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能力培养下声乐教学的论文
一、高师声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多层次能力构成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科学,是人身自己制造“乐器”的过程,绝大多数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不易理解的,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是需要听觉来完成的。因此,声乐教师的听觉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经验的教师会借助自身敏锐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发声和演唱作出相应的调整。假如教师的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因此,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好的听觉还要有辨别声音的正误能力。“好的教师的优势主要在于耳朵的精确分辨力和请醒的的头脑。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者审美上和技术上的比较、鉴别能力的提高。没有这种能力,学生的练习就会盲目的。没有这种能力的建立和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进步无从谈起,即使在教师的把持下当时有了改变,事后还是茫然无边,好的方法荡然无存”。声乐教学是歌唱艺术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教师的歌声来达到对声音的直接感官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声音理念。优秀的声乐教师通过范唱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直接感受教师的歌唱方法、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同时,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范唱可以称之谓是最传统与最古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舞蹈《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不知使多少观众魂牵梦绕,一群两耳失聪的残疾少女,飞舞着灵动婀娜的身姿,舞步精准,千万观众情不自禁为之感动!殊不知,这就是教师邰丽华示范教学最好的典范。
二、高师声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多方位辅助环节
从以往的旧模式“教会学生会唱歌”转变为“学生会教唱歌”的新模式,这是新时期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会教”与“会唱”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很大的区别。“会唱”只需了解声乐的发声技巧,逐步树立正确的歌唱状态,不断的发现自我,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歌唱。“会教”则需要在这些基础上,把歌唱的内在感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形象比喻丰富自己的联想,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声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懂得发现自己的学生在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何种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会唱”与“会教”的本质区别。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曾说“不要把发声的结果当做手段来运用。”事实上,在现行的声乐教学中,还是有许多教师拿结果当手段来训练学生,而不注重过程的讲解,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了。那么在“会唱”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学生的“会教”的能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声之不同各如其面,歌唱的方法也就带有个别性,歌唱的目的是相同的,但采取的手段可以是不同的,“正如‘如果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取得成果,它们之间就必定会有一些有价值的共同之点。’(巴尔则诺麦夫)‘只能得出这样的一条训练原则,那就是当我们朝着同样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走的是哪一条路并不重要的。不论用的'是什么方法,只要是和我们声音训练的总目的不相矛盾的,都是好的方法。’(莫威)‘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卡鲁索)。从以上声乐大师们的言语中得出,每个歌唱者和声乐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歌唱经验和体会,那么,每个教师也应该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从入校之日起,就要求学生养成爱听课的好习惯。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教学心得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领会声乐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及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听课的过程中,又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为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作好铺垫。学生通过这种听课方式,会获得许多教学经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通过听课还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由于声乐存在共性与个性的事物,共性的知识可以采用大课的授课方式,避免知识的重复讲解及资源的浪费。个性是针对学生的嗓音不同,加以正确的引导,形成自身独特的演唱个性,即要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于嗓音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授课方式,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要有超前的意识,积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发声方法及正确的声音理念,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多听、多看、多思考,这样就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不被世界所淘汰。鼓励学生经常多观摩好的音乐会,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著名中外声乐教育专家的声乐教学视频,之后分析并总结每位专家的教学特点及侧重点,并要求学生谈观后感,指明日后的声乐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