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

时间:2021-06-28 11:10:39 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提出了更为现实的要求。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以传授某一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态度、工作情境的理解力等为主要内容的,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伴随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在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风雨历程中可以明显看出,职教越得以发展,经济越具活力,反之亦然。当前,国家对职教的重视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

  首先,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培养大批技能实用型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直接促进国民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的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成为振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广大农村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主要以普通教育为主体,大批孩子在小学、初中毕业后就分流到社会,对就业、社会安定等产生很大压力。即使在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取消学杂费等一系列政策的今天,离开了普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双轨”教育体制,这种局面也很难打破。

  其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新农村要求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范式和新的管理模式,而要做到这些,归根结底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这就为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更新要求。从设置农科类专业到广泛开展农民工转岗培训等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第三,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与振兴农村经济可以实现良性互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促进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以其办学模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既是一种公益事业,也是一种经营活动,可以注入、吸纳民营资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化培养目标实用化的特长,为振兴农村经济培养更多更优创新型人才,培育积极向上的良好民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搞好搞活农村经济,不然,即使投入很多资金,基础设施改善了,硬件上去了,“新”也只新在表面;农业人口的素质上不去,软件跟不上,一切“新”局面也难以保持长久。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思路,将农业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统筹安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科技、教育这三者没有先后,也没有主次,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途径,服务“三农”,打造“三农”,这就为农科教统筹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功能,又以其办学模式多样化、培养目标实用化的特征,直接促进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首先,办学体制灵活,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校企合作,等等。而且,职业学校以其职业化、大众化、实业化特点深受投资者青睐;其次,培养目标灵活,可以面向小学、初高中毕业生,亦可面向广大农民,可以进行学历教育,也可开展各种职业培训;第三,教学方式灵活,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现场演示(师徒制)等;第四,学制灵活,2年制、3年制,或实行学分制半工半读,采用3+1,3+0.5,2+1,2+2等学制,或进行各种短平快的职业培训,等等。

  总之,学制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服务农村经济。农村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整合、增设与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农村职业学校可以立足当地技术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展开教学和培训。

  第二,开发人力资源。农村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分流学生、中小学毕业生、农民等大做文章,通过教育培训,传授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及市场运作技能技巧,强力打造农村创新型人才,将人口就业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这样,不仅缓解了农村升学、就业、社会稳定的压力,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农民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就业门路,从而整体提高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效率。

  第三,培育良好民风。职业教育一旦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业增强实力,那么,冲击的不仅仅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还会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比如,农村职业学校在广大学员和农民中开展各种技能大赛、技术讲座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塑造良好民风也大有裨益。

  因地制宜,适时而为,通过“技能借贷”的方式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经济负担,构筑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职业教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催生了对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反过来,职业教育的出现与发展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纵观职业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在1820年前后进入商品时代以后,许多州县相继成立了旨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农协会,国会先后通过了《赠地学院法》、《农业实验站法》、《农业推广法》和《职业教育法》,通过法律从各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率增加了1.7倍。为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法国于1919年通过阿斯蒂埃法案,明确规定要对18岁以下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受到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在近几年,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应看到,职业教育在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职业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特别是农村相当落后,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力和张力严重不足。就我国国情来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再实施免费的职业教育,即使在农村也很难。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因地制宜,适时而动,不断创新,锐意改革。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现有职业中学或职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之上,兴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城(县)乡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向贫困生进行技能借贷,就是由政府(学校)与学生(员)签订协议,贫困生免费接受技能培训学习,就业后再偿还。这样既为贫困生掌握一技之长尽快谋业创业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也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主观条件。应该说明的是,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职业指导和德育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技能过硬,更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和价值、人生、世界观。唯有如此,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才真正得以彰显发挥。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浅析论文10-01

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的论文09-11

中等职业教育浅析论文11-29

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论文11-29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论文11-29

集群化发展职业教育的论文11-20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11-19

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11-19

浅析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的积极作用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