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有选择地介绍论文

时间:2021-06-13 19:45:40 论文 我要投稿

学会有选择地介绍论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指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文章入编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特级教师黄吉鸿执教此文,整堂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始终沉浸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中,最后呈现的练笔足证学生已然能恰当地运用此文的说明之法――“有选择地介绍”。

学会有选择地介绍论文

  课后,切切磋磋,琢琢磨磨,我对黄老师的课做了进一步地探微,想探寻其中的奥秘:大部分学生能在一节课中学会文本的说明之法,得益于黄老师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和准确定位,得益于学习过程一直依循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以感悟为径,以内化为基,以运用为目的,最终使学生形成“有选择地介绍”之能力。

  一、感悟“有选择地介绍”之法

  感悟是一切能力形成的前提。黄老师深谙此道,在课堂上运用自如,刀刀切中“要害”。学生亦似乎为学习此法而来,身心俱投入,步步感悟,逐渐内化。

  (一)整体入手,感悟“谋篇”须得有选择

  【片段】

  在师生的相互探讨下,孩子们渐渐明白:虽然课文第一自然段已基本上介绍了这幅画的内容,但光这样介绍,不够具体,读者印象不会深刻。

  第一步,感悟为什么要“有选择地介绍”

  师:但介绍具体谈何容易啊!那得要花多少笔墨啊!画中单人物就有五百多个呢。怎么办?

  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倏地投入课堂,稍事平静的“湖面”顿时又漾起了层层涟漪……

  霎时,师生、生生、生本交替互动,彼此思维碰撞,相互言语启发。

  生1:把画上的内容一样写具体,其他少写一点。

  生2:只要把精彩的和印象深的写具体,其他的用一句话概括,就行了。

  ……

  师:那就是说,介绍须得――有选择(生接)。(师板书:有选择地介绍)

  第二步,感悟如何进行“有选择地介绍”

  师: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内容中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三段?(师指着板书――学习2-4自然段后概括出的每段主要内容――问。)

  生自由读,划,做批注。师提示:每一段都有一句话可证明选择这段来介绍的原因。

  反馈交流后,师生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作者选择介绍内容是有目的的,它须得围绕“名扬中外”来选择。

  【赏析】学习是一个慢的过程,知识只有内化后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学习急不得,过度的牵引也要不得。基于这样的思考,黄老师将自己定位于“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导师角色,与学生一起一步一步感悟,一步一步消化,积累,丰厚,直至完全内化。

  第一步,感悟为什么要“有选择地介绍”。老师只在学生思维顺畅之处质疑,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说明之法――“有选择地介绍”。未成曲调先有情,起到先入为主之效。第二步,从谋篇的角度感悟如何进行“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说明之法的整体印象,高屋建瓴地加以夯击,初步感知至此形成。

  这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指向主题的行文结构,就这样,在黄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认清了其中的奥妙。其过程是那样地不露痕迹,水到渠成;其效果是那样地扎实,笃厚。赞。

  (二)立足语段,感悟“构段”须得有选择

  【片段】

  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例(第3自然段是在学生习得此法后以自学为主)。

  第一步,感悟“有选择地介绍”人物

  师:写人物多,99个字。这么多的人怎么99个字就解决了,秘密何在?

  生1:省略掉了,文中用了省略号。

  生2:文中有许多带有“有”的句子。(师:几个?)

  生(齐):7个。

  师:3个,3个行吗?

  生:不行。3个太少,写不出人多。

  师:那30个不就更好了吗?(不行)13个呢?(也不行)这太――麻烦了(生接)。

  师:不多不少,7个刚好。这也是――有选择地介绍(生接)。

  第二步,感悟介绍结语的玄妙之处

  师(提示):最后一个“有”字句和前面的六个“有”字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1:最后一个有官吏和读书人。

  生2:前面6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介绍一种人物的,而最后一个句子介绍了两种人物。

  生3:其他的“有”字句后面都用逗号,而最后一个“有”字句后面用的是省略号。

  师:也就是说,最后一句与前面6句的表达形式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表达形式不一样了,用上了省略号,表示作者下面不想再写了。

  生(齐):是。

  师:哦,这也藏着秘奥啊!

  【赏析】《清明上河图》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画中的人物大小虽仅寸许,但个个神态毕现,形神兼备,极为生动,极富情趣。因此,要用99个字将其描述殆尽,必得有选择地介绍,这是作者介绍的高明之处,也是黄老师慧眼识“玉”之处。

  文章2、3俩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此画的两个典型内容――人物和街市。黄老师只和学生一起“啃”透“人物”段,分两步进行,先悟透人物亦须得“有选择地介绍”,进一步夯实了课始感悟的谋篇之法――“有选择地介绍”,再通过介绍结语与上文的不同之处,以新颖冲击学生的眼球和大脑,自然而然地感悟文章的介绍结语之妙。学完第2自然段,学生对“有选择地介绍”已有了比较立体的认知,其知识内化也较丰厚了。

  运用第2自然段的学习之法,自学3自然段,学生已然熟练,知识基本内化,为课尾的练笔做了充足的铺垫。

  黄老师引导孩子感悟段中介绍人物的表达方式,放手孩子自学“街市”,还是那么空灵,还是那么恰如其分。如此,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表达还会印象不深刻吗?

  二、运用“有选择地介绍”之法

  学生悟了,并透了。黄老师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再加了点“外料”――迁移运用,把学生的“语用”能力之培养夯得实实的,进而纳入到各自的言语表达体系中,成为能灵活运用的言语表达能力。

  【片段】

  师:同学们,一般我们什么时候用到这种本领?

  交流后,出示练笔:

  (1)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太热闹了。( )

  (2)超市里的物品可真多。( )

  (3)我们班有五十几名同学,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本领。( )

  生自由练习,反馈交流。

  下面是一生的交流内容:

  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太热闹了。有高声吆喝的卖糖葫芦的小青年,有熟练地翻着煎饼的老大爷,有骑着电瓶车来接孩子的漂亮妈妈,有狠按喇叭急着赶路的的士司机,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和提着袋子的老师……

  【赏析】从孩子们汇报的习作中,“有选择地介绍”已深深烙印脑中,其中的奥妙之处――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结语处需不同呈现,还得用上省略号……已能灵活运用。“有选择地介绍”之能力已于绝大部分孩子之中形成。这样的语文课,我们还能奢求什么呢?

  教学已经结束,我的思考却依然活跃。任何知识只有内化后才能灵活语用,只有不断运用后才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理论我们老师都明白,但要将这理论外显,践行于课堂教学之中,好多老师还是颇有难度的――最主要的是“语用”的挖掘与内化,如何才能恰如其分;迁移运用怎样才能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与学生认知体验紧密结合,以达到高效。

  黄吉鸿老师这节阅读课,宛若一缕阳光,穿透了笼罩于我心头的迷雾,从中我似乎窥见了阅读课“语用”教学的真谛。整堂课,黄老师始终站在学生背后,启发,引导,点拨……一直把正住自己的角色,毫无越俎代庖之嫌;学生呢,从逐步感悟至透,到迁移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能力有效地得到了培养。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用”课堂中,学习兴趣、学科性质、学科素养都得到了真真切切地落实,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能站上此高度,足矣。

【学会有选择地介绍论文】相关文章:

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精彩作文01-14

题目为学会有选择的忘记的作文10-11

学地书初中散文11-25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介绍论文04-2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会学论文04-27

面对学与不学我选择了学作文01-18

英语作文:有选择地阅读还是广泛地阅读08-03

怎样正确地选择大学专业12-09

很偶尔地会有这么一天杂文随笔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