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探析论文

时间:2021-06-28 11:13:59 论文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探析论文

  一、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探析论文

  1.职业教育专业名称设置不够规范。

  专业名称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一种情况是某些专业在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就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而,其专业名称却不相同。这些专业没有必要单独开设,只需进行合理的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即可。第二种情况则与之相反,虽然有着相同的专业名称,但其教学内容差别却很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误选,未来的就业也会受到误导而增大难度。第三种情况则是专业名称设置模糊,只是看专业名称,并不清楚其教学目标、所针对的行业、岗位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2.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变化,总体来说,第一类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三类产业比重上升。并且,许多由农村来的学生都期望在未来能够走出农村,步入城市工作。这就使得许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大大地抑制了第一类产业相关专业的比例。然而实际情况则是,我国依旧是个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这项工作。而职业院校所输出的人才中,极少有农业相关专业。这就造成了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工作时,二、三类产业的岗位竞争压力过大,而一类专业人才匮乏。既不利于职业院校就业率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够超前。

  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向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状况来看,一些常见的普通专业人才较多,然而一些涉及到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如计算机专业人才、高级护理人才、数控自动化人才等较为缺乏,虽然职业院校中设置了一些与此相关的专业,然而却缺乏足够的超前性,一是这一类专业设置较少,满足不了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高新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较为落后,依旧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这种专业设置与教育环境之下,是无法培养出能够走在社会前沿的人才的。

  4.职业教育中某些专业规模太小。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容易受到“大众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个时期内,对于某一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那么,职业院校就会大批量地开展某个专业的教育,而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或是根本不占用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或是专业规模设置过小,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该类专业的学生也不受重视,导致了教学质量差。久而久之,对该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便不再报考该院校,这不仅造成了职业院校专业不平衡,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效益增长,对于社会人才的平衡发展也非常不利。

  5.职业教育中某些专业过于频繁替换。

  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式之下,高职院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招生、教育,学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来作为缓冲,在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衔接,才能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会出现断层,才能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职业院校中,许多专业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过渡过程中未能实现良好的衔接,一些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专业,到了高职教育中却没有开设,导致了学生无法继续接受教育。

  7.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企业的参与。

  职业教育对于其他形式来说,在培养人才方面更为直接,通常是运用更为直白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清楚的了解,要想让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就需要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而企业参与专业设置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意见,进行专业的设置,能够使专业的设置更为符合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训活动。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职业院校自主设置专业,与企业基本没有沟通交流,造成专业设置偏离企业需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优化策略

  1.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据。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结构为基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依据,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根据,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能够符合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通过对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与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之间关系的考察与总结,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业的设置应当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二是要根据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三是要设置一些专门的技术培养方面的专业。

  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不规范,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未来的毕业就业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专业设置进行严格的规范。其一,是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聘请相关教育专家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并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其二,严格约束职业院校的招生工作,避免职业院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而降低办学条件的要求;其三,对职业院校中的专业名称进行规范,使专业名称与其教育内容、所针对的岗位进行统一;其四,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保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能够有序进行。

  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顾及好一些特殊专业。

  职业教育的进行,就是为了给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人才的`培养方向取决于专业的设置。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需要一些较为特殊的专业人才,如一些岗位急需相关专业人才,一些高新技术需要新型专业人才,某些企业需要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都要依靠职业院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才能够实现。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应当充分考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一些特殊的专业也能够具备足够的规模,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4.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陈旧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超前性的人才。通常情况下来讲,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要较长的一段周期,在这个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令人难以预料,要想让学生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依旧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职业院校的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职业院校应当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洞察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从而设置具有超前性的教育专业,使其能够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5.做好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衔接工作。

  注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专业的衔接工作,不仅能够使中高职教育工作在课程的教学、技术的培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实现顺利、科学的过渡,还能够防止出现中高职教育出现专业、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重复或断层,减少了职业院校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保证了学生能够连续地接受同一专业的教育,实现学生能力的增长。做好专业衔接工作,既能够保证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招生、就业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设置针对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交流,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捷径。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中,能够使职业院校更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专业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为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工作,不仅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人才需求方面的指导,更能够方便于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培训的场所。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培养人才。

  7.建立合理的专业设置评估体系。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否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标准的体系来进行评估。职业院校应当结合社会各界、合作企业、学生等多个方面的意见,设定一个专业设置评估标准,对专业进行合理、科学、公平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快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论文11-19

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探析论文11-20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11-19

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探析论文11-20

探析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端技能论文11-20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论文11-18

高职专业设置论文04-02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探析论文11-20

计算机职业教育与IT人才培养探析论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