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 要:新课程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本文试从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三个方面谈一谈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素质 习惯养成 健康人格 创新精神 自我教育
在新课改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深深体会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有效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有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与应用,好像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并没有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2、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老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娄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3、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三、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
体育竞赛,体育考试,其竞争意识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吻合的,体育竞赛,体育考试要战胜对方,赢得胜利,只有在体能、、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超过对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战术水 平,科学训练。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教材和进度安排,结合场地器材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2、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基本技能、自练能力及优良作风的培养。
3、在教学方法上,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益。
4、在教学氛围上,使学生生动活泼,自立锻炼,发展身心。体育锻炼,体育考试,与其他活动一样,可以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优美的形体、健康的体魄、刚毅的性格,这是人们为之努力达到的,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可以在锻炼中“强筋骨,增意志,调情感。”只要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可以作一番表现,大自然优美的环境是每个参加体育锻炼者表演的最好舞台,何乐而不为呢?体育教学有它独特的规律,学生边学、边练、边思考、流了汗,也受到一次品德教育;参加竞赛就要遵守规则,就要尊重对方,尊重观众,服从裁判,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一展风采,还要鼓励学生在掌握新、难动作上超越教师,使学生的运动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他们开朗、大方、欢快、刚强的性格,当然,在项目选择上,应注意男、女有别。男同学更勇敢、坚强;女同学泼辣、大方的性格特征。这样,学生良好的风气、性格才能形成。体育锻炼→疲劳→恢复→锻炼,周而复始,体力,运动技术、战术得到巩固、提高,健康得到增强,这是良性循环。而锻炼有一个合理的运动量和强度,没有一定的刺激,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超过这个界线,违背运动规律,则有损健康。教师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辅导,教给学生运动生理、心理、运动医学、保健等有关知识,观察自己的身高、体重脉搏变化,记录自我感觉,写锻炼笔记。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按摩,运动创伤处理,自身放松规律;合理的膳食;严格的作习时间,适时调整运动量和强度,学会调整、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对自己的运动锻炼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总之,中学体育课堂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健康人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独特作用。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学生体育素质。
【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论文11-30
体育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09-22
大学体育素质培养思考论文04-01
大学体育教学素质培养思考的论文09-23
谈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的论文06-15
体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论文11-21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大学体育模式研究论文11-30
学生管理综合素质培养思考论文10-27
化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