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

时间:2021-06-19 10:52:34 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项目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

  1 “项目教学中心”的含义

高职项目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

  “项目教学中心”是以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优秀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承接校内外真实项目和工程,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推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师生能力发展的一种类似校办公司的实体机构。

  2 组织结构与功能

  “项目教学中心”是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内设有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若干个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为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其主要业务包括经营和销售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电子类产品,提供微机维修和系统运维服务,洽谈和承接校内外网站开发、视频拍摄、平面设计、多媒体资源设计等真实工程项目,提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培训项目服务,提供复印、打印、卡类充值、格子代售、快递收发等服务,凸显它在校内的店面功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营销与策划、沟通与礼仪以及电子商务等专业和职业能力素质。

  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场所和物业管理服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创业实践基地主要由创业学生团队进行管理,在创业实践基地中提供了完善的水电、网络和办公环境,创业团队进驻基地办公。创业团队通常由在校学生负责,联合企业导师和工作人员工作,团队以准公司的形式运行和管理,由创业团队负责人进行项目、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对外承接并完成真实项目或开展营销业务。

  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将“导师制”和“学长制”以及“工作室制”三者相结合起来,以工作室为平台,由专业教师主导,联合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包括:承担校内外真实生产性技术服务项目;承担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或专业比赛的团队培育任务和指导工作;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工作,例如广东省的攀登计划、挑战杯参赛项目;开展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化实训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以项目为驱动,实现“产、学、研”融为一体。在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中师生关系类似于“师傅带徒弟”的关系,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关系类似于“学长带学弟”的关系。导师学长制作的工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教师组织高水平的学生团队完成真实项目,也有利于项目知识的管理和团队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关系与“前店后厂”较为类似。总之,“项目教学中心”的功能综合了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生竞赛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试验基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

  3 运行机制与模式

  3.1 “项目教学中心”的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

  “项目教学中心”的所有场地均在校内,学校已经建设好水、电和基本装修等基础设施,场地室内环境建设和基本办公桌椅设备由学校完成前期投资,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示范性院校建设资金、信息学院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等项目资助完成前期硬件设施建设。在建设“项目教学中心”时力求凸显信息学院“专业、实用和高效”的特性,以满足信息学院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创业实践的需求为最终目标。“项目教学中心”配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由其负责“项目教学中心”的总体业务申报管理和日常运行工作;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负责人为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则配有一名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员兼任指导老师,服务中心由一个大约八至十个人的学生团队负责运营,团队中有一名组织策划和管理能力较强的负责人完成学生团队的管理和各项主要业务的经营。

  3.2 “项目教学中心”的运行模式

  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基本运行模式:营业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至晚上八点,由学生团队负责人根据成员各自空闲时间安排值班人员;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销售产品,启动资金由信息学院垫付;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对外承接真实工程项目,并将项目信息如项目需求、工期要求、制作要求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导师学长制工作室负责人,由工作室负责人跟进、协调和组织相关人员完成项目。

  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基本运行模式:每个学期,有意向进行大学生创业并想进驻信息学院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学生,可向信息学院项目教学中心递交《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表》,阐明预期创业项目的经营范围、创业内容、创业团队组织与分工、项目预期运行模式、存在的风险和回避方式等相关信息;由项目教学中心组织由创业指导老师、企业或行业有关专家和信息学院领导组成的团队对申报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审;评选出符合入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优质创业项目,并在信息学院公示栏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创业项目将进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孵化,孵化期限一般为半年;孵化期结束后,达到盈利标准的创业项目可以正式入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没有达标的创业项目退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如图

  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基本运行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学年开始时组织工作室的申报工作,负责人提出申请并阐明工作室的工作规划、工作室主要项目及来源、工作室预期目标,由信息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并给出是否立项的意见;工作室立项后承接项目,项目的来源有三条途径,它们是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承接的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和导师自己承接的项目;项目方案制定,由导师负责,高年级的学长协助,与用户充分沟通和协调,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由导师本人带领或指导学长和学弟学妹们组成的学生团队完成项目的执行,及时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准时保质完成;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由导师和学长根据用户的需求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在确保符合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再交给用户验收。立项周期结束后进行工作室的考核,决定是否继续运营或退出。

  3.3 “项目教学中心”的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项目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和有效的运作,信息学院制定了《信息学院项目教学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管理办法》、《信息学院自主创业评奖评优办法》和《信息学院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管理条例》等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项目教学中心”中各个运作主体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其中主要利益分配情况是:①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方面,学生团队的工资是靠销售产品和承接项目提成的,销售额利润的70%用于团队的工资和奖励,30%用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运营,项目利润的20%奖励给项目承接人;②创业实践基地方面,正式入驻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创业团队,需要缴纳水电费、网络费和一定的管理费,管理费主要用于扶持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期的创业团队;③导师学长制工作室方面,承接项目创收的20%给项目承接人,60%由导师分配给项目团队人员,20%留给项目教学中心奖励导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以及维持导师工作室的运作开销。利益分配比例会根据创收情况,适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4 实践成效

  4.1 建立导师学长制工作室,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导师学长制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导师(专业教师、行业和企业专业人员)为主导,以辅助项目化教学和完成生产性项目、竞赛项目和课题项目为主要任务。实行导师负责制,学长是导师的助手,传承导师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碰到问题时,与导师共同研究或自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学长要帮带团队中的学弟学妹,确保工作室的延续性。

  信息学院积极探索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3年的实践,完善和建立了“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相关管理制度,目前成立了8个“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其中编号为1~4的工作室覆盖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编号为5~6的工作室覆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编号为7~8的工作室则覆盖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在真实项目方面,以2015学年为例,各工作室共完成了视频拍摄制作、网站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微机运维等生产性真实项目27个。比赛方面,各工作室承担的专业比赛团队指导和项目培育任务有国家级比赛5项、省级比赛7项。

  4.2 配套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项目教学中心”人性化管理的创业制度和配套完善的创业环境,激发了信息学院大学们的创业热情,近三年来,共有12个创业项目进入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不少项目在孵化期结束后正式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的业务范围主要有数码产品销售、数字影视制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销售、虚拟现实与3D建模与开发、网站建设与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创业项目的主要的特点包括:运营资本多方融合,学生、企业、风险投资或众筹资助;团队人员跨学院多个专业组成,人员由信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学生组成;越来越重视持有核心技术创业,由原来侧重电商营销转为虚拟现实技术、3D建模与开发、信息系统设计等具有更高专业技术含量的业务;创业项目数量、参与人数与团队规模逐年增长。近三年已经有4个团队孵化成功后,组建独立的注册公司。

  4.3 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产学研训激活办学活力

  搭建以“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为纽带的校、行、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生产性项目、聘请企业工程师和行业专家为导师,实行校、行、企共同开发校内教学实训项目,完成生产性项目,实现由“项目教学中心”协调校企行多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形成“校企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享”的合作育人机制,有效增强办学活力,促进多方深度合作。

  以网站开发工作室为例,信息学院专业教师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共同担任项目导师,合力推动深度校企合作,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获得2014年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立项。具体表现为:①校内教师通过多迪的网站工作平台承接真实项目,指导学生团队完成;②企业导师也定期到校通过开设专业技术讲座、技术培训、实训周联合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最新的前沿技术;③信息学院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进修,系统地学习PHP网站开发、商业网站平台、平面设计与前端技术、HTML5与移动应用开发、网页特效等相关技术,提高了师资技术水平,通过“教、学、研、训”,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保持一致,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4.4 实施真实项目教学实践,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中心”这一平台本身的运行及其衍生出来的项目成果、资源和管理经验,均有助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项目化教学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来自校内和校外的真实项目是“项目教学中心”的教学载体,能整合和利用来自学校、二级学院及企业的三方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成果最终反哺于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具体包括: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完善;企业一线案例向学校项目教学案例的转化与重构;以及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置、实训条件与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化课程教材的建设等方面。

  4.5 培育职业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项目教学中心”的运行方式类似公司,对进入“项目教学中心”的学生,一方面,对新进员工实行职前培训,包括个人和社交礼仪、职场沟通、有效执行能力、时间管理、团队协作意识、服务意识、质量和成本控制意识、营销策划等内容,增强其职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导师向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引和专业学习技术路径咨询,激发其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动机,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具备了公司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和高效工作。近三学年信息学院学生参加“项目教学中心”人数和比例逐渐上升。

  近三年综合测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在“项目教学中心”实践过的学生的综合测评总分在学业绩点、道德操守、社团活动能力和比赛成绩方面均要明显高于不参加“项目教学中心工作”的学生。以2015年为例,信息学院获得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的学生均为项目教学中心的核心骨干成员。“项目教学中心”的示范作用明显,通过在项目教学中心工作的优秀学生带头示范,提高了信息学院广大学子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对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作用明显。

  4.6 利用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提升

  “项目教学中心”既有销售产品、培训和考证以及承接生产性项目等有偿服务,也承担竞赛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服务社会,为信息学院增加创收,同时通过竞赛项目获奖、校企合作完成生产性项目提升信息学院和学校的知名度。目前,“项目教学中心”承担的培训就包括了Adobe系列培训和考证、计算机等级培训和考证、高新技术等级考试、摄影技术培训等项目,培训社会和人员超过两千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项目教学中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在运行的过程中得以解决和改进。

  (1)学生创业项目申报不稳定。表现为有时一个学期没有一个项目申报,有时又有比较多的项目申报,这样不利于创业项目孵化的连续性和工作场所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将个别申报的创业项目与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常规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尽可能合理分配资源。

  (2)“导师学长制工作室”承接项目时间和数量有差异。表现为项目数量不够均匀,有些工作室的项目比较多,有些相对少,同一工作室有时项目较多忙不过来,有时又业务较少或无项目可做,这些情况不利于工作室的持续运行,给学生团队的培育带来一定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是承接项目和参加比赛两手抓,做到用项目培育团队,以比赛稳定团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培育和挑选比赛种子选手。

  (3)实际项目要求与师生能力不相符合的问题。表现为真实项目的技术要求、时间限制和经费要求往往比常规课程教学的标准和要求要高很多,有时会出现导师接了项目,学生团队实际能力不足,项目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致出现只好最后由导师亲自接手,加班加点完成项目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项目组要量力而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合理规划和安排项目进度。导师在平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团队定期技术培训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响应和解决学生问题,在必要时引入企业技术力量支持。

  (4)各个项目团队的管理与传承问题。表现为受到学生毕业升学、团队合作困难或突然离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项目团队的人员稳定性不好或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发挥导师学长制优势,重点做好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层授权、小组管理、强化项目文档管理和交接,优化团队结构和年级人数分布,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影响项目团队发展和项目的正常运行。

  (5)原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限制。目前项目教学中心的项目如果涉及学校层面,即由外部企事业单位委托工作室完成,并要用标准合同签署的项目在校内均要按二级学院创收项目或横向课题或技术服务进行管理。根据原有的学校财务制度要求,项目创收经费按相关管理制度分类划分后只有总额的38%可用于支付师生劳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016年3月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修正案)》,明确软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类项目,将人力资源成本费的上限从50%提高到60%。这一规定,为长期被诟病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大大松绑,也为“项目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

  6 结语

  “项目教学中心”的运行学校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尝试和创新。笔者学校的实践表明,“项目教学中心”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试验和创新、支持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培养专业竞赛团队、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和对外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作用明显,成效显著。系统地总结和厘清其运行机制作和模式将有助于这一模式在校内的推广,也为高职院校设立类似的机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高职项目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下慕课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30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07-2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7-01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09-09

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6-26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6-29

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模式研究论文04-12

PMC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的研究论文07-02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研究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