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界定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简析了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针对教师的应对策略,从而加快教师教育改革以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问题应对策略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即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一是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三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一、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帅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专门的领导班子和稳定的师资队伍,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规章,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保障。不少教帅培训机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均未达到教帅培训机构的条件要求,培训机构内部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水平、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等都还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未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毫无借鉴和实际意义。
2.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包括通识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知识三大类,这三大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出教师的从教能力。但由于我国在教师教育期间的课程设置体系一直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忽略了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已开课程中又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缺乏必要的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教师知识基础欠缺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还有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科目不符或兼课的现象。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不得不面临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的尴尬局面,跨学科甚至跨行业的教师普遍存在。
3.教师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
首先,不少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师不懂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现象。因为这些教师从未上过中小学讲台,从未深人中小学教育生活,既不懂中小学生心理、情感,又不懂中小学管理及其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出现了教师只顾照本宜科地大谈书本中的概念、原理和条条枢枢的现象,本本主义思想严重禁锢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理沦与教育实践被割裂,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被闲置、被冷落、被排斥,整个课堂成为教育理论的讲座课。其次,不少师范院校对学生教学实习管理不严格。不少师范院校的教育见习作是“开放式”和“放羊式”的,由学生自己联系见实习学校,自己管理自己,在数个月的见实习时间里,师范院校是撒手不管的。学生见实习结束后,只向学校交上一份由见习学校签署意见证明即可,这样,学生实习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
4.教师职业道德面临挑战
当前教师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和爱心。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不备教案,不批改作业,凭过去的一点教育教学经验糊弄人。其次,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及时地获取教改新信息,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再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对所谓的“差生”讽刺挖苦、心理施暴、体罚、变相体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与师德相悖。
二、专业化背景下针对教师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1.重构教师教育体系,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
教师教育要似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坚持连续性原则和一体化原则,为此,必须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教师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职前教育、“人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中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要求打破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吸收非师范教育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使定向型与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存。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把职前、人职与职后的教师教育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对于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2.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丰富课程设置、提高专业素养。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有师范教育之名,无师范教育之实。体现教师教育特征的课程结构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在基本方面是有共识的。首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教师专业课程观,建构起突出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在巩固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同时,要把教育科学课程列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赋予其与学科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增加教育科学课程门类,开设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课程,如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等。其次,课程建设应突出教师专业的发展性,使师范生成为一个拥有教学工作能力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机的学习者,能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的研究者。课程改革要突出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在人文、科学、教育理论选修等领域开设一定的综合课,或在学科内实现内容综合化,为师范生打造宽厚的知识基础,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使师范生形成明显的教师专业优势和社会就业竞争力。
我国现有的教师培养是以独立定向的教师教育院校为主体的,通过增加教育学科课程的门类和改善这些课程的质量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这种课程模式的发展空间不大,所增加的课时不可能满足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此,可以结合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由国家规定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基本课程、门类、学时和学分、毕业标准,由设立了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院校的各专业院系为准备当教师的学生提供一般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再由教师教育基地为其提供专门的教育学科课程,为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士学位或教育硕士学位,对于尚未设立国家教师教育基地而又承担了教师教育任务的学校而言,可以参照国家教师教育基地的模式改革课程模式,并创造条件向国家教师教育基地模式过渡。
3.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实现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
当前,如何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已成为教育改革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出现了一些可借鉴的学科教育+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如在本科阶段实行“3+1”模式或‘`4+1”的本科与教育硕士连续的培养模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式,无论是在教师培养的哪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要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那些仅仅依靠某些脱离具体教育内容、学生和课程情景的教学(技能)是难以奏效的,要设法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应延长教育实践时间,至少10周,安排教学观摩、见习、实习、教育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使它们贯穿在三年或四年的教育过程中。同时引人案例教学法,提高教育实践课的综合教育效果,从而突出课程构成与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特征,使师范生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习,尽快提高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水平。
4.加强教师道德规范和专业理想的教育,提高综合素养。
专业化教师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具有为教师工作奋斗终身的专业理想。作为专业化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等教学的认知和技术侧面固然重要,但是与学生以及在学生之间建了感情纽带,为同情、宽容和对公共利益的关心与投人奠定基础等所谓教学的社会、道德、情感侧面被认为更具基础性。专业化教师必须超越自己执教的课堂和学校,必须对自己工作的道德和社会目的或使命及所持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不仅如此,专业化教师对自己的终身专业发展负责的思想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至少包含两面含义:一是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二是坚持不断地学会教学,教师的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必须是自主的。因此,教师教育要培养学生自觉地遵守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学困生问题及其教育策略08-18
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30
浅析幼儿教育发展问题论文02-09
浅析小学教育培养的重点问题小学教育论文01-27
关于教师教育机制浅析论文01-01
语文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03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