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继电保护的广域保护研究的论文
智能电网是全球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对于提升电网运行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电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入手,确保通过智能电网建设,改善我国输配电的效率和质量。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智能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从完善继电保护功能入手。可以说,智能电网建设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必须准确掌握继电保护重点研究内容,才能够实现质的突破。
1智能电网建设给继电保护工作带来机遇
近年来,新型继电保护的发展中,都是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在信息采集领域,我国对动态监测系统的构建始于1996年,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检测。至今为止,PMU即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已经在我国多数220kV变电站中进行安装,而同时,也成为我国500kV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拥有一定规模的WMAS即广域测量系统[1].在在线同步测量广域电网的过程中,可以对WAMS/PMU进行充分的应用,而在更新数据的过程中,时间也大大缩减,能够在几十毫秒内完成,这样一来,就为继电保护功能信息同步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信息通信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500kV及以上电网在运行中,都产生了高达100%的光纤覆盖率,而99.2%是220kV电网的覆盖率,93%是110kV电网的覆盖率。由此可见,我国整体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介质已经成为了光纤,而电力通信专网也能够凸显出分层分级自愈环网这一主要特征。
2继电保护重点研究内容
2.1单元件保护
首先,在发电机保护中,必须增加对内部短路的关注,尤其是匝间短路保护问题。因此必须精确化处理整定计算、保护方案设计以及灵敏度校验等内容;根据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受能力来判据反时限过流、后备保护中的过激磁等保护;促使可靠性在定子、转子一点接地中得以体现;通过有效配合得以在失磁、失步保护中实现,同时还深入研究了超大容量机组保护运行的特殊性等[2].
其次,在变压器保护领域,我国部分专家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励磁涌流识别方面,由于随机性、多样性以及非线性等是励磁涌流的关键特征,因此现阶段在制订相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缺陷,分析计算变压器内部故障以及保护新原理等始终是变压器保护领域的研究重点。
再次,在交流线路保护领域,由于高阻接地很容易影响距离保护,导致短路再次在系统振荡中产生时,系统无法进行有效应对,因此产生了较低的躲避负荷的能力;在对同杆并架双回线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气量范围的约束和跨线故障的产生,导致较大的误差产生于故障测距和选相中。
最后,在直流线路保护领域,行波保护是主保护,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故障产生行波信号的不确定性影响,包括母线接线方式和波速等影响因素,同时其还会受到过渡电阻、采样率限制以及动态时延等约束。
2.2广域保护
近年来,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我国加大了继电保护研究力度,广域保护得以产生。在广域保护中,信息通信平台中可以有效融入多点多类型信息,同时信息具有较强的实时性[3].这一方式的产生,极大地转变了传统继电保护的配置模式,动作性能在继电保护中得以有效提升。
3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广域保护研究
3.1广域保护内涵
通常情况下,单端量和双端量是继电保护所使用的信息形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软硬件技术水平低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信息使用过程中,被保护设备自身的信息被作为信息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其运行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传统保护原理中,在对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只能够从单一的角度出发[4].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为多信息化继电保护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电保护发展中,广域保护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广域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多类型、多点信息进行融合,这些信息同故障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综合判断信息的基础上,有助于各种功能的实现,包括跳闸策略制订、保护动作特性调整等。由此可见,在对广域保护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更加全面地角度对故障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保护措施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进行适应,使保护对定值的依赖降低,确保保护动作的速度得以有效提升。
3.2广域后备保护的构成模式
3.2.1广域集中式
系统内部的某一个中心站是设置决策主机的主要位置,其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区域电网整体进行覆盖,为数十个厂站甚至更多厂站运行提供便利[5].同时,在该模式中,基本单元被设置为被保护设备,在判断故障的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是将所有信息进行直接集中处理。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较大规模的信息集中,因此可以做到更加全面地对故障角度进行检测,更重要的是,在该模式中,要求保护主机能够拥有较高的处理能力以及安全性。
3.2.2IED分布式
IED分布式结构模式下,IED元件存在于被保护设备中,这成为该模式的决策基本单元,本地信息的采集由IED负责,而保护功能的实现,需要IED充分展开信息交互工作。IED分布式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拥有灵活的保护构成方式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实施保护功能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度依赖单一决策元件,这是该模式使用中的优势。但是也具有一定缺陷,如在实现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必须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对复杂的保护配置进行应用,因此必须在良好的通信条件下才能够投入使用[6].
3.2.3站域集中与区域分布相配合的模式
该模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区域和站域的双重保护。在站域保护中,可以促使后备保护功能在站内元件中得以充分的体现,站域主机被设置于每一个厂站中,实际运行中,能够对该站不同元件的信息进行集中,而在对分布式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站视为区域保护子站,并进行有效连接;在处理站间联络线故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区域保护的功能,故障的判断需要建立在站域主机交互信息的基础上,并且可以将远后备功能提供给站内元件[7].
站域集中与区域分布相配合的模式同广域集中式相比,对主站安全性及运算能力要求不高,同时拥有较短的通信延时和较高的交互信息相关度;而该模式相比于IED分布式,呈现出相对简单的故障判断和信息交互机制,在识别故障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较多的工作重复,对于推动后备保护实现简单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都对电能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大了输配电和整体电力系统的建设力度,而这一过程中也极大地转变了传统继电保护运行环境,传统继电保护运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需求,因此积极加强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方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锋,袁先锋。探究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调试方法及其运用[J].通讯世界,2015(16):121-122.
[2]张强,李文华。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2074-2074.
[3]陈新,吕飞鹏,蒋科,等。基于多代理技术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在线整定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38(18):167-173.
[4]郝文斌,洪行旅。智能电网地区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39(2):80-82,87.
[5]张保会,郝治国,Zhiqian BO,等。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的进展(一)--故障甄别新原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0(1):1-6.
[6]盛海华,赵纪元,奚洪磊,等。适应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定值的在线管控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5):154-158.
[7]杨艳利,黄华平,林江凯,等。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5(37):207-207.
【新时期继电保护的广域保护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继电保护的论文04-11
考继电保护技师论文04-28
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论文04-13
供电线路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相关研究论文04-12
智能电网建设与继电保护系统重构论文04-26
继电保护培训心得01-22
继电保护的培训心得06-12
科技论文:变电运行中的继电保护问题的探讨04-01
继电保护的更替动态管理必须及时跟进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