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很多,预习习惯是众多习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重课内更重课外。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才能算是真正富有实效的课堂。但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所学学段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所要培养能力的特点,在课前预习中和学生一起制定了课前预习的"四项要求",即:
1、读:即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2、查: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查阅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那段历史,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朝人民经过战争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所建立的伟大友谊。
3、赏: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4、问: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当然,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更应当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论文: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相关文章:
天性作文10-28
我若只是一个少年的诗歌08-17
习惯成自然的造句06-15
习惯成自然-作文09-10
习惯成自然作文06-19
人的天性美文04-25
教育是保护天性12-06
天性小学作文02-22
爱是天性作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