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调控的论文

时间:2021-06-14 09:43:23 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语言调控的论文

  1围绕教学目标调控

教学语言调控的论文

  教学语言调控必须绝对服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核心和灵魂,之所以需要语言调控,都是为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圆满完成。

  1.1繁简得当区别语言繁简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不同阶段语言量的大小。总目标必然分解成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都与总目标相连,但所占地位不同,紧密程度不同,关联方式不同,解决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教师投入的语言量应该也不相同。关键在于无论繁简,教师的语言都要做到切到精详。

  小学语文《燕子》一课将春天里的美景写得非常精彩:“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下面是特级教师李吉林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微风吹拂着柔柳”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柳枝好像在摆动。

  师:微风吹拂着什么样的柔柳?

  生: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师: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好像柳树怎么样?

  生:好像柳树刚刚从梦中醒来,睁开了眼睛。

  生:好像柳树也长了眼睛和眉毛。

  师(加重语气,边说边画,用简易画再现春天杨柳万千条的情境):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才

  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这一片断内容是重点,老师的用语可谓繁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细致体验、感悟春天的美景。倘若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明白“舒展”、“柔”等字词意思、运用的手法,师生之间就很难有积极的情感交流,缺乏思维的过程,教学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1.2直曲结合“直”,就是平直、浅露;所谓“曲”,就是曲折、含蓄。教学语言不能没有平直、浅露。但是在许多场合下,教师的语言却不能一味直白浅露。为了明确,需要经历曲折;为了深刻,需要层层铺垫;为了完整,需要塑造残缺;为了探索,需要适当保留;为了体验,需要巧妙蕴蓄。无论选用直笔还是曲笔,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和达成的难易程度而定。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上《最后一课》,讨论韩麦尔先生在课的最后说的话“我——我——”,声音哽住了。经过热烈的讨论,教师作了归纳:“所以,我们讲‘我——我——’此时无声胜于有声了。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这一结论性的概括平直而准确,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片面性观点作了纠正。像这种归纳、概括的结论性意见,通常教师应该运用平直、浅露语言表述。

  有位讲授口才艺术的中学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经常作出这样的评价:“请擦去语言中的灰尘。”“表达缺乏层次,说明思维上的标点不清楚。”“微笑是最美的语言。”类似的评语,一句就点中要害,文采斐然,含蓄有味,富有哲理内涵。在口才艺术课上,教师用艺术的语言点评,本身就是种示范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提高自身的口才艺术。

  2根据认知规律调控

  调控艺术是在认知规律上面生长起来的。精当的教学语言调控,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理解透彻,但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过程和方法照搬给学生,而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出发,最便捷、最有效地使学生深刻认知。

  2.1设疑诱导教师常常不直接道出结论,而是根据学生认识的规律,不断设疑,逐步引导,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于能力、智力多方面得到提高。疑问句的运用在教学语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师调控教学的主要语言手段之一。提问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直觉性问题,另外一类是思考性问题。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提示重点、过渡衔接等。这类提问不可或缺,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数量上、质量上应该恰当控制。后者主要用于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下面是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的片断:

  师:好,我们现在可以小结一下了:这篇小说是为了写出农村经济日趋破产,那么写了闰土不就

  够了吗?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呢?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生: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笑)

  生:为了要写出各阶层的情况,杨二嫂是小市民的代表。

  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复杂。

  生:从各个阶层来表现中国农村的萧条破产。

  师:是啊,连开豆腐店的杨二嫂都破产了,更不用说当雇工的闰土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联系其他

  描写,如:卖掉家具收不起钱来,有的则来拿家具。这就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农村破产的图画……

  引例中,教师的设疑诱导非常成功,质量很高。开头设置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爆发力,既精当点拨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又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领悟文章的主题。

  2.2有序推进安排教学的序列,实际上就是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使之沿着虽然可能曲折却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向前进。调控序列通常有三种:阶梯式、平行式、发散式。阶梯式,是指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以由浅入深的语言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抓住要义,明白道理,领悟实质,把握规律,逐步走向事物现象的深处,认识和理解其各个侧面。平行式,是种横向调控语言艺术,或举例,或对比,或构筑比喻等。发散式,是指教师运用富有启发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作多侧面思考、探究、想象,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下面是特级教师孙双金上《林冲棒打洪教头》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读):依草附木。

  师:谁会解释?

  生:依靠权势,就是依靠有权有势的人。

  师:这是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我们看这个词在哪句话中,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但是,还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依草附木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解决它的本来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师(打断学生):不是比喻意,本来意思。

  生:本来意思是:草依靠着树木,在这一课也就比喻来往的犯人都来依靠柴进大官人。

  师:我们中国的词语很有意思,你看,我把语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师用箭头将“草”和“附”调换位置)可以变成什么——

  生(齐答):依附草木。

  师:依靠着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们中国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板书):惊天动地。

  实际意思就是——惊动天地。这是解释中国词语、尤其是解释成语的很好的一种方法。

  这一例中,教师先不设框框,让学生自己解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比喻义上,教师用“但是”转折,指出“还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接着指出“首先”要明确它的本来意思,引向“依草附木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呢?”问题讨论。然后通过“我把语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再转入词语结构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解词析义基本方法的。这是以阶梯式序列进行语言调控的。

  3适应语言环境灵活调控

  学生的思想性格、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各种差异。每节课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牢牢把握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控制。下面是特级教师支玉恒上《晏子使楚》的一个因势利导的例子: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

  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学生将“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楚”字写得最小,引起哄堂大笑,教师是不可能在课前准确预测的。但教师的调控语言是一种“即兴”之作,随机应变,巧妙得当。一是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精神;二是不露痕迹地抚平了写字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损害;三是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四是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

  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是生动灵活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归根结底,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是教师综合修养的反映,教师只有真正掌握教育的先进理念,懂得教学的真谛,具有深厚的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调控。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调控教学目标认知规律适应

  论文提要教学语言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能动把握和主动驾驭,深深打上了调控的烙印。教学语言的调控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适应语言环境。

【教学语言调控的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探析论文07-04

声乐学习的心理调控论文06-13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论文06-17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作用论文06-17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的作用及训练论文03-20

语言符号对语言教学的启迪论文06-20

语言教学的途径教学论文05-09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调控方法的设计论文07-05

数学课堂调控的教学管理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