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1-06-28 18:59:15 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论文

  摘要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论文

  通过分析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阐述了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时代意义,并对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探究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精神教育不尽人意的原因,分别从社会、学校、传统教育理念、学生个体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指出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精神教育缺失的危害,提出了加强高职护理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一、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职业精神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比较大,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为满足就业的需要,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收入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急功近利,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缺乏理想,不愿奉献,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涉及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处理问题,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护士该怎么办等,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规范纪律,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唤起其职业兴趣。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宣传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此外,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董奇、职校学生最需锤炼职业精神[J]、教育与职业,2011(2)、

  [3]储全根,尤吾兵、论医学职业精神及其在当下医学生教育中的塑成[J]、中医教育,2014(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校内培养论文04-2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11-17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11-17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论文11-17

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11-19

高职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培养研论文11-17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论文11-17

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11-17

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