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论文
论文摘要: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由精英层面走向大众层面的观点入手,阐述了树立四个方面的市场化就业观,探讨了构“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格局的市场化就业方法对学校应做的工作提出了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学校工作
一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这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程度的象征,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几乎每所大学都把自己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自己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相应提高学校的办学品牌。作为高等学校,不仅要能把学生招进来、培养成才,而且还要能送得出去,使他们能顺利就业。
如何通过社会、学校的双向互动,合理调配人才资源,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同时通过就业情况的反馈,促使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功地走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呢?本文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树立全新的市场化就业观
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时期,并且将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我们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英、德、日等国用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之路。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就业大众化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由精英层面走向大众层面。这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事情,也将是我们必须正面应对的一个必然趋势。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是社会进步和全民索质提高的标志之一。接受大学教育的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普通成员。然而,这种转变刚刚开始,使得已经不是“骄子”的大学生还摆脱不了身上的“骄气”。
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而又迅速地完成天之骄子向一个普通成员的转变,并避免这种转变时暴露出来的明显幼稚和天真,树立起全新的“市场化就业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要树立随行就市的就业观。学校应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市场化的教育,并在他们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要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为有学分的限定选修课,使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正确地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这就要求学校务必以学生为本,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使学生的期望值逐步趋于理性,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让他们走出“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公司不去,非外企不去”的就业误区,审时度势,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切实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从而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务必使大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精英”,更多的是需要那些发奋自强的拥有实际技能的就业者。
2.树立市场化就业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高等学校的扩招将继续进行,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将继续增加,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和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将在同一个起点上争取就业岗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化就业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残酷性,就业市场也完全遵循这一市场规则。而在就业竞争中赢得招聘单位青睐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所谓“树立市场化就业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胜任工作的强壮体魄,更加上诚实守信。具有上述素质的人才,也就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赢得就业竞争的优势。
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要通过就业教育,使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一个单位“从一而终”。“跳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良臣择主而依,良禽择木而栖”!当今社会鼓励人才流动,对一个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必须要有先苦后甜的思想准备。一般情况下,对所追求的目标不要企求一步到位,可以先找一个符合自己当前情况的就业岗位开始人生的征途,端一阵子土饭碗。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同时继续寻找下一个更能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个性的就业岗位,以获取金饭碗。如果一出校门就把目标定得过高,非什么单位不去,非多少薪金不干,往往会失去最佳就业选择和时机。
当然,合理的“工薪期望值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毕业生自己把自己对工薪期望值的要求提得太高,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可能失去就业机会。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当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获得一个就业岗位本来就十分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岗位就更难。因此,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就业的机遇,先就业,后择业,再图更好的发展。
4.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要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闯市场的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们自主创业。须知自己创业当老板比之给他人打工(包括国有、集体和所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更合算。一是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自主创业,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二是自主创业光荣,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三是更能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和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毫无拘束地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二、积极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当务之急。所谓就业市场化,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诚然,大学生就业单靠教育系统是无法承担的,必须要形成全社会参与、多方合作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学校而言,除了加强就业教育和改进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外,借鉴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化是最佳选择。一是打造精品——培养既“金玉其外”又“金玉其内”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就业竞争的实力; 二是制造广告效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毕业生的信息材料晓示天下;三是运用“营销”理念指导就业——为毕业生搭建可靠的就业平台。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在具体的操作上。学校要面向就业市场,根据学校以往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情况,择优建立以若干个地区为龙头的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地区,确立以若干个行业系统为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行业,建立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为基础,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且效果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并确定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以“大基地”带动“大市场”,以“大市场”促进“大就业”的战略,构建“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的格局。为此,学校可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会”,聘请能接收毕业生就业的“大户”为成员单位,构建成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本框架;建立若干家相对固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还可与若干家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使这些单位每年都能够接收学校的大多数毕业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主导地位,引导毕业生适时就业。一是每年举办大规模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进行招聘;二是每年利用节假日不断地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多样方式的招聘活动;
三是组织毕业生到就业大户参加现场就业招聘,让毕业生到拟就业单位现场选择就业岗位,变“等待用人单位的挑选”为“主动上门,自我推销”。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香港理工大学就业市场化的运作,有许多可取之处。香港高校的课程设计基本以市场为导向,每个系都邀请行业最知名人士参与设计课程内容;特别是香港理工大学非常重视用人单位的意见,每年都向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课程、教育方式和学生能力的意见,并迅速根据这些调查意见做出修正;他们还设有毕业生的培育计划,由学校出资,或者由企业出资,派出毕业生到工厂去实习,这个计划已使3600多名学生得到职业培训;此外,在学校有专人教导学生如何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如何服务于社会和公司,教他们怎么写信来求职,怎么掌握面试技巧等等。因此,虽然2004年香港的就业情况很严峻,但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当年没有找到工作也只有2.5%。
三、学校需开展的工作
学生毕业并不意味着学生和学校关系的终结,而是和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反馈机制,更好地推动学校改进教学和育人工作。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学校要做好许多方面的工作。
1.要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方便快捷的服务,并及时收回反馈“信息”,改进学校自己的工作。
2.学校要把就业率与学校的招生和品牌联系在一起,并拨出一定量的投资用于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的“中介”和“服务”作用,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能从中受益。
3.在校内建立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充分调动院系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就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设立就业率特别奖,对在就业工作中没有出现工作事故且一次就业率达到100%的院、系给予表彰奖励。
4.要开展人性化的就业指导,按市场需求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积极的人性化就业指导,主要是要主动按照毕业生就业的阶段特点和需求展开相关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就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每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无非是“参加就业、国内深造、出国留学”等三个方面,要区分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和需要,逐个服务,分类辅导,帮助学生达成其就业志愿。二是要坚持开展生动活泼的就业咨询服务活动和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将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和具体学生的个案问题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从而形成人性化的就业辅导体系。
5、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按市场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并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二是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增强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广泛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有合同协议书的实习基地,聘请基地业务强的有关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使学生能在基地增强实践能力,被用人单位所看重;四是选择适当专业,开辟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路子,实现学校毕业生“适销对路、供不应求”。
6.广辟就业渠道,除建设就业“大基地”、开好“招聘会”等外,还可以:
(1)实施“上门择业”服务,由有关领导带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到拟就业单位去选择就业岗位(昆明理工大学国资学院领导带领该学院资源勘测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工程、采矿工程、矿物Jjn-v-v程等五个专业的2004届36名毕业生到云南锡业公司所在地云南省个旧市参加云锡公司开设人才招聘洽谈会,让毕业生们对涉及就业的工作环境、待遇、工作条件和福利等作了实地考察,当即有5名学生与该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还有多名学生表达了就业的意向);
(2)与建设就业“大基地”相结合,实行订单教育,建立预期制度,为大学毕业生早定婆家;
(3)做好人才的临时性就业服务工作,对于一些暂时找不到婆家的毕业生,千方百计帮助其联系社会就业“中介”机构,实行先行临时就业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理想的就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