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1
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大面积池塘底质恶化及其导致的养殖水域污染、池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有毒物富集、大规模水产动物病害频发等问题日趋严重,并在近年愈演愈烈,已成为困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底质恶化的原因
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造成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重金属等投入养殖系统,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由于池塘底泥的自净和缓冲能力有限,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因素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
三、底质恶化的危害
1.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危害养殖动物
池塘底质老化后,嫌气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并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亚硝酸氮、甲烷、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且在养殖体系中不断累积。
2.导致底层严重缺氧
池底过多的淤泥会氧化分解消耗底层原本稀缺的氧气,造成底部缺氧。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质,产生大量的'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水中的氧气。据报道,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淤泥耗氧量占水体总溶氧1/3以上。
3.导致生境酸碱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机物在自养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酸类,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酸碱度的失衡严重影响了水生动物的呼吸。过酸或过碱的水均能够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养殖动物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因此,酸碱不适,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
4.促进敌害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底质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及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的卵,底质恶化,致病原就有可能大量繁殖;水中致病原的数量达到阈值时,就可能导致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
5.限制底栖生物的产量
池塘底质恶化限制底栖生物的产量,而许多底栖生物是养殖水生动物良好的天然饵料。
四、改良技术
1.物理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大多采用先排干池水,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清除淤泥。此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让其沉淀。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目前使用的清淤机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船式清淤机和潜水式清淤机。除了清淤外,经常搅动塘底,翻松塘底的淤泥或通过开增氧机曝气,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减缓黑化过程。
2.化学法
化学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起到消毒杀菌、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其中带水清塘一般是在总碱度、总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而池水和底质中钙离子浓度较大、碱度较高,则不必施生石灰。除生石灰外.还可选用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如主要成分为硫酸氢钾的白色大片状“底速净”,投入水中能迅速增氧,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含量,促使有机质的完全分解,建议使用量为150~200克/亩(1米水深)。目前,一种新型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中意分解底改,具有降解池水中亚硝酸态氮及氨态氮、螯合池水中有机物、消除池水及池底中所含重金属离子污染等作用,可用做池塘土壤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底质活化剂。推荐使用量为0.3克/米3。
3.生物法
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干预池塘底泥理化因子相、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采用向池塘生态体系中补充微量营养——聚能100、有益藻源——活力藻种及生物底改产品——“底改霸王”等措施对池塘底泥和养殖生境进行生态修复,使池底有机沉积物减少,富氧层加厚,缺氧层减薄,阻隔下层黑臭底泥有毒物质释放。强化底泥好氧微生物对池塘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强化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动力和速度。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2
摘要:磷作为水产动物不可或缺的矿物营养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磷是藻类的主要营养物,是水体污染关键因素,所以磷排放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水产动物磷需求量、利用率,以及影响磷吸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水产养殖中磷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的论文
过去的10年,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迅速,FAO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水产养殖总量仅为4.99kt,而2013年已达到7.02kt,其中我国水产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70%[1]。然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并严重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磷作为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被认为是水体污染的关键因数[2],然而磷作为水产动物的必需营养物质,在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中不可或缺,可通过营养调控来减少水产动物磷的排放。本文拟通过对水产动物磷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水产养殖磷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1磷的营养作用
磷是饲料无机盐的主要组成成分,其直接参与到骨骼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同时是动物细胞核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磷还组成Na2HPO4/Na2H2PO4缓冲对,调节动物体酸碱平衡,参与构成体内大部分酶。对于鱼类来讲,肠的消化吸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小肠的营养物质转运主要依靠Na+、K+-ATPase分解ATP产生能力,而磷是ATP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3],所以当鱼类磷缺乏时,会导致生长缓慢、骨骼变形、游动缓慢。此外在磷缺乏情况下,游离脂肪酸酯化形成脂酰辅酶A会被抑制,降低脂肪供能[4],同时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糖异生作用增强,使脂肪利用率降低[5],最终导致体脂增加。在水产养殖中,甲壳类对盐度的适应和对渗透压调节主要受碱性磷酸酶影响,此外碱性磷酸酶(AKP)是甲壳类生长发育和蜕皮的关键酶[6],而磷是AKP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磷是甲壳类动物表皮的关键成分,尤其在蜕皮后期,其可刺激内表皮的生产和外骨骼的矿化,与外表皮相邻的致密层中丰富的磷为诱导和控制碳酸钙沉积提供密切的空间关系。由于蜕皮后期,外骨骼磷含量最高,所以脱壳会导致甲壳类损失大量的磷,必须及时补充。
2磷代谢
甲壳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矿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为中肠,鱼类主要在肠道进行吸收。消化道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依赖Na+和磷酸盐转运载体[7]。此外,水生动物还可以通过鳃和体表进行矿物质的吸收,然而水产动物通过鳃和皮肤对磷的吸收利用有限,Phillips等(1957)的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获取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8]。水产动物在饲料和水体中获得的矿物质,最终通过粪尿进行排泄,在淡水中水产动物高渗排出,不断通过鳃排出小离子,是通过吸收而不是通过喝水来排泄大量稀释的尿液。与此相反,在海水中的水产动物由于失水(但从环境获得单价离子)以致必需喝水。这些多余吸收的盐分主要通过鳃上特殊的氯细胞和鳃盖上皮的主动转运细胞来排泄,而肾脏主要通过尿排泄少量的二价离子,其余盐通过粪便排出[9]。
3水产动物磷需求量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磷利用率不同,一般而言,有胃鱼的磷利用率高于无胃鱼,故而不同鱼类对磷需求量各异,同时甲壳类动物对磷需求也不尽相同。表1为常见水产动物对磷的.需求量,然而由于影响水产动物磷需求因数较多,不同的试验水体环境,试验方法各不相同,得出结论不完全一致。目前,研究者评判对鱼类钙磷需要量一般以生长性能、血清磷含量、骨骼磷含量等作为指标。
4水生动物对磷的利用率
大量文献显示,不同的鱼类对磷的表观利用率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其在消化系统上的差异所致。目前世界水产中主要养殖的三类鱼,鲤科(草鱼、鲤鱼等)为无胃鱼种、丽鱼科(罗非鱼等)和鲑科(虹鳟等)为有胃鱼种,胃蛋白酶和盐酸均由胃壁细胞分泌,而磷化合物需要酸性环境溶解吸收,故而鲤科鱼类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溶解度的磷化合物。Hua(2010)的研究表明,丽鱼科和鲑科鱼类对磷酸氢钙的消化率可达62%~64%,然而鲤科鱼类对其消化仅有30%[22],这也与鲤科鱼类的肠道结构相对较短,影响磷的消化率有关。甲壳类动物磷主要吸收部位在中肠中的肝胰腺中,而肝胰腺中的几种刷状腺膜载体的活性都依赖于pH[23],但部分甲壳类动物如对虾的消化区域呈弱碱性,这使对虾在对不同磷源的生物利用率差异巨大,对酸性磷源利用率显著高于碱性磷源。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钠利用率为95%和68.2%,但对磷酸氢二钠的利用率仅为45%和19.1%,对碳酸氢钙的利用率为45%,而对磷酸三钙的利用率仅有15%[24]。
5影响水产动物磷利用率因素
5.1磷源
在水产饲料中,不同磷源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的动物性磷源有鱼粉、肉骨粉。有研究表明,将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的饲粮总磷水平超过了维持鱼类良好生长的最低需求[25],然而鱼粉中磷主要存在形式磷酸三钙复合物对大部分水产动物来说都是很难利用的。植物性磷源为大豆等植物原料中所含的植酸磷,但除开罗非鱼等少数鱼种大肠中有产生植酸酶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植酸磷外[26],多数水产动物对植酸酶的利用率较低。无机磷源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钙等,水产动物对其的利用率与其溶解度和pH相关,溶解度越高,利用率越大,因此酸性磷源更容易被吸收利用[24]。通常情况下鱼类对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磷酸盐中的磷利用率最高,其次为磷酸氢钙,最差为磷酸三钙[27,28],同时,鱼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度要高于鱼粉中磷利用率,甲壳类对无机磷源的利用有单盐基的磷源优于二盐基的磷源,如对虾对磷酸二氢钠的利用优于磷酸氢钙[29],此外甲壳类动物对不同磷源的利用率还和其前胃pH相关[30]。同时对于海洋生物来说,细胞内高浓度钾离子,细胞外高浓度钠离子,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差可以激活ATP酶,有利于海洋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因此海水动物对磷酸二氢钾的利用率最高。
5.2钙磷比
钙和磷在动物代谢中有着密切的关系,钙磷比对磷的利用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当钙磷比适宜时,水产生物生长最快。Davis(1994)研究发现,虽然凡纳滨对虾对磷酸二氢钙的表观消化率(46.3%)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68.1%),但其生长性能却好于磷酸二氢钾组,可能是因为磷酸二氢钙组的饲粮中钙磷比维持在一个适宜水平[29]。罗文佳(2010)经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31]。罗非鱼最适钙磷比为1:1.8[32],真鲷鱼为1:2[33],草鱼为1:3~2[34],红海鲷为1:2[35],日本鳗为1:1[36],墨吉明对虾为1.3:1[37],中国名对虾1:1.7[38]。这可能是因为水产动物肌肉中钙磷比是恒定的,与肌肉钙磷比相吻合的对水产动物生长有较好的效果[38]。但对同一种鱼类的钙磷比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李爱杰(1998)研究表明鲤的最适比例为1:2[39],而林浩然(1999)研究报道鲤鱼最适比例为1:2~2:1[33],这可能与水产动物能直接通过鳃和体表从水环境中摄取钙相关。故而有学者认为水体中钙含量适宜的条件下,鱼类的生长与钙磷比无必然联系[40]。此外,饲粮中钙水平还会显著影响甲壳类动物对磷吸收。Kai-minCheng等(2006)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在无钙饲粮中,添加0.77%的有效磷就能满足生长,而当饲粮中添加1%钙时,饲粮中需添加1.22%的有效磷;当添加2%钙时,对虾生长缓慢[41],但钙水平对水产动物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5.3植酸酶
大部分水产动物体内不能产生植酸酶,故而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植酸磷很难被水产动物利用,同时植酸易在消化道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抑制对饲料中磷的利用,而不被利用的磷在水体中容易引起水体富华,造成环境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有效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可产生无机磷,提高水产动物对其利用率[42],并减少磷排放[43],可以替代部分无机磷酸盐,节约饲料成本。周金敏(2012)的研究表明,在斑点叉尾鮰饲粮中添加400g/t植酸酶,可提高总磷消化率16.71%,但将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60%,植酸酶的对磷消化率的提高反而下降[44]。虽然植酸酶不能完全取代无机磷,但可以有效降低其使用量。植酸酶作为酶制剂,pH值、温度、添加方式以及不同鱼类由于消化道差异对其活性均有较大影响。
5.4其他
无机磷源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氟残留,而较高的氟含量会严重干扰磷代谢。有研究证明,磷酸氢钙的生物学利用率与其中氟含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0.97[45]。VD可以显著提高钠依赖型的转运机制[46],从而提高对磷利用率。在鳗鱼[47]、鲶鱼[48]、虹鳟[49]上的研究均有类似结果。由于水产动物对磷的吸收受pH影响,故而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以促进肠道对阳离子吸附[50]。sarker[51](2011)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可以提高黄鰤鱼对鱼粉中磷酸三钙盐的利用。
6结语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磷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通过饲料手段降低磷排放,研究水产动物磷需求,可以更精确地为水产动物提供磷营养,减少水体污染,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3
1专业外语开设的主要问题
在专业外语的开设过程中,主要面临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短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论述。
1.1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
桂国平教授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一文中指出,我国的外语教育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教育和他们的“专业英语”教育。“外语专业的外语教育”和“公共英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表一列出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情况为例,各高校均意识到公共英语学习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个学年开设英语课,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2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且课程性质均属于公共必修课。相比公共英语的学习,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就十分有限了。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更偏重于带“国际”和“世界”的人文和社科专业,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国际法等,而许多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通常与专业外语无缘。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许多水产类高校并未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一般的开课学期为第6或第7学期,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程。对基础英语教育的重视能否弥补专业外语学习的不足呢?答案是否定的。专业外语的学习与基础英语既相互联系又是英语教育中独立的一个部分,不能互相取代,且专业英语其难度比基础英语更大,因为它既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1.2对教师要求较高,师资匮乏
讲授专业外语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老师一般需具有国外留学经验。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联系的加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力度的加大,留学回国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这部分人均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其回国后大多作为科研骨干投身到科研工作中,而高校对专业外语重视程度不够、激励政策不明显,很少有教师花费足够的精力去钻研专业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且一般无可参考的教材,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为例,学院具有8个本科专业,相近专业的专业外语教育显然应有所区别。学院开设了专业外语A、B、C三个方向,其中专业外语A主要针对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B主要针对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外语C主要针对园林、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教学方式单一
专业外语课时一般较少,通常为32学时,2个学分,而且目前许多专业的专业外语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教师一般以自身较擅长的专业技术概论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教学方式也非常单一。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课成了翻译课,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师资缺乏,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多采用大班教学,有的甚至50~60人一起上课。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学生更没有机会说英语。这又反过来决定了教师只能采取读生词、讲句子、评点翻译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恶性循环,专业外语课被上成翻译课也就不足为奇。
2改善专业外语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课程的重视,从教育部到高校、老师、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专业外语这门工具课程的重要性。在我国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规定专业外语的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学时,建议高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满100个学时。对专业外语课程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师资的重视。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到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中;应加大支持力度使更多专业外语老师有机会去海外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其次,可积极利用外教资源。随着高校的国际化,许多学校都有大量的外教资源,可以邀请这些外教参与到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中,对相关老师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意见和建议。最后,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笔者在讲授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过程中,曾邀请本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到课堂现场,鼓励同学们与外国同学就水产养殖的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在讲述一些较抽象的专业词汇时,可将同学们带到工程现场或相关的实验室以帮助其理解。另外,对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至关重要,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同学们说英语的机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4
一、水产养殖企业绩效管理中利润中心的确立及其意义
绩效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及考核评价等过程。实施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而利润中心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独立的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单位或部门。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将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确立为利润中心,企业内部不同生产单位之间提供产品参照市场同类产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终端产品的销售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准,财务部门以此标准核算各生产单位的利润。水产养殖企业确立利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与长远发展。通过抓住成本与销售这两项重点工作,水产养殖企业以利润中心为主体,企业各部门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同争取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仅为水产养殖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产养殖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建立利润中心,有利于在水产养殖企业中落实经济责任。责权利相当,才能有效调动有关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落实经济责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
3.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调动水产养殖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起来之后,权责更加明确,使广大员工对于自己的权利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激发其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实现水产养殖企业设立的经营目标。
二、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作
就水产养殖企业而言,利润中心制度就是要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利润中心的组织划分以及目标的实施、审计,并进行考核的动态管理等。
1.利润中心财务核算
以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等于销货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及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财务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相关费用以及营业利润的核算等。营业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产养殖企业利润的关键。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显不同。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财务核算来说,必须结合水产公司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水产公司进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只对与水产养殖企业的相关水产品生产、销售等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进行独立核算,因此,在水产品生产及销售所产生的研发费用、直接成本以及营业费用等都由各部门承担,由利润中心根据项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归集。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营业收入、成本以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水产养殖公司利润中心利润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其所产生的费用及支出就是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费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摊的各利润中心的费用,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摊到各利润中心去。
2.目标分解与预算管理
为了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当控制,水产养殖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对各利润中心进行管理,不仅要经过协商明确各利润中心的目标,而且应当赋予其一定的权利,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行,必须依靠一定的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才能落实,尤其是预算制度要提供财务及会计信息。
(1)进行目标分解。就是借助于明确的组织构架及其职能与目标,把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并且要在下一步操作中执行这些目标。通过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方向。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确立绩效目标,合理划分权重等方式,引导相关部门以较小成本付出完成较高权重工作。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水产养殖企业要在科学分析并预测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目标及其规划。而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强化水产养殖企业预算的编制、控制以及分析等功能。
3.利润中心绩效考核
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绩效考评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评估对象。加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及约束措施。
(1)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各利润中心根据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发展,以实现水产养殖企业下达的任务指标。
(2)严格奖惩制度。运用责任会计核算水产养殖企业每个利润中心的利润,每个利润中心利润与所在单位员工的月度和年终奖金挂钩。
(3)落实人事考核制度。在实施利润中心升降级制度的同时,要进行人事考核及人事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锻炼一批事业发展骨干,而且为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水产养殖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绩效管理,通过建立利润中心,科学制定利润指标等对绩效进行考核,从而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5
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渔业大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由于建国以后受到水产养殖行业重捕捞轻养殖极端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利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近年来,随着养殖局面的改善,以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行业其成本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水产养殖业成本核算特点
水产养殖业是指在可供养殖的水域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运用多种水产养殖技术培育生产出各种水产品。水产养殖行业因其特殊性,工厂地址一般都选择在水域附近,比如一些沿海、湖泊地带、小的地方江边、河滩等都是可以的,这些地方大都离城镇较远。因此,水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
水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生产程序基本都如出一辙,无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其都要经过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等五个重要步骤才能完成生产,一般来说,生产周期都会在1-2年,有的也会长达两年以上。由于生产的时间过长,而资金的投入也是常年性的,所以资金的周转速度相对较慢。
(二)季节性生产销售,资金占用量大
水产养殖业与其他生产业不同的是其具有较强的生产季节性,收获期比较集中,需要经过大量的储藏和运输。由于它的销售是季节性的,所以在水产养殖业中经营资金所占的比例最大。比如对于虾和淡水鱼的养殖来说,其生产期都是春放秋捕,生产期长而收获期短;但是对于海水鱼类来说,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的捕捞期较为集中,鲜活水产品市场一定时期内的.货物进出总量有限,根据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一部分需要保鲜冷冻,另外的会加工成其他加工食品,因此,企业经营资金大都投入到了流通、加工环节中,而且占用时间较长。
二、水产养殖业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反映、核算成本项目
养殖成本项目的设置至关重要,它能够反映水产养殖成本的范围及其构成,项目划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养殖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水产养殖的费用核算中,费用的支出并不一定都是作为养殖成本来核算的,要看它是不是用到了养殖生产方面,与此方面无关的费用支出都不应该计入此成本中。所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须准确地确定养殖成本核算项目。水产养殖业根据需要应该设立苗种、材料、饵料、工资及福利费、其他费用这五个项目。其间,苗种的费用要归集核算用于养殖生产的鱼种和鱼苗等;材料主要是指养殖生产中的渔具和渔需物资,以及用于生产的各种油类和水电等等;饵料、饲料主要归集核算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饲料;工资及福利费主要归集核算水产养殖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等,承包人的工资也算在此中。其他费用主要核算为养殖生产过程中各管理部门产生的费用,还有一些零碎的无法直接归入以上分类的各种费用支出。
(二)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1.收入与支出配比。在进行养殖成本核算时,应该把会计消耗的费用成本与相关的收益结合起来。做到收入和相关的支出成本相互配比。比如一些工资费用和工程消耗费用等不能直接明确地归集入以上五项的费用,可以采用一些科学的分配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配到各种养殖品种中去。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配比性原则,这样才能精确地统计出每个时期和每个品种的养殖成本。
2.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养殖生产过程中直接以及间接产生的费用支出。而资本性支出则包括工程的建设和购置的装备器材等,以及开发过程中一些无形资产的支出。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能够明确的判断出某些成本是否应当计入当期成本,只有这样养殖成本的核算才能更准确。
3.核算周期的确定。水产养殖较为复杂,专业性较强,养殖生产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等四大步,而且生产周期普遍较长,所以应该从幼苗的购入时就开始计算养殖成本,对于不入库的产品,销售完毕时即停止计算,入库的要计算到入库停止。尽量保证成本的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
三、水产养殖行业的成本预测管理
(一)建立健全健康的水产成本核算模式,借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要保证水产品的健康安全,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养殖模式,针对各种养殖产品不同的生活习性来建立不同的养殖场所,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选择那些健壮的、抗病能力强的、生长周期短的水产品种进行投放育苗,选取合理的养殖方法,控制养殖密度,对水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对饲料进行科学的选取,借以促进养殖产品的快速健康生长。
(二)发掘特种养殖,规避市场风险和效益风险,节约养殖成本
现阶段,随着我国渔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特种养殖的市场前景以及收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泛的被养殖户所青睐。特种水产的养殖是一项十分好的增加效益,提高产值的途径,为了能让特种养殖健康稳步发展,必须要对财务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管理。首先,必须要预测出特种养殖的可行性以及发展趋势。实现一定要对信息进行详尽的走访和了解,了解该特种产品的平时日常消费需求量以及节日期间的消费需求量。了解附近的宾馆以及饭店的消费需求量。了解大中城市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切忌盲目养殖,造成供大于求的不良后果。其次,要充分的考虑到饲料的品种以及供应能力。饲料供应对于水产养殖来讲,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不但影响到养殖的成本而且对经济效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饲料必须要具备稳定的来源,在供应不上的情况下,一定做好预测,采取以饲定产的养殖模式,借以避免饲料不足带来的损失。第三,考虑苗种的来源,一定确保其稳定的供应。第四,严格对综合经营管理进行控制。
总结
综合以上,现阶段,水产养殖行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找问题的根源,寻求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借以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6
产业规模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水产养殖同样也是如此。水产养殖规模化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同一个区域中只养殖一种或者几种水生生物,而不是之前一个区域有很多种生物的现象,这样做能够提高水产养殖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从利、弊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水产养殖的现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基础。
一、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现状
(1)集约化程度高。水产养殖规模化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集约化程度提高了,这种方式能够使多家水产养殖商使用共同的基础设施,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还会有共同的供应商和市场,这样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家的利润。但是水产养殖要提高集约化程度最主要的还是应当有政府的帮助。政府应当有正确的决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能够吸引水产养殖在当地发展。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的严重的污染,水体也不例外。但是水体是水产养殖的第一要素,所以水体受到污染会对水产养殖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化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环境污染的后果就表现得尤为明显了。水体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环境,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也会使水产养殖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严重时会使水中鱼类大量死亡,而规模化会受到的更加严重的影响,从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着重加强对水体进行治理。
二、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因素
(1)技术和环境条件。技术和环境是决定水产养殖是否能够实现规模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将对此进行简单的说明。从技术方面来看,如果水产养殖的技术不过关,那么将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这样也就很难实现规模化了;从环境方面来看,面积是否足够大,环境是否安全,污染程度是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等这些都是判断是否能够实现规模化的考虑因素。由此可见,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养殖环境这两个因素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两个都得抓,两个都要硬。(2)水质影响。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来说,水质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中对于水质的衡量标准主要有水中氧气、有机物的含量和水温等。其中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都是影响水质的主力军。适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但若是浮游生物太多,反而会大面积覆盖水体,制约水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影响水质,从而不利于鱼类的生长。所以对于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定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水产养殖规模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水产生物的疾病。水产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会不可避免的患有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对此没有察觉或者没有好的处理方式,由于水产养殖的规模化,会使水产养殖商损失惨重,随后将会对市场秩序发生严重的'波动。但是疾病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疾病进行预防。所以,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随时对水产生物进行严密的监控,而且还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三、规模化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
规模化水产养殖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技术效率,是值得很多产业借鉴的,此外它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论述。(1)提高品牌建设。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带来很大的益处,首先先看对于品牌的建设方面。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从而成为一种特色的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所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由于阳澄湖对大闸蟹的规模化养殖,使得其成为了一个地方品牌,从而促进了它的更好地发展。(2)提高养殖质量。水产养殖规模化具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使的我国的水产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大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此外,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生产出了更多更好的水产品,以满足国民的更高的需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水产养殖商的传统养殖观念,使他们能够愿意接受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为水产养殖规模化提供前提,为提高水产养殖质量提供根本保证。(3)提高经济效益。水产养殖规模化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全面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将水产养殖规模化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的需求,还能加强我国对水产养殖的出口,减少对于这方面的进口,从而带动国家经济腾飞,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能够面向世界,为世界交出另一份满意的答卷。水产养殖规模化是当前的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且这种趋势必然会持续下去,还会应用会更加广泛。虽然这种养殖方式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但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这种养殖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乃至经济全球化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规模化的现状,简要的分析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并概括了水产养殖规模化的技术效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是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关于水产养殖的研究经验所写而成的,若有任何不足之处,望及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建.规模化水产养殖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7(10):52.
[2]张红梅.烟台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43+145.
[3]田龙翔.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08):148.
[4]郑思宁,刘强,郑逸芳.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229-235.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7
摘要: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传统养殖业中的支柱型产业,也在经受着现代技术的冲击。运用科学、电脑技术进行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还不成熟,存在技术设备落后、成本高、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物联网;对策
水产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设定好的协议,将水产养殖对象与互联网进行连接,通过信息交换与通讯达到智能化追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1.水产养殖环境监控
利用传感设备监测养殖池中水的温度、ph值、氧、氨含量等指标,在通过无线传输、处理后,将数据和信息传给养殖人员。让养殖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远程监管,随时了解养殖环境状况。在收到消息后,如果能赶赴现场,就能立即根据指标进行调整。如果不能赶赴现场,可进行远程指导,确保水产养殖的健康、安全。
2.水产养殖区域监控
主要是对养殖区内气侯环境和生产安全进行监控。气侯环境监控是对气压、干湿度、气温、风力等数据进行采集,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知道水产养殖适宜哪种气候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生产安全监控是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做到全程监控。防止养殖对象被偷盗和逃逸,以确保养殖对象安全。
3.水产养殖生长状况监控
通过管理系统对养殖池中水质状况、饲料投放量、养殖密度等养殖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养殖池进行差别化的精准管理。如果发现疾病,还可进行诊断并出具治疗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分析养殖对象的饲料投喂量,既能让投喂对象吃饱,也能减少过度喂养事件发生。从而真正做到精细化喂养。可见,运用好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管理能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4.养殖品储运、加工监控
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水产养殖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将从物联网技术中获取的额信息录入到二维码账号中。消费者在购买时,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该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地、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保证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查找责任主体,促使消费者放心购买。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1.自身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较为陈旧、老化。许多养殖地多远离人群居住地且养殖地较分散,电讯公司因为使用量少,就减少网络覆盖,导致了水产养殖生产规模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减少。养殖人员的'专业养殖素质较低,多为农民。主要靠自己的生产经验进行养殖,缺乏科学养殖技术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2.设备技术及行业标准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虽然获得科研机构的广泛研究,但是,大多只适用于实验阶段,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很少。特别是传感器还没有正式应用到位,而传感器又是整个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环节。由于水产养殖环境较为复杂,对传感器及相关芯片、无线传感网络、各类终端等关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还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物联网体系构架。在水产养殖物联网行业标准不统一的大环境下,参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开发技术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只能在自己的开发平台上进行研究,无法将资源进行整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资金和成本问题
现在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资金投入大,一套机器和软件设备下来就要花费15-30万元,再加上对机器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而我国从事水产养殖者主要是个体养殖户,高昂的成本费用难以调动其养殖积极性,也抑制了水产养殖互联网技术的推广。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策
1.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应用环境
根据水产养殖的规模、品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分类,使物联网应用技术达到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大通讯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创造良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环境打好基础。
2.加强科研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我国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虽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一些关键零件如:传感器、扫描头等还是进口国外,这也间接造成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价格偏高,使养殖户养殖成本偏高。立足传感器研发前沿领域,设立水产养殖环境传感技术项目,围绕关键技术难题,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制定一套标准的、开放的、规范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标准。促使各个科研机构和水产养殖单位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科研创作,减少技术研究重复,增加资源信息共享。使我国的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设备的性价比能够提高。
3.推进项目建设,提高支持力度
养殖户在金成本较低、信息化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只有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应牵头组织一批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对所有基地养殖户进行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以实实在在的水产养殖品质和数量来说服廣大水产养殖者。对于不在基地养殖的水产养殖者也以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资金支持。为水产养殖户解决资金与技术的难题,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发展。
四、结语
制定水产养殖物联网总规划,形成完整的水产养殖物联网体系,需要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保障养殖地的通讯设施完善,提供政府补助资金来减少养殖户养殖成本。水产养殖者也要积极接受科学、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紧跟时代变化的潮流,以科学的力量来提高水产养殖的品质与数量。
参考文献:
[1]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3):57.
[2]姚满.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水产科学,2017(5):68.
[3]李敏.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路与探讨,2017(1):54.
[4]朱鹏,孙姚佳,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水产养殖业的创新革命[J].科学养鱼,2015(1):1.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8
摘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也越来越频繁出现在餐桌上。近年来,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不断加重,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人们也开始对水产品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基于此,分析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来源及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水产养殖;药物残留;问题
水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鲜美的味道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也正因此,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进步与发展,水产养殖中用药不规范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已影响到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所以,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1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是指在水产品的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为预防水产品发生各种疾病、在疾病发生后的救治及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在进入水产品体内后,因某些原因致使一些药物无法排出体外,却在体内不断累积,形成药物残留。药物残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为控制养殖的水产品发生爆发性疾病而使用药物,致使药物残留;为清洁养殖环境而在养殖场中喷洒消毒剂或杀虫剂,污染养殖环境,且这些消毒药物在水产品体内富集,形成药物残留;饲料制作中无意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或者人为在饲料中添加渔药;因为某些水产品的保鲜要求,使用法律规定之外的防腐剂或保鲜剂,造成药物残留。
2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带来的危害
2.1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药物残留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相对较少,但水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在被人体吸收后很难排出体外,长期摄入药物残留超标的水产品,药物不断在体内累积,最后会造成人体毒性损伤。比如说氯霉素,过度使用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同时,水产养殖药物残留还会造成人体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如果在水产养殖中长期大量使用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品,极易引起变态反应。当药物在水产品中形成药物残留,并进入人体后,就会使某些极其敏感的人形成抗体,且致敏。当这部分人群再次吸入带有抗生素的药物时,就一定会出现变态或过敏反应。临床上具体表现为:较轻的患者会恶心呕吐、腹泻或出现荨麻疹;较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血压骤降,引发过敏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2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给水产养殖业带来的危害我国在水产养殖中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药物,致使药物在水产品中残留。产品出口时,屡次被检测出有药物残留被拒绝。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是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有很多发达国家的水产品以其廉价、安全、药物残留成份低等优势进军我国水产品销售市场。若我国放任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继续存在,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解决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水产养殖业监管在水产品销售中,要严格执行统一的检测标准及监管制度,做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水产品养殖环节、加工环节等重要环节的监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方面的监测较为规范,市场监管、预防性监管、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多样化的监管方式,使得国外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我国在对水产品养殖业进行监管时,不应实行“以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的监管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品生产源头的控制,提高过程性监管质量,减少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问题的发生。
3.2积极开发高效无残留药物水产养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若是发生爆发性疾病,又不进行药物治理,则会造成水产品大量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养殖者无力承受的。因此,既要应对好养殖中出现的各种疾病,又要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就一定要积极地开发高效无残留药物,代替普通渔药。可使用一些中草药等天然、副作用小的药物,在提高水产品免疫能力、防治疾病的同时,还能够减少药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残留,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3.3重视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对缺少针对养殖户开展的有关水产品安全用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缺乏,导致我国水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失去消费者信任,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针对水产品养殖这一领域,积极研究针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方案,在维护养殖户利益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养殖质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4结语
水产品养殖中药物残留,使消费者在食用时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利于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监管,减少水产养殖中的药物残留,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 篇9
【摘要】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2008年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已经达到上万吨以上,虽然水产品的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体污染,给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资源环境造成压力和困扰,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同时逐渐形成中国水产生产中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及国家带来影响,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水体净化技术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策略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我国针对诸多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优化水体净化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协作,借鉴外国经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种做法为日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的进一步统一,不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时提高水资源生产质量,使养殖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3.2.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污染物,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外专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国外的先进技术也非常显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技术中的生物膜处理、自然生物处理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方法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水的处理,只要能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养殖管理系统任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水体净化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实用的水质改良技术,并在原有水体净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作为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研制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2012,(9):68-69.
[3]张秋卓,李华,徐亚同等.生态农园区水产养殖排水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效果评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2(6):1253-1260.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水产养殖实习报告04-28
水产养殖的实习报告05-22
水产养殖报告范文10-26
水产养殖实习报告06-12
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报告10-04
水产养殖社会实践报告08-27
水产养殖申请书范文01-26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08-04
区域水产养殖调查报告11-03