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病中医湿证经验总结论文
论文摘要:名老中医马居里教授辩治肾病,审证求因,重视湿邪,对症下药,临床疗效明显。
论文关键词: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病湿证,经验总结,名老中医
慢性肾病是泌尿系疾病常见疾病,从中医致病角度及现代饮食习惯出发,湿邪显得尤为重要。导师马居里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学教学、临床研究30余年,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肾系疾病湿证方面有独特见解,笔者有幸跟随马教授学习,颇有感悟,现将其在辨治肾脏病中湿证方面经验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一、肾脏疾病发病概况
中医角度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与膀胱相表里,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西医角度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可见无论中医或西医中的肾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肾脏病发病率高达9.4%-11.8%。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二、慢性肾病中湿证的病因及病机
湿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湿地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腰为肾之府,感受寒湿、湿热之邪,邪阻腰府,络脉不利,则发腰痛。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现代生活中多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脾生湿,肾主水,水湿同类。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肾阳亏虚,气化不及州都,则发水肿,癃闭;且湿性粘滞,见肾病多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湿性趋下,湿热蕴结下焦,则发淋证、小便失禁、遗精、阳痿;湿性重浊、困阻阳气,清阳不升,则发耳鸣耳聋。肾系病证治病因素诸多,多可有湿邪解释,故湿为诸邪之本,兼它邪致病。
三、马师分型治疗湿证(水湿、寒湿、湿热、痰瘀、浊湿、浊毒)
1.水湿证: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腰酸困痛,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马师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多选五皮散(茯苓皮、生姜皮、陈皮、桑白皮、大腹皮),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加车前子。
2.寒湿证:主症:胸闷气短,咳吐白痰,怕冷,肢体困肿,纳呆,泛酸,腰部怕冷,得热则舒,小便清频,大便溏。马师治以温化寒湿,多选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温阳之类药物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3.湿热证:主症:肢体困重,胸脘憋闷,口腻不渴,泛恶欲吐,腰酸困,小便涩痛,或小便不利,腹胀、便溏不适,或大便不通,舌体胖大,苔黄腻,脉濡数。马师治以清热除湿,病偏于上,方选杏仁滑石汤;病在中焦,方选黄连温胆汤;病偏于下,方选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八正散。
4.痰瘀证:主症:全身发困,胸脘憋闷,腰酸刺痛,纳食可,夜休一般,舌暗,苔黄腻,脉弦涩。马师治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选通瘀煎,当归芍药散,或二陈汤加红花、桃仁、丹参、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制之品。
5.浊湿证:马师认为此症多见于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此时因肾脏清除率下降,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不畅,聚于体内,发为浊邪。主症见:恶心欲吐,口苦,不思饮食,发困,腰酸腿困,夜尿多,尿浊。马师治以清湿化浊,方选扶正泄浊保肾汤,偏上焦加菖蒲辛开,在中焦以草果、川朴苦温燥湿,在下焦用泽泻、薏苡仁利湿。
6.浊毒证:马师认为此症亦多见于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浊邪化热则为浊毒。主症见:恶心呕吐或欲吐,口苦、口干,不思饮食,颜面色淡浮肿,发困,腰酸腿困,尿多或尿少。马师治以清热解毒,通便泄浊,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大黄、当归、益母草。
四、病例举证
患者师某,男,50岁,2010年9月30日初诊。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32年,加重1周。患者3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短,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具体不详)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消失,此后时有上症再发,患者未予重视,亦未检测尿常规、肾功等。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发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恶心欲吐,口苦,遂在咸阳市中康医院做全面检查,血压160/80mmHg,肾功:BUN27.32umol/LCR100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68g/L。泌尿系B超:双肾弥漫性损害,右肾大小约7.3×4.4×3.2cm,左肾大小约9.8×4.8×4.7cm,为求中西医治疗今来诊,时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贫血貌,恶心欲吐,口苦,胸闷痰多,全身发困无力,腰酸困,夜尿5-6次,纳呆,夜休差,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衰竭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溺毒证属痰浊中阻,水湿内停。治以化痰祛浊,利水消肿,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具体药物为:黄连10g陈皮10g姜半夏12g土茯苓15g竹茹10g枳壳10g车前子15g菖蒲15丹参20g泽泻20g焦山楂15g鱼腥草15g水蛭10g金樱子15g芡实15g,七付,水煎服,日1剂。同时配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分早晚口服,日2次,右旋糖酐铁50mg日3次口服。10月7日复诊:患者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无口苦,胸闷气短,恶心明显改善,纳食好转,面色较前红润,夜尿4-5次,夜休可,大便调,日1次。查血压140/80mmHg,肾功:BUN26.66umol/LCR966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1g/L。肾功:上方去菖蒲加生大黄8g,七付。10月14日三诊:患者浮肿消失,纳食香,精神可,无乏困,大便调,日2次。查血压130/70mmHg,肾功:BUN27.5umol/LCR84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8g/L。上方加黄芪30g党参15g怀牛膝15g。10月21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肾功:BUN33.85umol/LCR713umol/L,尿常规:蛋白1+,血常规:血红蛋白96g/L。上方去泽泻,车前子加地龙12g、红花10g、山药15g、熟地15g、砂仁8g。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服上方,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血肌酐维持在630-700umol/L。
五、体会
目前慢性肾病致病因素众多,各种病因夹杂致病,然慢性肾病与湿的.关系紧密相连,湿是发病之因,又是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从除湿治疗慢性肾病正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马居里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临床,潜心研究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通过不断总结与探索,结合西医病理诊断,认为各种肾病祛除湿邪很关键,湿邪得除,脾胃健运,诸症得以缓解或消失;马师认为湿邪重浊粘腻,易阻气血运行,经络受困,在湿邪治病中常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多用红花、桃仁、丹参、川芎、三七粉、焦山楂)兼虫类药物(多用地龙、水蛭、僵蚕、蝉蜕、土元)以通络,临床疗效显增。马师在临床祛湿方面也注重于健脾,湿能困脾,脾易生湿,泻补并用,重在于泻,灵活运用于各型,临床上疗效满意。
【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病中医湿证经验总结论文】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05-29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04-16
慢性治疗杂文随笔07-03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04-15
中医治疗胃疼的方药论文05-23
弱视治疗法中医研究论文05-25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04-14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研究治疗分析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