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下城市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1-02-12 10:55:40 论文 我要投稿

工业设计下城市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居住环境的改善是当前中国“美丽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居住环境不仅包括居住的室内环境,还包括城市的公共环境。城市园林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建设过程中能源成本还要考虑园林的利用效益的问题,这些都构成了生态园林之理念。园林设计作为一种优化城市建设,在改善和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同时,必须与可持续、生态环保、低碳、绿色、共享等命题结合起来,共同造福人类。文章即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讨论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工业设计下城市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论文

  关键词生态园林可持续生态低碳绿色设计共享经济

  一、当前园林存在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问题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健康无害的食品、适宜的居住环境以及开放包容的生态观念。其中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居住环境不仅包括居住的室内环境,还包括城市的公共环境。城市园林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重要公共场所。它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关系着城市的景观的美感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创意不足。园林景观表现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表现环境。而当前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较少有个性鲜明、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相反,雷同的作品则比较多。第二,园林建设中重“硬质景观”,轻“软质景观”。园林绿地建设中,各类岗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绿地林荫、自然山水、植物和地形特色被盲目的开发、利用。缺乏对人生活方式塑造的“软质景观”规划设计。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等硬质景观的建设,会耗费更多的原材料,增加园林的冷峻面目,缺乏人情味。而一切可持续的源头都可归于人情、人性。第三,中国城市封闭。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是大部分人活动的主要空间,但也有其弊端,城市居民交流不畅。而城市化园林的宗旨是要提高、改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下共享经济理念在公共空间的运用。

  (二)生态园林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为建设“生态城市”做好铺垫。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存在问题的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方面未加足够重视。从规划方面过于铺张,未能做到资源节约利用的原则,景观设计单调没有地方特色。建筑材料也以刚性材料为主,耗费大量能源。在园林利用率方面也是多有限制,没有发挥资源共享的原则。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合一”时代,可持续设计改变了人们无节制提高产量和数量的发展观念,转而向改善生活质量、建立持久的可持续生态循环的方向转变。《中国21世纪议程》中制定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制订可持续发展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园林作为公共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一种塑造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必然要与可持续设计相结合,建设可持续的园林,达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目前可持续园林设计的困境

  1.物的可持续的局限性

  当前的园林可持续建设通常局限于物质上的可持续,更多的是侧重于从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的角度阐释可持续设计的含义。由于单纯地过于强调物的可持续,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不合理设计。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的很多功能也逐渐丧失,造成日后的维护、修缮等巨大的资源浪费,最终并未达到预期的愿景。从可持续的物的角度来看,设计应该从社会、环境、人类、经济性等多个维度出发,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等,系统的利用时间、空间、物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致用地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系统,也包括周边环境。所以,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方案以及可行性分析。例如,在植物的选择上,植物对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建设具有普适性,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植物都是园林设计的必备元素。在设计中,通常根据用户的喜好或者按照用户的需求选择植株,但是用户喜欢的植物可能并不适合当地的环境,因而植物的生命周期缩短,重新选择其他品种或者补种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在设计早期经过系统的考虑环境问题,这种浪费都是可以避免的。

  2.观念上的滞后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是被禁锢在四面都是墙的院子里,现代都市化生活使得邻里相互不认识,颇似“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场面。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本质上是群体生活的种群,任何阶段都过着群居生活的。但到了当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群居生活慢慢被城市化进程割裂了,人们被迫选择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人们依旧怀恋过去的生活,心理上没有及时地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但是生理上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类似于西方现代化、机械化产品刚进入中国时一样,人们的生活器物突然被改变了,在一段时间后虽然适应了这种器物,但是生产力水平远未达到人的需求,人们的生活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新的生活方式虽然形成了,但是缺少一个容纳此生活方式的容器。同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也是如此。所以当面对现实和新的生活方式情景下,我们需要改造城市生活,也要解放思想面对现实、适应新的城市文明。另外,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城市土地需求量,城市中可能有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心里的苦闷无法发泄,长期的积累下,精神上的孤独感愈加严重,最后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城市中可能还有另一部分人,生活在宽敞的空间里,物质很充足,但是也很缺乏与之交流的群体,居住环境越是宽敞越是空虚。城市进程中土地需求的紧张与人的精神缺乏交流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共享园林、共享社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既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问题,也让人们有了公共空间进行更好地沟通,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情趣。处于C端的用户共享闲置空间,一方面可以收取一定报酬,降低建造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解决双方共同的需求。共享这一思想的转化主要体现在“物”的使用方式上,将物占有转为物的共享,将园林设计转变为园林服务设计,将物化的世界转为相互服务的世界。综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观念上都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是设计规范。规范的意义在于外部的限制,内部的创新,最终让用户体验一致。如同B&O的产品设计,虽然出自不同年代、不同设计师之手,但是用户依旧可以感到高度统一的B&O品质,其核心就在于设计规范的制定。设计师都是按照相同的规范进行设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但只是在微观层面约束设计的表达,并未对过程产生任何影响。规范的制定是一个极其繁杂的工作,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能力、耗费大量调研时间。因此,本文拟从工业设计领域萃取部分观点浅谈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辟蹊径,提供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旨在一种设计可能。

  二、工业设计概念的引入

  (一)工业设计可持续发展

  工业设计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程序上的,从用户生活方式、功能、材料、结构、空间、工艺、技术、环境以及品质等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规划用户需解决的问题、身处的环境、方案的输出、具体实施等,为分析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这进一步支撑了我们从物质的和观念的两方面探讨可持续设计。工业设计中的可持续理念演进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基于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是指从设计的结果层面出发达到可持续目的,其核心是3R原则,是一种弥补错误的做法。生态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合理的`设计程序与方法、采用恰当的材料、合适的人机关系,最后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是从过程出发的。而基于生态效率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是指设计为用户提供服务,从物的设计转向非物设计,从产品设计转向服务设计,从产品的占有转向共享。因此,工业设计是上述四个阶段的综合运用,解决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文章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的可持续、观念的可持续、共享经济下的可持续。物质上的可持续和观念上的可持续通过用户的行为组成了人们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价值理性层面得到充分探索,从面在工具更改方面采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开发和利用城市园林。共享理念带动下的园林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园林的利用率,实现园林的公共效益的最大化。

  (二)研究的可行性

  园林设计本质上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空间的再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现代园林种类、范围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园林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当今设计领域不断强调设计融合,工业设计与建筑园林相融合,为设计行业带来新鲜血液,产生多样性的结果,也为园林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设计的融合必然促使设计师协同工作,促进不同专业人才间相互交流,从而到达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闲置的设计力量的目的,形成一条“共享设计”的新链路,有效提升设计输出,互补了双方的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耶曾经说过“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而工业设计的多数原理就是来源于建筑设计中,所以我们可以用工业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将园林视为“机器”,并使得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再应用于工业设计系统中的可持续。同样,弗兰克莱特更加注重设计与周围环境的相融合,流水别墅就是建于一片环境优美的绿林中。所以,从工业设计角度来分析园林设计是可行的。

  三、设计实践

  工业设计的理论体系相对更加完善,在系统层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全面系统的考虑每个步骤的必要性,在物质层、观念层、共享经济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并且让用户参与评判,进而设计出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实现长久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设计。

  (一)共享

  文章将共享园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共享土地用于建造,二是闲置空间的再利用。共享园林就是让住户将自己的闲置空间提供出来,与邻里共享。不必为了部分使用空间而购买大房子,造成资源闲置。房子建造之初就将原本的住宅进行拆分,扩大卧室、卫生间等高频率使用场所的面积,具体数据均需要来自于用户调研阶段。将占地面积较大、使用频率较低的地方缩小,进而全部整合成为一个共享的超级大厅,里面包括了很多必须设施,比如会客厅、餐厅等。这种减少闲置的产生的方式,是一种基于设计过程中的共享模式。另外,对于现有闲置的园林,以一定代价共享给需要的用户,类似于Airbnb的模式,一方面增加闲置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是一种基于结果的共享模式。从基于设计过程的共享、基于结果的共享,我们可以推断出另一种基于服务的共享,将人聚集到同一个开放的空间内,对接咖啡、儿童娱乐、阅览室、健身房等新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在共享空间内得到身心的愉悦。共享园林在保证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了物的浪费,增加了物的使用率,同时也增加了人精神上的满足。

  (二)市场调研及用户需求

  首先确定研究园林设计的必要性,考虑到成本、政策、地质、周围环境、安全性等。其次确定用户群体及需求,从用户的生活方式出发,分别从物质层和行为层面考量,挖掘用户观念层面的需求,例如风格、宗教信仰、文化水平等个人思想上的偏好等。综合运用用户研究的方法,建立人物模型,接着将用户模型解构,寻求用户的真实目标、动机,再重构人物模型,目的是对用户的需求的发现、分析、归纳、概括,衔接后续的物质层、观念层。

  (三)功能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五个层次的理论,功能需求可以从五个方面切入,前面两个需求是从物质角度出发,后面三个更偏向于观念上。首先是生理功能和安全功能,对于私人宅园,最基本的功能是居住、休息,然后确保在这个空间内活动时,生命和财产很安全,自我的隐私也可以得到保护。其次,社交需求,用户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外界包括人与环境,从人的角度来看,必须体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需求一致;从环境角度来看,园内有充足的空间,生活很舒适、很自由,自我情感得以抒发,对应得功能诸如空间大小、美观、绿化程度、空气质量、光线等。自我实现则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相应的功能是生态环保。总而言之,功能需求就是提供具有安全、舒适、光线充足、空间适宜、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系统。除此之外,生态园林建设需把生态功能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

  (四)材料的选择

  在材料选择方面,配合园林的结构和所处环境,充分发挥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ing)。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材料选择之中。第一,优先选择低碳材料,控制园林中的碳排量,减少污染材质和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选择易处理的材料代替难处理的材料;可再生的代替不可再生的或难以再生的;用再生速度快的代替再生速度慢的的材料,如,竹子代替木材。第二,选择那些通过处理后可再使用的优质材料,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此类材料比较依赖技术,往往还会更加结实耐用且成本更低的材料。废弃资源得到二次利用意味着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同时减少了新村料的滥用。第三,材料选择应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比如,园林重建时拆下的砖块可回收再利用。材料选择还关乎着以后的养护成本,使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往往可以延长维护周期,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料使用成本。这类材料可用于核心的部件上。总之,通过优先级关系选择合适的材料:低碳的、可循环的、易处理>难循环、难处理>不可处理或不可再生。材料的选择主要在物质层面上进行思考,但是同时又会带来观念层面的影响,经常维修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五)结构的可持续

  结构主要指园内的空间利用,包括建筑的空间布局,植物的布局,所以结构布局可持续就是园内环境布局的可持续。第一,对于植物的结构布局。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在使自己的园林枝繁叶茂的同时惠及周围,滴水成河、积水成渊,打造成一个生态网,覆盖整个区域,是可持续生态的长久之计。第二,植株结构布局要层次分明,增加多样性。配合多个品种形成生物群落,互生共长。种植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得园内一年四季都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消除单一感,提高园内的生活情趣,到达精神上(观念上)的可持续。此外,植物的密度控制也要在合理范围内,植物的选择要注意到气候、土壤、存活率、虫害等外在因素。所有因素还要进行综合评估。第三,园内的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整体的空旷感和开阔感,给生活在园内的用户产生视觉上的错觉,使得空间更显开阔。此外,还可以利用风水学的布局方式,增加用户心理安全感。再构筑假山、水池于其中,“模仿自然,高于自然”,体现出“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比德”山水观,映衬出儒家文化的道德感悟。第四,房屋的空间布局。设计师在用户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修养、个人需求、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进行内部自由创造。参考柯布西耶的建筑手法,底层架空,地面空间扩大,视野开阔,增大活动面积。顶层花园,使房屋与环境相融合,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天然整体。自由平面,室内空间的可定制性更强,可按照用户的各种心情变换,改变了室内空间一成不变的呆板形象,达到观念上可持续。横向长窗,视野开阔,增加进光量,室内明亮,减少了白天的用电。使得建筑更近自然,更容易理解,让用户产生一种亲切感。

  (六)工艺、技术、周围环境和品质

  将工艺与技术运用到可持续的园林设计上,使用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利用技术将可持续进行到底,最终形成水循环、能源循环的系统,形成一个理想的海绵城市。园林周围环境也要被考虑。如,周围风景、氛围、安全等问题。园林选址应选择一个治安相对安全,氛围祥和地段。内部也要有应对的措施,诸如一套行之有效的反盗系统,物联网报警系统,监控系统。住宅园林是住户每天都要出入的场所,园林的品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设计师凭借经验与专业水平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场所。

  (七)隐喻、象征

  将隐喻、象征的力量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可以将精神力量无限放大,使得用户长期居住而不会产生厌倦或者心生杂念。减少房屋闲置时间也就是同时缩短换房周期,在这里可持续意味着长期持续使用,发挥设计产品的最大价值,并且与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发挥物最大价值,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所以,隐喻、象征有益于可持续化理念深化。

  结语

  可持续设计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过度节约资源和能源,而是一个比较人文的、伦理的话题——为了人类最长远的利益而选择的发展策略。启蒙运动、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欲望无止境的被放大,环境危机不断的突显,人类由无意识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理性和反思后,人类终于明白当环境资源枯竭后,人类文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人们不得不改变思维观念,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园林是文明社会的居住环境发展的必然,园林建设的可持续设计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悦,邱勇.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5):90

  [2]汪涛.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1):160.

  [3]甄佳鹏,张少欣.试议现代园林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1925.

  [4]刘倩叶,王逐浪,白生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趋势[J].陕西林业科技,2008(02):139-141.

  [5]韩少华.产品服务系统的可持续设计探索[J].设计,2014(05):165-166.

  [6]罗梦.浅议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18):216.

  [7]卢圣.可持续设计与风景园林[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02):64-66.

  [8]温洋,汪芷萱.公共艺术的交互关系现状及其发展[J].设计,2017(19):52-53.

  [9]杨洪君.公共设施的可持续设计研究[J].设计,2016(05):56-57.

  作者:王仲 毕雷 宋志昌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工业设计下城市化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05-25

园林建设园林景观设计论文04-23

课程群建设工业设计论文04-22

关于园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05-12

可持续发展下的林业科技论文11-05

园林管理下对园林设计的影响论文10-31

研讨工业设计课程群建设论文04-22

休闲产业对城市化建设的拉动作用论文03-13

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发展现状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