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传播特性论文

时间:2021-07-12 14:02:16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手机传播特性论文

  摘 要:手机的传播特性在发展中越来越接近其他媒体,在3G时代的手机更加像是一个可移动的小电脑,它的传播特性与电脑也就有了很多相同之处。本文所探讨的特性总结起来是指手机最大的特性,即通信和短信息功能。研究手机的传播特性从这里出发,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手机的最大特性,同时这也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功能性优势。

浅谈手机传播特性论文

  关键词:手机传播;信息;特性

  1技术角度解读手机传播

  1.1手机传播信息的原理

  手机通信的过程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换成电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地台,再由基地台把代表语言电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在距地面高度为3 600m的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受话人的通信设备接收到无线电波,转换成语言信号。从上述手机通讯过程可以看出:手机通信时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简单点说,手机把声讯号转成电磁波再回归声讯号。手机这个载体的工作主要是转换和搜索工作。电磁波是手机工作的最基本形态,不管是最简单原始的通信功能还是如今炒得火热的3G功能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

  1.2手机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话、无线电和因特网起源于军事研究机构随后转移到学术圈,并快速进入市场,都代表了自由的市场资本主义的逻辑。手机虽然并非源于军事研究机构,但却完美地体现了这个逻辑——从1C(模拟蜂房-Analog Cellular)发展到2C(多元数字系统- Multiple Digital Systems)再到3C(CSM革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只有声音的传播到90年代短消息、数据交换和声音兼容再到目前高速数据通信、无线上网、高清晰录像、收看电视等新功能的开发。

  2传播学角度解读手机传播

  按照传播学里传播的基本分类的思路展开探讨,传播范围由窄至广的进行。在每一种不同的情况里讨论手机传播学意味上的特点。由点及面的铺开手机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2.1手机的人际传播

  手机的人际传播克服了时间空间的距离,使得人际传播变得便利且唾手可得,加大传播的效率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与贮存。这里主要是研究手机通信业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这个部分的传播比较原始,传播的内容和效果与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史比较类似。

  手机的可移动性解决了空间的问题,手机通信的即时性也缩短了以往在书信传播过程中时间的损耗。在手机传播中信息的传送和接受都变得随时随地。

  总的来说手机的通信业务是传统的人际传播克服了时间空间的技术上的进步,就传播的效果和内容而言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

  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后者使用的媒体主要有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了传播的效率。手机的出现无疑更加是传播的效率上升到另一个阶段。

  相对于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手机最显著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在传播媒介上。以前我们用声音和听力口口相传,之后我们学会用手势、符号、文字等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问题,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见的广泛。

  2.2手机的组织传播

  手饥里的组织传播更多体现在与相关团体交流上的特点,最明显是以短信群发的功能为例。

  这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传播学理论传播活动覆盖的范围而定义的,所以将短信群发和统一信息的多方致电归为这个部分。他们的传播内容都是一致的。

  一般说来,没有人能够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组织,如工厂、乡村、学校、机关等所构成的,而组织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传播这个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在手机传播里你的组织就是与你产生联系的那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又一个而组成的有结构有秩序的集合体。我们会常常将手机里储存的信息进行整理,把某些人划入某一个群组,这个是最典型的手机组织传播了。

  我们时常在手机里收到的各种群发的促销广告或者骗钱的短信我都把他们归为一类。这种情况的准人标准比较低无非是大量可靠手机用户信息和一个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这种传播方式和内容比较幼稚低级,最高级也就是个在大街上贴发小广告的级别。但是相对于小广告而言,成本可是下降了不少,而信息的到达率和准确率却是提高了很多。

  2.3手机的大众传播

  在手机中也不例外,大众传播的体现才是最让人有兴趣研究的。因为它的复杂,也因为这种复杂才真的可以研究出新的有实用价值的理论。

  按照传统的意味来划分我们大家至少都认可现存四大媒体的理论。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网络。移动网络的动物媒体的地位还在讨论中,但从手机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形态,传播内容以及影响,等到相关理论完善起来的时候,移动网络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可以列入第五大媒体的。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印刷品、机械的、电子的媒体,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预期的意念,并试图从各方面影响受传者的活动。简言之,大众传播是传播机构利用大众媒体与广大受传者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2.3.1传播者是一个组织

  传播者是一个组织,而非个体。例如,报社、电视台、开放学校,而不是某个人。利用高效传播的通道,如印刷媒体的报刊、书籍,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像这样,手机媒体的传播者可以分为3个部分:咨询内容供应商、广告商和信息通讯商。其中信息通讯商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平台优势和技术的垄断经营地位。现阶段这3个方面还处在相互合作的模式下并未形成一个整体。而看看其他的传统媒体,他们传播者的组织结构已经被看成了一个整体也很少有人拿来研究。从手机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在传播信息上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参照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手机的发展也必将慢慢走向自由和监督,我们也会对手机的传播者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报纸有自己的印刷厂,这里内容提供商就比如信息提供商,通信公司就像印刷厂。现在已经没有人会拿印刷厂和报社的合作盈利模式为议题。

  2.3.2受众复杂

  大众传播传出的信息能为千千万万的人获取,其效率极高,影响面极广,受传者必然多、杂i散、匿。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应该算是点对面的传播,对于受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你无法收集今日这则新闻是谁看到了,也无法强迫观众去看某个节目。因为在信息到达之前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必须要受传者主动去获取信息,由于这主动权掌握到了受传者手里,对于传播者而言信息的有效性就变得非常不确定。

  对于手机的功能而言有一部分也是受这个限制的,比如手机的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如果用户没有意愿去使用,那么信息就是白费的。另一部分基于手机最基本的功能,电话和信息功能。首先,对于信息。现在的手机用户一般还是会先浏览一遍再删除的,这个是电视无法克服的弱点,电视是不可以重复播出即时查阅的。

  其次,手机的通话功能高度的要求了受传者必须在“在线”的状态下完成信息的传播。这个霸王条款估计也只有网络的视音频功能可以比拟了,但是我们通常会拒绝网上陌生人的邀请,却很少拒接陌生的电话号码。

  2 3.3信息反馈有效

  传统媒体的反馈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是由于信息传播范围太广泛而不能克服的问题。发布信息量大,那么反馈的信息必定也很大,其真实性和有效性都令人质疑。以往以来所有媒体收获反馈信息的都不仅使用自身所在这一媒体的方式。想象一下报纸只用读者来信和民意调查或者电视靠收视率说话,估计结果出来的时候那个栏目都撤了。电视报纸也常用手机和网络来收集反馈信息,自然是因为它们的方式很简单而又有效。

  对于手机而言,可以发短信回馈,打电话直接调查都是直接有效的。同时可以上网的手机还可以以手机为载体完成与电脑类似的交互活动。

  3手机传播特性总结

  既然是手机的特性,自然是作为一种新媒体与其他媒体不同的传播特性。

  总结的看上述分析,手机传播的最主要的特点不是在传播的一端而是在接受的一端。手机的轻便所带来的优势,以及现阶段接受者对手机功能的依赖性都使得手机拥有了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3.1传播中时空束缚的进一步释放

  手机比其他的媒体更有效的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手机轻巧易带让接受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拥有它。电视机太过于笨重而且有大量繁复的线圈缠绕着,注定只能待在某个地方。电脑倒是简单了不少,笔记本电脑更是可以自由活动,加上无线网络使电脑也成为一种很便捷的传输工具。报纸倒是便捷,但是它单媒体的传播途径实在是让人不太满意。对不停发展的各个媒体历史而言,可以看作是后出现的对前一种的传承和发展。例如,相对于报纸,电视有了多媒体,更加形象生动。相对于电视,电脑继承了电视机的多媒体系统同时增加了交互性和及时点播的功能。而手机收纳了电脑的一切优点还克服了方便携带的问题。

  以前我们认为网络能在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能力非常感叹,而手机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用电脑控制群发一个短信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同时还能确定信息被我们期待的接收者确实收到了信息。

  3.2即时联通强迫性的传播

  关于这一点在上一个部分,已经做出比较详细的解释。总结起来因为手机信息的发送成功率好,发不出去的短信很少,一旦手机上收到这个短信就一定无可避免的要先浏览一遍。哪怕从接受到短信再到用户阅读短信内容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也无法确定用户对这样的信息是非感兴趣,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信息已经安全到达了。而直接拨电话的方式,信息的到达与否和信息反馈更是立即明了。同时,因为手机无线通信方式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也就降低了成本,语音声讯系统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信息反馈的结果也是一目了然。

  3.3对信息传播载体的依鞭

  市场上现存的手机功能差别非常的大,这是手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太过于迅猛而造成的。手机的质量还不错,用个三年五年不成问题,若保护得好估计能永久使用,任凭市面上的机型功能卓越,我们对最基础的功能要求却不高,能打电话就行。先进的技术支持下产生的专属于手机的彩信业务和手机剧功能就被限制了。但这些功能是能够方便人们生活的,普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手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是以超越了人类想象的速度发展的,所以这手机载体在用户中更新速度的问题估计还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个限制。

  3.4其他媒体的延伸

  以媒体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制作电视的理论和立场相对于报纸媒体而言并没有很大差别,只不过是在能使用的工具上有了飞跃式的前进。再到网络,网络的文字信息跟报纸几乎异曲同工,当然对于网友自行发表的博客内容等不属于这个范畴,他们并不属于专业的媒体人,而视频新闻也是与电视新闻一脉相承。现在兴起的手机报、手机剧概念哪个又不是沿袭传统媒体的概念呢。简单一点,我们可以把媒体的发展看成简单的技术发展,沿用以前的传播理念用于新的载体上,然后在熟悉这新的载体以后我们又创造性的开始发展新载体的新优势,从而形成新的传播理论。科技和理论就如此互相推进的发展。

  4结论

  要好好发展新媒体的功能,或者说想尽快的从新媒体里面崭露头角获得好处就应该直接抓住它与众不同的传播优势,比如网络,互动是他明显的优点,所以现在发展的好的有特点的网络板块都是博客和播客一类。对于手机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一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传播理论(第7课)[OB/OL].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手机传播的定义[OB/OL].

  [4]手机通信原理及使用安全[OB/OL].

【浅谈手机传播特性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学术论文的特性07-15

浅谈媒体传播格局变化论文05-16

浅谈网络传播的大数据发展论文02-13

论文的特性07-16

浅谈网络诗歌的传播12-02

浅谈中国茶文化传播论文2500字01-15

浅谈检查修复手机的OTG连接论文02-26

对物质“特性”的理解的论文04-17

论文要有的特性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