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科研与教学互动发展实践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与教学,是评价本科高校综合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刚从专科升本不久的新升本院校,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自然也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方法得当,科研与教学可以相互推动,共同促进新升本院校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性将会更为凸显,阻碍新升本院校快速发展的步伐。比较文学一般都会成为新升本院校的中文专业必然要增开的新课程。这与比较文学的课程性质有一定关系。时至今日,在全球化语境中,早已无需证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显学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显然,比较文学的意义超出了文学研究本身,而与人的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更重视培养人的开放的胸襟,世界的眼光,多元并存的立场,对话与沟通的视域。比较文学在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沟通各种文化以促进其发展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专科院校的中文专业通常并不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因为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比较文学体现出较高的综合性和难度,不太适合专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比较文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汇通整合的能力,并在跨国家、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下,培养一种比较视域和开阔胸襟。可以说,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在加强跨民族文化沟通、深入探析中西文化差异、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因此,新升本院校的中文专业基本上都会增开这门课程,因为它能够比较全面地锻炼和衡量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中文知识的能力,对于提升本科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非常有帮助。但是,正由于是新增设的课程,教师们对其接触时间比较短,所以,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方面往往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在科研方面,教师们从事比较文学科研的时间不长,相关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都比较欠缺,甚至不知该如何着手去做比较文学的科研,因此,能够申请到的科研资源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自然都会少一些。而在教学方面,教师们也还处于对比较文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的阶段,课堂上常常呈现出填鸭式教学模式令课堂气氛尴尬、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现象。如何在新升本院校中就新增设的比较文学展开科研,并实现比较文学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新课程的建设以及新升本院校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依托教育教学寻找科研方向
对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来说,想在比较文学领域展开科研并迅速取得成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较文学的研究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知识,要想做好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扎实而广泛的知识积累,还要具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两种不同文化现象之间的可比性,并据此引出对两种文化的深度分析,因此,很多学者并不敢轻易涉足比较文学的科研。对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来说,由于对这门新增设的课程接触时间并不长,要从事相关的科研难度自然就更高了。但也正由于是新增设的课程,新升本院校急需对其展开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在这一领域能够迅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那么,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该从哪些角度去寻找合适的科研选题,并促进比较文学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呢?首先,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展开科研。这是最有利也最易于操作的科研视角,既能依据比较文学教学实践推进科研发展,又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于教学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针对新升本院校比较文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科研非常有必要。比较文学是一门难度高但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在比较文学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枯燥的理论讲述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文学难而无用”,[2]而让学生多参与实际的比较则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对于活跃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去进行比较实践固然好,但是,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教师如何在剩余的有限课时中完成比较文学众多繁难的基本理论的教学?鉴于新升本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教师在讲授比较文学课程时,可以精简理论,并对各种理论分级处理,不妨大胆删减过于繁难或对学生而言实践性较差、难于操作的“无用”的理论,而精讲指导性强的理论,这样就可以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参与比较实践。那么,一系列值得探索的科研选题就会出现:教师该如何对这些理论进行分级,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理论的有用性,如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既比较容易在比较文学领域取得科研成果,也能够真正带来有的放矢的教学改革,从而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其次,新升本院校的教师可以针对比较文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展开科研。正如乐黛云所言:“比较文学可以是一种高深的、属于精英的学问,同时它确实又是培养国际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跨文化沟通,有益于大众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3]
在当今时代,比较文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更是不可低估。那么,如何使比较文学顺利发挥这一优势?这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考察,这无疑也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和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学。要发挥比较文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新升本院校的教师在讲授比较文学时,应该多向当代文化倾斜,多向中国文化倾斜。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新现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全新环境即为,全球化语境中日益繁密的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他们可以跟随父母出国旅游、或者参与学校的留学交流活动,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杂志、影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媒接受到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宣传攻势影响,而这些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商业目的而有倾向性地刻意渲染一些异国异味、低俗价值,从而降低甚至消弭大众的判断和价值立场。而仍然处于价值观建立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是大众传媒最大的受众群体,他们渴求刺激,更愿意接受花样百出的文化轰击,也更易于盲从大众传媒的宣传,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和对他国文化的盲目倾慕。因此,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在讲授比较文学课程时,可以适当增加以当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出发点的研究比重。这样既利于学生与当代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衔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中国文化修养以及对当代文化的鉴别和批判能力。当代大学生容易盲从外来文化,人云亦云,很大原因是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在接受影响中的过滤机制。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如果能够针对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时代特点和兴趣指向,就如何在比较文学教学中突出中国文化和当代文化部分、如何发挥比较文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展开科研,这无疑也是很有价值的科研选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既涉及到科研,也涉及到教学,那么它必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的实践。在教育部大力提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已经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4]毕竟,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培养新升本院校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最直接的一个方式是,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比较文学科研项目,使学生在真正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科研能力的锻炼。这个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有机会全程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针对解决比较文学某一特定的科研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比较文学的理论学以致用,还可以耳濡目染地从老师那里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这些都对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比较文学作为新升本院校的新增设课程,课程建设刚刚起步,诸多因素都决定了教师能在这一领域申请到的科研资源会相对有限,因此,能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的学生人数自然也不会太多。与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一方式相比,课堂上的科研训练能够让更多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新升本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的科研实践,这既符合比较文学的课程特点,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实际比较的成果,这个过程不仅会使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科研创新意识等各种综合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成绩中酌情加1至5分作奖励。当然,鼓励机制只能调动一部分学生参与比较文学的科研兴趣,教师还可以采取下达任务的形式以保证每位同学都得到科研锻炼。例如,可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都要在比较文学范围内选择一个题目,在讨论中完成比较,并在全班面前展示成果。这一做法,既能深化比较文学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商能力、分工合作能力,而且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当然,这一任务的形式也要结合鼓励机制,针对宿舍集体成果,评出优秀,予以口头和加分表扬。另外,把好毕业论文关也是提升新升本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比较文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倾向的毕业去向,据此指导学生选择能够真正对他们而言“有用”的题目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新升本院校的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三个方向:学校、读研、企业,因此可以分成三个模块。针对准备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将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课本中的篇目相结合,这样可以为有志于到中小学教书的学生日后试讲、从教提供一些经验。这一策略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以自己喜欢的专业为出发点,选取比较文学理论用于比较研究。例如,考文艺学方向的学生,可以多做比较诗学研究;考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中外文学比较;报考语言学方向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译介学。这一策略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准备进入公司、企业工作的学生,由于他们日后的工作环境较少直接接触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而更可能接触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以及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相接触的工作,因此,可以指导他们选做中外文化的比较以及跨学科研究,这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一个基础。教学相长,如果学生对知识和科研的诉求提高了,自然会在无形中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我提升。因此,在新升本院校中,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参与比较文学实践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必然会对比较文学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作为新升本院校的新增设课程,比较文学在科研与教学方面都急需建设和发展,如何促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家荣.比较文学教学的四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6-118.
[2]马衡.高等师范院校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策略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5):10-12.
[3]乐黛云,李晓卫.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9,(1):127-130.
[4]吕莹,陈璧州.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9-71.
【新升本院校科研与教学互动发展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升本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01-23
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关系的协调发展论文11-13
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01-27
高职院校如何发展篮球教学论文07-22
简析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的论文02-1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取向论文01-23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科研压力现状影响论文11-1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论文01-27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