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教学与创新性思维探索的论文

时间:2021-06-10 19:04:15 论文 我要投稿

设计色彩教学与创新性思维探索的论文

  内容摘要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使学生摆脱传统绘画模式,要强调构图的主动性、绘画的概括方法与平面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创新意识。

设计色彩教学与创新性思维探索的论文

  关键词:设计 色彩写生 教学 创新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因为设计色彩相对于传统的绘画性色彩而言,在教学目的、施教方法、艺术处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都有明显的特殊规律,因此,对这些规律理解的透彻与否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本文拟就有关看法与同行探讨。

  一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然而,不同种类的造型艺术在色彩教学中各有其侧重点。如,绘画专业的色彩训练侧重于通过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来研究色彩的不可重复性,强调的是感性处理,其过程也是主要凭借个人感性来寻找理想画面,是一种纯感性的方法。它强调的是表达自然的真实性和色彩关系的准确性,绘画色彩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不需要考虑特定的欣赏对象,强调的是个人的感情抒发。

  而“设计色彩”则有明显的不同,它以培养工艺美术设计师为目的,要解决的是设计型思维方法问题。设计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表达,训练的是理性思维。可以看出,设计色彩已不是简单的外形描绘,其中既包含着绘画意义上的“造型”意识,更体现着工业上的“设计”意识。它已由单纯地研究自然色彩及其变化规律,更进一步向对物象色彩的解析与重组训练过渡,其中包括色彩意向表达的训练,尤其是强调主观色彩的'表达和运用。在设计色彩写生探索与研究中,如何利用色彩组合变化的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呢?显而易见,这样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用传统的绘画意义上的色彩训练方法是不适应的。因此,在“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对客观事物的图解或再现描绘的“写生”概念,深入对自然物象色彩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也基于对色彩变化的直观表现和色彩功能的理性分析之上,进入到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进行物象的色彩解析与重组训练,直至设计色彩的意向表达训练,以期获得能自由驾驭色彩,自如运用于设计实践的应用能力。

  二

  用写生的方式进行设计色彩教学,应该具有与以往传统不同的思想和手法,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设计色彩的写生中,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某些效果和感觉上做出强调。而设计色彩的构图,更是与传统静物画在本质上区别开来,并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实践。

  教师在布置静物写生中,要着重让学生重新了解构图。在以往传统的具象写生构图中,画面最醒目的位置上放一个体积较大的物象作为主体物,习惯于画一些陶罐、花瓶、水果等日常熟悉的静物。但在设计色彩写生构图中,就不一定要这些主体物,它们以隐匿的方式,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整个画面的形式特征。为了使学生摆脱以前的一些习惯画法,大胆创新,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注重强化写生感受和画面构成。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选择那些能体现出弧线、直线、圆形与方形的物体,如破旧的自行车、机械铁器零件、建筑工人用过的各种工具、变形的水泥桶、帽子、旧衣服等,把静物台移向画室中央,静物平放在台子上。这样,学生以俯视的角度看静物时,就可以用新的视觉感受面前的物体。为了更好地经营画面位置,构图可以任意剪裁,并强调选择角度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角度都可以产生好的构图。比如,在一幅以衣服为主体的静物写生中,要求学生可以从自然下垂的衣服中选取某一部分进行构图,这些富于变化的布纹线条同样也形成具有抽象意味的几何构成,这使同学们在构图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看出,随着构图的改变,画面上的物体已具有了全新的内容,更富寓意和情趣,甚至由于物体形的构成效果和画面节奏表现,并通过光、色和质感等元素组合将产生与传统写生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从以上的写生过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给学生强调,我们不是在表现衣服、布纹、自行车等零部件,我们在表现美,表现寓于静物中的生命活力。这个生命活力就是绘画者的感受和创造性。由此,在设计色彩写生中,强调形式与构成的审美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意象性和抽象性的表达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将设计色彩写生与平面构成训练的内容相结合并得以自然延伸,与今后的专业设计紧密衔接,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

  在设计色彩写生中,把复杂的物象简化为几个大的色块,如果画幅小,需要几笔色彩就可以概括整幅画的色调关系。这种概括表现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写生物象不仅有着复杂的细节,同时还使人产生空间深度感,当这些视觉因素被归纳为不同大小和色彩倾向的色块后,色彩关系便开始形成了。在色彩写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转入到这些近乎“平面化”的色彩的调配之中。在色彩表现上,色彩的变化无序以及丰富的细微色层变化总是促使我们脱离画面整体色调和大色块框架,有效的方法便是压缩空间色层的细微关系,加强大色块之间的对比,这些将使画面呈现一定的平面意味。在学生写生时笔者发现,当色块的浓度加强后势必会牺牲很多体现视觉深度的灰色色层,色块的单纯和简洁有力使得笔触和色块边缘形成生硬的“硬边”效应,很容易体现出类似平面色彩构成的简略表现。这样一来,静物设计色彩写生作品的独特魅力出现了,它使人们的审美意图从单纯地欣赏物美转入到体会设计色彩的绘画语言表现美上来。由此,整个画面的色彩浓度进一步加强,即使是画面上最亮的颜色也服从于大的色块,而且具有较浓郁的色彩倾向。比如,表现静物中白色的衬布,使画面色彩相比其他具象性的色彩更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通过严密组合的整体色调将整个画面推入到学生设定的空间之中,宛如在观众眼前开启了一扇窗。平面意识在学生设计色彩静物写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初学设计色彩者掌握由简到繁的色彩概括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体验到现代设计色彩的魅力表现的技巧和精神实质。

  四

  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设计色彩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观念。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同时更应学会拓宽思维,开阔思路,勇于尝试,把握设计的本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欲望来自于外界事物对感知神经的刺激,有了特殊的外界感受,其思维活动就会活跃起来,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因此,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必要的。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只有在既重视基础训练的严格性与科学性,又强调从观察与体验生活出发,努力探讨所有的知识技能与手段之间的广泛借鉴,才能在较深层次上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求把设计色彩写生基础训练的严格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学的原则。严格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是指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和认识对象,做到真实而又深刻地把对象表现出来。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或者只满足于表象细节的烦琐描绘,都是应该竭力避免的。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因此,教学中对色彩的要求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感性直觉,要透过其外部本色特征、色彩冷暖与黑白等表面因素,深入研究,发掘并在具体描绘中把握物象的形式美的价值。在经过认真观察、分析、理解了物象的色彩表象和相互联系之后,就要把我们对特定物象的认识和特定感受利用相应的色彩手法准确地表现出来。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创新性思维的生成需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支撑。设计色彩是文化的载体,不是简单的技巧,是用形色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表达事物,如果设计者没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很难设计出思想深刻、形式感强的作品。法国雕塑家罗丹把艺术作品的产生主要归功于创作者的思想和灵魂。形式是传递思想的外在媒介,是艺术家修养的直接反映。技术虽然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但终不能代替艺术,若没有思想,作品也平淡庸俗。技术不能提高人的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技术才能得以升华,作品也才能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和极强的形式美。高等设计教育与一般的师徒传承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修养。鉴于目前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在文化准备上不够充分,文史哲方面的学习又很粗疏,所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应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色彩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中外设计史、中外画论以及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从低年级开始就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依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深层的问题,为将来培养能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专业设计人才,拓展和提升他们在艺术上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通过设计色彩写生的教学,我们领悟到基础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必须与设计教育的整体结构同步改革,以培养设计师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充实教学内容,探索教学形式,使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使“设计”与“色彩”有机的结合。

【设计色彩教学与创新性思维探索的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人教版教学论文)12-06

字体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06-29

单片机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创新论文06-30

设计思维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探索论文04-19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06-20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11-29

机械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论文06-12

创新性美术教学论文03-19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