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措施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高校作为科技产生与创新的基地,作为科技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摇篮,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科研过程与质量的管理也突显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新的形势面前,高校科研管理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都需要有所变革,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我国的推行,高校科研也相继贯彻了 ISO9001 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实施了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使高校科研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1 高校科研进行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1.1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作用
加强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管理对于科研效率、科研产出、科研效益及人才提升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质量管理是高校完成科研任务的重要保证。科研立项是高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方式,在项目任务的总体规划下,通过人、财、物的合理投入及过程展开,来实施科研活动,从规划、投入到开展、产出,整个过程充满了变数,只有实施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科研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其次,质量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科研能力是高校实力与社会地位的体现,实施质量管理有利于高校科研的社会竞争力及科技经济效益的产出,对高校自身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再次,质量管理是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科研项目往往具有高标准、高强度的特点,是锤炼科研人员研究能力、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素质的有效途径,正是通过高质量的科研活动,才能使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再者,实施质量管理也是顺应外部环境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科研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为密切,高校科研成果不仅产出要快,质量要高,还要符合市场预期,并有助于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1.2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和企业质量管理相比较,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存有许多特殊性。首先,高校科研活动的隐性化特征为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科研活动是一项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它以人的内在假设、论证、判断等内在逻辑思维为主,即便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实验或演绎计算过程,也是为内在逻辑推理判断服务的,而难以用外界的管理制度与支配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当然,尽管每个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目标、研究过程与思维方式并不相同,但科学探索与思维的规律却是一致的,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科研活动的隐蔽性,才能寻找到切实的过程性管理方法。其次,高校科研活动的非量化为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即难以对科研人员的科学项目研究过程进行稳定的评价。由于科研活动的隐蔽性,很难对项目开展进行直截了当的观察、计算、对比、分析和评价,即便能够使研究人员的假设与论证过程显化,也无法以简单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再次,高校科研活动的非标准为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科学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既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研究项目,也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衡量同一个项目的不同过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变化之中,随着探索与研究的深入,人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最终成果的距离也在一步步靠近,这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将因时而变,使科研管理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殊性。
1.3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现状
高校科研从投入到产出,研究过程充满各种疑问、问题、变数与曲折,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对科研过程的阶段性检查或末期评估与验收,而是要将整个科研过程都纳入到管理体系的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之中,以确保科研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从而为取得研究成果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当前国内高校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要么是重视程度还不够,要么是管理体系不够完整、系统,管理重点往往放在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上,过程性管理则被轻视和放松,导致高校科研整体水平与质量不高。首先,过程性管理的松懈或随意造成了研究活动的高耗和低效。从一定意义上讲,科研过程比科研产出更需要严格把控,科研过程的松懈和随意将造成研究时间的延长及人、财、物的浪费,表现为科研活动的低效或无效。其次,组织管理过程的不力造成了科研团队合作不够和谐一致,以致目标异化。过程管理离不开组织与协调,通过组织与协调使团队整体配合和谐一致,科研产出才会更加顺利高效,科研成果也才具有相应质量水平。再次,科研过程的监管控制不到位造成了科研成果产出的低质量或低价值。低质量的科研产出对于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价值并不大,甚至不符合规划预期,导致整个科研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作用。
2 高校科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着力点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经理 A.V. 费根鲍姆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具有这样一些创新:一是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二是质量管理的过程性,三是质量管理的动态性。质量管理的全面性是一种质量管理全覆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因企业生产要素既包括生产设备又包括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就要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区域和每一个环节,又要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面化和全员化。质量管理的过程性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程化管理,包括市场研究、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与销售、售后服务与反馈等,对于所有环节的质量管理显然也是系统而全面的。质量管理的动态性是管理目标,也是企业的核心,是对产品质量从研制、到维持再到提高的系统化管理,也是对产品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
2.2 全面质量管理对高校科研的适用
将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企业生产和高校科研的特性分析来看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首先,企业生产和高校科研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生产过程及产出;其次,企业生产和高校科研都需要针对产品或成果质量的管理,而管理系统都要涉及到对规划、策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等环节过程的管理及部门、人员、岗位、职责、任务、目标等等的管理,即都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再次,企业生产和高校管理都需要通过动态过程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不断提高的良好状态之中,使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机、高效的统一整体;最后,企业生产和高校科研都要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研发方向,以市场认可为质量追求,以市场反馈为促进动力,以市场份额为效益衡量,而达到这些指标的基础最终依然是产品质量。因此,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无论是对企业生产还是对高校科研,都必然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当然,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于高校科研并不能和企业做法等同起来,而是要深刻把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动态性内涵,并将之运用于科研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相关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2.3 高校科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在高校科研活动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寻找到合理、适宜的着力点。首先,应把管理力量施用在高校科研过程的每一个相关要素上,包括相关人员的全员积极参与、各部门的系统协调合作及物力、财力的科学合理配用等,真正做到全面性的组织与管理,为科研质量的维持与提高做好做足系统保障工作。尽管科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有着一定的隐蔽性,但科研规律对外部条件及环境的要求并不模糊,加强科研质量管理的外部保障体系,将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成果产出、测量分析和不断改进作为全面管理的着力点,可以做到对设计、流程及质量意识的管控,从而为全面质量管理营造了外部条件保证。其次,应把管理力量施用在科研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上,形成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是对科研过程的内在质量把握,高校科研要依照研制阶段设置的质量控制诸个节点,通过方案评审、设计评审、工艺评审、试验前检查、产品评审等手段对研制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才能控制好研究过程的质量。再次,应把管理力量施用在科研活动的动态管理上,通过对研发产品的质量检查、质量认证及客户反馈,使科研产品从研制、到维持再到提高呈现为动态发展过程。
3 高校科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要具体实施对高校科研的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做到全覆盖管理;二是如何做到科研过程的内部质量控制;三是如何做到研究效果与成果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具体路径探析如下。
3.1 科研项目的全覆盖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对于高效率、有竞争力的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组织安排的规划、管理程序的制定、项目组成的构造、团队整体的管理、质量持续的改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应以市场需求定位科研管理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科研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自身,而且来自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科研只有以政府宏观政策为指导,以市场经济需要为取向,综合各建议与期许,使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在现实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最终形成高校科研的有效管理机制。其次,要建立科研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研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将相关资源和活动作为质量要素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组织制定的目标、识别、理解与展开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也包括对多种学科、多种行政职能的相互关系的协调与合作,以便较好解决高校科研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分散化问题,使科研过程的各相关要素更加和谐相融。再次,要强化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科研人员是科研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资源,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要求全员参与和积极参与,要求通过团队目标及合作激发成员的创造性能力,并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3.2 科研实施的全程化管理
高校科研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科研质量的内在控制体系,它不仅可以促进科研过程每一个环节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提高科研产出成果质量的总体保障水平。科研开展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对环节与细节节点的全覆盖管理,如此就必须将整个科研过程分解为若干质量控制点,以便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分阶段、分节点控制。首先,是将科学项目研究流程分解为一定数量的质量控制点。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在总体目标的明示与引领下,应先将之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的实施目标,并根据这些环节目标的预设而实施阶段性研究;当一个阶段的目标得以实施与完成,再进入到下一个目标的实施与管理。显然,目标的分解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分解,当目标相对较小时,环节管理也较为简单,质量控制就比较容易,且易于达到规定的指标。尽管科研行为有着较强的隐蔽性,但通过对全程化质量管理的分解,就可以使研究流程规律化、规范化、外显化,从而使全程管理成为了可能。其次,是将科学研究流程的分阶段实施细节进行网络化智能记忆,使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行为显化为可见、可查、可测、可评的“量化”内容,为科研过程的质量监管与控制提供最直接、最直观也最可靠的资料信息。虽然科研人员的隐性行为较多,其科研过程很难用一般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但由于其劳动付出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行为方式如何,能否通过监管进行控制与优化,并不是不可以做到,只是方法不同于通常的显性行为罢了。因此,通过对研究行为的网络化智能记忆,这种对过程细节的质量控制就变为了可能,并使全面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成为可能。再次,是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内外监控与测评对研究行为与方法进行控制与调整,在优化研究环节的基础上保证阶段性研究的质量。鉴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分工不同,方法各异,研究行为并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衡量,但通过对行为过程的记载信息,可以分别评价并控制每位成员的研究质量,以保证研究质量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节点上面都能达到较高要求。
3.3 持续提升的动态化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与上升,并使之成为企业组织的永恒进取目标。科研活动也是如此,科研团队与成员也要对研究过程与成果进行持续性地改进与创新,使其质量水平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持续性地对系统、对过程、对环节、对方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提高系统和过程的实施效率。研究质量的持续提升需要动态化的管理过程与管理方式,使管理不再是对既定方案与制度恒定不变的维护,而是通过管理发现问题与不足,在合理预设的情况下,对原有方案与制度作出调整与更改,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更为合理与高效,从而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质量水平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良好状态。首先,要通过对研究过程各个环节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来科学测量某一阶段或环节的质量高低,通过控制维持应有的质量水平;其次,通过对研究行为的管理与优化来促进质量的提升,以“质量无上限”作为科学研究追求的理想目标;再次,通过市场发展及客户反馈信息对研究方向及研究产品进行质量改进与优化升级,以此推动科研水平与成果质量不断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华建玲。高校协同创新中科研团队管理优化路径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6):36 ~ 38.
[2] 汪金龙。论述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 [J].改革与开放,2009(11):184 ~ 186.
[3] 陈华杰。全面质量管理思维下的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4):122 ~ 125.
[4] 郭玉宝,张卓,郑蕾。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J].中国高校科技,2014(3):56 ~ 57.
[5] 程君。全面质量管理策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J].职业教育研究,2007(5):127 ~ 128.
[6] 魏欣亚,张武军,徐宁。高校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152 ~ 154.
【高校科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危机管理措施的论文07-02
论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论文10-31
高校科研项目论文05-28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措施论文10-05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论文10-24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措施论文08-28
高校管理服务意识提高措施论文10-24
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论文08-10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