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教学衔接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初中学生步入高中能很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 但是也有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教师通过有效处理初中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不仅能够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一语文课程的学习, 更能够为学生高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 语文教学; 差异;
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 伴随着语文教材的难度加深, 高中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量逐渐增多, 学校教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需求有进一步的增强, 这就促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上皆出现了不衔接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因为初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素养不同,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
(一) 在教学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这一阶段, 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情感与态度的积累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相比,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上形成的, 更加注重表达、逻辑、运用等。
(二) 在培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 对语文的语感掌握能力。和这一阶段相比, 高中阶段, 特别是高一阶段, 则倾向于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高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同, 初中阶段语文着重要求学生在处理文章时, 要有清晰的思路, 能够对文章内涵有深刻的理解, 能够对部分词句在整个文章中、语境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有一定的掌握, 并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以及作者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点。而高中阶段, 则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本身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判断, 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了解到文章所反映的本质, 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一) 要加强对教学进度的有效衔接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知识点较多, 学习难度比较大, 学习时间较紧等几大问题, 高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掌握, 并采取有效策略, 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开快车”, 坚持教学循序渐进, 制好进度;同时, 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适当地控制好教学难度。
(二) 要加强教材体例及教学目标的衔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得知, 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 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需要逐步调整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全面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同时,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阶段, 在语文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 让学生做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逐步衔接。
(三) 要加强对初高中语文知识层次的进一步衔接
高中阶段语文在课堂篇幅方面, 通常较长, 在课后习题方面, 多以主观认识题为主, 习题较少, 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很全面。高中语文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深, 迁移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适当进行引导, 使学生适应长篇、深度的文章阅读。
(四) 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初中阶段以加强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主, 而高中阶段主要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主, 更加注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运用, 因此, 教师要不断研究、分析, 通过改善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 加强语文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 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对待、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结出高一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注重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改善,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以便于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 2013.
[2]吴伯军.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S1) .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教学衔接策略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论文03-26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策略探究的论文07-22
论文: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07-02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论文08-30
浅析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策略论文03-28
学校武术有效策略教学探究的论文02-22
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策略探究论文11-14
初中语文探究法教学的浅析论文01-23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与建议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