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动前置式教学法论文推荐
一、夯实预习是根本,设置有效的高中语文预习问题是关键
先学后教,学是根本。前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行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一直是前置式的核心问题。要想充分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预习内容并能够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问题实际是有大学问的,问题空泛琐碎、问题指向不明则是大忌。在诗歌鉴赏的预习讲义上,我曾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熟读诗歌,指出本诗写了那些意象?”学生一看问题中有“意象”这样专业术语就怕了,问题读不透,作业乱答一气。基于这种情况,我将问题做了如下调整“,圈画诗中所写的景物”调整后的问题简单明了,学生一下就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了。在开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公开课前,我布置学生完成预习题“分析国文老师的形象”。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抓不到点子,就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兵,哪怕答对一二也很难让答案完整。上课时,我果断地把这个问题调换成了“请用三、四个形容词,概括国文老师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这样一修改,问题的指向性马上就清晰起来,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抓手,预习效果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拓宽高中语文课堂预习反馈的思路,设置有想象力的预习反馈环节
预习问题问到位了,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如何反馈成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常规的预习反馈,都是以题目测试的形式出现。做几道题对对答案,形式上的反馈也就算完成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反馈还远远不够。对我们高中语文学科来说,这样的反馈尤其不够。题目检测的方式比较僵化、拘泥,而且只能简单地测试字音、成语等语言层面的内容。而高中语文学科预习的核心内容———文章的情感技巧、内涵章法等只能通过教师课前批改预习作业进行了解,课堂上几乎无法实现实时的反馈。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反馈”这个问题。反馈是为了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预习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呈现;反馈是为了让师生发现问题、通过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反馈是为了督促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预习,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的学进去。反馈不仅要让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的不足,更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基于这种认识,那我们在课堂上就必须进行有实质内容、形式丰富的课堂反馈。我们为什么不采用更丰富、更有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反馈呢,我们为什么不努力的去呈现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而却只在高中语文的皮毛做文章呢?我们的课上反馈完全可以从写的.层面,延展到说的层面;从笔头呈现,延展到口头表述。用题目的形式检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性,用小作文的方式展现学生的体会与思考,用个性发言的方式,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诗歌感悟。高中语文的基础是字词句,高中语文的深度在阅读、在写作。针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确定更丰富的、更有想象力的反馈形式势在必行。一句话,反馈形式要多样,反馈内容要向深度延展。
三“、活动前置式”教学法,重形式更要重精神实质
前置式的课堂要形式,更要有实质的精神内核。“活动前置式”教学法开展之初,教师们常有这样的困惑:我的课堂算不算是前置式的课堂?我的模式是不是前置式的教学模式?上课教师就怕听课的教师不知道自己上的是前置式的课,所以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守住前置式教学的四个环节,真可谓是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仿佛不按着步骤来自己就脱离了大部队,就不是前置式了。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彼时也基本是按着四个环节在走。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曾深受困扰,如何把高中语文诗歌课、散文课上成前置式的课堂,怎样才能把课堂分解成四个环节,都曾成为我纠结的内容。经过三年的课堂实践与打磨,尤其是经历了几次公开课的磨砺,我对“活动前置式”教学法,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前置式教学的环节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前置式教学的精神内涵。摆正师生关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悟;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不抢功,不代劳,做好配角,低调地做好辅助学生学习的工作,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成功的,是符合前置式精神的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开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公开课时,就做了诸多的尝试。我打破按预习讲义设置的问题逐题讲析的僵死模式,尝试对课堂的四个环节进行全新整合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将学生反馈的学情,巧妙的用问题串联的方式融入到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形成文本阅读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并形成个人收获。我首先保留了对课前字词的预习检测,接下来引导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根据预习反馈上来的学情,我把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感知人物形象,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感受国文教师的人格魅力。针对学生对人物性格分析过于表层,过于肤浅的情况,我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的情感倾向,精读文章的开头结尾段,学生从中发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老师饱含着崇敬、感激之情。我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原来概括出来的“凶”“骂人”的细节,进行重新解读,学生发现作者并不是想说国文老师不好,只是想通过这些外露的直白的特征,表现更深刻的国文老师的精神内涵。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品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国文老师:国文老师生活习惯不好,体现了他的不拘小节;他的凶、骂人,能看出他心忧国文,有责任心,关爱学生等品行。人物性格概括丰满了,作者的情感倾向也关注了,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从哪些词语、那些句子概括出人物性格的,让学生尝试对这些词句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就发现了,体现人物性格的词语、句子主要是外貌,是语言,是动作,是细节这些正面描写。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发现了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等手法。这样课堂方法总结的部分也很自然的完成了。随后,我设置了一个当堂练习题“请你在文章标题中填入适当的形容词,完成下列句子:徐老师是我的一位什么样的国文老师,从而完成对人物的终极评价,最后我让学生分别谈了自己学过这篇文章的感悟。经过这样一番设计“,活动前置式”教学法中预习反馈、互动释疑、当堂训练、方法归纳这四个环节,都得到了贯彻,却脱离了原来的僵死状态,有了自己的一抹灵动。要想吃透“活动前置式”教学法,体会到它的精髓,一句话就是要边学边感受,重思重实践。只要用心思考,努力实践,自然会在教育教学中收获丰厚。
作者:沈娜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高中语文活动前置式教学法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隐性教学法探究论文07-03
导师式课堂教学法论文07-04
急诊导入式教学法研究论文04-17
论文:探讨讨论式教学法06-12
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课程的实施论文06-21
参与式教学法应用研究的论文06-26
活动教学法论文范本06-12
秘书礼仪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法的改进论文06-11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论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