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程度对老年人心理状况影响研究论文
城市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此种老年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居老人,即为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妥善的养老安排或更方便地照顾子女和孙辈或更方便地被子女或孙辈照顾,从农村或其他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另一种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中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基本上为被动型,不论其希望或是不希望,城市化进程都不可能因此而加速或停}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老年村民”变成“老年市民”。本研究考察不同城市化程度区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城市农村区域、农村转城市过渡区域与城市区域两个社区共300名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问卷测量,发放剔除没有按照要求填写的问卷和不满足测谎要求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3份(61%),男73名(40. 0% )、女110名(60.0%);农村69名( 37. 7 % )、农转城65名(35. 5 % )、城市49名(26. 8% )。
1. 2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人口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和孙辈依赖情况进行调查。工具如下: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区域等。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e.o,包括自我、情绪、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5个维度,共68道题(包括3道测谎题),评价每一项口所描述的情况与自身的符合程度,从不同意到同意4点计分,1表示不同意,4表示同意,总分为5个维度得分之和。5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hach曰为0. 75 - 0. 95,各项口与对应分量表及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21一0. 76 ,0. 73 - 0. 92 ( P < 0. 001),重测信度为0.71 -0.9,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
1. 3方法按照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试统一,指导语统一,集体实施测量,为保证客观性,问卷不记名,在被试完全明白如何操作时开始测量,文盲老年人在主试的帮助下完成问卷。
1.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 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 1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总分(198. 7士24. 1),心理健康各因子自我、情绪、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认知功能5个方而的评分分别为(38. 09士4. 86 ) ,(49. 37士16. 68 )、( 53. 57士9. 39 )、( 33. 46士4. 74 )、( 25. 74士5. 52)分;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
2. 2区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性别:男,女)x3(区域:农村,农转城,城市)的组间设计,其中因变量指标为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因子和“自我”因子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妞(1, 177)=8.274,P<0.O1;F(1,177) -5.584,P<0. 177="" os="">=5. 659,P<0. O 1;F(2,177)=2. 449,P<0. OS;F(2,177) =2.794,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社会适应水平、情绪体验水平和老年心理健康水平上,城市区域显著优于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而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认知功能”因子的性别x区域交互作用显著(F(2,177)= 2. 775 , P < 0. 05 ],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控制性别变量,在男胜水平上无区域效应,而在女性水平上“认知功能”因子存在边缘区域效应(z,m}>-z.94z,p = o. os > o. os ),且城市区域显著优于农转城区域和农村区域,农村区域与农转城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区域变量,在农村区域水平上“认知功能”因子存在“性别效应,(F(1,m}> -s.s4o,P
3讨论
李娟等发现男女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男性在情绪、社会适应、自我、认知功能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的人际分显著高于男性。岳春艳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在情绪、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方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本研究与李娟等和岳春艳等研究结果有差异,相比之下,较接近于岳春艳等研究成果,原因一是李娟等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城区老年人,岳春艳等研究对象涵盖城市和农村,但不包括农转城区域,原因二测量工具不同,本研究测量工具为中科院李娟近年标准化的专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问卷,信效度较高,但真实情况尚需进一步大规模调查。产生差异的原因还可能是本研究选用城市老年样本较小。
本研究结果说明农转城区域虽然外界环境变得更加接近城市环境,但是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加接近于农村环境,心理城市化难以跟上建设城市化,两级差异值得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城市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较丰富,信息源较多,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城市老年人的性格开朗,所以适应能力比农村老年人强。而农转城区域的老年人相比于城市区域和农村区域老年人,个体情绪状态更加不良,心情更加不愉快。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原本稳定的居住环境,有些老年人还而临着搬迁,外界较为复杂的环境难免对其造成影响,难免造成心情低落。该条件下总体上农转城区域老年人更接近于农村区域老年人,但其置身于新城之中,生活各方而受到城市化的各种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复杂性及特殊性,应引起关注。
【城市化程度对老年人心理状况影响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研究进度论文08-14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06-25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论文06-22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08-14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研究综述论文08-16
公允价值的研究状况论文07-01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1-12
员工心理契约对忠诚度的影响研究论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