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时间:2022-06-16 09:08:09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通用9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通用9篇)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1

  【摘要】: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激起高校教师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意义与作用;研究

  0.引言

  隨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要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更要重视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育过程中,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突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能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或者开展公选课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这有利于增长学生对艺术知识以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音乐教学而言,教师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熟读歌谱,并从中体会到轻音乐、交响乐以及其他类型的通俗音乐所带给自身的力量。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需求比较多样,其脑子里也并不是只有英语单词、高数知识等相关内容[1]。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去获得艺术的营养成分,能在抽象思维之外获得更多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都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人生才能更加的绚丽夺目。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主张的六艺之中就强调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孔子也亲自实践,并虚心地向专家请教。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其在乐的基础上学习仁义,最终达到最高的境界。音乐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在众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升音乐教学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

  2.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所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艺术教育对于许多家长和学校作为上得名校的加分工具,音乐艺术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艺术人才的高度来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局限于音乐专业小众化教育圈。曾有专家对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校学生都肯定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如图一和图二高校音乐艺术课程的课堂情况),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爱音乐,极少数的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兴趣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学校和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价值的不重视,传统教学理念对于音乐艺术的轻视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许多高校本身收到资金的限制,使得许多高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目前,除去一些音乐艺术的专业学校外,大多数非艺术类院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态,加上许多高校主要将资金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当中,对于高校自身音乐艺术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大大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都在提倡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等综合素质,但投入的不足破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只流于形式,根本得不到实质化的发展。

  2.2音乐艺术课程设置不当

  大多数高校由于教学投入的不足,加上本身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使得许多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当。在课程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艺术课程不当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较少,另一方面表现在课程关联性小。课程较少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非常困难,教师要必须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对音乐艺术课程中许多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学生学到的音乐艺术知识也就极其有限,长此以往高校音乐艺术根本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许多高校对于音乐艺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关联性小,学生学的音乐因数知识跨度太大,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致使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3.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3.1音乐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趣

  音乐是人精神世界的营养品,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音乐教育不能采用说理的方式进行,其更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熏陶以及感染最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德国一位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关注音乐本身,而是重视对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在人的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高校教育中缺少了音乐艺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就变得不完整。学生没有音乐审美意识就称不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精神生活中所必备的东西。在一次学校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都喜欢音乐艺术教育,其也希望能开设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课程。这对于深化学生的思想品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不是能用语言所能传达出来的。

  例如:《命运交响曲》这首音乐,其被誉为命运的敲门声。在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命运的敲门声,并从中体会到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力量。音乐将声音与形式融为一体,其中包含着音乐家对生命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声音传达给学生。通过这种艺术教育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美化。

  3.2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身心健康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能给予学生美感以及幸福的真实触感,透过声音能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其能给人带来美的精神感受,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情绪。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其能无形之中感染人,促使人向善向美,促使人们的精神境界更加高雅或者振奋[2]。首先,音乐会带给人轻松、愉快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显然,音乐艺术教育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人的心理。就目前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这些压力。人的物质生活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上面,其更需要人心理健康,形成一个高雅的生活形式。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这为学生走向音乐打通了一个通道,学生可以走进音乐,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会无形之中变得更加开朗和大都,拥有善良以及向上的品质。有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是伴随人的一生而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3.3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人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而这种美的产生是需要人联结生活区想象的。人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美,这是美感是人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以及艺术想象,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形成这种能力[3]。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及灵敏,将人们塑造成为一个想象力更加丰富的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显然离不开以美诱人以及以情感人的方式,促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例如: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开展“钢琴比赛”、“歌唱比赛”以及“校园歌手”之类的节目,在这种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以及独立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以及自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促使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

  3.4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给予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直立的开发,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法国雨果文学家就曾经说过:数字、文字以及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重要钥匙。就自然科学而言,其更加重视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让学生联想去将事物的真实面目揭示出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而通过音乐训练,其能促使学生左脑以及右脑均衡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歌词中包含着很多诗情画意的东西,具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有利于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接触到更多广阔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避免机械地唯物主义思想,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宽度,能更加灵活地应用知识。

  3.5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其能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促使全民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很久之前,我国名人就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了。音乐教育的三大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净化以及精神享受。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培养人以及陶冶人的作用[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表现了音乐艺术教育是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的。音乐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时具有时代性意义的,其中涵盖了深刻的民主审美观念,属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音乐就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以及勇敢勤劳的精神状态,将我国人民勇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状态充分地刻画出来。在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人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4.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4.1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音乐素养又作为学生未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大体现,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成都,真正落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相关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变革。

  4.1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举措的落实,首先应加大各大高校应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音乐艺术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两方面突然。首先,加大对于音乐艺术教育设施的资金方面的投入,保障音乐艺术教育相关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使用;其次,还必须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选用音樂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性音乐人才,定期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有助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4.2合理设置高校音乐艺术课程

  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适当增高音乐艺术必须课程课时量,增加音乐艺术选修课程的种类。其次保障多种音乐艺术课程的关联性,满足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艺术课进一步的发展探索的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3):61-62.

  [2]李琴.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6,27(36):243-244.

  [3]刘玉蓉.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017,21(1):58-59.

  [4]刘宇.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6,28(15):67—73.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2

  摘要:

  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探索,着眼于社会进行内在文化层面、人文层面、民族传统层面的艺术性特征挖掘。通过感受社会和谐音符体现出的内在美,形成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体验过程,为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心理素质影响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传统音乐教育艺术特征探寻角度来看,关注的重点在于古典与传统两个层面,而内在的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艺术特征的探索不够全面,形成的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影响作用不够明显。在素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挖掘应面向社会发展环境、社会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提升素质教育的内在艺术品质与内涵。

  关键词: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艺术性特征;构建方向

  面对内在艺术性特征的挖掘渠道的尖锐问题,通过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来看,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体现在民族性、文化性与传统性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从社会层面中表达出来的,成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探索艺术性特征的挖掘应立足于社会层面,从民族、人文、地域性艺术特征感知社会音符,最终形成音乐文化艺术性特征的体验过程。这既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立足社会美,进行内在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传统性艺术特征的深化、挖掘的根本路径,也是全面发展学生内心情感素质、人文素质的关键。

  一、文化层面的艺术性特征构建作为新目标

  音乐与文化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的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高校音乐教育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探索应围绕社会环境进行科学构建,探索音乐文化内涵的艺术性特征、音乐文化风格的艺术性特征等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艺术性特征的品质。这既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重点,也是艺术性特征挖掘与探索的全新目标,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的深层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推动作用,满足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对社会文化、人文、环境全面关注的新要求[2]。

  二、民族传统性艺术特征作为挖掘的新重点

  1.传统民俗特征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传统民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民族性与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明显。从音乐角度来看,传统民俗音乐主要体现出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伴随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气魄,诠释音乐的传统性艺术特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深化与挖掘,传统民俗特征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音乐所彰显出的艺术氛围、艺术情感更具多样性,能够阐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表达出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内心情怀。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形势,艺术性特征的探究注重于民族、传统两个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成为高雅艺术的代表,间接引导学生理解高雅艺术的意义。而传统民族特征中体现出的是民间音乐具有的通俗而不低俗的艺术内涵,将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体会的全新重点,可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多元融合与发展之路建设。

  2.地域性音乐特色艺术性特征的融合

  地域性音乐特色表现出地域风情以及地域人文,能够客观表达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现状。从地域性音乐的整体特征来看,音乐风格往往体现出欢快、激情、沉稳等特征,客观展现地域人文情怀注重的方向。高校音乐教育总结地域性音乐特色,并将其内在的人文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划分,确立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特征的融合与发展。为音乐教育带动学生人文认知视角的全面形成,提供多元性人文艺术特征的保障作用,学生不断加深音乐的理解[3]。不同地域的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角度存在不同,内心的追求能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在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表现出关于社会环境的赞叹,,因而地域性音乐所蕴含的艺术性特征集中表现在社会人文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和地域性音乐特征积极引导和优化学生社会环境与社会人文的认知心理,紧密融合内在的艺术性氛围,促使学生感知社会艺术的观点、能力的不断强化。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能够面向社会、面向环境、面向人文特征。

  3.民族音乐内涵的艺术性特征的渗透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给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积累深厚的基础。从艺术角度来看,其内涵表现出的艺术性特征更为明显。民族音乐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并且表达出民族意志与民族追求,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提供明确艺术特征的引导与挖掘方向。针对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将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情怀的表达、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的心理作为重要结合点。积极融合、渗透音乐教育的精神、情感陶冶等艺术性特征,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引导与发展的方向性更为明确,造就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理念的艺术性品质。针对民族音乐内涵具备的艺术性特征,将民族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的深化、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心理优化作为教育新重点,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内涵的艺术性视角能够得到广泛认知,最终将民族音乐中体现的民族情怀发扬光大,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深化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标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全面提升。

  4.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特征的体现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要素进行深层构建。民族传统音乐中表现出的民主性、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具体,蕴含的古典优雅、庄重大气的艺术内涵较为直观,音乐蕴藏的语言艺术特征更为清晰。在传统民族音乐中,语言具有的基本艺术特征在于押韵,并且还伴有情感语言的深层表达,促使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4]。而在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中,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内心情怀及民族精神的渴望与需求,音乐风格往往体现于恢宏大气和婉约古典两个层面。高校音乐教育融合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深层探索音乐教育的语言艺术,促使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艺术性心理认知程度的作用更为直观,满足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发掘与体验新目标和新要求。这是从微观角度认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艺术性特征的关键,诠释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品质化发展,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和谐音符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构建的新方向

  1.“和谐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主体方向

  社会“和谐美”的心理体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表达的重要方向,同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内涵深层挖掘的关键点。这不免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和谐美”具体定义是什么?就字面而言,“和谐”就是社会环境中各项因素保持积极促进、全面融合,进而促成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发展[5]。高校音乐教育将社会和谐构建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全面挖掘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性要素,涉及人文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中的“社会美”的认知视角,打造高校音乐教育素质发展新要求与新目标。针对“和谐美”的艺术特征体验的主要内容,以社会生态和谐体验、社会人文情感体验、社会多元文化氛围体验为主要方向,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立足社会发展环境,系统引导与激发内在美的艺术欣赏视角。这是有机深化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重要观点,发挥音乐教育的内心、思想、意识真实引导作用,优化过程更为明显[6]。

  2.“人文美”表现出艺术特征因素开发的创新性

  社会和谐“音符”的构建与挖掘,关键在于和谐因子构建,社会人文因素作为社会和谐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社会“人文美”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落实方向。“人文美”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人文环境中蕴含的内在美,主要体现于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精神在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感,而人文情感说明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方式。高校音乐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社会人文作为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关键,高校音乐教学应不断加强“人文美”的关注力度,同时全面挖掘“人文美”的艺术性特征。通过音乐教育中社会人文因素的内在美,在陶冶学生内心情怀的同时,充分引导民族精神、民族品质的理解。促使音乐教育进行社会和谐构建的推动作用,并深层陶冶学生心灵,突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重点,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发掘从单一的音乐角度向多元社会角度方向转变[7]。全面升华高校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感知社会的艺术美能力,艺术体验角度也逐渐向社会环境层面深入。

  3.“生态美”体现艺术性内涵的构建与完善

  社会发展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生态环境氛围的构建与打造,将社会生态发展作为社会和谐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挖掘艺术性特征主要以社会环境因素的艺术性为重点,强调将环境中的“生态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关键性要素,强调社会环境陶冶人的性格、内心发展的作用,并且产生人的社会情感的环境陶冶作用,促使社会生态与社会心理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直观体现,积极优化学生心理、情感素质。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挖掘内在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点,也是创新点所在,重新诠释音乐教育的内在深层含义中的艺术性特征,激发高校音乐教育关注学生内在心理的方向,实现优化与陶冶学生心灵的艺术性新方向。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具体回答,也是深层解读音乐教育内涵中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生态美”的关注能够从内心与环境角度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

  4.“人格美”成为艺术性人格特征构建的新要素

  引导高校学生对社会“人格美”的认知,作用与意义不仅局限于优化高校学生社会心理,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扩展美的体验角度,在发现自身的内在美同时,能够体会社会和谐美的氛围。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并不应局限于开发学生音乐能力,还应将体会音乐、体会心理、体会环境作为重要因素[8]。积极影响学生的内心人格构建,从社会性艺术特征角度深层优化学生感知“美”的心理,达到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因素的深层挖掘。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一种疑惑,人文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样能从实际落实角度进行挖掘。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人格美”,积极优化学生音乐艺术体验过程以及心理感知艺术的视角,促使学生从心理层面认知音乐教学中蕴藏的社会性艺术,促使音乐教育积极影响学生人格构建,同时熏陶学生的社会人格。这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挖掘过程融合社会和谐因子,积极引导学生艺术性人格,体现音乐教育中的人格艺术性新特点,解答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关于艺术内涵的认知缺陷。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关键在于放眼社会发展环境。以社会的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为根本,全面挖掘音乐文化体现的民族性、传统性、人文性、文化性艺术特征,促进音乐教育的人文引导、艺术心理的培育、社会环境的感知作用的全面强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挖掘与探索能够真正实现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环境,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与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蓉.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微[J].音乐创作,2015(5):192.

  [2]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抽样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25.

  [3]殷婕,王华彪,杨丽娜.地方高校音乐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30):129.

  [4]米永盈.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4(4):262.

  [5]李莉.区域音乐史研究与地区高校“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J].音乐创作,2014(3):118.

  [6]杨莉.高校音乐传统教学创新及发展方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53.

  [7]邰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以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193.

  [8]朱英萍.以审美为核心的大学音乐鉴赏教材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4(11):193.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3

  摘要

  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面向社会,不仅要为学生普及基础的艺术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知识、吸收音乐知识。文章具体探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音乐实践;实施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艺术教育具有综合性特征,艺术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缺一不可。许多教师忽视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认识到音乐实践的意义,探讨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

  (一)提高音乐素养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我国推行教学体制改革,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也面临一些新变[1]。在过去,很多教师束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下,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没有将理论熔铸到音乐实践中,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展音乐实践,可以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结合。

  (二)掌握音乐技能

  在音乐实践中,学生需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音乐实践需要以音乐理论作为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熟练运用音乐理论,才能提高音乐实践水平。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会对音乐实践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音乐实践,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教师也能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

  (三)促进团队合作

  高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具有独立性和孤立性。这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音乐实践大多是团队活动,学生需要加入小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和其他团队成员建立友好关系。在音乐实践的作用下,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获得友情。

  (四)突出主体地位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既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领导者,就某一话题展开分析;学生也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参与者,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2]。

  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认知不足

  音乐实践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音乐实践水平,高校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实践,科学规划音乐实践课程。高校最终要面向社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化音乐实践认知,拓宽音乐实践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在高校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学生逐渐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否定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实践形式单一

  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具有统一性,音乐理论是音乐实践的指导,音乐实践是音乐理论的基础。一些高校举办了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演出、音乐剧表演等等。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大多为学校的优等生,其他学生很难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偏重学生艺术行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发展存在短板[3]。

  (三)实践内容匮乏

  上文已述,高校最终面向社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目标密切相关。为了使人才培养有章可循,高校应该对人才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实践时没有考察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也没有对音乐实践内容进行适时调整,致使学生个人能力和市场需要相距甚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四)实践机会较少

  纵观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可以发现音乐实践的比重较小,音乐理论的比重较大。由于音乐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很难获得音乐实践的机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历史、声乐知识、乐器使用等等,理论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能发挥效用,许多教师以理论教授为主,没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践行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音乐实践计划

  只有制定科学的音乐实践计划,才能为音乐实践提供引导,凸显音乐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了制定合理的音乐实践计划,高校应该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学习理论后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高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介绍音乐活动,并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按照内容的不同,音乐实践被划分为各个阶段,高校应该对每个实践点进行优化管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学校在开展音乐实践之前,应该对实践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校园歌手比赛为例,学生在开展校园歌手比赛之前,需要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意愿。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音乐活动充满期许,高校可以正式组织开展比赛。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音乐活动具有大型性特征,高校应该将体育馆、操场、汇报厅等作为音乐活动场地。如果音乐活动场地是露天的,高校还应该综合考量天气要素,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应急方案。音乐实践的每个环节都至为重要,高校应该派遣专业人员,对音乐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此发挥音乐实践的实效性[4]。

  (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特征,对学生进行层次性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将学生分为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两类,在音乐实践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学习需求不同,音乐实践指导需要因人而异。以非毕业生为例,非毕业生还要进行后续的音乐学习,其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更多,教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偏重音乐技能的训练、乐器使用方法的讲授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音乐理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音乐比赛、校园音乐剧表演等活动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以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从事相应的音乐工作。为了让学生充分满足职业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创作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自主音乐表演等等,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不断丰富实践内容

  高校举办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场音乐实践活动都能收获成功。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反应能力、救场能力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当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设备出现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清唱技能,让学生在无伴奏情况下进行表演;当活动场地出现问题,教师应该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始终培养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帮助学生正视音乐实践。

  (四)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在传统音乐实践过程中,高校以校园作为主要活动场地,限制了音乐实践活动的范围。为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应该将音乐实践扩展到校外,和演出单位进行积极合作。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内组织校园歌曲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校外演出。在与演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后,高校应该让学生进行商业演出,不断扩大音乐实践的舞台。综上所述,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也逐渐多元化,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有更高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提高音乐实践水平,扩展音乐实践空间,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让高校艺术教育中音乐实践随着社会进步和需求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程,姜子威.“校团合作”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7(8):172-174.

  [2]郭玮.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共赢--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学校音乐教育论坛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2):127-131.

  [3]魏莉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评《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37.

  [4]廉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J].教育界,2017(3):132-133.

  [5]曹晖.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化钢琴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神州,2017(32):188.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4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作者:刘璐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5

  摘要: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此外,它还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为直接和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关键词:

  陶冶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 唱歌教学 音乐课 感受美 学生 音乐教育 能力的培养 爱国主义 热爱生活感情 民族自豪感 集体主义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是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唱《绣红旗》一课时,学生对剧情了解后,听着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学生仿佛看到江姐与男友们在监狱中,不顾自身安危,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师生与作品的共鸣激起师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逐步升华到思想美的境界。再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培养。

  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6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全面覆盖落实,音乐教育的核心支撑地位得到全面认可,目前最紧要的任务,便是快速组建起一类专业化音乐教师团队,督促内部成员将一切精力投放在幼儿群体音乐教育事务之中。想要顺利贯彻此类任务指标,就必须快速遏制以往单一的鸭架式灌输模式,及时制定与执行切实有效的教育辅助策略,确保当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幼师和已有的规范引导体系,都能主动迎合现代化社会改革发展诉求。因此,笔者决定针对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幼师音乐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加以客观验证和有机完善,避免其日后工作中衍生任何不必要的冲突隐患。

  [关键词]

  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规范举措

  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单元,当中一切改造任务都将要透过幼儿园中的孩童着手。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师因为专业院校提供的模式影响,过分关注技巧训练成果,相应地自身教学能力却尚未发生本质性变化。透过客观角度观察验证,尤其是作为幼师类专业院校,更应该突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唯独将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克制完全过后,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音乐教师。笔者结合以往实践调查经验,针对幼师院校既有音乐教学方案加以科学检验和有机改良,希望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

  一、现阶段我国幼师音乐教育状况的客观论述

  (一)学生本身对于幼师音乐教育工作认知度不高

  事实上,大部分高校学生本身对于幼师工作缺乏挑战激情,认为不过是白白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且获取不到合理的工资待遇,至此学习环节中的抵触情感极为强烈。面对此类状况,相关院校在系统化布置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师德教育,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激活个体使命感官效应,辅助其在幼儿音乐教育服务事业中,洒下更多辛勤且有价值的汗水,这便是开展如今幼师音乐教育的核心动机。

  (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机理严重紊乱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基础上,作为专业化幼儿音乐指导教师,理当自觉吸纳相关教育理论,毕竟这直接决定其今后成长发展结果。所以,作为师范类高校,必须想方设法稳固音乐课程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支撑地位,揭示有机提升不同幼师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但是,我国应试教育文化过于深厚,已有音乐课程弊端逐一呈现,包括技能课程数量过于复杂繁多,理论研究时间有限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但难以精准地识别和阅读乐谱,并且难以辨别和跟进不同音律节拍,日后教学实践中想要发挥高超的思维创新能效,不断迎合新时期幼儿音乐学习诉求,则更加是遥遥无期了。

  (三)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

  截至如今,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体框架尚未发生本质性改变,主要是不能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等。例如:有个学生声乐考试唱了《黄河怨》得到高分,在见习中,用声乐课所学的方法去唱《小燕子》吓得小朋友直哭。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除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二、新时期我国幼师音乐科学化教育引导策略的细致化验证解析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而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有关幼师音乐教学实力改善的举措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幼师专业学生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背景下,作为专业化幼师,有必要时刻保留超前的教育规范理念,可以熟练地沿用已学专业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在课堂之上营造和谐有趣的人文感知氛围;当然,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更加是不可或缺。所以,相关院校在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提供一系列课程内容前提下,更应关注个体道德素养,必要情况下多开展一些幼儿音乐教育实习类活动,令学生充分体会自身使命的艰巨意义,愿意在今后任职道路上奋勇向前,无私奉献。

  (二)高校整体教学文化的积极整改

  结合以往单纯的应试文化背景观察验证,大多数幼师在校期间深陷理论被动式吸纳境遇之中,不免在日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蹈鸭架填充式教学覆辙,如若长期循环过渡,不论对于幼师和幼儿群体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类冲击。所以,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院校,要主动调整传统教学文化,考量和系统化认证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价值地位,重视幼师音乐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步训练改造结果,为今后幼师职业前景合理化绽放,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三)幼师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兴致的不断激活

  兴趣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各国优质化音乐作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表达自己观赏后的心得,时刻加深个体对音乐美感的认知水准,最终积极投入到不同类型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任务之中,大幅度提升特定院校音乐教学实效。归根结底,只有幼师学生本身对于音乐欣赏理解能力提升,其才会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选取合理的参考作品,竭尽全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学进程。

  (四)学生伴奏控制技能的科学训练

  高校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辅助将来欲从事幼师教育职业的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一部分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方便在日后岗位上即时性演奏,稳定幼儿音乐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幼师学生事先会针对幼儿歌曲风格和演奏方式,进行细致化的梳理掌握,之后通过已有实践经验来适应歌曲灵活变动要求,促使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更应关注幼师学生音乐弹奏一体化习惯的养成结果,保证其在弹奏不同类型音乐期间,都能够维持口和手的一致协调性,令幼儿从中体会到不同趣味性元素,从此对于音乐课程则更加百般青睐。

  (五)学生音乐实力表现竞赛平台的全面开创供应

  学校有必要定期开展各类实践交流活动,为渴望展现自身高超音乐技能的人才,提供一类公平的竞赛机遇,同时可借此考察学生个体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控制熟练程度,为日后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整改落实,奠定和谐的适应基础。如在合理期限范围内,布置弹唱、独奏,或是合唱类音乐交流项目,督促学生尽量呈现已学技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并提升今后更多艰巨挑战的自信应对心理。相信长此以往,幼师学生音乐知识面会得到深入地拓展,即便是在今后幼儿音乐教学岗位上困难重重,也不会因此意志消沉。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群体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幼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旦当中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对孩童今后健康成长结果,产生较为沉重的打击。所以,相关院校有必要及时更改传统教学理念,针对幼师专业学生制定和实施更为详细的音乐教学指导方案,为其今后综合化素质拓展奠定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幼教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初探[J].音乐天地,2010(05):133-144.

  [2]李明.幼师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0(01):89-96.

  [3]韩姼姼.对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2011(08):166-170.

  [4]卢琼.幼师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时代教育,2011(08):143-162.

  [5]纪丽民.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创新路径探索[J].北方音乐,2012(04):89-95.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7

  【摘要】 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作为一名乡镇农村音乐教师本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音乐教育农村中小学生现状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当前,我国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视虽然有所提高,但现在的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目前,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真正提高,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让孩子学习音乐。即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觉得音乐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也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

  准。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而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

  2、师资力量缺乏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大部分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导致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乡下的一些小学,他们音乐课大多数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反而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另外,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过于主次两极分化,像教语文数学这样所谓的“正科”一般考核的分数远远多于音乐教师,所以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当然也就没有多少成绩,因此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有的专职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教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农村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因此有些专职音乐老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有的学校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的开展。

  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

  现在的大多数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费劲。在此情况下,老师们无法完全按教材的要求和内容施教,以致不得不抛开教材,从网络上下载歌曲教唱。再者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基础乐理知识,也无法将音乐常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学生对此就更不感兴趣,导致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 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严格的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当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才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要配置专职的音乐教师

  现在的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调的影响,合唱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音乐教师身上,有了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发动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的毕业学生积极参加农村特岗支教等教育支援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的学校去教学。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有了专职音乐教师,以及教育部门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教师主观上就会对音乐教学负责,就会尽职尽责地干好此项工作。我们的音乐教学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更专业的音乐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音乐教学用具。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还要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于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8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从事小学音乐20年了,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音乐教学经验。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属于一个初级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特别的少,对歌唱中要注意的关键是没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情感状态,气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时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这个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地方法去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如何培养又该如何提高,这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去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在进行教学唱歌之前,我们要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让让学生养成喝唱时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们究竟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一个关键点,要教会学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去唱好歌,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练习的方法。

  想要让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开始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能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按照音乐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千万不能拔苗组长,操之过急忙,否则就会很失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养成学生唱歌时候的良好习惯,作为一个专职的音乐教师,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歌唱的良好姿势

  在唱歌的时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呼吸,发声,正确的姿势是歌唱时候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知道歌唱时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稍微分开要站稳,头要正,目光要平视,两个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动一点,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张开,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点,精神要饱满,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学生是坐着唱歌,我们要求学生身体垂直,千万不要弯腰唱,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去歌唱,这样才会有利于身心发育,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养成端正,持久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做到适宜的发生练习

  如果想要获得最佳的声音,我们就必须从发生练习做起,在练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唱得正确,熟练。如果学生唱错了,我们要及时纠正,还要详细讲解,在歌唱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发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动听悦耳。

  四、让学生注意歌唱时候的声音处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好多老师喜欢习惯性的放录音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但是歌曲中的有些声音需要处理的细节却没有好处,要想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进行犯唱,这样学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犯唱的时候要带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要进行对比唱,提高学生听辨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声音的处理有一个认识。

  五、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绪来表现

  让学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歌曲表现是什么样的一种意境,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发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个小鼓手》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会充满激情的去唱这首歌曲,而且会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节奏,学生体会到了当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教师本身要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用周围的生活环境等方式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歌曲情绪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们还要重视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的教学,这一环节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9

  1.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使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审美素质本身是现代人才不可少的素质。由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他们就能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审美、创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类审美实践的丰硕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使现在的小学生能接受更多来自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东西的同时也有可能接触到一些低级、颓废、腐朽的文化垃圾。

  例如:现在很多小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甚至对一些低级的歌曲也如痴如醉。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使小学生增强抵制能力、摆脱这些歌曲的影响,我们就利用课堂教学以乐育人,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朝气,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比如:教唱歌曲《祖国爱我,我爱祖国》,歌曲既富有气势,有具有抒情色彩,将祖国哺育少年幸福成长和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通过教唱使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唱《都是我们的小伙伴》时,歌词中用“在雨天里送伞”、“夏日里送水”??的语句表现小伙伴们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相互关心的美德。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比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使丑,逐步确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辨别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他们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了陌生的集体,是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音乐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教材实施中深刻感受到,这些精选的歌曲和乐曲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们在聆听这些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唱、想跳、想表演,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是完全无需老师插足而自发形成的这种同伴关系。比如在排练交响乐演奏时,要有一支由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乐队,正是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乐手、每件乐器都严格地按照乐谱要求,严格遵守指挥的要求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组织音乐课外活动所以,通过排练交响乐,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比如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要把一首合唱歌曲演唱好,要靠每一个声部唱好,要靠每一个学生去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协调性,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集体,不能个人突出。只有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尽心尽力地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给人以完整的美的享受。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3.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小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乐曲演奏、边歌边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人们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时,可以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小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联想,让小学生尽情想象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材里安排了学习歌曲《大草原》时,要求小学生要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勾勒一幅“蓝天”、“太阳”、“马儿”、“羊儿”等美丽的草原画面,既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使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教育对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反映生活。通过视唱、练耳使小学生听觉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规律化,使他们的听觉能力积极发展起来。音乐的这一系列的参与活动都要求小学生精神专注,而且要引起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好处。由于音乐旋律处于不断产生和变化之中,理解音乐就需要感受正在产生的东西,用记忆把握已产生的东西。因此,音乐学习和活动处处要依靠记忆。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想象常常引起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一首好的歌曲它给人的感觉除了有好听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小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歌声激发学生心灵最真实的东西,从而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

  比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走进新时代》中的一段音乐来引入新课时,重点讲述了三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在这激昂的歌声中,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代领导人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一呈现,十分清晰,并从中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党的伟大、祖国的日益富强。此时此刻,这歌声给小学生带来的已不仅是音乐了!通过歌声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开启学生心灵里最真实的东西,让那奋进的乐章、优美动听的歌词来打动学生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

  4.小学音乐教育能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荷南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研究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右脑一般又被称为“音乐脑”,音乐教育发展平衡了左右脑,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现象思维、创造思维,提高人的智力素质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新的发现。”他从小学习小提琴,音乐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代信息社会和家庭

  的信息量迅猛增加,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知识面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有远远越过前人,特别是对音乐敏感性、接受音乐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等等都在提高。对于中低年级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而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映射到其他学科当中。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音乐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上,而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毅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发展。音乐挖掘了学生智力的基础,激发的学生智力的活动,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比如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的互相协调和配合,不仅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而且还能在提高小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

  演奏时手指动作的复杂度、灵活度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刺激也就越大,从而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音乐 教育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培养小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总之,音乐教学中要演唱、演奏和欣赏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到许多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要了解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形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所有这一切,除了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技巧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常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5.小学音乐教育能塑造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音乐教材使十分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乐曲或歌曲都能够强烈地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如: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传唱革命歌曲中冼星海的《保卫黄河》、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而前赴后继,就是今天唱来也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又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在聆听歌曲《洗手绢》《种瓜》等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摘草莓》是对小学生进行拥军拥属、尊敬长辈的教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对小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教育;《白杨和小河》是对小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教育。

  再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小小科学家”单元《天地间的歌》教育小学生从小爱科学;在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欣赏中,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不仅能使小学生体会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悲惨的遭遇, 更能使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又使小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巨大成就和艺术特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是从歌曲内容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在歌唱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总离不了爱国主义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民族风格的歌曲等等,这些作品包含大量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继承光荣传统和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教唱这类题材的歌曲,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受到深刻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塑造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给小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他们的生活,表达小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景之美对小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丽的种子。所以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能低估的:这些歌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让每个小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音乐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小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艺术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论文12-12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积极意义论文08-08

浅谈继承传统艺术的意义论文08-09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论文09-15

探究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论文08-09

浅谈科研教育论文作用的特点03-31

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情商培育的措施及意义论文08-09

高校职业素养教育门径探究论文11-19

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的作用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