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视域下的课堂与学习论文

时间:2021-06-11 19:57:30 论文 我要投稿

“场”视域下的课堂与学习论文

  摘要:场是由事物发出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场作为一种新的物质存在方式(不同于固体、气体、液体)而存在物质。场有许多性质,通过研究这些性质,我们认为在课堂中:要形成一个积极、稳定的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场;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日程表;课堂环境应当有利于场的感染;教师应与学生缩短交流的距离。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应该:深刻地体验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在学习中要善于联想生活;学会相互交流。

“场”视域下的课堂与学习论文

  关键词:场;课堂;学习

  一、场

  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本文中的场和物理学中场的作用相似,但这样说似乎很抽象,举几个不太标准的例子说明:我们在河旁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差别不大,向河中自己影子旁边投入一粒石子,自己的影子就起了变化;一块有花纹的正方形塑料板,通过物理变化让正方形塑料板变成一个扇形,花纹也会发生变化……同时,本文场与物理学中场的区别是:物理学中的场是有一个质点发出的,而在空间每一点都可以确定一个物理值(也就是场对此空间点的影响力),本文场是由许多质点,许多的影响因素发生的,而只研究的是对空间某一点(比如人)的影响力。物理学中场强的大小与距离有关,某点与质点的距离越大,场强越小;与质点本身(比如带电荷数)有关,带电荷数越多,场强越大。本文场中场强的大小同物理学中相似,事物距离人越远,影响力就降低,事物本身影响力越强(比如体积大,颜色是人喜爱的颜色或憎恨的颜色),场强也越大。

  因此本文中的场的定义是:场是由事物发出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场作为一种新的物质存在方式(不同于固体、气体、液体)而存在物质。人同事物一样会对人产生影响。一个人站在那里,他的姿势、神态、情绪,都会产生一种场,这种场让我们无以言表但确实感染着我们。

  二、场的性质

  场有许多性质:

  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越小,因此接受到彼此的场的强度就越小。距离我们越近的事物,就容易引起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给我们的刺激就越大,对我们的影响就越大。

  在相同情况下,事物本身的影响力越强,对人的影响力就越强,场强也就越大。如果一则广告是由观众非常喜爱的明星代言的,会比普通明星代言的和普通人代言的宣传效应好很多。同样是一句话,从领袖的嘴里说出来会比一般人更能引起共鸣、震撼。

  在一种场的影响下,人们形成的认知结构与在另一种场下形成的认知结构有细微不同,这些细微不同影响着人们。

  三、课堂与场

  想象自己在看足球世界杯比赛,赛场内激战正酣,观众席上人声鼎沸,快乐无限,你必定也会心情愉悦;即使转换场景,在乐活的音乐会中,你必定也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感染,但是在人们静静的欣赏舞台剧时候,如果你对之没有了解,你似乎很难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时因为世界杯赛场内,每个人都在发出愉悦的场,在乐活的音乐会中,每个人也在发出愉悦的场,不管是用动作、用声音,还是用灯光、用形体;而在舞台剧下,每个人很少释放自己的情感,很少有肢体语言,你极少受到周围人发出的场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场的效应,促进积极场的产生扩散,防止消极场的产生。要形成一个积极、稳定的场。学生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接触到很多老师,更换许多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引领学生一段时间。因此,形成一个稳定的场,能让学生更方便了解教师的风格特点,能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调整自己以适应教师的风格特点。喜爱教师在教书时所散发的场,或者是能够与教师所散发的场相互关联,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这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场。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持久,更有效。教师应借助上课有效的时间,激发学生产生这些积极的学习的场,同时防范出现消极的场。一旦班级内出现不良竞争,因为竞争而不互相帮助,这就失去了同学之间场的相互感染,失去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同学各自把自己的场掩藏起来,就不利于班级内良好氛围的产生。

  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日程表。在恰当的.时间学习恰当的知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恰当的时间选择了不恰当的知识,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不同学科的接受速度。调整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日程表,可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

  课堂环境应当有利于场的感染。改变课堂内的布局,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语录,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无言的教育。教室内颜色应保持鲜亮、明快,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苦中作乐。开展“爱学习”的宣传活动,定期让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受到良好气氛的熏陶。

  教师应与学生缩短交流的距离。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越小。因此,教师应当走入学生内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这时候不但能够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到学生,而且还能感受学生学习的氛围,此时的学业状况。距离的缩短,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的高效起来。

  四、学习与场

  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前提,书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标志。因此,要想在传统文化中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得具有创新的思维。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世间的事物本是混沌一体,但是由于相互交融、相互转化,出现了万物流转,生生不息的现象。创新的思维也是一样,没有生活各方面的彼此交融,

  不会出现新的景象,新的思维。因此,创新的思维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知识迁移,使得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打破。现在学校学习中不同科目之间知识的界限很明确,甚至知识已经不能表达现实生活,而只能是现实生活的碎片。这些生活的碎片让各自领域的人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却毫无收获,因为缺少生活全部的交融。因此,要实现创新的思维,就应该:

  深刻地体验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都市的生活给大多数人勾画了许多美妙的场景,尽管这种勾画非常美妙逼真,但是它却缺少“场”。人们通过间接地方式了解这些场景、事物,但是没有“场”,所有这一切就归于枯燥和肤浅,让人觉得不过如此。这就是简单地把真实的生活剥离成了生活的碎片,让人无法感受真实生活中的“场”。因此,体验真实的生活,用眼耳鼻舌身意来感受生活的“场”,这样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学习中要善于联想生活。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有一定知识结构的,我们承认这些知识结构让我们迅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但是同时,也让我们的思维固执在一种结构中。要想达到创新就应该善于联想,通过一个词,一句话的启发,实现思维新的呈现形式。联想的基础是心中曾受到过这个事物的影响。

  学会相互交流。泉水激荡,始有波涛;火石碰撞,始发灵光。人与人讨论交流,是两个不同的知识体之间对话,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碰撞,就像是不同的生活碎片融合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相互之间受到对方场的影响,改变着自身场的形状和能量,容易激荡出创新的思维。

  场来自于我们感觉的若有若无,但这种若有若无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只有研究它,才能更好地了解它,才能将更多有关场的性质应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造福整个社会。

【“场”视域下的课堂与学习论文】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合作学习论文04-26

最优化理论视域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论文07-03

浅析文化视域下的声乐艺术论文06-22

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研究论文04-14

生态视域下城市水景设计研究论文04-14

浅析后现代视域下打工诗歌现象论文06-13

探究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论文06-22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体育文化交际论文06-22

关于语境视域下的汉语词义研究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