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路线图及其意义论文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 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之为“ 丝茶之路”. 由茶而生的茶文化也被公认为是“ 一带一路”文化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英国学者麦克法兰看来,茶叶改变了一切,茶饮成为世界潜在的征服者。 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而在中国茶叶与茶文化史上,大家公认的是“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两宋时期( 960~1279 年)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的都具有重要地位。 充分挖掘宋代茶文化是如何通过“ 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 以茶为媒”,更好参与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宋代茶文化的复兴, 实现让中国茶文化振兴的茶届“ 中国梦”.
一、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和条件。
(一) 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为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宋代立国之后,经济文化逐步繁荣发展,茶叶区域日益扩大,并形成了四川和东南两大产区。
四川是我国茶树发源地和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虽然宋代茶业重心开始向南移, 但因四川产茶历史悠久,群众种茶造茶经验丰富, 加之北宋中期以前专榷东南茶,而川茶则听民自卖,所以,茶农大力开发山区,广种茶树,生产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熙宁七年还开设了茶马贸易,则更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促使了川茶发展。
宋时,东南地区的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诸路植茶在唐代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 福建建州因产区集中、产量较多和品质优异,而引起了宋廷关注。 宋廷设置了规格宏大、管理严密、专造贡茶的“ 北苑龙焙”,代替了顾渚贡茶院。 同时,北宋在唐朝开发江南广袤土地的基础上继续向岭南开发,在两广地区开辟了很多新茶园。 东南地区的茶叶产量,在北未嘉佑四年( 1059),已达到两干多万斤,成为全国茶业经济中心。
(二) 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文化基础。 入宋,茶及茶文化较唐朝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事之中。 从茶艺来看,一是把唐代的穿饼改良为精制的团茶,且在唐茶饼七步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制茶工艺较唐更为精细化和艺术化。 在团茶盛行的同时,散茶和泡茶法开始出现,为以后饮茶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二是民间点茶和斗茶之风盛行,把茶艺推广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 三是宫廷贡茶和茶仪、茶宴的举办又使茶文化的地位抬升。 从文化内容来看,宋人使茶与相关艺术文化真正融为一体。 由于宋代文人是茗事的主要参与者,更是加速了这种融合过程。 如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贴,画家有茶画。 此外,关于茶的着作颇丰。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出现茶学专着最多的时期,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
(三) 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茶叶需求为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市场条件。 两宋时期,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多数游牧民族,以畜牧为主业,以肉,乳为上,而“ 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擅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 ”( 唐朝诗人顾况语)。 到宋代牧民饮茶已很普遍,已是“ 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上至贵族 ,下至庶民 ,无不饮者 . 如 ,辽国“ 非团茶不纳也 ,非小团不贵也 ”,甚至“ 以大团为常供 ,密云为好茶”.[3]
金国则是“ 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4]. 夏国以羊马毡交换宋朝的茶彩百货,一旦两国互市受阻,夏国老百姓就以“ 饮无茶”进行抗议。 青藏的蕃部更是嗜茶如命。 北部、西北以及西南国家和地区的茶叶需求直接刺激了与宋的茶马互市贸易,并成为汉族人民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 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 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
(四) 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繁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 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直接促成了宋代茶叶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东南茶叶产区大量茶叶通过漕运运往北方和西北地区。 此外,宋政府为缓解巨大的财政压力和弥补国库亏空,高度重视海外贸易,茶叶及其茶文化也随着宋代海外贸易路线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直接了推动海外贸易的兴盛。 东南沿海主要海港都有发达的造船业,所造海船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宋代的航海技术也较为先进, 海员不仅可以根据信风规律出海或返航,还会编制了海道图,并对罗盘导航、牵星术、深水探测技术等运用自如。
二、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路线图。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经济来往、政治交流相伴生的。 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是如此。 两宋时期,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即经贸领域的合作来传播茶以及茶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宋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的交流和往来传播茶文化。 从地理版图上看,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是向北、西和西南方向的陆路通道;一条是向东、南和东南方向的海上通道。
(一) 陆上通道。
1.蜀道。 宋朝时期,茶马交易较唐代更为兴盛和繁荣 .
由于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是茶的发源地,也是茶马贸易的主要茶源地,蜀道就成为茶传播的主要运输渠道。 也正是通过蜀道,宋茶文化也随之传到了西北边疆,进而传播到更远的中亚、西亚,甚或对更远的欧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浩荡历史进程中,千里蜀道联接起南丝绸之路与北丝绸之路,成为传播茶文化的关键环节。[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蜀道( 茶马古道)就是陆上丝绸之路。
2.运河。 通过运河漕运,宋代茶叶贸易形成了市场层次更分明,市场容量更大的茶叶产销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形成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茶叶传播渠道。 产区初级市场上交易的茶,通过强大的中转集散市场,实现了更大范围的集散。 如东南市场上的茶主要输往北方,在汴京销售很大部分外,还大量销往京东、河北、河东及辽国。 宋代茶叶市场不仅在宋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市场网络,而且市场已经扩展到西夏、辽、吐蕃、西域的广大地区,并通过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把茶叶传播到更远的中亚等地。[6]
3.沿边榷场。 宋朝在与辽、夏、金的沿边地区设置了一些榷场, 以便于双方进行正常的茶马互市及其他贸易,这些榷场是宋茶及其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 一是宋辽贸易。
宋初,太平兴国二年至太平兴国四年,北宋在镇州、易州、雄州等地设置榷场,在太祖时,契丹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 太平兴国二年,规定在宋境的“ 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辽交易”,以后时禁时开。[7]
二是宋夏贸易。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 年),北宋在保安军置榷场,与夏恢复互市。 但由于宋夏之间战争频发以及宋对夏政策的不稳定性,宋夏之间的贸易市场规模较小,交易量少。 三是宋金贸易。 在通“ 南北之货”的商业发展的趋势下,南宋于 1135 年在濠州、泗州、庐州、楚州、寿春府等处置市易务,以通商货,这是因为当时“ 淮南残破,常赋无所入,州县经费不充,故有是旨”.[8]茶在宋金贸易中数量很大。
(二) 海上通道。
由于西南、西北及北部边疆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加之财政亟需填补,宋代不得不高度重视海外贸易。 两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繁荣起来,并且远远超过前代。 宋代的主要航线有:
一是日本航线。 两宋时期对日航线都是从明州出发经过东海,大约七天到达日本。 南宋时期,日本的平氏家族平清盛当权后,直接了控制掌管对外贸易的大宰府,加强了与宋的双边海上贸易, 改变了北宋时期华船独往的局面,使宋朝和日本之间的海上贸易更为兴盛。 南宋时期,日本名僧荣西曾于公元 1168 年、 公元 1187 年两次来到中国,在把禅宗传到日本的同时,也随之把茶种以及宋茶文化带回了日本。
二是高丽航线。 我国的宋朝时期正是朝鲜半岛的高丽时期,对高丽主要有北线和南线两条航线。 北线是从莱州出发,横渡黄海到朝鲜半岛西南海岸,航程需要两天时间。南线是从明州出发, 经 15 天左右到达朝鲜西岸礼成江碧澜亭。 宋和高丽两国来往较为频繁,据统计,宋代高丽遣宋使 57 次,宋使往高丽 30 次。[9]官方交流的频繁也带动了民间贸易的兴盛。 而茶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之一。 此外,两宋时期,很多高丽僧人到中国留学求法,茶以及宋茶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朝鲜半岛。
三是南亚航线。 宋代在广州、泉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征榷贸易,广州、泉州通南洋。 据《 宋史本纪》记载,赵炅淳化三年,印度尼西亚遣使来华,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中国主要输出丝织品、茶叶和瓷器等。 当时的福建茶叶已大量销往海外尤其是南安莲花峰名茶是向南亚出口的重要物资。
四是西洋航线。 北宋中期西夏崛起于宁夏,控制了河西走廊。 北宋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仅严格控制与夏的双边贸易,而且对朝贡也严格控制。 除朝廷特别恩准之外,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朝贡只能“ 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1[10]
因此,宋代和西方各国通商往来也只能通过海路通道了。 据《 岭外代答》和《 诸蕃志》等书记载,亚非航路沿线的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宋都有贸易往来。 由此可见,宋代航船已横渡印度洋,开辟并沟通了从中国直达红海和东非的西洋航线。
三、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
(一) 对以游牧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茶文化的影响。 自宋代开始,文化意义上的饮茶活动才开始扩展并传播到周边以畜牧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宋朝的朝廷茶仪就是通过使者传入北方国家。 比如,在辽朝朝仪中,” 行茶“是重要内容。
与宋朝茶仪不同的是,辽朝是未进酒食而先行茶。 宋朝饮茶礼仪和风俗也传播到金国,影响到了女真人,女真人又影响到夏朝的党夏人。 如女真人婚礼中极重茶,当男方请客到来时,女方合族稳坐炕上接受男方的大参礼拜,成为” 下茶礼“,这或许是由宋朝诸王纳妃所行” 敲门礼“的送茶由来。[11]
此外,宋茶文化通过这些边疆国家和地区为中介地向更远的西亚、北亚、东北亚传播,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辽朝的北境早已达苏联亚洲部分的许多地区,辽亡后耶律大石率军西行, 在前苏联贝加尔湖附近建西辽长达二百余年,并越西夏而与南宋联系。 可以推断西北亚这些乳饮地区已经有了茶叶以及文化的传播。
(二) 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 宋代茶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 一是促成了日本第一部茶书---《 吃茶养身记》 的诞生。 此书的作者荣西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被称为日本的” 茶祖“. 南宋时期,荣西曾两次到中国学禅求法,彼时的南宋茶文化本就” 禅茶一体“,因此,荣西学禅求法同时还研究总结了宋茶功效及其文化,并写成《 吃茶养身记》 一书。
在此书中,他详细记叙了宋末茶点饮法。 此书的问世和传播为 300 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是民间逐渐普及饮茶之风。 在镰仓时代,日本的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的,并以茶为药。 随着寺院饮茶活动的推广和兴盛,饮茶活动和茶文化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 三是形成” 斗茶“.受宋代” 斗茶“习俗的影响,镰仓末期,在日本上层武士阶层中兴起了” 斗茶“. 与宋时斗茶相比,日本室町时期的斗茶更有游艺性,摆弄进口货,模仿宋人饮茶,成为日本人的一件风雅之事。 除了模仿宋人进行娱乐外,室町时期日本的斗茶还含有推动、宣传日本种茶、制茶技艺的因素,日本茶文化由完全模仿中国,向本民族独创的方向发展。
(三) 对朝鲜高丽时期茶文化的影响。 高丽时期,宋代茶叶、茶具甚至饮茶习俗随着两国贸易和文化往来不断传入朝鲜,促进了朝鲜茶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其以茶礼为中心的特色茶文化的形成。 高丽时期,朝鲜已把茶礼贯穿于朝廷、官府、僧俗等各个社会阶层。 点茶法、茶器的使用一如中国,只是较宋代简易。 如宋人的《 苑林清规》流传到高丽后,文献中的佛教茶礼的规定,朝鲜要择要效仿。 此外,高丽时期,宋朝的朱子家礼流传到朝鲜后,儒家主张的茶礼茶规在 14 到 15 世纪开始在民众中推行。 民间的冠婚丧祭皆用茶礼。 总之,高丽时期,朝鲜全面学习了中国宋茶文化的内容,但在学习过程中并非照抄照搬,而是重点吸取茶礼、茶规。
(四) 对南亚诸国茶文化的影响。 南亚诸国大体与我国南方饮茶习俗相类, 宋茶文化思想大都从中国直接移植。
此外,由宋代海上茶贸易而引发的南亚诸国饮茶风俗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些国家饮茶之风兴起即是中国茶文化的延伸,又是中国茶由海上通往亚非欧国家的中介地。 如果没有这一地区,中国茶走向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参 考 文 献]
[1]吕维新。论宋代茶马贸易[ J].福建茶叶,1996,( 01):43-44.
[2]黎世英。宋代茶叶在军事边防上的作用[J].农业考古,1994,( 02) :230.
[3]王洪军,胡玉涵。契丹族人的饮茶、茶事与政治[J].饮食文化研究,2006,( 02):105.
[4]彭善国。金代的茶叶与枚茶风俗[J].北方文物,2001,( 02):48.
[5]梁中效。蜀道交通与茶文化传播---立足于宋代的考察[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9,( 03):44.
[6]陶德臣。论运河在茶叶传播运销过程中的历史地位[J].农业考古,2013,( 05):282.
[7]张重艳。北宋对辽榷场置废及位置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3( 05) :103.
[8]霍 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J].青海社会科学,2006,( 01):103.
[9]陈 杰。宋元时期东北亚海上交流的考古学观察[J].2008,( 01) :46.
[10]徐 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7850.
[11]王 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45- 46.
[12]刘朴兵。略论日本茶文化的演变[J].农业考古,2012,( 02):1283- 284.
【宋代茶文化对外传播路线图及其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康德的图型说及其意义论文07-27
网络传播论文11-21
宋代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论文08-29
科技传播视角看科技新闻传播论文09-23
试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论文09-28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11-07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语境论文09-28
宋代秦观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