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应培养现代学生的论文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要认真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的三大任务。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细水长流式地对学生进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应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变“高分低能”为“高分高能”。
一、化学教学中的智育渗透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
3、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参加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参加竞赛,去拼去争,争取成为胜利者。
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3、应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4、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实践操作。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5、化学教学还应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中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只以文化课的分数高低来衡量是不是人才,而应努力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为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条件。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