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阅读方法的引领及渗透论文
小学低年级刚刚接触正式的阅读训练,很多孩子无从下手,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字音、字词的练习。他们不知如何利用文本,如何理解文本,如何感悟文本。其实他们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阅读方法的的引领与渗透呢?
(一) 细教细做,让学生走进文本
低年级阅读最让大家头痛的是学生读不懂文章,走不进文本。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小,理解能力还不够,读文章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孩子有畏难情绪,读不进去,所以才读不成句,读不懂。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苦衷,不应埋怨孩子懒,也不应怪孩子不求上进。其实是我们没把轻松而简洁的阅读方法教给孩子们。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应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识字,让拼音带路,先读通一句,再读通一段,进而读通全篇。读通全文了,但他们也会有一些词句越读越产生问号,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遇到有问号的词句做个记号,可以自己找工具书查一查,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和同学老师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自主读书,文章读进去了,才能要求他们读通,只有读通文章才能进一步读懂文章,这样才会和文中的人、动物、植物融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欢乐,一起玩耍,一起哭。一起笑等,这样才是走进了文本。
(二)引领分析,让学生学会积累
圈圈画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圈圈画画,摘摘抄抄这种阅读的方法。但是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把握不好该圈什么,画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孩子们去寻找,去发现一些好词好句。像学习《北京》一课,学生读文后知道北京很美,但如果老师问哪些词语写出了北京的美?学生们就会找“美丽”、“很美”这样的词。此时教师有可能说: “这些词概括了北京的美,那文中具体怎样描写呢?”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具体”。教师这样问他们会很茫然。此时教师不该忙于公布答案,应轻松地对同学们说:“孩子们别急,老师现在就领你们重新逛一逛北京城,让你们知道知道它美在哪?”然后读相关的段落,在读描写天安门一段时教师就应让学生边读边观察边想象,然后不失时机地问一问:“天安门怎样啊?”学生很快就会找到“庄严”“美丽”这两个词。教师再问问:“天安门前的广场呢”学生就会找到“宽广”这个词。广场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怎样存在的?学生就会找到“矗立”这个词。紧接着教师还要让学生交流一下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可不可以换个别的词?这样的引领学生才知道:怎样去找好词,什么样的词才是好词。长此以往学生便学会了正确而迅速圈画、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文中有了圈画的标记,下次读书就有了导引和侧重,这是小学生必须学会的阅读方法。
(三)多种尝试,让学生理解词句
理解词句是学生感悟文本的前提,也是阅读重要的一环。教师指导阅读要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理解词句。像《海底世界》中的“窃窃私语”可先从文字上理解:“窃”偷偷的;“私”秘密的;“语”说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会知道海底的鱼声音很小,那么“窃窃私语”也一定是小声地说话。接着,再让学生们互相表演窃窃私语,看谁表演得最成功谁就真正理解了这个词。最后,用“窃窃私语”说个句子,这样才把“窃窃私语”这个词真正地理解运用了。理解句子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当然,尝试的方法有很多,像:想象法,比较法,查词典等。不管哪个句子,哪个词,都可以选出几种恰当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其实就是在渗透阅读方法,学生在尝试理解词语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这是教与学的互溶与互进。
(四)有效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文本
我们常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不能感悟文本,他的情从何处来?感由何处发?因此教师有效地指导朗读学生才能尽快找到语感,才能把死的文字读活,才能用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文字的内涵。教师首先应该很好的理解文章,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让学生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就升华情感,然后扩散到全篇。另外,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学生在没有感悟到位时,教师的范读会不自觉地把他们带进感悟区,学生会沿着教师的情感线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朗读虽是个性化行为,但指导朗读是必要的,特别是有效指导朗读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低年级学生感悟文本必要的手段。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方法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总结。阅读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尽早学会阅读,从多渠道吸取更多的知识,将来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小学低年级阅读方法的引领及渗透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低年级尽早大量阅读的好处与集中识字方法的有效落实论文09-26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渗透的论文07-07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05-08
结合绘本阅读渗透感恩教育论文09-27
在绘本阅读里渗透艺术教育论文09-27
渗透转化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论文02-03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救方法的渗透论文0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论文08-29
小学低年级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