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小论文

时间:2021-06-12 20:04:40 论文 我要投稿

科技节小论文大全

  【篇一:水果电池制作小实验】

科技节小论文大全

  生活真是处处离不开电。早上起床,天还没有大亮,我打开了电灯,家里的饮水机帮我们烧起了热水,我从冰箱拿出面包,妈妈用电煎锅给我做起了美味的早餐,然后洗衣机开始帮我们洗衣服。电梯带我们下楼,电动门打开,我们走出小区。到了教室,同学们已经打开了灯,老师的电脑已经打开,学校播放着音乐……

  我无法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但是电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好奇地问爸爸,通过爸爸的讲解,我对电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人类最早认识电,是发现人戴在身上的琥珀和丝绸的衣服发生摩擦后,琥珀就会吸引灰尘、羽毛等小物体,那时的人们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电力吸引作用下绕原子核运动。不同的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强弱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原子核吸引力小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吸引力大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摩擦生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我们生活会发现很多摩擦生电的例子:比如睡觉前脱毛衣,就会有“哔哔哔”的静电,天气干燥的时候,妈妈梳头也会出现,头发跟着梳子走的情形,还有泡沫盒子里面的白色粒子也会吸附在我们的身上,甚至我们和好朋友拥抱一下,也会被彼此电到哦!还有一次,我发现油罐车的车尾下面拖着一段铁链,我很好奇的问爸爸,他说,油罐车里面的油与油罐发生摩擦,使油罐带电,而汽车轮胎是橡胶不导电,油罐带的电荷不能通过它传到地下,电荷越积越多,就可能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爆炸,所以需要在车底下拖一根小尾巴。油罐里的电荷通过铁链转移到地面了。

  为了让我更深入的了解电,爸爸带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水果电池,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产生电,很多果蔬的汁液可以说就是一种电解液,做这个实验还需要两个金属片和导线。一般采用的是铜片和锌片(铁,锡都行),由于锌片的化学性质比铜更活泼,当这两种金属同时处在酸液中时,锌就会失去电子,这些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传到铜片上,形成电流。因此锌作为负极,铜作为正极。如果在该电路中再连接一个LED灯泡的话,灯泡便可以发光。

  我们开始准备材料,家里的电线是铜线,我截取了一截,锌片不好找,爸爸准备拆开废旧电池,从里面取出锌片,考虑到会产生一些污染,我建议用铁钉代替,家里正好有土豆和西红柿,我想都试试,看看哪个效果好,我们又从五金店购买了小灯泡一个,5号电池一个,一些电线。第一步,我先试验小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很好,咱们小灯泡亮了,说明我们接的线路没有问题。其实刚开始,我还是很怕碰电线的,我担心电流会击到我,爸爸说没关系的,这个电流非常微弱的。然后,我切开一个土豆,把灯泡两端的电线分别绑上铁钉和铜丝,然后插进土豆里面。可是灯泡没有亮,我想应该是一个土豆力量不够大。我马上切了好多土豆,分别接上铁钉和铜丝。

  【篇二:磁铁怎样带动线圈转动】

  对电器痴迷的老爸经常给我普及各种电学知识,已经带着我做了不少相关的实验和小制作。上次的磁铁小实验过后,老爸说:大的马蹄形的磁铁磁力会更大,能带动通电线圈转动,而这也就是家用电器电机的工作原理。多么期待啊!今天老爸终于有时间再次带着我探究科学的奥秘了。

  吃过早餐后,我和老爸忙着准备必需的材料:马蹄形的磁铁、1号电池2个、漆包线一卷、铁丝、电线1米、细砂纸1张、开关1个、电工胶布一卷、万用表1个、木板1块。

  材料准备齐全后,我和爸爸便开始了以下的实验步骤:

  1、做电线圈。用一头大一头小的茶杯做“绕线器”,绕上近20圈漆包线,线的两头各留出近1米长待用,中间穿上一根铁丝作转动轴;

  再把漆包线其中1端近1米长的部分用细砂纸把表面的油漆打磨干净,然后再紧密缠绕在先用电工胶布包裹(以防漏电)的一端铁丝轴上,另一端漆包线不打磨油漆便缠绕于铁丝轴之后,用小刀轻轻刮去一侧的油漆。(因无换向片,用刮去部分油漆的方式导致线圈通电时有时无,以代替换向片的作用)

  2、做支架。用铁丝弯曲成一个支架,用胶布固定在底板上;10公分的软电线两根,两头均割掉塑料绝缘层,弯成S形钩状,一头用胶布与支架固定,另一头穿上铁丝轴。

  3、让电线圈通电。两根1号电池用胶布缠在一起,固定在地板上,露出两极;1米长的漆包线2根,两头同样用砂纸打磨掉油漆,与电池的两极用胶布裹住,另一头缠在电线的弯钩上。用万用表第一次测试全线是否通电。

  4、安开关。在电池的一侧安上一个开关,不用的时候关闭开关,以节约电流。再次用万用表测试安装开关的情况下是否正确。

  5、制造磁场。在电线圈的正下方安装马蹄形磁铁,用胶布固定在底板。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启用开关,开通电源,然后我们便观察到惊奇的一幕:电线圈快速地不断地转动起来。我高兴地跳起来,赶紧喊老妈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开心时刻。然后老爸再次出场详细地给我讲解其中的电磁学的原理:首先带电的线圈导体在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磁力;带电的环形线圈产生相反的电流;在磁场的作用下相反的电流受到的磁力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于是电线圈在上下力的拉动中便不停地转动起来。这就是电机的工作原理,原来洗衣机、冰箱就是这样在动力的作用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实验转动现象见视频附件)

  从准备材料到最终完成实验,总共花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虽是由老爸在一旁指导,但从头到尾都由我亲自完成,其中过程反复曲折,如先用小刀刮绝缘层,发现太慢了且不安全,便换成细砂纸打磨速度便快多了;先用矿泉水瓶子绕线圈,发现绕完后退不下来,然后换成一头大一头小的的杯子,绕完线后从小的这头很容易退下来;最让我头疼的环节是因为条件简陋,无电池盒,自制的电流系统常因接触不良而不通电,反反复复地检查和测试才最终让电流全线贯通,虽然急躁了好多次,甚至不想做了,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这次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道路,需要我们认真耐心地反复实验才能接近成功的边缘!非常感谢老爸的耐心指导和陪伴!期待下次实验的来临!

  【篇三:神奇的大气压作文】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科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纸片托水”的实验让我们回去做,并且让我们找到实验原理和应用。

  回家后,我就不亦乐乎的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来到卫生间,在杯子里倒满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白纸盖了上去,最后,用手轻轻地盖住杯口,把杯子倒了过来,过了一会,我把手放开,嗨!还真是真的,纸真的把水托住了,小小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托住一杯水呢?我又试了几遍,果不其然,都是这样的结果。

  我问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一张纸是顶不住一杯水的,而真正起到神奇力量的是大气压,当水杯灌满水盖上纸后,杯中没有大气,杯中的大气压就低于杯外的大气压,杯外的大气压就压住了纸,水就流不出来了。由于口杯中装满水后,杯中没有大气,当用纸片把杯子盖住倒过来后,纸片只有杯子里的水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和杯子下方有一个向上的大气压;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故把水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过来以后,大气压就能托住了纸片及其上方的水,使纸片不会掉下来。

  于是,我想,那我把杯子里的水稍微放少一点点,留一点空气在里面,我本以为如果杯中的水不满的话,杯内有空气,压强应当跟外界的大气压强相等,并且杯内还有水对纸片的压强,杯内压强应当大于大气压强对纸片的作用,水肯定会洒出来。但是奇迹又出现了,我等了半天,纸依然稳稳的托住了杯中的水。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爸爸很耐心的让我观察这次试验跟上次试验有哪些不同,终于,在我一遍又一遍仔细端详观察之后发现,这次试验中的纸片向上方会有轻微的凹进去,原来,在我旋转杯子的时候,杯中气体通过纸片被液体压到杯外,就跟刚刚满杯水的情况一样了。

  接着,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做的第三个实验,这次我使用了半杯水,在反过来之后,啪的一声,水立马洒了一地。这次我终于明白了,半杯水虽然比一杯水轻,但是,杯中还有半杯空气,杯内的空气压强是和外界一样的,再加上液体重力,水不是可能被纸片托住的。

  大气压有这么神奇?我上网一查,原来人类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大气压现象,并且在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做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飞机的发明,这让人们飞上了蓝天,开启了航天时代。而飞机的飞行原理就是:当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转动时,发动机向尾部喷气而向前运动的时候,飞机的边上就会形成一个高速的气流,由于机翼的上侧做成上凸圆形状,而下侧做成平面形状。上方的气流的速度就要比下方气流的速度大得多。这样机翼下侧受到向上的压强就比机翼上受到向下的压强大得多。正是因为这个压强差,使飞机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除此之外,利用大气压的发明还有很多,例如生活中常用的真空压缩袋、吸尘器、离心式水泵、压力锅、自来水钢笔等等。

  但是大气压对人类的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晴朗的天气里一般人的心情会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神不宁,这往往跟晴天和阴雨天的大气压高低变化有关。并且,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的交通工具能使人登山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调节而产生不适,例如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会因气压减少而产生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飞机在高空时要增压,宇航员出舱时要穿上宇航服。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强大的气流会将人推向列车。

  这就是生活中神奇的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利有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要让神奇的大气压更加造福于人类。

  【篇四:为什么去了皮的苹果会“生锈”】

  苹果对身体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爱吃苹果的人都知道,当苹果破损或用小刀把苹果的皮削去以后,要不了几分钟,苹果的表面就慢慢地变成了咖啡的颜色,时间再长一些,又会逐渐变成黑褐色,就像是生了“锈”一样。我很好奇,苹果“生锈”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此,我决定翻阅身边的书籍,上网搜一搜,寻找问题的科学答案。

  原来,苹果发生色变反应主要是发生了氧化反应。苹果体内存在着是一种化学物质——单宁酸在作怪。单宁酸也叫做鞣酸,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单宁酸在酚氧化酶和氧气的作用下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即发生变色反应变成黄色,随着反应的量的增加颜色就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褐色。所以,氧化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与空气中氧的接触和细胞中酚氧化酶的释放。在组织没有损伤之前,酚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器中,不能与酚类化合物接触,而空气中的氧更没法进入,因而不发生氧化变色反应。当细胞组织受损伤以后,酚氧化酶就被释放出来与酚类化合物接触,催化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再加上空气中氧的作用,就会发生变色反应。同样,香蕉挨了冻或被碰伤时,常常会出现黑斑。这也是香蕉中的有机物质被空气氧化所导致的结果。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苹果“生锈”变色呢?我开始思考,以上资料说明苹果发生褐变反应主要有三个条件:多酚勒物质,多酚氧化酶和氧。那么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从氧气着手,是不是只要我不让削好的苹果接触不到氧气就可以了呢?为了验证这个结果,我在爸爸的提示下开始尝试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我把一个完整无损坏苹果一切两半,然后分别在切口上紧紧覆盖一层保鲜膜。实验二:在冷却的开水中把苹果一切两半,并在水覆盖在苹果上存放。实验三:把切开的两半苹果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然后捞出在空气中存放,爸爸说这样高温加热就会破坏酚氧化酶的活性。实验准备好后,分别计时。十分钟过去了,我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分别去观察存放的六块苹果,果然,苹果全都没用变黑。我激动急了,高兴的跳了起来,但是我又想,是不是我放的时间太短了,氧化反应还没来得及反应呢。于是,我又等了十分钟再去观察。这一次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的看的,但是看到苹果全都还是白色的时候,我还是太激动了。最后我又放了十分钟后去观察,苹果依然没有变色。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是和科学息息相关的,所以说:“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原理,就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篇五:昆虫灯诱小记】

  八月,我和爸爸顶着炎热酷暑,来到大别山深处的一处小村庄,听爸爸说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鹞落坪,这里高高的山峰似乎只有老鹰才能飞到。

  夜晚来到的时候,虽然是盛夏,但是这里却是凉风习习。我们在一块平地上架上了一个白色的布,再在上面挂上一盏很亮的灯,这可不是一般的灯,这个灯的名字叫做高压汞灯,亮度是一般灯泡的几十倍。

  在灯光的映射下,暗夜里不断飞来森林中的精灵――昆虫。很奇怪的是,这些昆虫一旦到了白布上居然都安静下来,不再飞开。原来这就是昆虫的趋光性,爸爸告诉我说这些夜行性的昆虫为了增加与异性相遇的机率会一同朝着有亮光的地方飞,这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呢。

  不一会儿,白布上聚积起越来越多的昆虫。仔细的观察它们数量最多的是蜉蝣,这种昆虫是淡绿色,纤细的身体有着一对透明的翅膀和两根长长的尾须,爸爸告诉我说蜉蝣是一类非常古老的昆虫,它们羽化后就没有了口器,所以也不能再摄入食物,往往很快就会死去,可以说是“朝生暮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蛾子,这些蛾子有大有小,颜色也各异。有的蛾子翅膀上有大大的眼睛一些花纹,这是为了吓走想吃它们的鸟儿。有的蛾子有很鲜艳的颜色,这是在警告猎食者:我有毒!不要吃我哦!还有一种蛾子居然长的像一片树叶,肯定是想躲藏在叶子中间不被发现。最奇特的是天蛾,它们长着壮硕的身体和三角型的翅膀,可以说是昆虫中的战斗机,爸爸说它们的飞行高度是昆虫中最高的。

  一会儿我听见一阵的嗡嗡声,原来是飞来了一只锹甲,它披着黑色的铠甲,和两只长长的钳子,可以说是一辆微型的装甲车。爸爸说它们属于昆虫中最大的类群——鞘翅目,它们既能上天,也能下水,还能够钻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发现这些昆虫对光线的反应性也不一样,有的一看见光就飞过去,有的要过一会儿才会飞到光源那里,并且都喜欢围绕着灯光不同的打转飞。

  我用手机上网搜索了昆虫为什么有趋光性,但是网上的答案也不一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与其导航方式有关。它们通常是以月亮为导航坐标的,且飞行时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交;而灯火会让它们误认为是月亮,结果就会以螺旋形渐近线的轨迹飞向灯火。

  爸爸告诉我说,夜晚属于这些精灵,而且我们人类也是和这些昆虫息息相关的,没有了这些昆虫,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我们将灯关去,等待这些精灵飞到它们的世界中,天上的星星也在眨着眼和它们一起告别。

  【篇六:为梦想而“跑”——《跑出一片天》观影感】

  梦想的路程总是充满艰辛,只有坚信自己,勇敢无畏,梦想才不会变成幻想。2016年12月2日下午的电影更是奠定了我这份信念。

  电影开始了,一个稚嫩的男声作为电影的.开场白,仿佛在对我们倾诉生活的尴尬和平淡。

  那个男孩就是主角李小天,他的梦想是在赛道上自由奔跑,但他的身高不达标,他的父亲总是望子成龙,只让他好好读书,这让李小天的梦想不得以实现,所幸他有一个虽然比他年龄大很多,但很懂他的铁哥们儿,叫“大眼仔”,他们总在一起,用快速的双腿帮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李小天的父亲却不喜欢“大眼仔”,因为他不想儿子整天“不务正业”,就断绝了他们的来往。有一次,李小天的学校举行了家庭运动会,李小天也参加了,但他的妈妈已经离他而去,于是,“大眼仔”就男扮女装,当他的妈妈,可谁知道,当天,发生了意外,使李小天成为当众的笑柄。

  但李小天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的去练习跑步。一天,他和父亲闹翻了,他终于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而他的梦想也被父亲慢慢认可了。

  在他的努力下,他站上了赛道,与他最渴望的对手一同奔跑。李小天在跑道上激情洋溢的奔跑,带着对梦想的追求,超越一个又一个选手。最后,在父亲的信任和艺丹阿姨的鼓励下,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看完李小天,让我想起了贝多芬,他们都是梦想的追求者,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们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李小天的身上人们又可以看到他对梦想的执着。在遭受人们的偏见和唾弃之时,他们选择了继续走下去,不轻易放弃。

  电影看完了,我明白了很多:“既然输在了起点,那就要赢在终点!梦想的成功是自己对行为的肯定,是坚持自我的勇气,是奋发向上的动力!”

  【篇七:污水净化再利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近几年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在电视和媒体上提起,但是我很少在意。有一天,我在洗澡时边洗边玩,看到下水管在哗啦啦淌水,我心中突然有了个疑问,这些脏水会流到哪里去呢?这些水是不是又直接进入自来水管再次给我们用啊,那多脏啊?于是我赶紧去问妈妈。妈妈说,用过的水是不能直接再用的,必须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到河里。我一听特别好奇,水怎么能由脏的变成干净的呢?我便央求妈妈带我去参观污水处理厂。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妈妈带我去的是一所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30万吨的污水,相当于我们合肥市市区四分之一人口的排水量。一进污水厂大门,我就两个感觉:一是大。整个厂区非常大,感觉都望不到边。同时可以看到好多个非常大的高于地面的水池,老远就听到哗啦哗啦的水声。二是绿。我之前以为处理脏水的工厂一定又臭又脏,没想到一进厂,到处是绿树和绿草,感觉就象是进了一个公园。

  我们决定按照水处理的顺序进行参观。首先,我们去看了收集脏水的集水井。来到井口的池子一看,我差点吐了。水又黑又臭,水量特别大,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纸盒、塑料袋等的杂物。工作人员说,这些水都是我们平常用的洗衣做饭洗澡后的水。水面上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乱丢,随着雨水也被冲进来了。在这里,我看到一种叫格栅的机器,相当于爬犁,把这些水面上的垃圾清除掉了。我想到我平时那么浪费水,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脸不禁红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最主要的处理工艺点,爆气池。就是我们一进厂看到的那些好大好大的池子。我们顺着梯子,爬到水池的顶上,站在廊道上放眼一看,好壮观啊。巨量的水不停的翻滚,就象一大锅烧开的水一样。我发现这里的水颜色不是我最先看到的黑色的,而是黄褐色,这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因为水里加了好多活性污泥,这些污泥里有许多微生物。不要小看这些微生物,它们可是污水“杀手”,就是靠它们,来吃掉水里很多的脏东西呢。这里的水不停翻滚,是因为水池底下有机器往水里充氧气,一是可以让水均匀混合,二是给微生物补充“动力”,有了这些氧气,污泥里的微生物能更勇猛做战。

  下了爆气池,我们去看了沉淀池。这里的水和爆气池里翻滚的水完全相反,水面特别平静,象个安静的睡美人。平静的水,才能让水里的大颗粒杂质沉到水底。这些杂质里还有一些是在爆气池里英勇作战的污泥英雄们的“尸体”。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上层的水已经清澈透明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终处理后往外排的出口处。这里和进口脏水处完全不同了。银白的水花翻腾着争先恐后地往外流,好象在欢快地说:我变干净了,我又要回到大自然河流的怀抱了啦!工作人员很细心地分别取了两管水,一管是进口的脏水,一管是出口的干净水,给我比较看。两管水真是天壤差别啊。处理前的水黑呼呼,处理后的水,就象我们用的自来水。但工作人员告诉我,别看这些水象自来水,但其实还达不到自来水使用标准,我们用的自来水,还要经过更严格的处理,才能给居民使用。

  今天,我只是简单的参观了污水处理流程。工作人员说,这里面学问可大了,还有许多处理环节和工艺没有介绍到。但是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原来水资源的保护是那么一个复杂的工作。我们平时如果节约使用水,就是节约了水处理的资源。我真为我以前浪费了那么多宝贵水的行为感到后悔。我决定今后后一定要节约每一滴的水,而且也呼吁我们的同学一起来保护水资源。我要大声的喊:爱惜每一滴水,从我做起!

  【篇八:隐身大力士】

  “妈妈,快看,我的嘴巴又被瓶子吸住了!”我喝饮料的时候,喜欢用嘴巴把瓶口整个堵住吸着喝,但是嘴唇经常会被吸进瓶子里,卡在瓶口,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拔出来,弄得嘴巴好疼,今天又被吸住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非常想知道。妈妈说:“想知道的话,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吧。”

  我们准备了一小节蜡烛、打火机、一个空玻璃瓶、一个敞口的透明盒子,还有一些滴了蓝墨水的自来水。“妈妈不会想让我用水把火扑灭吧,这跟嘴唇被瓶子吸住有什么关系吗?”我心里直犯嘀咕。妈妈让我先把蜡烛固定在盒子的底部,再在盒子里浅浅地倒上一些蓝色的自来水,然后点燃蜡烛,轻轻地用玻璃瓶子把蜡烛扣在里面。接下来,奇妙的一幕出现了。玻璃瓶里面的蜡烛火苗越来越小,直到完全熄灭,而盒子里面的水慢慢地被吸到玻璃瓶里。玻璃瓶里的水面越来越高,等到停止上升的时候,已经比盒子外面的水面高出了很多。

  “这真是太神奇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快告诉我吧。”妈妈说:“蜡烛在玻璃瓶里燃烧的时候会加热玻璃瓶里的空气,由于热胀冷缩,部分空气会被挤出玻璃瓶,随着火苗的慢慢熄灭,玻璃瓶里面的空气渐渐变凉,再加上蜡烛燃烧消耗掉了部分空气,所以玻璃瓶里的空气变得很少,这个时候玻璃瓶外面空气的压力就会大于玻璃瓶里空气的压力,所以玻璃瓶外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到玻璃瓶里面去,看起来就像盒子里面的水被吸到玻璃瓶里去了。用蓝色的水是想让你看得更清楚一些。现在想想你的嘴巴为什么会被饮料瓶吸进去吧。”

  “嗯……我喝饮料的时候嘴巴把瓶口堵死了,当我一直吸着喝时,水慢慢减少,外面的空气又进不去。像刚才实验中的玻璃瓶一样,里面的压力变得很小,外面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子里空气的压力,就会把嘴唇紧紧的压在瓶口,嘴唇就被吸进去了。”我高兴的说。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真棒!你知道吗?这个‘外面空气的压力’有个名字,叫做‘大气压’,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平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种种现象来观测它,像钢笔吸墨水,吸管喝饮料都是跟大气压有关的,是不是很有趣?”

  “嗯,大气压真是个隐身的大力士啊!”我衷心的说。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大气压就隐身在我们的身边,不知道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其他的“隐身人”,我多希望能通过不断地学习认识它们,掌握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啊!

【科技节小论文】相关文章:

科技节学生小论文03-30

科技节小论文四年级02-09

科技节小制作作文09-25

关于快乐的科技节的小作文10-26

科学小论文获奖论文02-25

科学小论文获奖论文04-09

地理的小论文03-16

植物的小论文04-11

科技小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