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传统教学与当前的教学实际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是以文字、音韵、词汇和语法为主, 构建“四脚着地”的模式, 但现阶段大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 古代汉语课存在教师的专业讲解与学生理解吸收困难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调整。我们认为内容上仍要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核心, 适时适量渗透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改变古代汉语课单一语言学的性质而赋予其文化的内涵。在教学方法上, 兼顾传统方法与信息科技手段, 实现课程预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古代汉语; 策略调整; 相关学科; 知识渗透;
传统观念认为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学课程, 实际上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文化课, 古代文化同样由古代汉语来承载。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阅读和整理中国古典文献, 传承古代文化遗产。通常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古代汉语课, 两个学期完成, 合理的教学安排是每周4学时。在传统的教学中, 古代汉语采用的是“四脚着地”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四脚着地”即古代汉语的教学要从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四个方面展开, 平稳支撑教学任务, 从而让学生能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现阶段古代汉语的教与学存在的矛盾较大, 给教学带来不小的障碍, 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策略上做出调整。
一、古代汉语传统教学与当前的教学实际
大学二年级开设古代汉语课是十分科学的。一年级开设现代汉语课, 学生对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已经有了系统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习古代汉语能缩短适应期, 进入状态快。在学习中, 学生也能自觉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吸收古人有价值的语言,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四脚着地”的传统授课模式, 实施起来主要围绕文选、通论和常用词等三个方面。
文选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文选的内容具有语言的典范性。通过学习让学生适应文言文的语境, 掌握文言文的基础, 积累文言文语料和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 达到熟练阅读文言文的目的。文选篇目的讲解, 侧重于文字、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文字方面包括文选中常见汉字的形体结构演变、“六书”理论和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等。词汇和语法方面侧重于辨别实词的词性和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词序以及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和同义词辨析、判断句和被动句表达方式等。此外, 也要针对《诗经》、《楚辞》、骈体文、唐宋诗词等韵文用韵的情况渗透音韵学的常识。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详解中, 教授学生如何多角度理解文言文, 积累阅读的经验, 准确领悟古人为文的意思。
古代汉语通论的学习要建立在学好文选的基础上。我们提到讲授文选要侧重在文字、词汇和语法等内容, 这也是通论要系统讲解的内容。有了文选中相关通论内容的渗透, 学生在具体学习通论时就会不会有陌生之感, 从而很好切换到通论模式, 有助于教师系统地讲授古代汉语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典文献学常识、古代文体形式、古代文化常识、诗词格律等通论内容, 在文选的讲授中积累的相关语料以及文化常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通论。
常用词的学习不占用课时, 要求学生自学, 鼓励使用传统的阅读和抄写之法, 以此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古代汉语词汇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每单元的常用词通常是本单元或下单元文献中出现的一些基础词汇。积累词汇有助于了解词义演变的大致脉络, 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准确把握古典文献的内容意义重大。
以上三个方面是古代汉语传统教学的重要内容, 优点在于内容全面, 专业知识集中而有系统, 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古代汉语学习的体系。专业的教学更适合培养研究汉语史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不足, 如内容多而枯燥、模式化教学导致课堂效果差、作为工具类课程缺少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等。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是采用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方法已明显不合时宜, 存在教师的专业讲授和学生理解吸收困难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源是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未能给学生打下最起码的文言文基础, 未能与大学古代汉语教学形成有效的衔接, 而是严重脱节。
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应该为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学提供前期的知识储备。事实上, 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确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中文系的学生都在中学阶段积累了初步的文言词汇语法知识。既包括对古代汉语词性判断、基本用法、表达的语法意义等内容的掌握, 也包括对古代汉语词序、句法结构的准确认识等。这些知识的积累能保证大学古代汉语的课堂教学进展顺利。随着中考、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 为了迎合考试的标准化要求,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教师主要围绕考试试卷的命题形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和训练, 词汇、语法等常识性知识因为不体现在试卷中而被彻底忽略。一些不在升学考试大纲范围内的文言文基本不讲或只是泛泛讲解, 不做重点学习。这种功利化的学习造成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极其薄弱, 他们只会机械背诵课文翻译和文中注释, 且不得改动一字。很多学生认为通假字就是古人为文写了错别字, 不知何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对古代汉语的词序问题 (宾语、谓语前置等) 不甚了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不但没有为大学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反而增加了古代汉语学习的困难。因此, 古代汉语教学就要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调整。在保障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渗透与古代汉语相关联学科的知识。改变古代汉语仅仅是语言学课程的老观念, 立足教材, 将古代汉语的文化的功能挖掘出来。主要的做法是以古代汉语为核心, 渗透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以及古代哲学、历史学, 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以达成相关专业的.横向联合。这样既能达到学好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四个方面核心问题的目的, 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能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 让学生喜爱古代汉语, 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的方法, 系统学习古代汉语, 包括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手段等方法。
二、古代汉语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
古代汉语中涉及不少中国古典文献学常识, 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渗透进去, 能够起到极佳的效果。这里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为说明对象, 这套教材每个单元的文选基本出自某个文献或某类文献。如《左传》, 传统的讲解几乎不涉及教材对《左传》介绍之外的内容。我们的讲解则将教材简单地介绍加以补充, 涉及《春秋》“经”和“传”的问题、学界对《左传》作者成书年代问题的讨论、《左传》的版本注本问题等。最后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最佳的注本。再如《战国策》, 教材提到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由西汉刘向编辑整理定名的, 我们根据这个提示简单介绍刘向等在当时整理秘府文献档案的工作和编定目录学著作《别录》的情况, 并顺及刘歆据《别录》而成《七略》、班固据《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等文献学常识性问题。重点强调刘向根据哪些文献编辑整理而成的《战国策》, 作为国别体的史料汇编, 它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什么, 我们阅读和研究《战国策》选择什么版本注本更合适等问题。其他单元如《论语》《礼记》《孟子》以及其他诸子文献、《诗经》、《楚辞》等也同样要渗透相关的文献学常识。这些文献学常识的适当渗透也能够为我们讲解通论“古书的注解”和“古书的句读”等做铺垫, 更重要的是为其后开设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奠定基础。但这部分内容不宜过多, 三言两语, 点到为止。
中国古代文学同样是中文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鉴于文学类和语言类课程讲授的侧重点不同, 古代汉语往往在绪论部分给出具体说明, 以确保学生不会混淆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的概念。古代汉语是工具学科, 学好古代汉语能保证更好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文学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重点讲解的内容,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体会教师讲授的作品内容和艺术特点。由于中学时期的积累有限, 大学课程多任务重, 加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侵入生活, 消耗一部分阅读的时间, 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大大下降。古代汉语的文选内容无形中成为他们接触文学作品的一个途径。
至于中国古代哲学, 主要体现在对诸子文献选篇的讲解, 除了上文提到的《论语》《孟子》《庄子》, 还有《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儒家经典文献《礼记》也选了一些短篇。介绍各家代表人物和相关文献要涉及各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介绍的内容也有辅助理解文章的作用。如讲解《韩非子·五蠹》, 就要涉及韩非重农重兵、重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等政治主张。讲解《老子》《庄子》, 则要涉及老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和清静无为、谦退柔弱等具体主张。介绍各家思想主张均需做到客观, 点到为止, 不能喧宾夺主。
古代汉语先秦两汉部分的文选篇目主要来自《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 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能了解到完整的历史事件, 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文选篇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常常是某个片段, 为了便于理解还需在讲解具体文选之前交代文中事件涉及的背景, 讲解之后再交代结局。让学生对文选中所选历史片段有整体的把握。《左传》和《战国策》的选篇尤其需要这样。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和“蹇叔哭师”有内容上的关联, 而“蹇叔哭师”是秦晋殽之战的一个片段, 在讲述时最好做简要的补充。“齐桓公伐楚”“鞌之战”的起因、“晋灵公不君”的结局都需要补充完整。《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前因后果也需要在讲授时适当提及。《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出自《史记》, 《霍光传》出自《汉书》, 都是纯粹的历史传记。讲授时将文选中所涉历史事件补充完整, 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古代汉语教学中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是有意识的策略调整, 以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为授课内容核心的指导思想不变。古代汉语有自己的专业特点, 不能讲成文献学课、文学课、哲学课和史学课。相关学科知识是古代汉语课的点缀和调味剂, 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点缀和调味剂, 它们是解决教师讲授过于专业和学生理解吸收困难这一矛盾的关键。事实上, 策略的调整也符合这门课程的要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 通论中除了文字、音韵、词汇和语法等汉语史专业方向的内容, 还有文献学的专题, 涉及古书的句读、注释、古代的文体形式等内容;还有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的专题, 涉及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还有诗词格律专题。可知教材中包含与古代汉语关涉最为紧密知识, 所以传统的仅限于汉语史专业的讲授思想就会在新的矛盾中显得不合时宜。适时适量渗透相关学科的常识也让古代汉语课由传统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单一语言学性质回归于教材体现出来语言文化的性质, 古代文化的内容是不能忽略的。
三、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时代的出新
调整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 适时适量融入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实践中取得极好的效果, 具体包括课堂诵读、师生互动和课下背诵、抄书等。
课堂诵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惯常使用的方法。中国古代的私塾教学中就有诵读, 书声琅琅。学生各读己书, 互不干扰。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过私塾学堂上孩子们读书的情况。诵读对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先诵读, 然后串讲, 讲完后让学生一起诵读。诵读时注意力集中于文言文的情境中, 能帮助理解教师的串讲, 增强古代汉语的语感。诵读的过程也是促进思考的过程。课堂听课效果不好, 不是完全明白, 诵读的过程会因为正确发音和断句而帮助学生思考, 往往能让人豁然开朗。此外, 诵读也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是古代汉语传统教学使用的方式,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不仅要听课, 还要回答问题。古代汉语课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又专业性极强的课。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而对这门功课感到恐惧, 预先就认定自己学不好。除了在思想上给他们减压,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上与学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与学生互动, 对学生过去掌握不牢的基础知识有巩固的作用, 同时也通过准确回答, 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师生互动也能保证学生有好的听课状态, 避免溜号, 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背诵是古代汉语教学一个最基本的作业, 这一环节也通常被写入教学大纲中。古人从蒙学开始就以背书为主,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过目成诵, 则又上一层楼。科举考试需要背诵儒家的经典, 这些当然不够, 还要背诵诗词歌赋, 一些历史著作的经典也是不能不背的。有人算下来古人背的书少说几十万字, 多则上百万字。背书大有好处, 交谈时随口而出, 为文时信手拈来。传统文化的积淀就是靠多读多背而成。古代汉语教学秉承这一传统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背书的好习惯, 成为腹有诗书的人才。文选中《左传》、《论语》、《礼记》、《孟子》、《老子》、《庄子》、《荀子》、诗经、楚辞、骈体文、诗词等选篇都有背诵的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所学经典的文言文篇章, 语言文学功底就会大大增强。
课下抄书包括抄文选和抄常用词, 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辅助记忆, 二是提高繁体字书写能力。抄书也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古代图书印刷不如今天发达, 很多时候寒门之士是书非借不能读, 日夜抄录。这一过程中古人体会到抄书的好处, 认为读十遍不如抄一遍。文献资料中不乏古人刻苦抄书的记载。东晋葛洪、戴逵, 宋高宗赵构, 明代宋濂、张溥, 清人朱彝尊等都有过抄书的经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讲幼年家贫常借藏书之家, 手自抄录, 计日以还, 虽天大寒砚台冰坚而不怠。今天出版业发达, 读书人没有了抄书之苦, 却也不见有学问如古人的大家。我们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抄书, 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希望能培养学生安心学习的习惯, 在浮躁的环境中沉静下来, 坐住板凳, 这既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需要, 也是培养性情、提高素质的良方。
信息时代的教学当然不能仅守传统模式, 还要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来丰富教学的手段。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年, 优点是知识点集中便于学生掌握, 多媒体的画面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足是多媒体的环境相对昏暗, 学生容易困倦, 影响听课效果。解决的办法是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古代汉语的文选可不采用多媒体, 通论部分则可适当采用。此外, 充分利用电脑、手机平台。如使用汉字检索系统, 关注一些与古代汉语相关的微信公号。也可建立师生微信群, 随时与学生讨论, 解答他们的问题, 还可以利用微信群督促学生学习, 检查学生抄写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微信群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能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
综上, 现阶段古代汉语教与学的矛盾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大学中文系教师也只能根据实际做出调整, 尽可能解决矛盾, 保证学生获得比较专业的知识, 确保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若要彻底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还需要从根本上入手, 寄希望于中学阶段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言文基础, 而不是只围绕考试大纲功利化教学。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 师生一同努力方能确保古代汉语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古代汉语传统教学与当前的教学实际问题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对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体制的探讨论文07-05
探讨当前电子工程教学的发展制度措施论文07-24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诉求教学论文05-09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07-22
传统教学模式的论文06-11
美术教学的效率探讨的论文09-17
小学体育教学探讨的论文07-24
小学教学音乐教学技巧与探讨的论文07-27
探讨信息技术时代对传统教学变革的影响论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