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对高职教育的思考,启发高职语文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质量与特色成为办学的中心。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由于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高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基于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而开发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考;工作过程;语文;课程设计
7月末,教育部组织了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学习收获很多,尤其是在听了姜大源教授的讲座之后,感触颇深,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高职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程,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以质量与特色为主旋律,但质量与特色仍是目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育直到目前仍处在困惑的探索之中,它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中心,又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首先它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很多教育家、教育者已经对我们高职培养的人才做了定位,但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才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2004年,国务院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且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
所以,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我们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工作者,训练学生从事将来需要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和技巧。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与中职教育的最大区别应是它的高等教育属性。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尽可能的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更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培养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
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显现,这也对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高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是关键所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如何协调两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姜教授提出了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的关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开发学习情境,形成由做中学做中教的学做一体化教学。而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是由调研分析开始的,以岗位要求、职业素质开设设计课程。先是企业调研再到职业能力分析,最后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培养的是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和具备职业资格的高素技能型人才。
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指导方案》中,根据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提出了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求,即要求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代之以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设想
基于以上的学习—思考—认识,我对高职语文课程做了这样的设想。作为公共基础课,既要为专业课服务,也要突出它的基础实用性。本学科应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从两大主题、四个方面设计教学内容。两大主题是:一、职业汉语素养;二、人文素养。其中包括的四个方面是:1、补充语文基础知识(字词的运用和语法)。针对不同专业掌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要求,补充不同不等的基础知识,为应用文写作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2、注重口语表达,增加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和普通话的训练。3、听取信息、欣赏词文,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为从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通过方法过程训练,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读书、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联想、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服从岗位能力培养需要和专业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学方法也要符合现代学生心理,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记忆,比如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等。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情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活动为载体设计了四个情境:第一情境是接待来宾,以口语表达为主,通过谈话[普通话练习]、介绍、演讲、解说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情境是工作会议,以听力记忆为主,通过广播、新闻、报告、课程、讲座等形式获得信息并记录,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收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及速记速写的能力;第三情境是会展服务,以读文欣赏为主,通过学习欣赏诗、词、名家作品让学生了解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情境是社会调研,以写作训练为主,综合以上三个情境的学习实践,就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调查研究,用正确的字、词、句、文形成报告进行汇报。通过过程的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只是我通过学习“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初步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语文课程的改革,设计出不同专业真正所需的课程方案。
通过这种改革的学习体验,我们年轻教师会积极努力的在改革中发挥作用,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并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会一直思考并探索下去,希望不再是在困惑中摸索,而是在探索中前进。
参考文献
【1】 2000年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考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
【2】 2004年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职教论坛
【3】 2005年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搜狐教育
【4】 2007年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清华大学出版社
【5】 2008年 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腾讯教育
【由对高职教育的思考,启发高职语文课程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高职语文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教育论文01-0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08-06
浅议高职语文教育论文01-11
高职教育论文07-18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01-13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1-09
高职实践课课程设计研究论文04-16
创业教育下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建设论文08-06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