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通用6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标准改革也更加深入人心,而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从而使教育进入了“3.0时代”。所谓核心素养,即是全面发展的代名词,综合素养的培养包含对学生情感、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学生不需要带任何思考,只需要将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记在脑中就可以。这种被动的传授知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主能力,教师为追求上课效率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学习效率也有所影响。大多数时间,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师的知识,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导致其没有真正吸收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形成肌肉记忆,这样的方法不但没有探究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不小的隐患。同时,奋斗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已经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活化
由于当前高中化学所使用的教学课本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的帮助。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对于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当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要求,相关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和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培养措施
(一)激趣导入,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感受化学学科带来的魅力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生涯里,不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对科目的兴趣学习。只有有兴趣,才能学习好,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教师在化学课堂的开始,就要用引人入胜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即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学习《铝金属材料》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自行收集身边生活中的铝制品,并且思考铝制品还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大胆地想象,也可以拍照收集。学生的收集品可以在课堂中相互展示出来,而教师可以将神舟载人航天系列飞船的图片用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铝制品用途的广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二)探究实验,延伸学生的认知角度,体验化学学科的创新意识
化学科目相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实操性,通过化学实验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精心编排课堂内容,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并且将相关化学实验引入到课堂上来,使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讨论学习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相关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和逻辑严谨性,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检验,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的,这也造成了很多教师以分数为根本,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说过要因材施教,这一理念执行到今天却被人们忽视。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理念,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重新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为其投入到化学课堂建设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也是一次不小的提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持续关注,为其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完成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传授,体现公平教育。
三、结语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机会,也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一次机会。因此作为所有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推进学生的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栓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2]伍敏.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5(13).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2
【摘要】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做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应对高考学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学习工作。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由社会、公民、国家三个方面组成。因而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上面一方面需要培养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与当下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1.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理念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与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包含有受教者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关化学的观念、概念、方法以及原理等等,同时受教者的品性和中心技能也含有相关的学科特质。需要引导学生在化学信息、化学思维、化学学科、跨学科综合创新等方面的素养培养、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整合能力。所谓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的是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做到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现阶段的教育学习主要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基础实操没有相关培养,对于学生的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给予一定的放松式教学,学生只能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相关学习,成绩测验也只有片面的知识点理论等。过分依赖老师的相关教学,而少有自身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意识。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此能力是指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化学信息意识,利用化学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能力。当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学生要会正确使用相关网络通信工具存储、传递、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学会如何使用相关的应用信息能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寻找相关学习资料,获取相关信息文件。获取、识别化学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能力。现阶段的教育情况检测主要还是依靠卷面分数来看,当下的高考相关化学题目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新型的题目需要学生有相关的分析、处理以及总和信息条件的能力。在化学信息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守法,形成信息伦理。在化学信息交流合作中,学生要学会如何逐步筛选、整合、生成、应用相关化学基础信息,同时以相关化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相关化学题目,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加工信息、评价信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思想。在整体的教学培养中,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要自主学习吸取有利相关信息、排除不良信息。
2.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化学基础技能以及基本知识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推演到学习相关的化学理念、概念等等,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基本规律,有自主的化学学科学习思想,同时能够实操进行相关化学实验。化学思想。何为化学思想?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与之相关的思想意识,有对化学特征、价值、本质的相关认识。如守恒思想(质量、能量、原子、电荷守恒);对立统一思想(微观和宏观、量变和质变、定性和定量);控制变量思想;一般与特殊、归纳与演绎思想;验证探究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以致用思想等等。化学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高度综合地将多种方法运用于化学研究中,如把物理、生物及数学等方法移植于化学方法之中并加以融合。于此同时,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要踊跃吸收整体论的相关思想,有新的学习开年,构建化学相关的新理论、新概念,以此促进当下化学的进步。
2.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动手能力。现阶段的教育只着重于相关知识的摄入,老师往往将很多的动手实践都改换成只有知识的输入学习,学生没有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很好施展,有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动手才能学习到,而学生并没有动手实操导致知识点的学习不完全。因而需要加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增加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得到解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猜想、提问和设计以及实验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的探究能力。
2.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学习不能只靠老师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在整体的教学当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方面的相关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在工作中能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竞争与创新能力。有竞争就会有新的思想产生,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常见,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竞争,让学生快速、独立、正确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陈出新。合作互助能力、团队精神。当下社会的发展十分需要人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古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个人的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团结协作,在学生的相关教育培养当中就需要培养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团队协作的能力看作一项重点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要开展相关的团队合作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相关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结语
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是根据当前社会现状和文化教育特点提出的,同时还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反映。以整体来看“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其主要中心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得的,是可以塑造、培养、维持的。
参考文献:
[1]黄成梅.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
[2]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6).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3
摘要:
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化学情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想要更加高效地开展化学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则需要把核心素养渗透到化学实验课中,力求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启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实验课是高中化学的重中之重,可利用其操作性强与探究性强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课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精准性还要注重趣味性与逻辑性,以及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进行有效教学。
一、把握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化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大核心素养层层递进,每一点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在把握、领会的基础上将其充分体现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碳元素的单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东西,如金刚石、石墨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在形态,仅从外在形态来看这些东西并没什么联系,但是它们却含有相同的元素——碳元素,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找出它们晶体结构的不同并预测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相互转化及其化学性质。
学生应当学会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化学问题,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成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为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树立崇尚真理的理想追求,掌握认识化学与社会、人类、自然息息相关联系的思维方法。
二、挖掘教学资源培养问题导向的研究意识。
教材是经过多方教育工作者精心编写的一手教学材料,也是最佳教学资源。然而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很多学生早已习惯照搬课本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探索的能力,不愿去花时间思考实验中的现象和反应原理,只是单纯地为了实验而实验。一些教师习惯了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动态实验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用眼睛和笔记学习实验过程,而不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即使知道反应原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毕竟多媒体展示的实验过程是理想的按照顺序发生的,学生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操作能力是非常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特别对于化学这种探究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对于课本中出现的活动探究部分,提倡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在导入原电池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他们知道铁比铜要活泼,将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稀硫酸溶液中,铁片表面会冒出气泡,铜片表面无现象,但是当用一根导线连接铁片与铜片时,会发现铜片表面冒出大量气泡,而铁片表面几乎没有气泡。这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就自然过渡到了原电池的学习,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系列探究实验,就可顺利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于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
三、指导学生改进复杂和有“危害”的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有一些是带有复杂性与危险性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外,更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仔细研读课本实验内容以及相关材料,在环保简约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实验设备与试剂的调整、试剂用量的改变、针对实验中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为提高有效性的.操作。
在学生亲身参与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会在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掉,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例如,在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中,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二氧化氮的生成,可以将试管换成注射器。这样可在注射器中观察到一系列反应现象,首先有无色气体生成,然后抽拉活塞,当氧气吸入到针管中,可以观察到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有二氧化氮生成,最后可以借助注射器将二氧化氮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四、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的拓展。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为教育界带来的根本性变革与巨大的便捷,从整体来看可以说是瑕不掩瑜,怎样使用这把“双刃剑”发挥出它的最佳效能取决于使用者。如今信息技术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而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教育领域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应用核心,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高中化学教学在如此背景下更要与时俱进,结合化学本身的特点辅以信息技术,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能够根据要求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绘制实验仪器图等。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如有些学校无法提供完备的实验器材,教师缺乏操作经验,有些时候学生不能亲自操作。这时候便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实验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将它们运用到课件中,在课上展示给学生观看,边播放边讲解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更是实验本身复杂难操作或者是危险性高的原因,一些实验不宜由学生亲自操作。例如,在进行铝热反应时,实验过程中引燃镁条时会有大量火花四溅,铝热反应产生的高温会融化生成的铁,变成炙热的铁水,稍不注意会对实验者造成伤害。即使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操作,但由于操作时受地点限制,不能保证全班每个学生都能仔细观察到实验现象和一些细节。这时候便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找到相关的视频边播放边讲解,给学生标注出重难点,然后再由教师操作一遍流程,这样可以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感受声音以及图像,能够更加直观地领会所学知识,全面调动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正是其身心发展特殊的阶段,因此更需要用核心素养来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亚武,高新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00-2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2):3-7.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4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素养提出挑战。迎刃教育时代难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剖析化学学科本质,立足于课堂教学,可采用聚焦核心知识、建构思想观念、注重宏微结合、引导实验探究、启发科学思维等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聚焦核心知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是化学教学评价的“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化学学科应有的贡献。化学学科知识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和外围知识,核心知识就是指那些在整个知识系统、学科结构中处于轴心地位,对周边知识领域起着统摄、关联作用,发挥结点功能的课程内容。化学核心知识犹如植物的“根系”和“经脉”,具有内核性、统摄性和生长性。加强化学核心知识教学,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硫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从知识主线上看,它位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知识链的节点上;从化学性质上看,它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等特性;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上看,它与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及防护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素材;从它所处的课程模块上看,它属于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看,它几乎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涵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关“二氧化硫”知识应当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来组织教学,而“三氧化硫”则属于一般性的次要知识。教学中可通过物质分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和宏微结合等,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还原性与漂白性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建构,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建构思想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以及绿色化学观念等,多个条目均与化学学科思想或学科观念相关联。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集合体,例如物质变化思想、质量守恒思想以及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等。而化学学科观念是个体对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研究过程以及化学学科价值的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具体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例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化学价值观等。长期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的区别模糊不清,事实上它们是化学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做出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共同体在头脑中构建的学科观念等同于学科思想,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达成与学科思想相一致的观念。所以,笔者以为在化学教学中不必刻意地区分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重要的是要通过无痕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领悟与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氨”属于必修模块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喷泉实验”是学生学习氨的溶解性和“氨与水反应”的重要实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喷泉实验的原理上,而将氨与水的“可逆反应”简单告知。笔者认为,喷泉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实验现象的证据推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虽然必修模块中没有出现“化学平衡”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应对平衡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相反,因为只有部分学生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就更应该在必修模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平衡思想,以满足国家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此,可在喷泉实验之后提出3个问题:
(1)通过喷泉实验,了解到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2)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
(3)氨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和微粒观,并建议再补充一个实验:用吸管在喷泉实验的圆底烧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上套一个气球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冷却后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此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化学必修课程学习中也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注重宏微结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宏观辨识要求,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微观探析要求,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符号表征要求,了解化学符号的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有专家指出,化学学习存在三种水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把“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置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条目之下,一方面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层级要求(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化学符号表征有所了解,能从基本的化学符号表征中解读出它们的宏观意蕴和微观意蕴。
例如,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要求学生从“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入手,推断出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能从乙烯与溴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和理解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推测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教学中注重了宏微结合,化学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而是赋予了“灵魂”的宏微结合的载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四、引导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相关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问题解决,明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信息加工并获得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所以说实验探究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又是综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启发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
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表述为证据推理,上述“苯酚的酸性”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苯酚的分子结构做出猜想,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苯酚具有酸性的结论,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基于证据推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则教学案例。
模型建构源自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而模型认知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它是在已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化学事实进行近似、形象和整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方式。化学教学中借助于模型认知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复杂联系或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例如,“原电池”教学时就可以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很好地体现出来。首先组织学生实验,通过铜丝与锌粒在稀硫酸中接触,铜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发猜想“锌失去的电子转移到铜上去了”.果真如此吗?学生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原电池”的概念。猜想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过程。然而,这一装置具有普遍意义吗?将铜片换成石墨、稀硫酸换成乙醇试试?在此基础上建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模型,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如何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就需要借助模型认知,学生尝试从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做出判断。借助于模型认知,不管遇到怎样陌生的情景,只要将复杂的反应、陌生的装置与模型中的要素一一对应,就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2]龙宝新.走进核心知识的教学:高效课堂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24.
[3][4][5]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6-83.
[6][7]吴俊明.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J].化学教学,2015(7):3-9.
[8]徐宾.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与有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4):16-18.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新课改教学规范的深入渗透,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显著提高了整体的高中教学质量。但站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看化学教学,其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就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提出用五个维度来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五个维度的素养以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为基础,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三个维度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与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从实践层面鼓励学生创新;而“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对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做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素养综合了化学知识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一套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由此便构建完成。
二、新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在改革后提出了化学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该素养的实质,就是在化学学科中展现出科学素养。只有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使学生掌握与了解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诸多学校都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这致使教师将化学考点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而未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引起足够重视。针对此情况,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地位。首先,教师应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树立起来,在全面掌握学生的求知需求、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价值观予以引导,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出来;其次,教师应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将学科本质探寻出来,使学生知晓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成长与生活有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取得高分;最后,教师还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氛围,引导学生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掌握化学知识要点。
(二)注重知识整合,强化化学推理
知识的整合应是渗透多项思维的知识重构过程,包括深度思考、证据推理以及想象、联想等,而并不只是简单地进行归纳总结。对知识的加工和整合力度,最能够体现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比如:在教学“碱金属元素”相关知识时,学生能够自主地将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来,并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性、递变性以及差异性进行分析,通过把握碱金属原子电子层结构及其特点,并根据电子层结构将碱金属元素钠、钾和其化合物的性质给推断出来,整个过程教师要做的便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其有效点拨,让他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予以领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碱金属元素的递变性和差异性,教师可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即将神舟飞船升空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向他们介绍锂为火箭的主要燃料,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要钠、钾等物质作为燃料,而要用锂?如此一来,不但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增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知识整合进一步开展。
以“乙烯的加成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乙烯可让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为着手点,将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推断出来。之后,引导学生根据乙烯和溴的分子结构对反应原理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时可用球棍模型来展示化学键变化的过程,借以将乙烯和溴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出来。然后还要指导学生对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产物做出推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宏微结合多加关注,可让化学方程式成为有“灵魂”的宏微结合载体,而不再是冰冷难以理解的符号,如此的学习体验是有意义的建构活动,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三)化学实验教学,树立探究意识
针对教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化学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比如: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把学生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与反应速率间的影响关系展开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向学生提问:“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中,FeCl3MnO2各有什么作用?”而学生经过实验操作会认识到两者都是催化剂,催化剂的加入可将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不同,其产生的催化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要点,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也可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出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结合生活情境,加强社会责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使我们的生产工艺愈加完善。化学核心素养提倡从现实的生产活动中获得原材料,这充分将应用价值的导向功能体现了出来,不仅让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要求,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充分感受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比如:鉴于氨气的主要特点是容易液化,所以我们便用液态氨制冷;生活中,经常可见到生锈的铁钉,而红棕色的锈迹部分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铁,我们可以通过氧化铁的物理性质,将其制成红棕色的颜料进而实现再利用;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多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比如:之所以铝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变深,原因在于铝置换了水中铁盐,铁的出现让铝锅颜色加深;当烧水壶用了一段时间后会有水垢出现,是由于水中含有碳酸氢钙,其在经过高温灼烧中会被分解,进而形成碳酸钙,在内壁上附着。作为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6
摘要: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帮助高中生快速成长,提升综合实力。本文先阐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断变化,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它对学生的发展有明确的指向,即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与品格,来适应社会发展。核心素养指向过程,而非结果,它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它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结合生活实践来塑造,通过树立价值观来维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化学核心素养是解决化学问题时所需要的重要素养,它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体现学生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化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作为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利用所掌握的化学规律去探索新物质,给科技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包括5个部分: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以及化学反应。比如说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从宏观角度,实验现象是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瓶口出现白雾。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这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氢气的H—H断裂成氢原子,氯气的Cl—Cl断裂成氯原子,结合形成新的H—Cl。化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世界。变化观念比如:化学反应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并伴随能量变化。但是,反应前后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中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运用平衡思想去理解化学反应是必备技能。证据推理表现在实验方面,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据来验证假设。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模型上,新证据的收集可以建立新模型,来完善已有的模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最后将复杂模型提炼成精简模型,构建知识体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指化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规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学习激情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化学兼顾文理科的特征,有一定难度。学生认为化学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公式、定理和方程式,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攻克困难,问题堆积越久,化学越难学,最终对化学失去兴趣。高中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习就是走过场,浪费光阴和青春。高中生正是爱玩的年纪,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很少,又没有奋斗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缺少创新思维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禁锢了思想的活跃性,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天学习任务非常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走,学习效率不高,都是机械记忆,并没有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创新意识,不会利用所学知识,思考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中存在思维定式,很难消除定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学校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负责传授知识,重点讲解书本的知识点,很少联系生活实际,抽象知识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虽然短期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最终很容易遗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审美疲劳,教学效果不佳。
(四)抽象思维薄弱
化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需要利用抽象思维去认识微观世界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宏观世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肉眼去分辨宏观世界,不能将微观世界抽象成具体的知识框架。抽象思维的薄弱使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其内在本质,失去了学习化学最关键的技能。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一)用化学史教育,引发学习激情
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家的科研历程,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历史情境,感受化学发展的每个环节。化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曲折而又丰富多彩,从猜测到实践,最后得到结论,这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化学史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去体验科学精神,在心灵上得到启发,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设置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氯气时,通过科学史话,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程。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是我们学习氯气时,更好地把握氯气性质的一个切入点,在感受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氯气的理解,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激情。
(二)利用科学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量多,为了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性质,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物质的性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会大大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兴趣,纸上谈兵容易,亲自动手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实验包括实验用品、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每个环节都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先让学生设计实验,利用现象和结论推导性质。学生亲手编织彩色花朵,将其放在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它是否褪色,最终得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会产生新的想法,激发创新能力,设计更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
(三)采取合理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最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占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自觉性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学习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翻转课堂也适用于这样水平的学生。教学中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金属钠的性质,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出性质。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果是实验,可以让学生做探究实验,亲自发现真理;如果是概念和原理,老师可以例举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教师例举燃烧反应、爆炸,可以让学生们马上明白其概念。教师要学会根据实际教学,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知识和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善用教学资源,培养抽象思维
化学要求学生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视野。从宏观现象去分析微观原理,利用微观现象能反推宏观现象。微观是肉眼不可见的,而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很薄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用具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比如:学习化学键的时候,可以利用模拟动画将原子和离子展现出来,这样直观地表现出电子得失和电子对偏移,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化学键。随着互动白板的普及,教师将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在离子反应或者原电池教学中,也可以引入模拟动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解释化学现象,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升,加强理解能力。
四、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品质的培养。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在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参考文献
[1]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59-60.
[2]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3]殷志斌.解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47-48.
[4]张磊,许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6):232-233.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2-07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06-16
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5-14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心得(通用28篇)12-21
核心素养教学意义心得(通用20篇)03-27
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03-10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