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生产、生活最前线输送人才的重任,为保证毕业生毕业时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我院机制专业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针对教学内容、课堂实施方式、实践实训方式及评价考核等进行彻底变革,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融合培养,探索和实践专业课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专业课课堂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生产、生活一线人才培养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发展近十年,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体现,也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制造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优质的高技能人才[1]。但是,在大批高职人才进入企业、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不能完美匹配的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重要的一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并明确了下一步建设的方向,质量建设、内涵建设。纲要明确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2-3]。因此,顺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人才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1职业素质标准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素质方面大框提到了两个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和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细节方面每一条又提了十几条具体要求,这里不一一展开。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规格质量是核心,而素质又是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开辟一块试验田,选一个班级开展教改模式,为保证样本具有普遍性、可推广,试验班学员采用高考随机录取组成,40人班级建制。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融于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试验班教师团队集体讨论、企业调研,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5大项职业素质指标,如图1所示,按所属性质和特点把15项分为学生自身素质、团队素质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因为指标没有量化的方法得到具体分数,所以每小项指标制定了几项至十几项可观测细化指标,这些职业素质方面的指标,需要与知识、能力融合培养,并在项目的制作完成过程中达成。
2改革措施
高中时学生接受的教育都是针对高考,应试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进入大学,尤其职业技术学院,是对其未来职业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在注重思想文化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职业素质养成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职业素质形成于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就应以职业活动为载体,模拟未来工作环境与状态,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融入课堂教学,为了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项目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学方式、教室、车间、办公室等彻底变革,以适应新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2.1教学内容项目化
为了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效融合培养,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试验班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在校三年按照知识、能力递进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制作项目,承载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如图1。依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一年级我院采用与德国合作项目手动冲压机,从培养手工制作开始,依次完成钳工、普通机床(包括普通车、铣、钻、磨等)制造加工;二年级采用我院教师自主设计的多工位机器人,以数控机床(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制造加工为主、穿插加入制造自动化控制(电子电工、液压气动、PLC等)、绘图软件、工装夹具等相关内容,经过两个实际项目制作训练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产品制造工艺流程,三年级我们侧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知道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小型项目的设计制造。通过这样的项目化改造,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任务的完成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项目制作全过程,理论知识碎片化处理,融于每个项目、子项目中,满足项目制作所需。实践项目建构为框架,知识和能力植入其中。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部件,部件又细分为零件,零件是承载知识和能力的最终单元,所以试验班的团队教师对项目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承载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把15个素质能力指标完整的、分层次递进的的融入每一个单元之中,基于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工作页,实施课堂教学。
2.2课堂有序有效有趣
课堂教学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法有序实施,任务驱动,每次课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授课教师根据项目总体设计规定的教学内容,制定每次课的任务工作页,围绕工作页安排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试验班的课堂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伙伴交流、小组讨论、总结汇报等过程完成工作任务。课堂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而是还给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及观察者的角色。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及培养素质三线并行,融合于项目制作过程中,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会学习、专注力,小组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都有汇报展示,自信、责任担当则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科学统筹时间,穿插安排旋转木马、关键词卡片等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试验班的教学内容不是满堂灌,而是满足完成任务所需,教给学生的是怎样学习,怎样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2.3教室、实训车间、办公室毗邻
试验班不仅教学内容、课堂实施与普通班不同,教室、实训车间和教师办公室的布置也是特色凸显,教室、车间和办公室毗邻、玻璃隔断设计,清晰透明,学生教师之间零距离接触,便于学生学习、实训,便于学生教师之间沟通交流,便于教师观察学生。教室车间相邻,教室固定,配备齐全学习资料,教室学理论,车间做任务,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室与办公室,既便于教师关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也便于学生找老师交流沟通问题。能力素质测评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细节,时刻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这样的布置是素质落地测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团队跨界组建,由英语、数学及机制专业教师构成,陪伴学生三年学习和生活,从入学开始所有授课教师跟踪评估学生能力素质,阶梯递进。教师团队经德国专家统一指导、系统培训形成风格一致的育人模式,素质能力经课堂活动反复磨炼,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教师团队周例会、集体备课是常态机制,更是项目开展、学生素质跟踪评价的保障。
2.4立体化的评价方式
职业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在职业行为中表现出来,标准很难界定,也很难量化测量,所以如何评价、落地可测是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评价方法和标准,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教师团队全程跟踪,在15个指标中优先选择6个进行定量评价,跟踪三年。每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至少五位以上教师参与测评,对所有教师的分数进行加权计算,用EXCELL表格绘制雷达图和柱状图,如图3所示,黄色表示学生自评,蓝色表示教评。每位学生的成绩打印后给学生一份,团队留存一份,而后针对测评结果教师和学生交流意见,查找原因,制定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初次评价自评和师评差距较大,因此第一次评价非常重要,必须与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原因,以便后续评价更好的改进。每学期完成三次这样的测评,按“评价→反馈→改进→提高→评价”闭式循环过程不断完善、不断提高[4]。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点点滴滴的渗透,润物细无声,每一个素质指标植于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环节之中,一定要把能力素质指标分年级、分层次的画出阶梯,不是所有能力同步推进,这样反而达不到培养目标。
3结论
本次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素质教育在思政等课堂完成的现状,将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同步并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专业教师参与素质培养的目的。目前试验班已毕业两届学生,多数同学就职外资企业,深得企业好评,也间接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以往高职学生的课程体系是理论课在教室,穿插进行为期几周的实训车间完成的实践课程,各行其政,理论与实践没有完美的融合,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职业素质并不是几周实践就能达成目标的。我院胡格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匡瑛.做有精神的人做职业化的事.职教通讯,2014(22):25-29.
[2]编者.让职业精神注入学生的灵魂[N].人民政协报,2014-07-23.
[3]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职教论坛,2015(36):73-75.
[4]靳敏.基于“能力测量”视角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评价的实施.科技视界,2017(12):66-67.
【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技能培养下职教论文11-29
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论文11-20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研究论文11-22
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10-24
CCU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12-05
法律逻辑对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意义论文08-11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措施论文11-28
职业技能的培训公共关系处理研究论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