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1-06-26 16:54:44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一、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之意义

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1.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汽车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汽车企业产销量也呈增长趋势。无论是从当下,还是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汽车生产、销售都呈扩大趋势。因此,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营销知识、方法,而且还要对汽车知识有所了解。此外,还应当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2.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真正地实现互惠互利,既降低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管理者进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费用,又让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观察,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挑选、聘用。如此一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效率。此外,企业还能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在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影响力,扩大了企业的客户群体。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观察、总结,对当前存在的几类问题作如下简述:

  1. 对校企合作模式认识不足

  在一部分中职院校,许多汽车营销授课老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校企合作模式仅仅是帮助学校减少师资、实习等方面的压力与开支,未能真正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益处。

  2. 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

  当前绝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大多停留在最表面阶段。主要是在课程、实训上以企业营销模式进行模拟,但实训场所功能并不齐全,学生缺乏系统性训练。

  3. 营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中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学需要依托教材开展,但绝大多数院校的教材内容与实际汽车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营销课上理论教学较多,实训课程较少,且并未专门正对汽车营销编写实训教材,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建议

  1. 加强校企合作宣传,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

  中职院校首先应当明确,校企合作模式是在互利共赢机制下产生。中职院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最终目的是实现理论加技能双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则是为了更便捷地获得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在明确这一点之后,中职院校应当以此为改革准则,切实考虑企业需求,思考如何通过影响教学改革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其次,中职院校还应当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教师、学生能够与企业员工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最后,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汽车营销活动,实现与企业的互动,让校企文化和谐交流,达到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的目标。

  2. 加强合作方式的探索,丰富校企合作方式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高,难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改进合作方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一,中职院校可以构建实训中心。尤其是对已经确定为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依照汽车4S 企业建立实训中心。将实训中心按照汽车展厅、维修接待中心、结算中心的区域进行划分,并且由4S 店提供实训所用车辆及展厅的布置。这样一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品牌、产品宣传;对学校而言,也节约了教学成本,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第二,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校选派已经学习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生面试、考核,或者直接推荐优秀学生去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将实训课堂放置到企业中去,实现校企合作营销教学。通过上述两种校企合作方式,对当前中职汽车影响教学进行改革。

  3.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完善营销教学

  其一,中职院校应当从根本上转变汽车营销教学观念,将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观念转变为仿真教学、实践教学观。例如,院校可以购买一些仿真教学软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直接感受、接触到汽车销售各个环节。其二,院校还可以对当前所使用的汽车营销教材进行改编、修缮,主要目的则是为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前往汽车制造工厂、销售店面进行观摩和学习,对汽车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熟悉,与其他专业人士一同,改编完善当前使用的教材。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需要对当前汽车营销企业所需人才类型、特质等方面有所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优势,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为市场输送高素质、专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