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的困惑论文

时间:2021-06-11 10:20:36 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的困惑论文

  [摘要]纵然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有很多,纵然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和观点都很多,但真正有多少观点和方法可以运用到实际作文教学指导中呢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一如既往地停滞不前。本文笔者想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实际作文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强调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小学教学的困惑论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又到了批改的时候了,笔者的办公桌上堆着学生的习作。说实在,每次改作文的时候都没有好心情。因为笔者任教的是小学五年级,可学生的习作有一半以上还停留在二三年级的水平,潦潦草草的就几句话,让人看了都心寒。

  现象二:笔者任教语文学科已有8年之久,应该说在作文教学这一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把前几届相对成功的经验,运用在现阶段的学生身上,并没有达到笔者理想中的效果,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现象三:上级部门征文比赛通知一下发到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有深切的同感,征文比赛比的根本不是学生,因为以学生名以参赛的征文绝大部分都是由老师代写得,反过来是否可以就此证明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并不是很高呢

  现象四:曾经一次有商人在校门口商店推销50元一套的《作文一本通》,笔者提醒规劝学生不要前去购买,提倡学生前去购买《四大名著》,最终的情况却令笔者的心情非常的沮丧,全班学生共有二十多人前去购买了《作文一本通》,没有人愿意购买《四大名著》。

  到底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已经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话题了,笔者查阅了《小学语文教学法》中有关于永正等元老关于作文教学方法的论述,只感觉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这些元老的方法用在时下,不能发挥切实有效可行的作用。

  同时,纵然网络上以及各类期刊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满天飞,关于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也数不胜数,同行们似乎对作文教学的见解一日比一日深刻,可一旦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时,具体到辅导身边的学生时,却总感觉那么多正确的观点,竟然没几个能用的上,还是感觉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太少,学生总是"笨"得难以启发。

  二,对困惑的再思考

  困惑一:学生写作厌烦情绪严重。

  "我很喜欢写作文。"说这样话的学生肯定是一个不诚实的学生。据笔者的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写作文,就笔者所接触过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如以往的惯例是带学生出去春游,然后由学生写一篇以《春游》为题的作文。因此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春游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困惑二:绝大部分学生深感可写的素材少。

  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总有学生问笔者写什么作文题目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却感觉

  无内容可写,更多是天马行空,闭门造车,胡说八道,乱写一通。笔者认为这不能全怪罪于学生,学生生活经验少,家长更是望子成龙,学生的生活和劳动体验都很少,没有可写的素材也是情理之中,和小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困惑三: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书利用率低。

  笔者对每一届所任教学生的作文类辅导用书都作过调查,人均占有量为五本左右,最多的一个学生拥有21本。笔者认为从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写作的情绪障碍程度,拥有数量越多的,对写作的情绪障碍越高,因为学生在购买这类书的时候都本着一个非常功利的目标:似乎只要多拥有一本作文类辅导用书,自己的习作水平立马就可以得到提升。

  困惑四:学生习作内容与学生生理发展水平的矛盾。

  前面提到学生在写作文时深感素材欠缺,写起来的文章空洞无味;但也有个别学生的习作异常地老练深层,一点也不符合其相应的生理发展特点,造两极分化。

  如:近日,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校园网上卞煌刚老师的一则网络日志引起了本校许多语文老师的关注。这则日志呈现了一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字里行间透露出语言的老到成熟,同时也缺乏儿童应有的生气勃勃。荷花小学针对这一现象,在语文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网络大讨论活动。

  困惑五:形成性评价与考试作文分比值的矛盾。

  新课标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新课标中的评价理念完全正确,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动手写,就值得老师去加以肯定。可问题是作文的比分都占了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很多学生的作文不能得高分,就会影响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各项考核,和教师本身劳动付出的尊严。

  困惑六:学生的写,教师的教都有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教师把来自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平行教学班的各种精神压力,统统强加于学生的身上,同时学生还得承担自身对考试的精神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可谓是心力憔悴。

  困惑七:没有固定可行的经验。

  先前成功的经验,只能属于过去。每一批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大不相同,面对新的学生,先前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行有效。几乎没有一条作文教学经验是可以固定下来,并可以一成不变地长期使用。教师只有必须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满足于日常的作文教学。

  困惑八: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同行们都有相关的困惑。

  笔者以"作文教学问题"为关键字利用百度搜索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有991,000篇,内容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作文教学,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如何提高自己学生习作水平。这是否又在摆明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的习作水平普遍不高呢

  三,讨论与建议

  1,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小学阶段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淡化写作技巧的传授。

  作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所著的《作文论》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由此可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

  张志公先生概括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敬记不使用中学生的习作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2,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学生劳动的经验真可谓是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不敢轻易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受大自然。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绝大

  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过于幼稚,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式,让学生去亲自感受,零距离的积累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的表达中有更多属于其自身的独到见解。

  需注意的一个问题,人的经验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情感理解上还有一个消化融洽的过程。为此坚决不能让学生在经受过某次活动之后,就立马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就形同让学生把刚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如此,学生不仅会反感写作,也会反感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3,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作文类辅导用书。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为此,小学生在行为更为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反过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也最为容易调整和引导。面对学生手中大量的作文类辅导用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作文类辅导用书,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和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购买作文类辅导用书。其次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如大声朗读,找出好词好句等阅读方式来使用作文类辅导用书。

  4,提倡教师学习《写作教学心理学》,并使用交流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工作之后更是积累不少教师个体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但这些仅有的心理知识和感性认识不够系统,不够详细,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地观察学生,思考学生,体谅学生,以求达到找出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的对策,在此向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推荐由朱晓斌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教学心理学》。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目的,建议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习作,所表达的观点或事件多发表教师自己的看法,即使用平等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笔者屡试不爽,一来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兴趣,二来可以缓解学生在写作过度程中那种紧张厌烦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5,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社会的大环境是功利的,教师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功利私心,尽可能避免立竿见影的非分之想。教师们常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短期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时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业成绩,进而就影响到了教师个人的考核和职称评定。

  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在考核当然要争优,但这些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者互为促进,并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促使教师自身不断的思考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素质,为个人的争优创先,职称评定奠定基础。只有当教师个人功利心过强的时候,两者才会有冲突,从而致使教师违背基本的教育目标,违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另一角度教师个人争优和职称评定只是苍海一粟,可由于教师自身功利的动机,造成不合情理的行为,却会影响一个班整整五六十个甚至更多学生的未来,有的更会给学生带去终生的伤害和遗憾。

  教师拥有功利的私心少一点,学生成功的希望就大一点;教师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一点,学生离成功的距离就近一点;

  参考文献

  [1]利昂·费斯汀格(美)著,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2]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王志坚。学校春游真成了"鸡肋"[N]。教育信息报,2008—4—8(4)

  [5]李升琴。增强教职工"和谐交往"意识的实践与探索[N]。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2008—4—9(1)

  [6]赵珈瑜。荷花小学语文组在校园网上开展作文教学问题大讨论。诸暨教育网[EB/OL]。2008—04—17/2008—04—28

  [7]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人教网[EB/OL]。2007—05—23/2008—04—28

  [8]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小学教学的困惑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习作教研的论文:当前习作教学的困惑06-04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论文06-14

高职会计教学的困惑和反思分析论文06-21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07-07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论文07-04

困惑小学作文08-27

困惑小学作文01-08

教学中的困惑教学反思06-20

有关传统薪酬理论的困惑的论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