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健康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时间:2021-02-09 14:18:16 论文 我要投稿

南京健康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健康服务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国内医疗服务业、医药行业、健康保险业等相关产业产生巨大改变。2014年南京市在《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提出高起点规划生命科技产业和健康服务名城。为加快推进南京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地区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南京健康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一、对健康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

  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学术界目前对“健康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为简洁的定义为,健康服务业是围绕人民群众健康,贯穿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服务业集群;较为全面的定义是,健康服务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与修养、身心与精神治疗等多领域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多产业集合。

  二、南京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市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政府主导、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价格合理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此外,2012年还出台了《关于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同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 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生物产业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基础优势,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现有的涉及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主要侧重于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等方面,对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与促进等涉及较少。总体来看,南京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医疗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尚待优化

  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2]。南京市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1949年的2.6张增加到2012年的8.5张;户籍人口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49年的1.9人增至2012年的8.5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升。从医疗机构的性质来看,南京具有一定规模、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比重不足,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从医疗资源的区域配置来看,区域性医疗资源全行业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有省、部属医疗机构、市、区(县)属医疗机构、部队医疗机构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辖的医疗卫生机构,全行业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对区域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相对滞后

  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机制。南京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全市主要有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于它们的管理机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都不相同,参保“碎片化”、管理“多头化”带来很多问题。南京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在西方成熟市场,健康险占行业保费的比例可达30%,而我国真正意义上健康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整个行业占比不足10%,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2008年南京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18824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8.76%,到2013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46906.9万元,占保费收入总额的5.55%,比2008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三)新兴健康服务业态涌现,健康养老模式有待创新

  健康管理和促进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的衍生和健康服务的各种新形态。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保健养生以及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自2012年起,南京市启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建设。在健康养老方面,目前全市有各类养老院280家,床位3.8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3张床位,高于江苏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社会资金创办的占60%。然而与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相比,养老服务设施差距仍然不小。各区因地域、资金等差异,造成养老设施硬件的不均衡。社会办养老院,在选址、房屋租金上多有不同,往往造成主城核心区一床难求,郊区床位空置率较高等不均衡现象。

  三、国际经验做法的启示

  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美国的健康服务业规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17%左右,其他OECD国家一般达到8%至10%左右。瑞士健康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瑞士的健康服务业起步较早,其政策制度趋于完善,资源配置较为合理。

  (一)健康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美国的健康服务提供以“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关系为特征,机制灵活,表现出良好的效率与效益。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方也多为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生、多层次医疗组织并存是瑞士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特征。瑞士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医院和私人诊所两种。政府对公立医院采取管办分离的模式,对医院的经费划拨则是通过医院联合会实现的。发达的行业协会组织是瑞士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二)健康服务产业链成熟完备

  美国以健康管理为枢纽,形成了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专业健康风险管理、医疗商品、长期护理服务和临床检验的第三方外包服务等构成系统的健康服务产业链。关于“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是整个美国健康产业中的最大门类,占到50%的产值。重视家庭和社区关怀、重视预防保健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产业的主流。

  (三)健康保险市场发育完善

  美国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完成了由传统的费用报销型到管理式医疗的转型,管理式医疗产品一方面将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纳入健康保险服务,丰富了健康保险的服务内涵;另一方面加强了“医”“保”合作,吸收医生和医院参与,促使其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强化对医疗行为的'管控,缓解了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瑞士的健康保险体系完整,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瑞士的医疗保险制度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四、南京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健康服务业具有双重属性。从经济属性而言,它是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从社会事业属性而言,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京实际,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健康导向型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发展健康服务业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南京市已经到了医改的关键时期,要让居民真正获得健康利益,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健康导向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转移到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和健康的风险管理领域,强调以健康为核心,在预防上下工夫。

  (二)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合力

  健康服务业发展涉及卫生、医保、养老、就业、相关支撑产业等多方面,需要政策的互补联动。建议成立政府层面的健康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协同研究出台区域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有序、有效发展。在发展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方面,要突出重点,分类布局,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更要加快功能性健康园区和高端医疗保健中心的建设,重点培育健康管理业、健康信息业和老年护理业等,推进健康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注重市场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在不断完善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多层次健康保险体系。从需求角度看,要加快出台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居民积极主动购买补充性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从供给角度来看,应出台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健康保险行业。首先,要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参股或控股的健康保险公司的审批;其次,加快推动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疾病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提升商业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精算和风险管理、核保核赔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步即时结算。

  (四)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南京市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要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养老体系。一是大力实施居家养老,即让大多数老人仍住在自己家里,全面发展上门服务业务,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如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二是适度建设老年公寓,比如普通型老年公寓、养老院型老年公寓和医务型老年公寓,为不同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南京健康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服务业发展信用分析论文06-30

简述科教片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论文03-04

上海软件外包服务业发展策略思考论文06-22

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策略分析论文05-22

养老地产发展现状及融资策略论文05-13

体育文化的创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论文10-02

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论文04-03

螺旋输送装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论文05-22

服务业的发展及其标准化研究的分析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