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多样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1-02-02 13:52:47 论文 我要投稿

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多样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持语言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保持语言多样化的核心问题又是保护弱势语种。世界的语言系统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保持语言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体现。语言多样化不是全球化的绊脚石,相反,尊重语言的多样化使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和谐发展反而能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多样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全球化;弱势语种;语言多样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全世界语言功能差别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一些语言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强势”语言,例如英语);而另一些语言,尤其是小语言(“弱势”语言)的功能在逐步减退,使用范围也大幅缩小。全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学习者日益增加。有数据显示,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英语已经获得了毋庸置疑的地位,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如今世界上超过2/3的科学家使用英语写作;全球3/4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全球生活诸多方面的电子信息的80%是用英语存储的;120个国家中有1.5亿人收听英语无线电广播节目;5000多万小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8000多万中学生学习英语(以上数字不包括中国)。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我们还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组数据:世界上的语言尚有6000多种,但多数语言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如果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得出的语言消失速度来预计,250年后人们可能将只会听到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少数几种语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研究发现,全世界有95%的语言目前只被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2种语言消失。因此,一些人口少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强烈的保护本族母语的愿望和呼声。王远新认为,语言保护不仅是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民族语言对保持文化传统、提高民族尊严、维护人类社会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任何国家来说,不同文明在文化上的相互借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传统不仅对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塑造出与其他民族国家区别开来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在文化的扩散中,语言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且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种语言都在文化上具有规范乃至感情上的内涵。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明的载体,是知识得以世代相传的最有效的工具。

  一、语言的多元化发展的意义

  一般而言,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化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护弱势语种,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裨益:

  1.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保持语言多样性更有利于整个语言系统的稳定。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物种越丰富,结构越稳定。国际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man)指出:“当所有的人都说一种语言的时候,世界末日也就要来临了。我们的语言是神圣的,当它消失时,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也就随之而去。”

  2.从语言的功能上来看,小语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要保护这些被边缘化的语种?要回答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语言的作用。第一,语言是保存和记录知识的工具,人类文明的许多经验和知识是通过语言传承的;第二,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不同的语种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上是不同的;第三,语言是思维的单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意识的产生摆脱不了语言这一物质的外壳。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优势,需要保持语言的多样性。

  3.从语言系统的进化观来看,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特定的语言,很难说目前所选择的一元化的语种,将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保持语言多样化是一个最优选择。1593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拉丁语而确定法语为统一的全民语言那天起,法语在欧洲大陆成为举足轻重的语言。然而,二战之后,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不断上升,法语的国际地位却江河日下。

  二、在全球化进程中,语言多样化是最优选择

  1.语言多样化不是全球化的绊脚石,全球一体化也不尽然导致语言、文化的单一性。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全球各国、各地的发展速度的加快、互动频率的增多,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语言多样化,同时也促使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发生了充分的接触。这样它们相互产生了影响和渗透。“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击更大、渗透更深,但不可能形成全球同质性的文化;同样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多样化不再表现为区域间语言文化之间的斗争,而是表现为语言文化的多样化,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2.全球化进程中语言多样化是最优选择。从语言承担的交际、符号双重功能来看,许多社会语言学家认定语言是“族群特征”的构成成分。人们有自发地保护本民族语言的民族情结,全球化进程不能忽视这一点。每一种语言都表明一种归属和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方式。一个民族的智慧、宗教、风俗、历史都深深蕴涵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语言向来被公认为人类最典型的特征。每一种民族语言,不论其使用人数的多少、使用范围的大小,都是那个民族灵魂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承传载体;失去一个语种,就意味着伴随这种语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消失,也意味着断送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所说:“语言是唯一的共同特征,是民族文化特征的最高标志,只要被征服的民族没有失去自己的语言,这个民族就还有希望。”因此,尽管“弱势”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的情形十分严峻,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去保护它们,尽可能地去维护一个语言文化多样化的世界。唯有如此,各个民族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独特语言和传统文化。 3.语言权也是人权,国际法承认语言的多样性。联合国大会经过四十来年辩论,于1992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的《民族或族群、宗教和语言的少数群体成员权利宣言》第4(2)款则要求各个国家“采取措施,创造有利条件,以使分属不同少数民族的个人得以表达其特征,发展其文化、语言、宗教、传统和风俗习惯;除非其特定的具体做法触犯国家法律,违背国际标准”。维持语言的多样性来保证世界的民主性,有利于构建一个公平健康的全球化。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也没有忽视这个问题,其通过的《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性行动计划》宣布了将采取行动的三个广泛的领域:扩大对所有公民终身语言教育的受益范围,提高语言教育方法和创造一个更友好的语言环境。这项计划随即提出一系列在2004—2006年间在欧洲层次的行动建议,以便保证朝着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化迈出重要一步。

  三、语言的多样化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弱势语种

  语言的不均衡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11月提出了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倡议提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很多国家也开始重视本国语言的多样化发展,着力保护弱势语种。

  1.弱势语种的保护与落后地区、民族发展密不可分。语言种类的迅速消失突出地反映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族群间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体语言民族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使自己的语言不断地向外扩散,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对弱势语言构成威胁,使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土著语言不断衰竭进而大面积地消亡。语言的消亡就是文化现象的消亡,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扭转这一趋势首先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2.语言的应用范围越狭小,其发挥功能的空间自然很小。目前为止大多数弱语言,只有很少的使用者,那么这些语言的优势很难体现出来。相反。一些语言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致使不同语言功能上的差异更加突出。由此我们对语言多样化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层次上。要保护这些语言必须加强对它们的认识和研究,使语言的价值尽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可以发挥它们的功能,为人类造福,而且也有利于语言自身的发展。

  3.保护弱势语种的过程要同时处理好与强势语种的关系。处理好与强势语种的关系对于弱势语种来说非常重要,现实中不同的民族采用了对立与融合两种处理方式:一些居住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族群采取了深入原始森林,与世隔绝的做法;而另一些族群则选择了融合两个世界的方式。比如,将正规的西式教育同本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结合起来,并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实施教育规划。夏威夷人和毛利人则将正规的西式教育同传统的非正规教育区分开来,让自己的子女同时接受两种语言文化的教育。在澳大利亚,土著族群把英语单语人讲授的、具有澳大利亚白人文化特点和结构的“百科知识”同自己的土著知识相结合。这样,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就可以保存下来,并不一定要出现非此即彼而相互对立的文化框架。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就知道,‘求同’和‘存异’作为一对矛盾在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中就是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存异”展示的是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而“求同”则是互相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也就是说,“以不同民族为载体的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求同’和‘存异’的不断磨合,一直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而发挥作用”。因此,狭隘的民族观不利于保护弱势语种,相反,融合策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原因有二:第一,当前一种语种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的形成起始于母语国家或地区经济地位的提升,这是语言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动力;第二,完全与强势语种相隔离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当前高端的科技文献、计算机的源代码、技术标准等,都是用以英语为代表的强势语种来表述,这些语言的发展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在这一方面印度处理得很好,他们一方面在保护自己的民族语言,另一方面掌握英语也为印度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优势。

  4.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影响变量,而语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社会环境的作用,在语言的保护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文化环境的影响力。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表现个性,每一种民族语言总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相联系,而人工语言恰恰在这方面无法满足其使用者的要求。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为了追求人类共同语言的理想,相继出现了各类人工语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为了发明和传播人工语言方案,人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时间和精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L.L.Zamenhof,1887)创制的“世界语”(Esperanto)。尽管世界语有很多优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最终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其中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语言不单单是作为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和传播工具,它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尊严的载体,脱离一定的文化支持,语言很难有足够的传播动力。

  无论如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继续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发展。在它的影响下,语言文化的多样化和独特性也将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语言多样化的世界。只有这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的问题。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语言消亡现象,并以各种方式维护语言的多样化,维护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遗产。

【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多样化发展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02-25

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05-06

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2-06

幼儿语言的发展论文02-09

行政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程论文02-10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研究论文09-12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分析论文09-12

对农机推广难题与发展进程进行研究论文02-13

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手段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