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1-07-04 18:49:47 论文 我要投稿

营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重视情感交流、创设互动平台、渗透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阐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意识沟通、平等尊重的重要性。

营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沟通 尊重 人文 情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点,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补偿学生智力活动,并能产生持久性的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涌发之时,人的情绪特别兴奋,思维特别活跃,自然起悟的作用也就特别显著。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交流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的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意识的沟通,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1.重视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平台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体,这种结合的实质就是交流。现代义务教育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协作发展、合作解惑的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交流是教与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当今新课程的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协作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就课堂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奔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流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2.创设平等讲台,呈现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就是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流,离开了交流,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意识,强调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强调教师努力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于教材、融入课堂,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允许学生答不完整的再补充,允许学生没想好的再想,允许学生不清楚的再问,允许教师自己犯错的接受批评。从而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使其以最佳主体精神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应该是让学生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曾这样说过。确实,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能“乐学”,有主动求知的精神;善“思维”,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交流”,善于合作、讨论、争辩和评价。我们坚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流的基本意识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即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模式的渠道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正是课堂最显眼的标志;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3.渗透人文关怀,教师为明智的沟通者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和学习,因而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往往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人格形成。没有哪个老师不知道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尊重学生,要与学生沟通,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有效的。

  现在大多老师有两种心态:累死了和气死了。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因为现在的孩子特别“不听话”,还爱顶嘴。许多老师特别困惑:我们小时候,老师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很好哄,现在的孩子说什么他都不信。我们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很容易理会故事的含义,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能理解,我们希望他们在意的他们一点都没有在意。其实这也正是现在孩子顶嘴的原因。毕竟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所有人的思维都是同一个角度,而今天的学生却是从多个角度。小时候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曾感动于愚公的坚定不移,愿意学习他那种精神;现在的孩子不这样想:愚公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不绕山走;为什么不凿一条隧道;为什么不搬家……多样思维及观念上的差异造成我们与学生之间越来越多的分歧,教育其实应该立足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现在有些老师“风向不明,但是干劲特别大”,师生间普遍存在着“沟而不通”的现象:

  (1)苦口婆心的劝告没有多大的效果:

  学生:学习真烦,一上课就犯困,一拿起书就打瞌睡。

  老师:一个学生不认真读书会有前途吗?你父母为了你读书含辛茹苦地挣钱,你不为自己前途着想也要为父母想想呀。再说,你不读书你能做什么呢?你这种家庭的人只能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行为:

  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发呆,讲悄悄话,看课外书)

  老师一:我看你是什么都懂了,你可以不用来上课了。

  师生之间不能用尖酸的语言,这种话语会激起怨恨心理或报复性的幻想。

  老师二:现在是上课时间,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要讲话的请到外面去讲。

  教师可以诚恳而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措辞要讲究。

  (3)“恨铁不成钢”而指责学生:

  学生:(没按要求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

  老师:我说过多少次要按要求完成作业,不做作业能有好成绩?不做作业上什么学?当什么学生?

  指责性的“爱心”会产生隔阂和消极的情绪。

  (4)无意的讽刺、挖苦和嘲笑:

  学生:她经常骂我,像我妈,还有向老师告我状,我才打她。

  老师:原来你也有自尊啊!你还很能干嘛,还会打女生。

  当我们无法与学生交流沟通时,就好像手中的百元钞票,难以乘坐上一辆公共汽车。这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心态,调整沟通的方法;其实老师应该有不易生气的品质,学生肯定是有缺点的,肯定会犯错误的,我们要接受的是原生态的学生。有些缺点是一辈子都改不掉的,而我们的教育希望把孩子所有的缺点都改掉,成为完美的人,所以我们就会以一个完美的模子来要求我们自己的学生,结果就矛盾越来越多。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童年是一个文明人一生中唯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子间作出选择的时期……”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而面对越来越早熟的面孔,我们可能也会像荷兰首相夫人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孩子都像受过军事化训练的士兵,一点都不像孩子。”难道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的最高境界吗?老师为什么生气?因为标志高。为什么累?因为很多付出是不必要的。教育需要教师随身携带心理硬币,这些心理硬币:是关怀而非冷漠,是理解而非说教,是尊重而非霸道!简言之,教育需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会带来良好的心态。教育呼唤能俯下身子、蹲下身体用三只耳朵倾听学生、与学生沟通的老师,孩子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教与学的交流沟通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把握和主动创设,教师是教与学过程的创设者和维护者。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志文《合理把握数学课课堂教学氛围》中华教育论文萃选(4)

  [2]黄宗耀《台湾教师教学叙事三则》厦门教育2008第一期

【营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论文07-05

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10-10

师生互动的教学设计10-26

初中地理师生互动教学思考的研究论文07-19

器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论文01-20

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论文07-07

师生互动教学说课稿07-29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02-12

浅析师生有效互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