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学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他们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相反,缺乏自信的幼儿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时期是良好品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 给每一个幼儿创造同等的机会
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幼儿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作为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给他们一份同样的关心和爱护,让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我在组织活动中,总是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位孩子,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尝试的机会。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特点,我经常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说话含糊不清的幼儿,我请他们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反应灵敏的幼儿,我尽量启发他们用丰富的词来表述自己的意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 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是因为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如自理能力太差而引起的自卑,这可能跟现在都是独身子女的现状有关。年轻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有的甚至溺爱、娇惯孩子,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过分的保护,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遇事畏惧退缩,导致遇到困难就产生自卑。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组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或竞赛。通过表演可以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来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如穿毛衣、叠被子、系鞋带等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孩子还没有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于是我经常提醒孩子平时要多加练习,在生活区内摆上小衣服、鞋样、瓶娃娃等让孩子练习拉拉链、扣纽扣、系鞋带、喂饭……同时,我又让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做“小老师”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通过日常的训练以及以点带面的形式,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自我服务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幼儿的责任感、动手能力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我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中鼓励孩子多动手,不搞包办代替。孩子自身在动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的阶段,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三.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尚处在他律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评价和是非观念,是好是坏都依赖成人的评价。这时期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用积极评价的反馈方式恰如其分的表扬幼儿的行为。如我班来了一位年龄最小的幼儿,她很爱表现自己,可是,只要周围小朋友说了她什么不好,或是笑她,她马上就会自卑。刚来的时候,她对幼儿园的饭菜都不爱吃,一到开饭时间就愁眉苦脸。开始我跟她讲了一些关于营养方面的大道理,但收效不大。于是我采用鼓励的方式,每次进餐时鼓励她尝试一些食物,第一次只是尝一点,第二次再加些量,逐步地引导幼儿愿意尝试新食物,这种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方法终于帮助她改掉了挑食的不良习惯。对争强好胜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增强他改掉坏习惯的信心。
四. 教给幼儿独立做事的技能
积极接纳幼儿、尊重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固然是帮助幼儿建立积极自我形象,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途径,然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幼儿自身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要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教师就必须教给幼儿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孩子才能独立做事。为此,我建立了值日生制度,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学会一些做事的技能,如:擦桌子、端点心、准备学习用品等。另外,我在平时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如幼儿自己管理自然角、帮助教师整理玩具、搬取体育活动器具……除此之外,我还每周安排一次劳动内容,修补图书、拔草、学折衣服等,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请不同能力的幼儿去做,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克服困难后取得的成绩更能坚定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掌握了劳动技能,还发展了自主自立精神,锻炼幼儿的体力、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绘画兴趣与技巧点拨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是随着他们对大千世界美好事物的观察,感知而产生的一种强烈表现美的愿望。他们常常拿着一支笔、一张纸,涂涂画画来表现他们所看到或想到的东西。如果他们的这种兴趣得到了老师、家长的重视和正确引导,那么幼儿可通过美术活动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从培养兴趣和技巧点拨开始。
一、 了解幼儿绘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三个明显的阶段:四岁以前称“涂鸦阶段”,五至九岁是“图式阶段”,九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但可以加速发展。
“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绘画动作的控制。由于幼儿手指和手腕的小肌肉尚没有充分发育,手的动作很不准确。最初是乱涂,然后过渡到有控制的图画,再过渡到复杂一点的,能表现儿童意识的动作,最后止于“似像”。大约出现在四岁左右的“似像”绘画,是幼儿绘画才能发展的转折点。因为这象征着他已经从“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到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
四岁以后,幼儿的绘画便进入“符号表现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画一些简单的、常见的东西。如:人、房子、花草、树等用他自己的方式或图式进行创造。这时所绘的画不像涂鸦阶段那样令人费解。
幼儿园阶段幼儿的绘画活动,主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
二、 遵循阶段发展规律,适当点拨
幼儿园阶段从涂鸦阶段开始,老师和家长可为幼儿提供纸和笔,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自由涂抹。这时也可不提任何要求,这个阶段幼儿作画活动的目的,是训练他们练习手指、手腕的动作,使其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并使之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增强兴趣,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去自由表现,以显示出他们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表现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教师可用游戏的方法,使幼儿逐渐有意识、有目的地画出一定的线条。如:用短直线画出“绿绿的小草”、“小雨点”,用横线画出“小牙刷”、“梯子”,用圆画出“泡泡”、“气球”、“太阳”、“皮球”等等。
四岁的幼儿绘画已从涂鸦阶段过渡到“符号表现阶段”。也就是,幼儿用他们所能分辨和使用的图形,加以想象概括,创造一种象征符号,用象征的符号表现对象的特征。他们已初步具备概括形体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需要用来观察的实物放在幼儿面前,或事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绘画图像,帮助他们用各种类似几何形的实际物体和主要特征,教他们初步按着各部分大小的最明显的相互关系画画,使他们懂得重叠关系、远小近大、先画前再画后,知道被遮掩部分可以不画等等。这些技巧的点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从童话的诗意的世界变为客观世界,以绘画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的。许多孩子由于缺乏技巧而难以表现这一世界,往往会失去对绘画热情和兴趣,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绘画发展的低谷,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让幼儿学习比较、观察和探究事物的异同
1. 提供同样材质的器皿,盛上多少不同的水,敲一敲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2. 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观察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如用不同的方法栽培大蒜和太阳花。
3. 观察各种动物吃食物的异同,如那些动物是吃草的,那些是食肉的?
二、在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幼儿提问
1.听了故事后。你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大家的?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教学活动后,可问孩子: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3.观察某件物品后,可问:看了这些东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可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把身边得科学变成游戏,同幼儿一起玩,一起发下现问题
1.玩镜子反光的游戏,学会发现光斑的来源。去思考镜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玩出光斑游戏。
2.游戏中观察肥皂泡的大小有什么变化?颜色有什么不同?(阳光下)
3.找影子,画影子、上午和下午的影子为什么不在同一个方向?
4.钓鱼游戏中,磁铁为什么能钓起小鱼?
四、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出问题
教师设置问题,提供材料,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
五、当幼儿提出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如:孩子想让自己做的小船在大浪中游得更稳,决定吧船身加宽,需要更多泡沫竹签等,教师应该支持并提供材料,满足孩子的愿望。
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箱”,来收集幼儿的问题,鼓励、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
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方法很多,孩子们可以讨论,可以动手实验,可以查阅书籍等。
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及幼儿创新,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气的份,谈什么创新,这岂不是夸大事态。然而,如果你做个有心人,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的言谈举止,你定会发现:在他们身上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闪现着创新的火花。不妨举这样两个例子,如:孩子在玩医院游戏时,会临时用一扇门做玩具,小医生举着衬板站在门里,病人站在门外,并用身体贴着门,这就是表示在拍片;再如:餐厅里的小顾客需要调味品时,服务员会用圆柱形的小积木凑着顾客的碗认真地来回洒几下,边洒还边说,这下好吃了。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些创新的设想,属于孩子偶发的创新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鼓励,积极引导,并加以训练与培养,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收获不小,得益非浅。但我们中的很多人往往熟视无睹,不及时地去捕捉这些创新的火花,任其浪费,久而久之,这种自发的创新火花会退化甚至是自行消失。 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于生具来的,不是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而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经常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成人的创新只是偶尔为之)。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确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
从幼儿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脑细胞的完全形成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80%的脑细胞是在8岁前形成的,幼儿会随着知识的增加、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创新能力也会持续增强。因此,科学家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时期,我们切不可错失良机。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不受传统精神习惯势力的影响和约束,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实践,而创新就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虎的精神,经受得起失败与挫折,这一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幼儿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时期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志磨练的关键期,他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氛围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他们会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用纱巾往头上一披就会跳起新疆舞,用沙土轻轻垒起,堆砌出各种造型就算盖起新世纪的房子。究竟该如何去营建、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创新灵感呢?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资格的人,是集体中的平等一员。遇事多和孩子沟通、商量,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尝试独立思考。教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观察他们的言行,对孩子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要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无拘无束地大胆表现。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你会就此堵住孩子再创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注重创新过程,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是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成人的创新往往比较强调创新的结果,如创新产品是否有社会价值;而幼儿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地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幼儿对创新的兴趣 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 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图画课时,幼儿会用蜡笔画出七彩的太阳,甚至将太阳画在水中;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相信定会大大激发孩子的灵感,并及时捕捉到孩子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捕捉幼儿创新火花时教师应做到: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孩子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 训练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多参 加社会实 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三、讲究创新方法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孩子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幼儿园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幼儿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孩子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幼儿园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多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我园就经常开展下列活动如:添画联想。教师可以画半个圆,让幼儿添上喜欢的点、线等,并说出象什么;观物联想。教师带领幼儿拾落叶,并有意引导孩子用落叶拼图案,赋予落叶一定的形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新智慧。
讲究创新方法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引发幼儿创新的火花,知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而要从拓宽层面入手,从培养兴趣入手。
2、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打破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培养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能 力。要让孩子提出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箱、评选最佳小问号等形式,形成一种能公开提问、感受提问很了不起的氛围,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挖掘,鼓励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3、帮助孩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幼儿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如:为了让孩子了解筛子的用途,我们会提供筷子、镊子、调羹等多种工具让幼儿去尝试,在操作中孩子发现了筛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孩子积极思考,培养其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中自信心的培养论文02-20
活动区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论文05-16
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探究论文01-23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对策论文01-23
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议论文05-17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教育论文06-30
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06-29
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