思维的培育乃当今语文教育之重任。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培育,教师大都创设情境引发体悟,或是运用电子设备投射影像诱发感官等。然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因素中,语法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抽象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却又被遗忘了多时!
本文正是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的角度再度审视一下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是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等结合后组成的高级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还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的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具备思维的一般品质,又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特征:(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突现其独创性,进而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观念或产品;(2)创造性思维带有突发性,也被称为“灵感”。创作者在灵感来临时,肆意驰骋、浮想联翩,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3)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二、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培育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求质求新的思维发散或突破过程。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以语法教学为切入点,做多方面的工作:
1.教师语法教学观念的转变
(1)摆正语法教学的地位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法的教学,要想中学生学好语文,语法的教学必须得到重视。近些年,在一片“淡化语法”的讨论声中,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教学,不作深入细致的讲解,也不进行适宜的课外练习。再加之,语法知识的相对抽象性,故而,学生对语法知识的了解也就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阅读中出现抓不住主要信息,无法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问题。在写作中也就出现了词不达意、语序颠倒、表达混乱等问题。所以,摆正语法教学的地位十分必要。
(2)教师要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只有教师具备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发现进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在教师强烈创新意识的感染下,产生强烈创新的`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3)教师语法教学方式的转变
因为中学的“教学语法是偏于应用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带有一定的规范性,不是单纯描述性的”[1],所以立足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把语法教活,让其站起来、动起来。对此,吕叔湘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要让学生看到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标
本室里的动物标本,而是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看他们怎样在那里活动”[2]。
2.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再者创造性思维本身“好像不是一种能力,相反,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3],所以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有“习惯”意识。这个创造性的“习惯”可以使学生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其“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也会被转化为“智慧的行动”[4],进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这个创造性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惯性的冲力”,又如同形成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样,不断深化了自己,提升了自己,进而影响学生一生,使其“一生可持续发展”。[5]
3.在语法知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思维的品质,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感性、求异性、发散性和想象性。单位个体的人,特别是创造性个人,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因人而异,故而,思维品质所体现的也就在于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等五个方面。在语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语法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式的一种方法。同时,利用语法知识各个点的作用,串联其各个方面的品质,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深度,还为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认识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
三、语法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思索的空间。作为中学生,无数感性因素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思考所需,相对的理性探求,反而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创造。古人云:“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作为人类抽象产物的语法乃前人“思”后所“悟”而得。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语法知识的“书橱”陈列出来,探求其奥妙的本真,在平淡中品味甘甜、纷繁中找寻乐趣。例如,歧义句“鸡不吃了”,可以变换成两个句子:“鸡不吃食了”和“人不吃鸡了”。同时,也可以归纳一下这一类的歧义句,将其“模型化”,即变为一些“数学公式”:“N+不+V+了”分解为“N1+不+V+N+了”和“N+不+V+N2+了”。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为什么?”的空间,也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条件。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发散的空间。正如数学学习中的“一题多解”、作文学习中的“一事多写”,中学的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加创造性思维培育的结合体。语法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想象、任其发散的空间。有了“网吧”,就有了“氧吧”“话吧”……早有“家庭主妇”,谌容也就可以创个“家庭妇男”(《人到中年》)。有了某种关于语法格式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去创造、去发散。让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在语法知识中驰骋、游弋,“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生活的空间。语法知识是科学的、抽象的,更是生活的。它并非艰涩难懂,反而生活情趣很浓,素材有趣的语法现象更是难以胜数。如,可以说,“二十个人吃了一锅饭”“三个人吃了二十元钱”。也可以说,“一锅饭吃了二十个人”“二十元钱吃了三个人”。语法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学会生活。让生活给予学生灵感,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动力。
【语法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育的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语法教学》教学反思03-29
语法的教学反思06-12
语法教学反思09-11
语法教学的教学反思范文07-03
《语法教学》教学反思范文07-04
关于森林防火教学培育方案02-03
语法教学反思范文07-04
中学语法教学农村教学论文06-14
创新语法教学提高学生语法能力教育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