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1-01-30 15:31:47 论文 我要投稿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该学科综合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法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新学科,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环境科学专业,但是,在环境科学专业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综合型大学或工科大学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使得某些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缺乏行业特色,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据统计,全国共有林业类普通高等院校19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专科院校11所。“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3所,其中有13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有5所高校有硕士点,2所高校有博士点,3所高校具有环境类学院。其中只有北京林业大学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其余两所都是资源与环境学院,侧重于环境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未成立环境类学院的林业类高校主要将环境科学专业放置在林学院、森林资源学院等。因此,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林业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性的课题。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一、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学生的成功就业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很多学者都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化学、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法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也不尽相同。在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有所偏重。经抽样统计,绝大多数高校在基础科目上设置基本一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上,各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环境学包括环境毒理学、环境学概论、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质量及评价、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数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学、化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海洋学、环境仪器分析等课程;二是社会环境学包括环境哲学、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统计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自然环境保护学、清洁生产概论、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美学、景观环境学、环境政治学等系列课程;三是工程环境学包括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环境保护工程学、环境系统工程学、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水污染防治工程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学、固体污染防治工程学、噪声控制工程学、环境材料等系列课程。一般情况下,综合类大学因学科门类齐全,往往环境学科方向齐全,在课程开设上采取分方向开设,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方向,各方向在统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采取模块式教学,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理工型高校开设的课程通常侧重于工程技术的运用,结合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与其相对应的专业方向,其专业课设置也与其相匹配。如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侧重于开设废水处理类、污染控制类课程。管理类学校则着重于开设环境管理与规划类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等。农业类院校环境科学类专业往往是由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土壤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如中国农业大学等。

  二、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由于环境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因此,环境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是多元化的。据李顺兴等人调研显示,环境类专业学生毕业主要渠道有高校和各类大中专院校,环保类企业特别是污染处理企业,环境教育培训类机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等。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上涨,环境专业选择考研和出国的学生人数也逐年上升,据调查,普通高校环境专业考研率超过了50%。

  三、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专业技能改革要予以重视,对专业基础要进行强化,对专业方向要进行拓宽是课程体系的三大基本原则。在比较分析发达国家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实际需求,从以下几点分析论证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一,将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看作一个系统。我们可以遵循课程体系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要积极地去确立各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合理安排、组织和选择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第二,对于课程体系来说,我们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将其分为四个基本模块,即技术基础、专业基础、工程基础和理论基础。这样的课程结构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还能将不同层次的课程提供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第三,避免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提出行之有效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环境科学专业综合化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系统中,直接影响教学目的的达成以及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与手段的是教育方法。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以单向的思想交流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讨论法。将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以教材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由于该讨论法是团体合作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团体协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自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2.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进行观察并轻松感知知识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生动,同时其形象的`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3.自主学习法。这种方法是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而采取的教学方式。

  (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计划的修改与完善

  环境科学的广博性与复杂性使教师在进行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时感到棘手。专业课门类多,所需基础课内容广,而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理清主线,精选主干课程,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竞争力更强的人才。我国目前办环境类专业的院校很多,其中多数是从原先与环境联系较密切的专业演变来。这些院校特长和基础各不相同。各类院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首先应在保证基础课和环境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特长开设相应专业课与选修课,不应强求统一模式。此外,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十分讯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要对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标准认证等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进行了解;从专业课程体系来看,要对知识层面进行视野拓展,对环境经济、环境法规、环境系统分析等课程应予以加强、补充。

  四、结论

  环境科学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以就业为前提条件的社会环境下,对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已成为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应增加到教学中,以便毕业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环境科学也应该积极进取,不断改革创新,在社会需求的前提条件推动下,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环境科学人才而不懈奋斗。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当代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4-24

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论文04-23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4-17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论文11-09

环境科学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1-12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11-12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04-24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论文04-21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