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数学生活的论文

时间:2022-09-28 06:08:53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数学生活的论文

  学生活数学 过数学生活

过数学生活的论文

  [摘要]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数学教育的普遍趋向,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快乐地“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

  [关键词] 生活化 数学化 探索 解决 灵活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此,近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教育普遍采取将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切、可爱。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数学,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逐步形成有序地数学化思考。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将形成的数学模型与相关的生活背景建立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动机,促进数学化思考。

  我在教学省编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七册“一台抽水机3小时抽水420吨。照这样计算,6小时抽水多少吨?”的实际问题时,考虑到学生对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有所陌生,于是,我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我们班54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你准备怎样测算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想出很多方法,都认为“先测出几位同学算的题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54这个办法好。”师生一起选出有代表性的8位同学进行口算题测试,经统计一分钟内8位同学共口算128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54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共能口算多少道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我就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促使学生把学习的动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自主地探索新的知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可见,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让例题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开始,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激发探索的动机。又如在教学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的“学校买了3个足球,每个 42元,买了4个篮球,每个65元。买足球和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封闭性的实际问题时,我把它改编成开放性的问题,具体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活动,到石塘去秋游,同学们肯定要带许多吃的东西,那我们先到商店里去买一些。

  出示表格(学生每人一张)

  物品名称及价钱 矿泉水

  3元/瓶 面 包

  2元/袋 八宝粥

  4元/听 饼 干

  3元/包 方便面

  5元/筒 口香糖

  2元/支 椰子汁

  4元/听

  数 量

  列式计算

  请你任选两种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每一种可买两件或两件以上,但不要浪费,然后算出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这样,在买东西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

  二、设计生活化内容,引导探索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在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改变了一题一例的做法,而是提供给学生一组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具体如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苹果(千克) 2 4 5 7 1 3 2

  梨(千克) 3 8 10 4 1 8 5

  总价(元) 12 28 35 29 5 25 16

  要求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得知1千克梨、1千克苹果各是多少元?先让学生独立研究,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汇报交流,让每个小组谈谈分别选择哪些素材进行研究的?

  有的组选择①和⑦),列出的算式是:每千克梨的价钱是(16-12)÷(5-3)

  有的组选择②和⑥,列出的算式是: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28-25

  有的组选择①和⑤,列出的算式是:每千克梨的价钱是12-5×2

  ……

  学生因选择的素材不同,其相应的算式也不同,这时,我并没有停留在一个个具体的算式上,而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1、⑤号的素材有什么特殊的用处呢?2、尽管所列的算式不同,但在思考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引导,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四人为一小组商量一下,再汇报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环境、启发诱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又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时,我先出示:有○个苹果,平均每天吃□个,可以吃3天,算式该怎么列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汇报,结果有三种基本的列式方法:○÷□=3,□×3=○,○÷3=□。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里的○和□可能是多少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有规律的板书:6÷2=3 9÷3=3 12÷4=3 15÷5=3 18÷6=3 21÷7=3 ……问生写得完吗?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写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参与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操场上桂花树干上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位学生说:“求圆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能把树砍下来量了”。这时立刻有学生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的!”又有学生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有计算的方法”。这时,马上有一生起来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量出周长就能算出它的半径”。经过争论大家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横截面积。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跑到操场上去量,去算。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活用数学知识的条件,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手段,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为此,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4)社会调查,收集生活中人们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这样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时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最终是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自觉应用的意识。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并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究、释疑、整理、深化。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如在教学了“正方形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题(如图),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

  又如第一学段中学完有关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段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很多的物品。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如果将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乐意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之中,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四、运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享受生活乐趣,拓展生活空间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在课余,我常常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并把做过的事写成数学日记的形式,在同学间传阅,供别人参考,分享自己的快乐!

  这是一位学生写的数学日记:“母亲节”快要到了,为了感谢日夜操劳的母亲,老师要求我们用50元零用钱,包扎一束鲜花送给妈妈,怎样包才最漂亮?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到花店了解每种花的单价:玫瑰3元/支,康乃馨1元/支,黄百合10元/支,白百合每束〈有五支〉30 元,郁金香20元/支。准备买什么花?各买几支?总价是多少?当然,选择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十分有意思。

  方法1:我认为康乃馨表示的是一种感谢,花语十分贴近自己想表达的心意,而且每支的价钱也便宜,所以买一打康乃馨再加一支郁金香(1×12+20=32)需32元,还可以买一张贺卡5元,共需37元。

  方法2:有的学生认为妈妈喜欢玫瑰花,自己买10支红玫瑰,另加一支郁金香(3×10+20=50)刚好50元。

  方法3:有的学生认为郁金香比较贵我不买了,其他的花我各买两支,成双表示吉祥和祝福,白百合每束有五支共30元,那每支就是30÷5=6元,总共(3×2+1×2+10×2+6×2=40)需40元。

  ……

  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一种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妈妈浓浓的爱。从这篇数学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孩子不但纯洁可爱、充满爱心,还会运用“单价×数量=总价” 的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还能综合运用“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及“求各总价之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给母亲送花的过程中,既运用了数学知识,又明白要爱自己的妈妈,要关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际运用和记录,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使学生更爱生活和学习,并在运用中自觉地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如:在舞台上主持人最好站在哪个位置?从哪个角度去拍摄,观众看了最舒服?假如你就是那个主持人的话,你认为应当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才能显得整个舞台最美?如果你家的新房要装修,让你去设计,你觉得怎样设计更美更实用又省钱?学生一定会去量一量,算一算自己家里房间的相关面积,根据比例,画出设计图,再预算用多少资金,在资金允许范围内尝试解决粉刷、购买材料、装饰等装修的问题。

  又如:双体日的时候,邀好友到家里做客,可以玩“扑克牌24点游戏”,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娱乐了自己的生活,真是两全其美。“五一节”快到了,李刚的父母准备给他2500元钱要他到北京旅游5天,该怎么玩既舒服又不至于钱不够呢?李刚可以上网查找、电话问讯温岭到北京有关的汽车、火车、杭州的航班时刻与票价以及各旅游景点的门票,还会向各旅行社咨询旅游费用等,再制定旅游计划,使自己的旅程更完美。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书本的数学成为生活的数学,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让凝固的数学成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3.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实践能力》 赵顺天 2003.5 小学数学教育

  3、《让数学回归生活》 叶 青 2004.9 小学数学教育

  4、《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 张 岩 2005.4 小学数学教育

  5、《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微》 朱苏伟 2005.5 小学数学教育

【过数学生活的论文】相关文章:

统计学论文07-22

统计学论文07-24

透过数据看世界说课及评析03-01

证券投资学论文09-01

化学与生活论文07-20

敬学与乐学的议论文(精选10篇)10-22

药用植物学论文08-03

计量经济学论文08-09

学论文致谢词(精选16篇)03-10

学贵在持之以恒议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