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砂地永续利用农业发展论文
1、推广枣瓜间作是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枣树是我国公认的耐旱、耐寒、耐瘠薄经济林树种,被形象的称为“铁杆庄稼”,喻为“不占地的粮、不吃草的羊”;适应范围广,栽培省工省时,结果早,寿命长,一年种植,百年受益;同时,它还不与农业、畜牧争田地、夺劳力、抢农时,它既可与瓜、草、粮、药间作,又可在田边地角、院落中发展;它既是一种投入小、产量大的低风险经济树种,又是一种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优良生态树种;因此,在压砂地推广枣瓜间作立体套种模式,配套相应的丰产栽培技术,无论是提高压砂地种植效益,还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实现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2、健全节水补灌体系是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压砂地生产由被动适应型逐步转变为主动调控型,建立健全以补水工程、节水技术为内容的压砂地节水抗旱保障体系是实现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此,首先优化天然降水资源应用系统,通过合理配置集水窖、构筑蓄水池,配套用水、输水设施等工程措施充分开发利用天然降水资源;其次推广限量高效补灌用水技术,可根据压砂地种植作物需水关键期根层土壤水分消涨动态,适时进行补水灌溉,重点研究压砂地不同种植作物最佳补水量和补水期,建立压砂地补灌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压砂地周年安全生产。
3、培肥地力是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是保障所有农田稳产、增产的关键因子。因此搞好压砂地地力培肥,增加有机肥投入,积极研发推广适宜压砂地使用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方法,提高压砂地地力水平,是保证压砂地永续利用的必然。
4、建立压砂地农艺支撑体系是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有效利用先进、适用的农艺措施,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所以,为了对压砂地生产实施有效宏观指导,探索寻求适宜压砂地生产的农艺措施非常必要。为此,我们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总结出了以采用耐旱品种、轮作倒茬(或间作)、坐水点播(或催芽播种)、地膜覆盖、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防控为主的一套适宜压砂地稳产、高产的农艺支撑措施;具体讲,推广耐旱品种,从内因上提高了压砂地种植成功机率,硒砂瓜种植以耐旱、耐储运的.金城5号为主,搭配种植其他早、中、晚熟品种;农作物种植以荞麦、糜谷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以芝麻、油葵为主。其次用农作物与瓜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减轻了病虫危害。在栽培模式上,推广坐水点播(或催芽播种)辅助地膜覆盖技术,通过播后扣塑料碗或条覆膜、穴覆膜,不仅提高了出苗率,且增强了瓜苗抗旱能力,再加之田间管理实施节水补溉、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防控等农艺措施,为压砂地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5、提高技术水平,引导农民精耕细作是压砂地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5.1推广应用新技术
引导农民从传统栽培向规范化栽培转化,进行必要的整枝、授粉、施肥、病虫害防治。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如利用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利用小弓棚、移动棚等保护措施进行育苗移栽,使农产品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利用地膜覆盖、穴覆膜等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保证苗全;利用保水剂、抗旱剂、塑料瓶滴灌等技术抗旱保墒,确保大旱之年丰收;利用枯萎立克等药剂防治由于连作引起的枯萎病,使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有效结合,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规模生产的方向发展。
5.2加强培训,提高生产者的种植水平和精细管理意识
为了使技术真正贯彻到位,技术人员应该进行及时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在各个生产环节,通过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关键环节的具体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6、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促进压砂地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推广枣瓜间作模式,借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推广压砂地柠条栽植技术,扩大柠条造林面积。积极开展试验研究,筛选抗旱造林新品种,探索压砂地生态林业建设新模式,促进压砂地栽培可持续发展。
【压砂地永续利用农业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05-30
生物农业发展的论文05-24
地方农业期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论文05-06
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05-16
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论文05-16
机械发展设施农业论文05-17
县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06-03
电力对农业发展的帮助论文05-30
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