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如何参加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论文
【摘要】行业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导向,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博弈的组织化和理性化,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模式
现阶段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些新兴企业行业不断涌现,新型的职业岗位随之应运而生,对人才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各行各业紧缺的人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不清,参与意识淡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接不够紧密,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形成“错位”。一方面职业院校还没有真正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特色不明显,市场认可率低,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实际企业行业的需求相差太远,运行机制不畅,这些己经成为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拟梳理出高关联度的要素,对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探寻,分析其对接的可行性和路径并进行有效衔接。
一、企校一体的对接模式
行业企业应当在政府顶层设计指导下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分工和定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吸收技术等方面与职业院校进行充分合作,这对于治理统筹规划中的问题将会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一)校企订单班的深度融合。针对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不紧密,体系不完善,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需要实现校企订单班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要通过教育内容、课程、学科、教师、机制等全要素进行融入、融通、融合,与企业行业的精准对接,企业行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从而实现校企订单班的内涵发展。在融合过程中,强调企业行业产业标准和专业建设的融合,企业行业技术力量和师资队伍的融合,产教融合机制的融合,注重把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二)现代学徒制的贯穿打通。现代学徒制倡导企业行业的'深度参与,深入指导,打通人才培养和行业应用研究。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的“师傅”在“车间”、“工段”、“企业课堂”中,共同指导学生技术技能培训,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贯通。这样,不仅为学生的专业和就业发展奠定基础,更让学生得到专业性、应用性、综合性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企校联合的供需对接。职业教育能否与区域名企进行全面合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在为企业行业输送所需人才的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具体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干将和能工巧匠是否能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来,校企是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主营业务工作或作业流程、内容、方法、项目、案例能否融到相关专业课程,校企是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基地有效运行,专业能否针对企业的工作或作业流程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发展助力。企校联合的供需对接,有利于形成互惠互赢的“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的新模式。
二、多元主体的互动模式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从立法层面保障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办学模式的全面落实。并指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单纯依靠职业教育或行业企业的思维,以多元主体为其逻辑起点,明确树立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重要地位。通过多元主体的互动模式,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主动加强彼此合作是消解职业教育跨界障碍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适配性”。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重要的因素在于产教融合程度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即职业教育是否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共建基地的实际效益,课程共建的师资配比,就业率与行业企业的关联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横向技术服务的合作等,都是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质量息息相关的评估指标。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员工培训方案,教师与企业行业人员相互交流,相互跟岗兼职,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二)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教学相长”。职业院校要引进企业行业的技能名师或者行业能手,有着丰富的参与企业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或者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的职业技能,这样能够科学准确地培养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职业院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行业一线工作,不仅能够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而且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反哺企业行业的新员工和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同频共振”。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是目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运行模式。学校主体是充分运用资源优势,促使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有序执行,为职能衔接创造条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另一种运行模式则是行业企业为主体、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建立较为明晰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持续完备的评估机制,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主体办学作用,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企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强调专业设置聚焦各自服务领域特别是与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深度对接。
(一)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现阶段,产业动力结构发生改变,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模式正在迈入新阶段;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逐渐形成。职业教育不忘育人初心,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握人才定位,创新现代培养模式,传承转化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产业新体系构建中会大有作为。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对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分工和定位,采用创新模式驱动产业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就业创业、吸收技术等方面与新产业体系形成有效对接,这对于治理统筹规划中的问题将会有所裨益。职业教育应围绕未来新型产业体系的理论构造与运行逻辑,整合资源打通渠道,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撑。既要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倒逼机制,又要主动的、自下而上的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的探索,激发职业教育自身的活力。
(二)设立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职业教育新技应用人才的定位,应实现从“产业跟随”到“产业互动”至“产业领跑”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坚持产业化导向,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和环境,设立协同创新的教育研究平台,共建新型产业学院,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需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和环境,设立协同创新的教育研究平台,形成联合育人的理念和系统培养的思维,将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学业与行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三)共同组建“全产业链式”格局。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须立足地方和区域产业的特点和产业文化的特色,聚焦产业扶贫,凝练出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采用互动模式贴合本土新产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政府、区域行业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和新技术研究机构等,共同组建“全产业链式”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格局。同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需要将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纳入课程开发,并开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项目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链、行业链、创新链连结起来,从价值链、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化,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修、扎实专业技术技能和良好职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行业企业如何参加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问题分析论文11-19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11-19
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11-19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4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04-24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1-28
客车行业营销模式论文范本04-06
关于客车行业营销模式的论文03-3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浅析论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