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论文

时间:2021-07-03 14:21:23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论文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为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旧的教学体系,新课程中加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之路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影响。

浅谈语文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论文

  一、以培养品质为导向,在课堂上陶冶情操

  个性品质是贯穿在人的全部活动中,反映在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上的。而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要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支配。新课程旨在以课文为载体,在陶冶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1.语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提供了极好的凭借

  语文课本中充满了培养学生品质的丰富营养。如:《沁园春长沙》,让学生领悟到要有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人生理想。《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让学生领会到像屈原一样:即使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节操,而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此外,像《劝学》中锲而不舍、学不以已的拼搏精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取之不尽的源泉。

  2.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启发

  语文教材中无论古今中外,表现创新精神的内容也有不少。如:《动物游戏之谜》,另外,一些科普文章,如:《飞向太空的航程》、《宇宙的未来》等更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积极创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这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心田里播下创造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上课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丰富想象。

  3.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务实的精神

  务实是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实际指导作用,也是许多中学生有待认识和加强的地方。如:在讲读《劝学》时,要抓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白凡事要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4.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情绪

  养成乐观﹑豁达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迎接生活的挑战。如:《定风波》,记叙苏轼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通过这些简朴的描述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苏轼始终坚信有美好的未来,正是这种对未来的乐观精神,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这一点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二、以体验情感为导向,在阅读中提高素养

  1.在课堂阅读中加强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中要求“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考试标准中也要求阅读材料要选择难易适度的文章,可见,阅读能力所要考察的并非一味拔高学生去理解艰深晦涩的文字,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搜集文章中的有关信息,体会文章大意,鉴赏文章中的警句和美文,对文章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有创造性的理解。阅读一篇文章,也就是一次情感的体验,而不是一味用划分段落,分析结构肢解阅读的整体美感。在课堂阅读中,可尽量保持文章的整体性,让学生全面感知。从总体上把握,对于个别意味深长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语境体会它们的含义。

  课文以阅读为媒体接通了学生的情感渠道,从而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在激动的情绪中,与独特的感性形式和普遍的理性形式相结合,并渗透其中。如: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在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大堰河这种不是母子胜似母子情深时,也要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以此产生情感共鸣,将课文中的情感移植到学生身上,焕发新的活力。

  2.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

  在课外阅读中,教材中也推荐了不少课外阅读书目,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等,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对青少年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课外书,可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宽知识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从书籍中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认识世界,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要积极倡导阅读中“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角色体验,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推己及人。将学生从阅读中的“局外人”变成“文中人”,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积极思考,自主质疑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感悟生活为导向,在写作中诠释自我

  写作的目的.,作文教学的根本功能就在于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学生将客观对象或自我情感转化为写作内容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自己的观点来观察、认知、分析、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想象及精神现象的过程。

  新课改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提倡每一位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想法。作文相对于其它的主观题,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板块。作文写作不仅要求文章的通顺流畅,条理清晰,更重要的是从中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渗透着生活的态度。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自主思考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细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灵感的源泉,关键就是在于你如何去发现。

  在日常写作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调动丰富的感情因素,走进普通人的情感,展示平凡人的生活,引发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挖掘被日常生活遗忘的角落,寻觅心灵深处那份容易被忽略的感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不仅看不见好的素材,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在新课程评价体系中,虽多采用半命题和话题作文的形式,体裁和内容都比较宽泛,但都重在从学生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考察学生感悟生活,诠释自我精神世界的能力。

  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成人与成材缺一不可。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建构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完美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语文除了工具性之外,它的固有属性——人文性也使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同其思想内容一起存在的。在语文教学中必将有思想的洗礼。语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提供丰富的心灵财富,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浅谈语文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论文11-2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01-0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03-30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07-06

浅谈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开放性课堂的构建论文01-11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中职语文教学的论文07-22

浅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07-12

“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论文04-23

浅谈科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