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语文论文参考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回顾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如今,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一目标呢?从学生毕业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来看,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与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及教法不无关系。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不仅听了很多老师的课,还向各种类型的学生征求意见,并留心于各种语文刊物上所介绍的文言文教改情况,总括起来,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下:
(一)串讲加分析。这种教法面面俱到,费时费力,最容易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
(二)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如有位普通中学的老师教《促织》共用了三教时,第一教时由简介薄松龄的有关文学常识导入,然后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自译课文;第二、三教时,详细分析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笔者听课后,一问学生,发现不少人只了解文章大意,竟连“得佳者笼养之”和“笼归,举家庆贺”里的两个“笼”字的不同用法都说不准或说不出。这种教法,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改革落后于现代文教学。多年来语文教改呼声很高,但涉足文言文教改者不多。不少走在教改前列的优秀教师,在举行公开课时,讲的往往都是现代文,至于各地的评优课、比赛课更是如此。一些已尝试文言文教改的老师,他们把体育、文艺等的竞赛方式,把辩论的方式引入教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竞争意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统观其教学过程,笔者认为离“高效”还有差距,不一定比传统的串讲法省时间。况且这种做法可操作性不强,不易推广。
那么,文言文教学的出路何在呢?
二、文言文教学的本质问题
要想使文言文教学达到《大纲》规定的目标,首先必须搞清它和现代文教学本质上的不同点。现在中学生读文言文感到难,难就难在语言文字和句法上,难在古文化知识上,而不是难在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选入教材的课文从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看,都是适合学生接受的),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其次,从教学的最终目的看,现代文教学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接受文章里的信息,陶冶情怀,并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二是学习写“这样”的文章,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而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既然如此,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从整体上看,只能是文言词语、句法、古文化知识等。但这样做不等于不要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写法技巧。下文笔者还会谈到这一问题。
三、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
明确了文言文的教学特性,便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对策,那就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累教学,舍弃对篇章结构及写法技巧等方面的分析,笔者称之为“两重视一舍弃”。
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高中课本第一册有两个单元短文(《诵读的要领》和《怎样学习文言文》)专门作了介绍。如果学生都按照这些行之有效的学法去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按这些方法去做,或者没有持之以恒地做,当然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甚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先谈重视诵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至于如何诵读,高一册《诵读的要领》已介绍得很清楚,不再赘述。至于谈到教师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的基本做法是:高一第一学期,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都坚持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表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从高一第二学期始,我便很少范读,而是一上课便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也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画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我对学生的读还有严格的'规定: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其他时候的读应尽量做到出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晨读时尤应如此。
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是老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明智之举。在重视诵读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xiáo@①之战》等;抒情色彩浓重而又文字浅易的散文,我便先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领悟,基本上不讲,如《与妻书》《祭妹文》等。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读,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每学期都进行两次朗读比赛,一次是学期中的现代文(包括诗歌)朗读朗诵比赛,一次是学期末的文言文(不包括古典诗歌)朗读朗诵比赛。每次比赛都聘请语文组老师组成评委,还发适当的奖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也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好文言文,掌握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很重要。课本里虽然较系统地总结了32个虚词的意义、用法,但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课文揣摩语感,去体味古人用这些虚词的道理,才能真正熟练掌握这些词的用法。我经常设计一些选填虚词的题目让学生做,开始是课文内的选段,然后是课外的,并明确告诉学生:能选准,说明文言语感能力较强;选不准,说明语感较弱,还必须再多读,多揣摩。
再谈重视积累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当然,读文言文已不写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课文,作为“例子”的应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只有一课课学下来,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化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当然,对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必须在阅读体味中积累。而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别是实词)和古文化知识上。因为“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吕叔湘《语言的演变》)又因为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情况必须了解。而“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吕叔湘《语言的演变》)故句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处无外乎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这方面量少容易积累。
如何进行积累教学呢?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的做法是,高一第一册进入文言文单元学习时,让学生先学知识短文《怎样学习文言文》和《诵读的要领》,明白积累和诵读的重要性;然后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并把它称做“文言词语仓库”,谁的“仓库”里装的东西最多,谁就最富裕。还告诉他们如何使自己“仓库”里的东西保存有序,便于查找(规定都按音序排列)。学第一篇古文时老师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让学生学着做,以后便完全放权给学生。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里规定的每一课词语,以及单元短文里整理的那32个虚词,人人都必须整理积累。此外,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又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整理过程中,每种意义用法都必须附有准确的例句(不能自己造句)。为了使积累教学落实到实处,我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累。这样一来,每学期一到进入文言文学习,学生便主动找来了学过的前几册课本放在桌面上,以利于自己翻查。到了高三时,虽然还没有进入复习,学生的课桌上便已放齐全套语文课本了。
为了高效率的整理积累,还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并定下了交流的原则,那就是互通有无。要想得到对方整理的一个词,必须拿一个难易度与之相当的词与人家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只好自己再去查找整理。我经常提醒学生:“为了多快好省地积累,大家应该互通有无,但不要忘了,现在是竞争的时代,不要忘了谁‘仓库’的东西多,谁就最富裕。如果对方一点报偿(指用来交换的词语)都没有,你愿意把你‘仓库’的东西给他吗?”这样一说,懒汉同学便懒不成了。每学期末,我还在班内举行“文言词语例释交流和订正会”,会后了解每个学生“成交”的词语个数,给别人订正的个数,对“成交”个数多,订正出别人毛病多的同学提出表扬。词语积累订正会很重要,因为学生在整理积累中,对某个词在句子里的意义用法难免理解错,只有通过校正,才能真正促进学习。我做过统计,到高三结束时,积累文言词语最多的同学有的达到900多个,最少的也达600多个,都大大超出了课本附录规定的372个(实词340,虚词32)。如此丰富的积累,势必为阅读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大量积累课内词语,我还经常抄印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让学生去阅读,检查他们是否会用从课本上学到的“例子”去解决新问题,这便是知识的迁移。在新的文言语段阅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没学过的词语或者某一词语的某一义项,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去推测,即古人所说的“以意逆之”。如有一次,我给学生选印了《后汉书·光武帝纪》里的一段文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诏复济阳二年徭役”。“复”这一词语,学生在课本里多次接触过,知道它有“恢复”“又”“再”“重叠”“答复”“报复”等义项,不少同学把这句里的“复”解释成“恢复”,根据是《捕蛇者说》里有“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但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试想,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刘钦曾做济阳令,刘秀便出生在济阳,如果在此之前济阳不征收赋税,刘秀做了皇帝反而恢复征收,这在家天下的封建时代可能吗?在封建时代,皇帝免收自己家乡或宠幸之地的赋税,倒是常有的事,如汉高祖回故乡时,当场宣布免收沛郡的赋税,沛人又为丰县请求说:“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可见,“复济阳二年徭役”之“复”应解释成“免除赋税”才合情理。这种阅读练习不但教会了学生如何解决新问题,同时,通过练习又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限于篇幅,关于其他方面的积累教学便不谈了。
最后谈舍弃。为什么要舍弃对文言课文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教学呢?这仍然是从高效的角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考虑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生学的现代文远远超出文言文,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能力了,即使还没有具备这种能力,完全应该通过继续学习现代文来提高。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只要扫除了文字障碍,能译成现代汉语,便完全可以用从现代文里获取的阅读分析能力,去领会文言文的内容和写法技巧。由此可见,老师的这一教学舍弃,并不是舍弃学生的学习,而是把它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如我对《促织》的教学只用两教时,教学中根本没有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写法特点,但结合做课后练习题我有意识地检查学生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掌握情况,学生都能较准确地指出来。因为作为“例子”,分析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在学习白话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小说时已进行过,如果老师再把《促织》在这方面的写作成就当“例子”讲一遍,岂不多余?
当然,我强调舍弃,是就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来说的,是针对如今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面面俱到而提出的,不能把“舍弃”绝对化。比如,就文体来看,古文里有而现代文里没有的,老师还是有必要点拨一下,例如赋、骈体文,老师要讲一讲。从修辞的角度看,文言文里有互文,而现代文里没有,老师要讲。但切记,这种讲只能是点拨式地讲,重点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体味,去积累。
【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语文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教读12-06
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12-05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论文)12-06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08-04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教学论文)12-06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指导(教师中心稿)12-05
高考语文复习要做到类型化(一) 12-06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12-06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12-06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